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后却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的问题吗?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后却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的问题吗?,第1张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也曾创下一段辉煌的 历史 ,尤其是物美价廉的日本家电,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当时,日本的家电产业风靡中国、美国、欧洲,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模范和学习的对象。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制造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国企业“养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国企业500亿日元接手!

拥有140年 历史 的东芝,就是日本企业衰落的“代表”。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连续三任社长因为这个问题被迫辞职。这两年,东芝一直在裁员和破产到的边缘试探,对于旗下持续亏损的业务也只能“忍痛割肉”。

据统计,东芝先是以150亿英镑出售了英国的核电资产 ,又在2018年1月以46亿美元卖掉旗下的西屋电气,甚至还打算将旗下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出售给中国新奥能源,至于旗下的家用电器业务,则卖给了中国的美的集团。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权、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在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和制造基地、以及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的债务。

精明的日本人没有想到,中资“救活”了东芝家电!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其家电业务是不是“捡了个大便宜”呢?在当时看来并不是这样,精明的日本人卖掉的都是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其核心业务如半导体等是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而好心“接盘”其家电业务的中国企业,被他们看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国收购后的东芝家电竟然“起死回生”了。其营业收入2017财年达到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左右,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成,还在2018财年成功地扭亏为盈。而且,该公司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除了在中国和泰国的自主工厂制造的家电之外,在泰国,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产品;在印度,预计将2020年在建设新工厂,并在今后5年里投资计超过200亿日元(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很明显,当初将东芝家电无情甩卖的日本人打错了算盘,果断接手的中国企业赚大了!

那些被中国救活的日本企业,13亿人市场功不可没!

风水轮流转,这些年被中国“救活”的日本品牌并不止东芝家电一家。2005年,陷入经营破产的高尔夫球杆厂商本间高尔夫在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目前已经走上了复苏的轨道。其销售额在截至2017财年的最近4年里增长了70%,日本首相访问美国送给美国总统的球杆也正是这家公司出品。

还有,继承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的AQUA于2012年被收入海尔集团旗下,数年后就实现了扭为盈。另外,被苏宁云商收购的日本大型免税店连锁LAOX(乐购仕)、被山东如意 科技 集团纳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装企业瑞纳(Renown)、被联想并购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逐步走向“复活”。

为什么东芝家电等日本企业在获得中资注血之后能迅速复活,而过去一直在破产边缘挣扎呢?这主要得益于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以及远超日本的经济实力。对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够“借机”吸收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熟练的劳动者,同样能获益巨大!

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体量的问题。

对于白电行业,东芝的白电占有率太低,销售完全跟不上,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而销售则一直是美的的强项,吸收东芝的技术能力,同时凭借美的强大的平台能力,销售业绩大大提高。

解决了“开源”的问题后,美的还解决了东芝“节流”的问题。

凭借自身对于上游企业的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了产品原材料成本,已经融入美的平台后,人工及营销等成本也随之下降。

有了美的的开源节流后,起死回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东芝的微电容电阻半导体各大品牌电器都在用,家电产品人家都不玩了,你还当宝了,天真烂漫!

除了华为在芯片制造方面面临断供之外,美国对全球芯片出口政策的调整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日本也逐渐显现, 首先是日本的芯片生产巨头之一的东芝半导体,近日就突然宣布彻底退出LSI芯片业务!

所谓LSI芯片业务其实就是芯片领域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将100个门电路以及上千个晶体管以及电阻等众多元器件全部都集成在一个晶片之上,并将这些元器件进行整合布线加以集成起来的一套集成电路,在电子表和计算器以及微型电脑中应用广泛。

对于东芝来说,其生产的LSI芯片主要为 汽车 巨头丰田提供图像识别CPU, 不过此次砍掉LSI芯片业务根据外媒的报道,原因是东芝希望提供自己的净利润率,不过这种做法或许会适得其反,东芝LSI部门业务的砍掉,将导致东芝损失118亿日元(折合人民币7.62亿元)。

所以东芝在最后强调,其新构建的业务将不会受到美国政策调整的影响,不难看出其砍掉LSI芯片业务就是因为美国对全球芯片政策调整的影响,而并不是希望提高其净利润率。

除了东芝以外,日本另一家芯片生产商铠侠也于周一宣布, 取消了原定于10月6日的32亿美元的IPO计划,或许是全球都看到了美国的 科技 霸凌,所以才会逐步都开始与美国 科技 剥离,以免下一个被美国制裁的就是自己!

