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关键工艺与实际工艺偏差的原因

finfet关键工艺与实际工艺偏差的原因,第1张

在半导体行业中,FD-SOI和FinFET晶体管技术已实现量产,IC制造商正深入开拓这两项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满足各种客户的特殊技术和经济需求。

不过,在开发下一代FD-SOI和FinFET技术所需工艺时,两种晶体管技术工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包括设计和工艺系统性缺陷激增、制程误差冗余缩减、工艺程序变化不断等等。

虽然综合了检测、测量、数据分析的工艺控制解决方案,对IC制造商解决工艺难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FD-SOI和FinFET晶体管存在器件架构和材料上的根本性差异,每一种技术都需采用特定的工艺控制策略,以便晶圆厂商能发现、确定并解决工艺中的相关问题。

FD-SOI(全耗尽型绝缘硅)技术正应用于物联网、汽车和机器学习等相关设备中。目前28纳米FD-SOI设计节点已全面投产,22纳米和12纳米正在开发中,并有望扩展至10纳米以下的设计节点。

FD-SOI技术是一种平面工艺,通过使用不同的起始衬底来杠杆化和延伸现有批量CMOS平面制造工艺的性能。FD-SOI的衬底中,在硅基底上布有一层超薄的氧化物薄膜以充当绝缘层。

与传统的块状硅技术相比较,FD-SOI技术能提供更好的电晶体静电特性,也能降低影响元件性能的泄漏电流。SOI衬底由晶圆厂商制造,而晶圆厂商必须完成特定的检测和测量控制,才能确保基板生产达到IC制造商的必需规格。

晶圆厂商需要依靠的工艺控制系统,包括:

无图案晶圆缺陷检测仪,帮助晶圆厂商优化工艺,确保最终成品不出现微尘粒子、堆垛层错、滑移线、划痕和其他缺陷。裸晶圆几何测量系统,能确保达到基板平整度,边缘辗轧和前后端线纳米形貌等要求。薄膜测量系统,可优化和控制SOI薄膜叠层的厚度和均匀度。

FD-SOI的器件制造工艺与体硅CMOS工艺非常相似。所以,大批量CMOS工艺控制的方法也适用于FD-SOI,包括使用图案化和无图案晶圆缺陷检测仪进行在线缺陷监测和工艺工具鉴定等。不过,在包括薄膜测量和套刻测量的FEOL测量上还是有差异。

用于FD-SOI衬底的薄表面堆栈是透明的,所以需要薄膜和套刻测量系统的光学技术和先进的建模/算法,以便能准确建模,并有效测量该衬底堆栈上的架构。

相对于FD-SOI,主要用于高性能器件(如GPU和CPU)的FinFET已实现45纳米、28纳米、16/14纳米和10纳米逻辑设计节点的全面投产,而7纳米预计在今年也会正式量产。

FinFET的创新性3D晶体管架构,可让IC制造商生产出尺寸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的器件。在1Xnm设计节点上生产FinFET涉及到多重图案化技术的使用,比如使用自对准四重图案化技术,可以实现预期器件的最终尺寸,但这大大增加了晶体管生产的工艺步骤。

所以,FinFET的工艺控制不仅需要高灵敏度检测和测量系统来解决较小的关键缺陷和三维器件结构,而且还需要高生产率来有效监测和控制因使用多重图案化技术而增加的工艺步骤。

考虑到FinFET 3D晶体管架构,主要的测量难点在于精确测量与器件性能相关的各种参数-例如鳍片的侧壁角度,复杂薄膜堆叠的厚度以及图案套刻的误差。随着多重图案化技术的应用,套刻测量系统还必须能准确和有力地反馈层内和层间套刻误差。

支持FinFET生产的关键测量系统包括:

SpectraShape 10K,测量器件形状和关键尺寸Archer 600和ATL,测量重叠误差SpectraFilm F1,测量薄膜厚度

由于FinFET的制造尺寸较小而工艺步骤较多,所以缺陷检测仪需要高分辨率、光学滤波和算法来最优地提取噪声图像中的缺陷信号,同时也需要高吞吐量来覆盖全晶片检测。有了这些属性,缺陷检查和审查系统就可以从一系列工艺程序中发现,识别并控制极小的关键缺陷。

为了确保能找到所有的关键缺陷类型,晶圆厂商有多方面的检测方法,包括:

