“不听话”的电池续航,该怎么治?

“不听话”的电池续航,该怎么治?,第1张

  从镍镉到镍氢再到锂电池,由于在高密度、高效能的储能介质上进展缓慢,电池的革命因此正在遭遇瓶颈——这也是为什么摩尔定律不适合考量电池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可是,既然是个“全民痛点”,你好歹也得给人点希望不是?现在,我们来盘点下补齐电池这块短板,当前的各种招儿和未来的新想法。

  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的问题说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至今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

  日常里看,糟糕的电池续航让你我的手机始终处在一天一充电的状态下,试想就在五六年前那个诺基亚的年代里,电池续航都还是论周算的。而要是哪天早上出门没带上移动电源,那下午回家的路上基本就废了。

  理论上说,在消费电子技术领域,电池是最不听摩尔定律的一项技术。前者认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至24个月会增加1倍,性能也将提升1倍。而在手机处理器、显示屏、摄像头及各种通讯模块高速发展的时候,电池技术却始终停滞不前。

  

  目前,除控制其他硬件能耗和从软件层面上加入省电模式外,在各大手机厂商拿出的解决方案大致有3个:

  1. 电池扩容

  在电池技术尚缺乏革命性突破的情况下,扩大电池容量成为了不少手机厂商的首要选项。

  不同于iPhone 6的1810mAh和iPhone 6 Plus的2915mAh,Android阵营采用3000mAh及以上的大容量电池已成为常态。华为Mate 7的4100mAh,nubia X6的4250mAh,华为荣耀7英寸平板手机X2的5000mAh;而金立在6月10日发布的M5,则将电池容量直接加成到了6020mAh,官方称重度用户可连续使用两天。实际上,在谷歌为Android 5.0系统大幅优化了续航能力后,电池依旧是功能愈加强大的手机最致命的软肋。

  但是,单纯为电池扩容也会带来显而易见的问题。受困于物理结构,更大的容量意味着电池将占用更大的物理空间,增加产品的尺寸和机身厚度成为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项。考虑到设计和实用性的要素,电池扩容依然会有一个瓶颈。

  2. 快充技术

  当电池容量越来越大时,过长的充电时间也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就在上周,魅族在发布MX5的同时推出了其mCharge快充技术。通过专用充电器,其可实现9V的高压输入。根据魅族官方提供的数据,对于搭载 3150mAh电池的MX5,这一技术可使其在10分钟充满电池的25%,40分钟充满60%。而在5月,OPPO也借新旗舰R7发布了自己的快充方案,据称可实现“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目前,手机电池的快充技术普遍采用高通的Quick Charge 2.0标准(有测试表明魅族的mCharge同样支持),其最大的优势是可在不改变MicroUSB充电接口的前提下,将最大充电电流提升至3A,同时直接兼容高通自家芯片。目前,三星、摩托罗拉、HTC、索尼及小米等手机厂商的部分机型均已支持该技术。

  此外,高通的死对头联发科也发布了自己的Pump Express Plus快充技术。而苹果也申请了20V快充技术专利,有消息称其很有可能应用于9月发布的iPhone 6s中。

  不过,快充技术解决的是一个辅助方案,并未解决户外活动时电池消耗的问题。

  3. 回归可拆卸电池

  跟随着早先iPhone的步伐,近几年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均将电池做成了不可拆卸的设计,越高端越如此。而如今,风向似乎有逆转的趋势。

  今年4月底,LG发布的新一代旗舰G4便采用了可拆卸的电池设计,用户可以在其3000mAh的电池耗尽后直接更换备用电池。与之类似的,还有此前推出的LG G4、三星Galaxy S5和Note 4。当然,在千元机市场,可拆卸电池始终是很多手机厂商的选择。

  这是一个省事儿的笨方法,但看似实用却在实际过程中有很多的不便——尤其是在这个充电宝随身带的时代,用户忘记携带一块备用电池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忘记移动电源。

  

  基于此,手机厂商的确改善了一些由电池续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智东西认为,从技术的角度上看,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并没有太多卵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707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