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品牌误区,难抓得住粉丝流量

走不出品牌误区,难抓得住粉丝流量,第1张

  (作者为速途网络上海分公司内容营销经理,曾参与执行速途-上海公司的多个品牌的社会化传播项目。速途网络是中国智能营销和新消费全生态服务商,在品牌传播、数字互动、粉丝运营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最近有业内人士呼吁,企业应该“停更品牌官方的双微一抖”。抛出这一理论的人,多数提倡的是三个层面的建议:

  一是传播更需要战役化,出手就要干较大型的品牌战役,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尽可能做大;

  二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时代,尽可能让品牌内容成为完整的整体,而不是“挤牙膏式”的细煮慢炖;

  三是品牌更需要的是口碑公关化,官方少说话、外围多发声、让品牌被谈论,如此套路主动制造公关化的口碑,为品牌创造更多谈资。

  以上重新兜售的三点建议,都是当今品牌传播常用的核心三原则,与官方自媒体在当前何去何从的话题,并无直接对立关系。如同饮酒,有人小酌细品,有人大醉豪饮,你不能说谁对谁错,只与饮酒人的酒量、场景、目的、需求有关。

  品牌该选择细水滴灌还是大水漫灌?

  推出10年的微博(2009年8月上线)、8年的微信(2011年1月上线)、3年抖音(2016年9月上线),还是强势媒介么?

  据各自官方数据看,微博、抖音日活均是1亿以上,而微信更是日活10亿。这些强势平台,注定是品牌在传播中应该活跃的一方舞台。

  当然这些流量中,我们的目标用户可能占比很小。我们必须意识到,品牌传播并不是要取悦于所有人,更不能奢望所有触达到的用户都会成为我们的粉丝。

  在更强势的媒介上发声传播,会增大我们的品牌与用户擦肩的机会。如内容足够优秀,则可能成功吸引用户注意,让用户对我们的品牌产生好感。但仅仅一次出现,未必产生好感,一次产生的好感未必能够一见钟情,因此,想引起用户的长期关注甚至影响用户的消费决策,坚持多发声便成了行之有效的“笨方法”。

  毕竟,有的品牌可能做不到像老干妈那样高冷,产品为王、长年累月形成了自然发酵;有的品牌可能也没有支付宝一样拥有一流的内容输出团队,更没有杜蕾斯那样与生俱来的品牌话题基因,“高调”难以为继。在天时、地利、人口都不具备的前提下,也许守住官方自媒体(双微等)的阵地,保持品牌持续发声是唯一能做的。

  在实力允许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品牌传播战役式打法当然是值得期待的。但品牌战役,一则需要大量资金匹配资源,中小企业品牌可能难以聚集有效资源,实现一轮甚至是几轮品牌传播战役;二则需要高明的品牌定位、系统策划、强力的执行支撑,万一失策,传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一次性大规模投入更加提高了尝试成本。

  究竟是细水滴灌还是大水漫灌,企业通常各有选择。但最常见的做法是,二者长短结合,合理配合。

  在品牌传播战役中,品牌自媒体也有独特的阵地价值

  当你的目标用户活跃在微信、微博和抖音上的时候,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让你放弃在这些平台上建立企业自己的沟通渠道。根据速途多年传播经验,企业有时候需要放弃的,其实是那些说起来很高大上、做起来却不切实际、领导拍脑门提出来、预算却不支持的宏大的“传播目标”。

  我们都知道,在缺少推广的支持之下,仅靠品牌自媒体的日常运营来吸引新用户是不易的,但对于品牌组织的每一场大型传播战役来说,品牌自媒体却是无法忽视的阵地。

  品牌每一场重要的营销战役,没有统一的套路,品牌官微在传播中的战术作用也不尽相同,但常规战术通常有两种:

  战术一:在传播战役末尾,展现出发言人的姿态,表示“本品牌对此次传播负责”。

  示例:百事可乐猴年春节战役项目的传播路径图:

  1、启动期:猴王落选春晚,微博话题炒作;

  2、推高期:KOL助推,煽动网友情绪;

  3、收割期:官方TVC露出,通过官微表现品牌主导地位。

  在“启动期”和“推高期”这两个阶段,“推高峰值”的目的清晰,信息传递纯粹,品牌露出极少,消费者的接受度极高,话题的参与度、话题的再次圈层辐射度极高,能够为最后的品牌爆发阶段(收割期)累积大量真实流量。

  战术二:在传播战役伊始发声。

  示例:杜蕾斯空气炮现场直播传播路径图:

  1、官微提前发布预告;

  2、KOL助推,传播事件预告信息;

  3、事件传播全面展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710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