厂内光罩检测,监测并再认证可能会影响到全掩膜版关键缺陷的光罩多功能缺陷查找法,用光学图案化晶圆检测仪和电子束审查工具查找出所有系统缺陷类型,并显示出晶圆级缺陷特征,可帮助工程师识别缺陷源对关键缺陷进行内联和工具监控,快速识别影响良率的偏移

见摄影之前世今生:

http://wangbo1118.spaces.live.com/blog/cns!7F12506321D42D7E!1282.entry

摄影之前世今生

说到摄影的起源,国粹精英份子们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引用中国公元前400多年春秋时期《墨经》提到的小孔成像,仿佛此洞可证明中华民族是照相机(原理)的发明者。说实话这不能完全算是意淫,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笨重箱机,前几十年的各种胶卷相机,或今天的数码相机,其成像原理和老祖宗所记述的小孔成像是完全相同的: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壁上生成此树的倒影。

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开了小孔的密封盒子都是一台原始的相机。但这个原始相机最多只能算是半个, 当太阳下山一切重归黑暗,我们依然一无所有。这是一台没胶卷的相机 - 无法记录。

1826年的一天,法国人尼埃普斯( Joseph Nièpce,1765~1833)终于找到了第一种胶卷 – 沥青。他把感光后能变硬的白沥青涂在锡合金板上,装进暗箱里对着窗外曝光了8小时,得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内容是天空下一个农村房子局部。由于感光时间太长且影像模糊,他的发明未能得以推广。

看来沥青不是好的感光材料,模模糊糊的拍一张还要 8个小时。到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一种银版摄影术,用碘化银替代白沥青,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以海波溶液定影,最后得到了十分清晰的金属照片。银版摄影曝光大约需要 10到 30分钟。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是没有底片的,拍一次得一张,和现在旅游景点四处可见的10元一张宝利来一次成像照片相似,不可复制。不可复制那还传播个啥?所以和达盖尔几乎同时,英国人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British, 1800–1877)发明的卡罗法”(Colotype)摄影术具有更大的意义,虽然卡罗法在初期清晰度比不上银版法,但它是有底片的,可以无限复制。所以,确切的说,英国人塔尔博特才是摄影术的真正发明人。1844年,塔尔博特在伦敦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摄影画册《The Pencil of Nature》,大自然的笔,印数150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罗法曝光时间只要3到5分钟,比达盖尔的银版法进步显著。我们之所以很强调曝光时间是因为感光度是底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拍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需要十分钟以上,这种摄影术就不很实用,只能用来拍摄自然风光,无法(或者很难)拍摄人像 – 遗像还好说,一个活人很难在相机前保持一个姿势十分钟纹丝不动,更别谈街头抓拍以及运动摄影了。

接下来的几十年,摄影底片不断的在原材料和感光度两方面取得进展。1851年伦敦人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1813 -1857)发明了(碘化银混合的)火棉胶(Collodion)摄影法,又称湿板摄影法(Wet Plate Process)。湿板法进一步降低了底片成本,而且曝光时间减少到了一分钟之内。

到了1871年之后,干版法替代了湿板,并将曝光时间进一步缩短为1/25秒(室外光线下)。巨大的进步啊。1/25秒意味着可以手持相机了。在这之前,所有的拍摄都必须用三角架。

但胶片板子还是麻烦,能不能把它卷起来?1888年,伊斯曼正式开始出售赛璐璐片基的卷装柯达胶片。当时这种胶卷感光度为ISO12. 很快感光度ISO100以上的胶卷也研制出来,至此摄影底片的问题被彻底解决,接下来一百年胶卷就没再有什么大变化了。也许后来彩色胶卷算是一大发展,但鄙人认为色彩是摄影最后考虑的因素。

科技的发展不但解决了胶卷材料和感光度的问题,也解决了相机本身的问题。早期旅游摄影在采用湿版法的时候,一个摄影师得雇好几个人扛箱子和底片,那叫一个重!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地摄影记者都由大型马车扛器材,叫photographic van。因为底片都是一块块涂了感光材料的大型板子,尺寸为8X10寸或更大。那时候的相机都跟小箱子一样大 – 你总不可能造一台比底片还小的相机吧?

