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三元锂电池后,谁是最后的王者?

暂停三元锂电池后,谁是最后的王者?,第1张

  “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很多人并不了解,”面对关于动力电池政策的提问,王子冬不愿再重复作答。近几天来,针对财政部区区5亿元增资的动力电池研 究院和称不上“被叫停”的三元锂电池,作为电池行业专家及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试验室主任的王子冬已经被各路媒体的电话咨询困扰不已。在他看来,无论技术路线,还是行业大格局,正处在爆发期的动力电池业并不会因为政策的微调而出现大逆转。

  但就在王子冬表达以上观点的时候,国内动力电池业却仍处在连续几个新政所引发的震动中。过去一个月内,“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 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决定引发了本土动力电池企业的抗议、集体上书,而韩系电池巨头也从最初的震动、声称撤资,到近几日的集体封口。

  2月24日工信部借增资动力电池研究院进行的表态,以及将对动力电池实施“以奖代补”的消息,让上层意志对动力电池的行业影响再添悬念。而王子冬更强调的政策用意是:肃清由一哄而上抢食新能源红利而造成的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很多做三元锂电池的企业都是从消费类电池行业转过来的,他们来做动力电池有很大隐患。”

  电池企业也已经警觉。“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刺激力度减弱,动力锂电池汽车非常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出现供需关系的转折点。”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通过优胜劣汰,电池的过剩产能、无效产能一定会被淘汰的。这一过程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了。”王子冬说,在电池安全性这一无法规避的行业底线上,投机企业注定难以长久生存。

  三元余波

  “对不起,关于三元材料的话题最近太过敏感,我们现在不接受采访。”3月初,包括三星和LG在内的韩国电池企业纷纷表示,不再针对三元锂电池的争议话题作出回应。由于在三元锂电池技术上的领军地位和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韩系电池车企在中国近期的动力电池新政推出后,不可 避免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在政策发布之初,受到震动的企业甚至透露不排除考虑撤资的可能性。

  与一个月前仅针对三元锂电池是否安全做回应不同,韩国企业此时回避的已然是业界关于“中韩动力电池技术主导权争夺”的臆测。在“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 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风波尚未停止前,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的“工信部联合了行业内外九家企业,已经投入5亿资金着手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 者动力电池研究研发平台”的消息催生了以上臆测。而韩国电池企业也意识到,目前的任何回应都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反作用。“这些政策并不是针对韩国企业,主 要是为了整顿国内电池企业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王子冬表示。至于中韩电池技术上的差距,他表示,从电池专业人士的角度看,在产业化集成度、自动化程度等 方面确实存在差距,但他不主张将其夸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708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