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一步到位,缺口需要回补

调整一步到位,缺口需要回补,第1张

一、大盘怎么样?

1、周五,大盘在外盘下跌的影响下出现大幅低开,然而低开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跌,而是在低位震荡而已,外盘的下跌仅仅影响了开盘。

2、上证指数下跌29.61点,涨停26家,连板6家,涨停家数和连板家数变化不大,高位股趋势股继续调整。创业板是最强风口,一共有12只股票涨停。

3、周五我们说:“大盘在面临前高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多方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昨天收盘跌破了5日线的支撑,这不是好信号。”短线就出现了跳空调整。

4、不过,大盘短线一步到位的可能性大,本周多方将努力去修复周五在3360点至3374点之间留下的14个点的缺口!

5、结论:

大盘中期趋势----回调蓄势;

大盘短线趋势----反d补缺口。

二、热点是什么?有没有龙头?

1、创业板

创业板周五成交量2750多亿元,仅仅比沪市成交量3082亿元少332亿元,如果剔除掉科创板的成交量,创业板基本跟沪市差不多。

这说明创业板真正成了市场博弈的主战场,毕竟20%的涨跌幅太具有吸引力了,股价波动的幅度远比10%大的多,赚钱机会也更多。

周五,创业板涨停的股票达到12家之多,市场人气极高,短线情绪仍处于上升期,天山生物的低开高走已经说明了短线的强势。

创业板在经过连续两周纯低价股的炒作之后,现在正式进入创业板+题材的炒作新阶段,如创业板+半导体+芯片+军工+新能源 汽车 +环保等。

由于周末有关中芯国际消息的发酵,今天创业板+芯片+半导体概念有可能继续爆发,重点关注前排的领涨个股,如长方集团、乾照光电、聚灿光电、豫金刚石等。

2、其它板块

目前A股市场,就两大板块,这就是创业板和其它板块,由于创业板的火爆,其它板块自然成了打酱油的板块。

在创业板没有出现明显的赔钱效应之前,资金回流主板和中小板的概率是比较小的,甚至创业板的持续强势有可能加速主板和中小板的注册制改革。

主板比较引人关注的是一些趋势高位股的调整,海天味业和片仔癀是两个最典型的代表,在出现加速上涨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走势。

不过,大消费和医药这两个趋势性板块的调整,主要是因为今年涨幅太多,出现调整是正常的现象,也是主力调仓换股的需要。

从大消费和医药板块出来的主力资金,很可能进入大 科技 板块,一是大 科技 板块调整幅度已经较深,二是大 科技 近期有不断的消息刺激,如十四五计划等。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中提到的个股只是教学案例,不作股票推荐。

反d没有结束。首先我们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半导体市场有可能会“退烧”。最近几年时间,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很多企业都纷纷投入巨资到半导体行业当中,有的是从事设计,有的是从事制造,有的是从事跟半导体有关的上下游产业链。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新注册的半导体企业就高达2.28万家,同比增长高达195%;在众多资本纷纷进入半导体行业之后,这几年我国半导体产能也迅速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8848亿元。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3778.4亿元,同比增长23.3%;制造业销售额为2560.1亿元,同比增长19.1%;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509.5亿元,同比增长6.8%。另外根据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2598亿块,同比增长18.8%,出口金额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到了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进一步增长,全年集成电路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从2018年到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这个增长率是全球同期增速的三倍多。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从而逐渐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度,这是个好事情。但是目前有一些企业进入半导体行业,并不是为了真正地推动我国产业的发展,有一些企业就是为了骗取产业补贴以及骗取资本融资。最近几年很多企业都盲目进入到半导体行业当中,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技术基础,没有人才基础,而是成立一个公司之后,再忽悠几名行业大咖加入就开始对外融资了,这种往往都以失败告终,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武汉弘芯。

目前很多地方的半导体产业都处于群魔乱舞的状态,甚至有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复建设的嫌疑。这种无序的发展其实并不利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还是要遵循自身的规律,不能盲目地求大求全。如果各大企业纷纷涌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抛除那些骗局不算,就算有些企业真正地把芯片生产出来了,也有可能导致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这种担心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按照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半导体产业的增速来看,未来几年半导体产能还有可能维持高速增长,而这些半导体大多都是一些中低端的半导体,目前我国市场上并不缺这些半导体,我们真正缺的是一些高端的半导体。

但是对于14纳米以上的一些高端芯片,目前我国仍然严重依赖进口,比如2021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6354.8亿个,同比增长16.92%,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一些专业芯片或者高端芯片。这些高端的半导体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够生产出来的,这里面不仅涉及到人才的问题,更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整合问题。尤其是在我们的光刻机等各种核心设备没有完全掌握技术之前,短期内想要大规模的生产这些高端芯片,我觉得不太现实,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对高端芯片的进口依赖度仍然比较大,短期内就算国内的半导体企业非常多,也没有多少企业能够弥补这部分缺口。所以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我国对半导体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增速空间,但是真正能够啃下这部分市场份额的国内企业并不多。

这意味着大多半导体企业都只能在中低端芯片群魔乱舞,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产能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下调,甚至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尤其是在当前电子产品消费不太景气的背景下,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会放缓。目前芯片主要用在一些电子产品,汽车,以及工业产品上。而最近一年多时间,我国的电子产品消费增速明显放缓了,尤其是手机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根据中国通信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1.08亿部,同比下降27.1%,其中5G手机出货量8620.7万部,同比下降20%;如果把苹果等一些外资品牌剔除在内,国内手机品牌的下滑幅度会更大。

在手机整体销量下滑明显的背景之下,这些手机厂家对芯片的需求肯定是下降的;另外最近两年时间,在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背景之下,汽车的产销量增速已经开始放缓,甚至出现下滑,这时候汽车产业对芯的需求量不可能有太快的增长。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半导体的增速要远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速,其结果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产能过剩。所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未来几年时间我觉得我国的半导体可能会退烧的。只不过从长期来看,对那些拥有核心技术,而且专注于生产高端芯片的厂家,他们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他们仍然会保持快速的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5922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