日本东芝这样做,其实非常聪明,日本并不想因为用到一颗美国螺丝钉而放弃整个中国市场,同时日本也不想花费巨资为自己以后的 科技 埋雷,如今随着中科院将下一步的科研清单定位在芯片领域,中国芯片的国产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待到我们突破瓶颈之时,全球芯片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变局!

你知道做类似这种事的下场是什么吗?看看东芝就明白了。

曾经的东芝不仅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电话笔记本电脑的 科技 巨头,更是作为十几万员工,业务遍布家电计算机半导体,在日本地位相当于三星在韩国一样的商业寡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巨无霸只因为做错了一件事,被老美连根拔起,不仅导致自己的业务被拆分变卖,就连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和半导体行业都仿佛遭受了连座之罪。

回想一下,二三十年前,从手机到电视微波炉再到电梯,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日本品牌啊,可如今呢?所以东芝到底做了什么,能给自己甚至是国家带来如此一场灭顶之灾呢?这一切,我们还得从东芝是怎么做到那么强的说起。

东芝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当地响当当的发明家,但是这个品牌能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他老美在五十年代前后把自己的 科技 和订单都给了日本,可以说是又出力又撒币,但你说他图什么呢?

因为那会儿二战刚结束不久,老美急需一个情报中心来制约远东两大国。那它一看,哎,这小日在亚太地区的地理位置很合适啊,于是就积极帮助他恢复战后损伤,不仅将自己近四十亿美元的军需订单丢了过去,还积极转移各种先进电子制造技术。

那大哥这么给力,小弟也不能拖后腿,于是小日也出台了引进补助制度,比如,只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企业,进口设备就给价值一半的补助,那相当于半价。

于是在往后的二十年里,小日几乎引进了全世界半个世纪发明的先进技术,一众日企顺势崛起,日立的64K DRAM芯片,以40%的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一,NEC也称霸了256K的芯片,很长时期,那本身就是以发明制造为特长,同时还是五大军工企业之一的东芝就更不用说了,不光搞半导体,什么核能、家电、计算机,它是哪里高 科技 搞哪里。但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便老美是那个助它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兄弟,东芝为了赚money,这份情谊也随时可以放弃。

我们前面说了,故事是发生在五十年代,那会儿,除了是二战结束,还有一个大事件,就是苏美之间开启了长达44年,只通过军备和经济竞争的冷战,所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核武器必须安排,毕竟人老美前两年才展示过“胖子”和“小男孩”,如果他有你没有,那保不齐哪天就扑面而来。

可是知易行难,阿苏的核潜艇数量是挺多,但是噪音也很大,有个典型的例子是阿苏建造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在挪威海域活动的时候引起的水声震荡,可以被大西洋另一侧的老美海军水生监听站探测到,离得近了之后,还能精准识别出该潜艇的型号,你说这样的潜艇如果投入实战不是送人头吗,那怎么解决呢?

它需要进口高精密加工能力的大型机床来加工螺旋桨,但你要知道,自1949年开始,老美为了限制阿苏的发展就秘密联合西方阵营的发达国家成立了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主要就是限制成员国为阿苏提供任何经济军事化的优惠援助,并且呢列有一份出口管制名录,其中阿苏需要的数控机床就在名单之上,直接拉回到一九七九年,小日一个外贸公司的所长熊谷独结识了阿苏一个进出口公司的副经理奥西波夫,在得知了苏联需要进口四台九轴五联动数控螺旋桨铣床以及相应尺寸的工作台后,他觉得这是个好买卖,于是二人通过关系将提供数控系统的挪威康士堡公司代表和提供加工设备的东芝公司代表等人撮合进来,在这37亿日元的天价合同下,东芝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当时虽然有老美的限制禁令在身,但实际上各国偷摸出口违禁品的勾当也都没少做,就像是上学的时候,一个人做错事怕的不行,但有人一起这胆子就大了,于是这奥西波夫先与东芝签署了一份阴阳合同,表面上写的是日方向阿苏提供四台不在管制名单里的两轴联动数控机床,而实际上呢还有另外一份秘密的九轴五联动的供货合同,与此同时,阿苏向挪威签订了不受限制的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发往日本,再由东芝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调整,将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改为用于九轴五联动的数控系统,并且为了掩人耳目,还特地将数控机床分装在了几十个集装箱里,到这还没完,为了防止海关节外生枝啊,熊谷独特地从莫斯科飞往了日本东京,亲自督促发货,是又掏钱又找关系啊,四台机床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输送完成,这交易过程看起来天衣无缝吧?但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

1985年底,参与此次贸易事件的牵线人熊谷独和自己老板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被迫辞职后,为了报复,一气之下,他不装了,向老美成立的委员会摊牌了,举报了当初的这个秘密交易,我说呢这苏联的核潜艇怎么突然就探测不到了,据说这是这笔交易使得老美海军即使现在也没有把握 探索 到新型的核潜艇,总之啊在随后的搜证中,老美通过中情局在阿苏螺旋桨厂房获取了印有东芝标识的照片,坐实了他的行为,而在铁证面前,小日也无法再包庇东芝了,半个月后,逮捕了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和机床事业部部长,但话又说回来,这犯事儿的不光是东芝一家公司啊,还有什么法国的挪威的瑞典的公司等等,是不是要么一起罚,要么就算了呢?怎么就不仅干倒了东芝,还殃及了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业和半导体产业呢?