不管是旅游摄影还是报导摄影都迫切需要更便携的照相机,1888年卷装柯达胶卷上市后,照相机和底片尺寸都越做越小。189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了6X6厘米尺寸的胶卷,也就是今天我们常用的120胶卷。据说是爱迪生把当时伊斯曼柯达公司最新的70毫米胶卷从中间裁开,并在两边打上易于卷片的小孔,就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35毫米胶片,它的实际尺寸是每张24X36毫米。

1914年,在德国莱兹( Leitz) 显微镜厂工作的工程师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世界第一台使用35毫米胶卷的135相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莱卡原型机Ur – Leica。从此那些笨重的木头箱子开始被抛弃,精密机械和光学的产物135相机开始一统天下。刚开始是以莱卡为代表的旁轴取景135相机,到1948 年,东德蔡司(Zeiss)公司生产出一种取景和拍摄可以共用一个镜头的135相机,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单反(SLR)。

120和135相机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胶卷和相机卖成了白菜价,人人都能用得起。胶卷的感光速度也飞快了,ISO800甚至1600的胶片都出来了,相机本身也小得能随手塞进口袋里,走到哪拍到哪,怎一个爽字了得! 正当全世界都觉得135相机和柯达胶卷已经完美无缺并将永垂史册的时候,1969年,有一样发明真的没过多久就让传统135胶卷永垂不朽了。这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波义尔博士和史密斯博士发现有一种半导体对光线非常敏感,一照它就会产生电子信号。这种光敏半导体被取名叫做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中文叫做电荷耦合器。听起来怪绕口的,CCD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电子感光器,我们叫它电子胶卷吧。光敏半导体(电子感光器)有多种,CCD是其中一种,其他常见的还有CMOS,Foveon的X3等等。本书后文以CCD泛指所有数码相机的心脏 - 电子感光芯片。

今天我写下“不要胶卷也能拍照”这几个字并不难,但若我在1969年之前四处涂鸦这句话,估计我很快就会被送进疯人院。电子感光器CCD的发明意味着不要胶卷也能拍照,从此开始了纪录光线的数码时代,传统胶卷被革了命,到现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两个CCD,不信请把你的手机拆开看。

1975年,柯达公司的赛尚先生 (Steven Sasson)研制出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台相机的CCD只有一万像素(想想今天一千万像素满天飞),电源是16节五号电池,存储卡是普通录音磁带,相机重约四公斤。1975那时要生产一台千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当然也是可能的,但我估计那个CCD可能和你家客厅面积相当。

1975年以来电脑CPU和数码相机的CCD都受益于一日千里的半导体加工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到1986年,柯达开发出100万像素的CCD,露出了数码接管胶片的第一线曙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公元2008)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匪夷所思的CCD从此就慢慢革了胶片的命。1998年是家用数码照相机的百万像素元年,从此以后每年数码相机的CCD都增加一百万像素,每年价格下降10%(同类型机)。

到2008 年,已经很少有人旅游用胶卷拍照了,人手一台小数码,至少都是六百万像素的,价钱也差不多是白菜价(很多700万像素的小数码价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中高档的小数码已经是1200万像素级别的了,价格也就是人民币两千。数码单反DSLR也卖成了地摊价,一千万像素的套机(机身加标准变焦镜头)只要不到人民币五千元。顶级数码后背达到了3900万像素(Phase1 P45+)。我没玩过这家伙但据说39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比4X5寸底片滚筒电分扫瞄的效果还好,不过它的价钱也比一辆TOYOTA Corolla还贵。不管怎么说,从2008年开始,胶卷基本上可以进博物馆了。

1998到2007的这十年陆续面市的数码相机有几十个品牌几千种型号。个人认为以下四个型号是划时代的产品:

Nikon Coolpix 950, 两百万像素家用DC,发售价890美元, 1999年2月。此机意味着普通家庭能买得起优质旅游数码相机了。两百万像素是一个重要标杆,因为200万像素可以精细打印5X7寸的照片,大部分家庭照就是这个尺寸。

Nikon D1, 260万像素专业数码单反,发售价5000美元, 1999年6月。此机一出,数码单反开始迅速占领媒体和出版行业。D1也意味着柯达DCS系列专业数码单反的抢钱时代结束,在D1之前,柯达的DCS系列从来没有低于每台一万美元。D1之后,直到2007年,柯达在数码相机市场上再也没翻过身来。这就叫乱拳打死老师傅。

Canon 30D, 三百万像素数码单反,发售价2800美元, 2000年5月。30D意味着摄影爱好者也能买得起数码单反了。在此之前买一台数码单反要下的决心和买辆车类似。

Canon 300D, 六百万像素数码单反,发售价900美元, 2003年8月。一千美元是电子产品能否普及的分水岭。发售价900美元的300D意味着数码单反从此走入千家万户,传统胶卷单反基本可以进博物馆了。

