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语言的结构化设计及其在俄罗斯方块中的应用

汇编语言的结构化设计及其在俄罗斯方块中的应用,第1张

  引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用助记符表示的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助记符使得原来的机器语言变得相对较为直观、易懂、易用,并且汇编语言与机器语言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它继承了机器语言直接、快速、高效的特点,是一种底层语言。但是汇编语言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如对于编写较大的程序需要考虑诸多硬件存储器的分配以及中断程序的处理等非常细节的问题,否则容易出现寄存器冲突,从而导致程序崩溃。为了简化汇编语言的编写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化的汇编编程思路,并以基于AT89C51芯片(以下对汇编语言的讨论针对51单片机系统)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为例,来展现在51单片机中汇编语言结构化编写的优势。

  1 汇编语言的结构化设计思想

  1.1 变量定义

  汇编语言中无需变量的声明,因为汇编语言是直接对具体的内存单元 *** 作,而每个单元有16进制的地址码,因此所有变量都可人为地由该地址码表示。但是汇编语言提供了EQU伪指令,可以将特定的内存空间标记为特定的名称,这就为变量定义提供了可能。而使用EQU伪指令的好处就是将抽象的物理内存分化为具体的变量名,避免了内存冲突,同时又增加了程序可读性。

  1.2 子函数设计

  子函数对程序结构化的作用是其可简化主函数的编写,使得程序主干的编写思路清晰化,而一些复杂的算法与功能则放在一层层的子函数中实现。但是,汇编语言在调用子函数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极其容易造成堆栈错误、内存冲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子函数设计方案。

汇编语言的结构化设计及其在俄罗斯方块中的应用,设计结构,第2张

  图1 工作寄存器区临时变量存放层次结构

  首先,把51单片机内存的4组工作寄存器区(00H~1FH),用作子函数的临时变量存放区,如图1所示;另一部分是用户区(20H~7FH),用作主函数变量与堆栈区域。其次,4组工作寄存器区的每一组用作同一层次的子函数的临时变量,低层次的子函数只能被高层次的子函数调用,同一层次的子函数不允许相互嵌套调用。所有的子函数在编写时需要声明其使用的工作寄存器组编号,以防止冲突。在函数嵌套时,用RS1、RS0两个标志位的切换来实现工作寄存器组的切换,如此就可以方便可靠地实现子函数的调用和嵌套。

  1.3 中断函数设计

  与顺序设计的程序不同,51系列单片机还需考虑中断函数的设计。51单片机的中断有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串口中断等。中断程序在中断源触发后即起作用,换句话说,中断程序可能随时中止主程序的运行。如果在这个时候,中断函数与主程序中的主函数或子函数享用相同的临时变量,那么在中断发生时,这些临时变量就会被改写,从而导致内存冲突。因此,中断函数的临时变量体系应与主程序有别,以下是三种可选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将工作寄存器区分为两类,一类用作主程序函数的临时变量,另一类用作中断函数的临时变量。这种方案中,单片机工作寄存器的组数对函数设计起限制作用。

  第二种方案允许中断函数与主程序的子函数共用工作寄存器区,但是代价是在调用中断时必须保护和恢复现场,即在中断函数的开始、结尾必须将中断函数及其子函数使用的工作寄存器的数据压入、d出堆栈,从而保证中断前后主程序函数临时变量的一致。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设置标志变量,避免在中断函数中插入子函数。在中断程序中,根据状态修改标志变量后即返回主函数。在主函数中,判断相应的中断标志执行相应的子程序。这种编程方法的优点是中断程序十分简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减少了中断出错的可能性;其缺点是中断执行的反应速度会有所降低,因为主函数对中断标志位一定是滞后于中断发生的,且如果主函数的结构是大循环型的,那么一次循环中只能处理若干次中断(大多数情况往往只为一次),这种编程方法对需要高频中断的功能是不合适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715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