时间来到一九八六年,日系半导体公司独霸天下,可是老美的IBM却穷到可怕,如果不裁掉超过一万的员工,那破产就是代价,同样英特尔也是尴尬,连续六个季度亏损,关停了七座工厂,眼看就要沦为笑话,老美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 科技 霸主地位被撼动而无动于衷吗?就不是这样的人呢,于是不出意料的老美选择一步步借着东芝事件的舆论打压小日的半导体事业,甚至对他的半导体商发起了反倾销的诉讼,达成了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一方面,老美对小日的芯片征收百分之一百的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保证国外公司获得小日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什么意思呢?小日的产品增加了关税,这就意味着他芯片想要回本就得卖得更贵,那这样比起其他竞品来说,就失去了性价比,同时呢还要逼着小日去购买国外公司的产品。这还没完啊,次年四月,老美又以莫须有的理由进一步向小日的电脑等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并且要求富士通、三菱等日企公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的一千多项专利。

他说交就交吗?我就不交,它能怎样你看看东芝的下场,东芝事件发生后,老美以国会议员为首,带头抵制东芝产品,通过了五年内禁止东芝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法案,我们开头也提到过,东芝之所以可以扶摇直上,一方面是政策扶持,技术迭代快,另一方面则是受惠于老美的军需订单,可如今军购方面,老美军方取消了从东芝购买导d技术的协议。不仅如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也几乎都是政府采购,因此东芝也直接失去了老美国防部原定的一百五十亿日元的计算机合同,之后的投标也再没有东芝的身影,得不到最核心的市场订单,就意味着与市场需求脱轨,就好比做服装需要紧跟潮流一样,自己完全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那做出来的衣服又怎么会好卖呢,于是就发生了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两年期间,日经指数上涨了近一倍,而东芝机械仅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涨幅,这一幕,尽管期间东芝投入了一亿日元在全美各个媒体刊登自己的谢罪广告,请求原谅,但也难逃这早已安排好的宿命。

受困于老美的采购封锁和关税惩罚,小日半导体产业也逐渐远离了老美市场,台积电、三星的崛起让老美的芯片公司获得了低成本的研发和生产环境,而脱离技术发展趋势的小日半导体产业,一下子就从全球市占率49%骤降到了7%,从此这半导体产业前列中便再无日企身影了,而这之后的东芝就仿佛是衰神附体,半导体产业不好做了,想转型做核电建设,好不容易以三倍的竞拍价格收购了西屋电气77%的股份,就马上遇到了福岛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的核废料开始溢出,所有国家开始对核电站建设重新评估,东芝的核电部门不仅再没有拿到一份新的订单,就连之前的订单也都被取消了。更惨的是,这西屋电器还在一五年底斥资二点二九亿美元买下了美国核电工程服务商,但核电业务呢一蹶不振,造成了建设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间接导致了四十二亿美元的负债落在了大股东东芝头上,而这或许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同年四月,东芝承认了在过去七年中企业利润注水近一千六百亿日元,事件发酵后,股票暴跌,市值缩水近百分之四十,第二年更是创下了八十八亿美元,这个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的全年亏损,为了填补财务漏洞,他不得不要断臂求生,曾经的日本之光东芝,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业务是一一变卖,电梯事业卖给了芬兰通力,家电业务卖给了美的,医疗系统公司卖给了佳能,把自己坑惨了的西屋电器申请破产,并且用半导体部门全部的股份弥补亏损金额卖给了老美的贝恩资本。

这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靠着别人国家爬得越高,人家梯子一撤,你就摔得越惨,所以有的时候想想这老美禁止华为买芯片,没准还真是好事,就像比尔盖茨说的,芯片禁令不仅让他们自己失去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更关键的是,禁令之下只会使中国在芯片领域投入更多,只会促使中国自给自足,虽然这条路目前看起来遥遥无期,也都知道他注定布满荆棘,但说实话,我对中国芯的到来始终是深信不疑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5923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