那数码相机CCD的像素会无限增长下去吗?比如再过几年弄个一两亿像素什么的?个人认为不会。因为现在主流数码相机已经完全达到了传统135胶卷的解像度,已经可以满足一般人的所有需要,缺乏强劲的需求促进它继续增加。

这些年来很多人为135胶卷到底相当于多少像素争来吵去,最后也没个定论,问题没解决还伤了感情。摄影是为了得到照片,出片才是硬道理。一般来说,135胶片精细出图到20寸已经是极限,800万像素数码相机精细出图的极限也是20寸左右。所以135胶片大致相当于800万像素。

解释一下精细出图。所谓精细就是照片印好后要经得起拿在手上(近距离)仔细端详。一张底片到底能放多大的照片?这要看你站多远看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用135底片放一面墙那么大的图片给你。电影院正是这么干的。这种巨型图片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因为颗粒太粗了。我这是废话了,谁也不会凑到银幕跟前看电影。

既然一千万像素完全可以胜任20寸精细出图,CCD继续增加像素就失去了意义。除了婚纱,有谁把家里的图片放大到20寸以上了?婚纱也不需要自己拍啊,就算你想自己拍婚纱,一辈子也就一两次的事,完全可以去租高档相机,没有必要破费。

2008年市场上小数码已经有很多1200万像素的了。我晕,这个市场正在被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越多照片越好,这完全是误会。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广大的数码相机营销人员迎合了大众的误解,不断敦促研发部门制造更高像素的CCD,这实在是以讹化讹之悲哀。我认为现在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没有什么能改变摄影的本质

摄影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100个人有108个答案。我认为文字,摄影和电影的本质功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记录。文字记事,摄影记景,电影记录动态的景。

摄影图片和文字以及电影一样,除了基本的记录功能,还有艺术创造的功能。文字可以用来写诗歌和小说;摄影图片也可用来表达个人情绪和艺术创造力。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基本上都在拍虚构的东西了。

摄影术从1826年发明到2007年的18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变来变去都是为了怎么更方便纪录。为了方便拍照我们把湿板变成了干板,又把干板变成了胶卷,最近这些年又用电子胶卷CCD替代了传统胶卷,数码相机得以大行其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将来还会有生物感光器来替代现有的数码相机CCD (CMOS)。但不管记录的媒介怎么变,摄影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现在数码相机最大的好处就是图片立即得到(看到)。人类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以前不说恋爱一年半载吧,至少还得找个媒婆月老什么的,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求立即得到,一夜解决问题。数码相机拍照就是立刻得到,就拍就看。从图片的后期制作来看,数码摄影意味着不再需要传统的化学暗房,图片稍加调整联上打印机就出照片。

180年来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的整个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大大降低了这门艺术(手艺)的门槛,使摄影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也是现在数码相机最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地方。

虽然摄影过程容易了,但要得到好的照片依然不是那么容易。技术上来说,依然需要好的构思,勤奋的练习。俗话说三流的摄影师比相机,二流的摄影师比技术,一流的摄影师比思想,要提高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更无捷径可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通信

1、中国团队创造太赫兹100Gbps传输新纪录

太赫兹无线通信被普遍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近日,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鹏城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国移动等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搭建出首个360—430GHz频段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首次实现单波长净速率为103.125Gbps、双波长净速率为206.25Gbps的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20倍,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

2、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完成 3.5G 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技术验证

中国电信宣布,近日中国电信湖南公司,联合华为,在湖南郴州先后完成了 3.5G 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创新技术商用验证、室外 3.5GHz MetaAAU 创新解决方案商用试点验证,这两项试验测试效果达到预期。中国电信表示,随着 5G 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很多热点场景小区流量快速增加,基站急需扩容双载波。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技术,采用创新性算法,将发射功率资源池化,在不改变总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实现两载波动态功率实时共享、按需分配,确保第二载波开启后既不影响第一载波指标,同时具备和第一载波相同的覆盖和性能。这项技术保证了两个载波互不干扰,同时在整体发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下行速率平均提升 5~20%。该技术可以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用户受益,网速更快,此外对用户上行指标无影响,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 5G 通信体验。

3、TP-Link发布新款Wi-Fi 6E路由:天线可自动变形确保最佳信号

CES 2022已经拉开序幕,TP-Link(普联)展示了一款别具匠心的原型路由产品Archer AXE200 Omni。这款路由支持Wi-Fi 6E。说它特别是因为,外部的四根强壮的天线支持自动旋转、折叠等,以此来创造出最佳的信号收发形态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还处于原型试制阶段,暂不了解自适应天线最终的效果如何。另外,变形中产生的噪声、需要的功耗等同样是量产后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它基本参数方面,内置2GHz处理器、提供万兆网口和2.5千兆网口,12路MU-MIMO,并发峰值速度可达11Gbps。

4、中国电信联合中国联通发布自主研发的共建共享区块链调度平台

1月5日消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联合发布自主研发的共建共享区块链调度平台。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作为5G共建共享技术先行者和建设实践者,自2019年签订5G网络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紧密合作、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互利共赢,截至2021年10月,商用部署共建共享5G基站超60万个,占全球已建5G基站数40%以上,建成了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5G 独立组网(SA)共建共享网络,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同步推进了4G接入网共享,累计节省网络建设投资超过2100亿元,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200亿元、节电超100亿度、降低碳排放600万吨,拉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引领了全球5G发展,推动了5G产业高质、 健康 、绿色发展。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个大型运营商开展5G全生命周期网络共建共享属全球首例,为全球电信行业提供了“中国经验”。

芯片/半导体

5、机构:预计联发科为 2021 年中国最大智能机 SoC 供应商

根据 CINNO Research 最新报告,预测 2021 年全年中国智能机 SoC 市场中联发科为最大处理器厂商,市场占比预计增至 36%,高通预计增至 35%;中国 5G 智能机市场中高通则为最大处理器厂商,市场占比预计增至 37%,联发科市场占比预计增至 34%。从此前 CINNO Research 的数据来看,去年 3 季度的中国市场手机处理器出货量由联发科和高通齐头并进,苹果 A 系列芯片以及紫光展锐芯片份额有所增长,而海思不管是季度还是年度都是大幅下降。

交通

6、百度牵头发布行业首个自动驾驶公交车系列标准

近日,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指导下,由百度牵头,联合信通院、深智联创新中心、同济大学、赛目 科技 、厦门金龙、湖南湘江智能、中兴、吉利 汽车 等单位共同起草的《自动驾驶公交车》系列团标正式发布。该系列标准包括《自动驾驶公交车第1部分:车辆运营技术要求》和《自动驾驶公交车第2部分:自动驾驶能力测试方法与要求》两部分,主要规范了自动驾驶公交车在车辆基础安全、信息安全、运营安全、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7、中国首个互联网货运安全运营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了《互联网货运平台安全运营规范》(下称《规范》)团体标准,这是中国首个互联网货运安全团体标准,该团标将于 2022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规范》明确,互联网货运平台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整合配置运输资源,从事道路货物运输服务的平台,包括网络货运平台和货运交易撮合平台。在安全运营方面,《规范》要求,平台企业应分别与托运人、驾驶员签订服务协议,并明确平台企业、托运人、驾驶员需履行的安全职责。平台企业宜在驾驶员接单前,通过生物活体识别技术进行人的一致性验证,确保线上确定的驾驶员和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一致。在平台安全功能方面,《规范》明确,互联网货运平台应具备在途跟踪监控、用户隐私号码保护、装卸货安全监控、路径偏航识别和预警、行驶状态异常、疲劳驾驶提醒等方面的功能。

8、北京将把共享单车企业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首批涉美团、哈啰和青桔

据北京晚报1月5日消息,为了更好地监管共享单车行业,规范用户权益保护、车辆调度、数据安全等,北京将把共享单车企业纳入信用监管体系。2022年年内,北京交通行业将实现信用评价和监管全覆盖。近期,市交通委将上线道路货运、共享单车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作为第二批次开展信用评价上线的行业。此次编制的《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信用评价标准》主要的评价对象是在京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目前是美团、哈啰和青桔 3 家,将重点从服务质量、安全生产、合法经营、行业自律的角度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

大数据

9、发改委:深度开发利用政务大数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成为政务信息化创新的主要路径,逐步形成平台化协同、在线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数字政府治理模式,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 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数字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度开发利用政务大数据。国家基础信息库的数据内容更加鲜活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完善,形成更多的数据服务接口,有效支撑政务服务、决策分析等应用场景下的按需共享。

10、佳能开发出1台摄像机生成多张图像技术,计划今春开始提供

据日经中文网,佳能1月4日宣布开发出利用1台摄像机生成多张图像的技术,计划于2022年春季开始提供。佳能设想该技术用于视频会议等,可以获得与实际参加会议相接近的感觉,将借此应对随着新冠疫情而普及的新工作方式。新开发的技术称为“AMLOS”,可以利用设在会议室的摄像机等,同时截取多张图像。比如,拍摄登台演讲者站在白板前讲解的场面时,可以分别显示只拍摄白板的图像和聚焦演讲者的图像,因此具有提高临场感等效果。

云平台

11、LG宣布旗下智能电视现开始内置一个 健康 平台

LG(美时间1月4日)宣布,所有2021年和2022年的LG智能电视都将配备一个 健康 教育和远程保健应用,该应用来自以老年人为重点的 健康 平台Independa。该平台将允许用户通过他们的电视设置和进行远程医疗预约。据悉,用户必须在Independa平台上的按需医生和牙医服务中建立单独的账户并通过一个二维码提示他们这样做。Saneii指出,有些人可能会通过保险来支付他们的就诊费用,但现在,大多数病人将支付统一的费用--牙医的电话费为75美元,医生的电话费为55美元左右。这对一些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按需远程医疗项目通常也不跟病人的医疗记录连接,这可能会使他们难以将这些访问的信息传递给他们的常规医生。

12、报告预测:2028年医疗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1420亿美元

1月5日消息,根据ResearchAndMarkets的数据,到2028年,全球医疗保健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20亿美元。从2021年到2028年,该市场预计将以16.7%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 报告指出,由于先进的IT基础设施、增加的IT支出和大量关键市场参与者的存在,北美占据了主导地位。亚太地区专业初创企业的出现,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数字货币

13、腾讯接入数字人民币,微信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近日,数字人民币APP升级更新,微众银行(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随之上线。经前期多阶段可控试点后,腾讯开始为用户提供数字人民币服务。用户实名开通微众银行(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APP或微信进行支付。实名开通用户的微信支付“钱包”页面新增“数字人民币”入口,微信“收付款”页面新增“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选项。通过微信扫一扫数字人民币收款码,或向商家出示微信的数字人民币付款码,用户就能便捷地支付数字人民币。

*** 作系统

14、谷歌为安卓系统加入Fast Pair技术 蓝牙耳机将实现设备自动切换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加入“Fast Pair”蓝牙技术,增强安卓手机的蓝牙耳机功能。安卓系统将能在今年实现像AirPods一样的音频自动切换功能。据悉,如若加入Fast Pair支持,Android手机、Chromebook、Android TV和部分Windows PC也将能实现自动切换,可将蓝牙设备的配对切换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像AirPods那样出现一个小d窗进行更快的选择,而无需在系统设置中进行搜索配对。据悉,如若加入Fast Pair支持,Android手机、Chromebook、Android TV和部分Windows PC也将能实现自动切换,可将蓝牙设备的配对切换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像AirPods那样出现一个小d窗进行更快的选择,而无需在系统设置中进行搜索配对。不过这也意味着谷歌将与诸多厂商进行协调,很多厂商,比如三星与三星设备就已有自己的“生态系统”。

15、消息称Meta停止开发VR和AR *** 作系统

据报道,两位知情人士今日称,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已停止开发一款新的软件 *** 作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其虚拟现实(VR)设备和即将推出的增强现实(AR)眼镜而设计。该 *** 作系统项目已经进行了几年,涉及数百名员工。分析人士称,该项目被搁置,标志着Meta试图掌控其Oculus VR头显,以及未来的增强或混合现实(MR)设备底层软件的努力遭遇挫折。

AI

16、《2021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AI Labs)报告》发布

日前,《麻省理工 科技 评论》中国正式发布《2021 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AI Labs)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多元且客观地描摹 AI 技术创新和未来技术趋势的年度图景,从而预见改变中国,甚至改变世界的技术力量。《报告》从技术创新实力、商业应用价值、业界标杆影响力、 社会 影响力等方面,对知名企业 AI 研究院进行深度调研,遴选出包括科大讯飞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华为中央研究院等十家具有技术创新力和引领力的人工智能研究院。

17、日本政府拟对AI监控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近日,据相关人士透露,日本政府日前基本决定对利用人工智能(AI)的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等尖端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以防流向海外被用于监视公民等行动。日本将同美国等有意愿国家开展合作。据报道,在新的管制之下,政府一旦判断高性能摄像头、人脸识别设备、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可能被用于监视、限制行动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将对其出口采取许可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6229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