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第1张

半导体设备,即在芯片制造和封测流程中应用到的设备,广义上也包括生产半导体原材料所需的机器设备。在整个芯片制造和封测过程中,会经过上千道加工工序,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大体有九大类,细分又可以划出百种不同的机台,占比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有: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测试机、分选机等。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带来新动能

从全球半导体发展情况来看,受宏观经济变化及技术革新影响,半导体行业存在周期性。2017-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来到了下滑周期。2019年,全球固态存储及智能手机、PC需求增长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升温,导致全球半导体需求市场下滑,全年销售额为4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入2020年,有5G商用化、数据中心、物联网、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等一系列新技术及市场需求做驱动,将给予半导体行业新的动能。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600亿美元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呈波动态势,2019年为597.5亿美元,比2018年的645.3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下降了7.4%。2020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55.7亿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13%,但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13%。半导体设备总市值虽仅几百亿美元,但其是半导体制造的基石,支撑着全球上万亿的电子软硬件大生态,设备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有着放大和支撑作用,确立了整个半导体产业可达到的硬性尺寸标准边际值。

前道设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从半导体的制造流程来看,前道流程较多,涉及的设备种类也较多。在一个新晶圆投资建设中,设备投资一般占70-80%。而按工艺流程分类,在新晶圆的设备投资中,晶圆加工的前道设备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约80%封测设备占据约18%的比重。

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及大陆地区

近些年,在全球半导体设备消费市场中,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这三大市场一直排在前三位。其中,中国大陆最具发展潜力,从前些年的第三,到最近一年的第二,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具体来看,2019年,中国台湾是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销售额增长了68%,达到171.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为28.65%。中国大陆则以134.5亿美元的销售额保持其第二大设备市场的地位,占比为22.51%。排名第三的是韩国,销售额为99.7亿美元,同比下降44%,占比为16.69%。

2020年一季度,排名前三的仍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韩国,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5.82%、22.48%、21.58%。

日美荷品牌占领前位

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TOP10企业垄断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90%以上的份额。美国著名设备公司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泰瑞达、科天半导体合计占据整个设备市场40%以上份额,而且均处于薄膜、刻蚀、前后道检测三大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地位。技术领先和近半的市场占有率,任何半导体制造企业都很难完全脱离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体系。

未来规模预计超千亿

从整体来看,尽管受疫情的影响,半导体行业及半导体设备行业依然逆势增长。存储器支出回升、先进制程投资及中国大陆积极推动半导体投资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3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21年预计达到700亿美元2025年将超千亿美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半导体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市场空间逼仄,激发手机厂商们开展更多的技术创新。它们仍在焦灼地等待着,等待中国自研芯片的突破,带来更广袤的博弈空间。

文 《中国企业家》程璐

编辑 李薇

头图摄影 邓攀

2020年,或许是中国手机行业经历过的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年。

从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商业 社会 都笼罩着悲观与不确定的情绪,到国际形势的纷繁变化,手机乃至半导体厂商们共同经受着严酷的芯片“围剿”。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低端制造向东南亚等地转移已是大势所趋,5G似乎成了手机行业黎明前的第一道曙光。

战斗成为唯一的选择。手机厂商们短兵相接,性能、系统、屏幕、影像、续航等等,每一个赛道的技术竞争都越发激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1~1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1亿部,同比下降21.5%。出货量走势在这一年里呈现出了跌宕起伏的曲折变化,手机厂商们绝处逢生,又满怀希望,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2020年,由求生、繁荣、争夺、创新交织而成的手机江湖故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翻开中国手机行业30多年的 历史 ,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行业像手机行业如此充满戏剧性,泥坑与黄金遍布满地,创业仅两年的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间功成名就,全球登顶的巨头也可以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过去十年,是电子产品空前繁荣的黄金十年。直到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格局逐步稳定为“华米Ov”,头部品牌集中度超过八成,中国手机厂商步入全球手机舞台,拥有与三星、苹果相抗衡的能力。

不过,2019年开始的“实体清单”事件让国人意识到,芯片把握着中国手机产业的命门。华为曾代表了中国冲击行业关键技术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海思芯片的期望是:“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断供,让华为高端芯片的生产制造彻底成了纸上谈兵,无奈之下,任正非调整华为经营策略,忍痛割“荣耀”。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华为这架像是二战中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的伊尔-2战斗机,继续飞行并能顺利返航。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艰难的时期,我们本来是一棵小草,这两年的狂风暴雨没有把我们打垮,艰难困苦的锻炼,过几年也许会使我们变成一棵小铁树。铁树终会开花的。”任正非在荣耀送别会上动情地说,一旦“离婚”就不要再藕断丝连,要各自实现各自的奋斗目标。

断供事件,让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手机行业都清醒地认识到了卡脖子问题。手机厂商们意识到:国产芯片的自研之路不得不走。台积电花了近20年才走到今天的位置,短时间内华为要想实现突破确实不容易,但中国芯必须要国产化,必须要建立起上下游供应链。我们现在就是在跟时间赛跑,现在不做的话,未来时间只会拖得更长。

过去十年,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腾空建高楼的十年。在落后几十年的背景下,中国持续 探索 半导体产业,设计、封装、测试、设备等半导体企业近两年尤其在2020年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这其中,有国家“909工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决心,也有各种泡沫,如不断曝光明星芯片项目烂尾收场,只留下一地鸡毛。

2020年12月,中芯国际的一场“辞职风暴”,把中国造芯的艰难苦涩再次摆到台面上。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在辞职信中表示,中芯国际正面临着美国的种种打压,先进工艺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一般公司需要花费数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中芯国际已经完成了28nm、14nm、12nm、及n+1等技术飞跃。但国际上早已实现的7nm,甚至5nm和3nm,中芯国际还需要等待EUV光刻机的到来。

半导体产业,从生产工序上分为IP开发、设计、代工、封测等环节,如今行业分工精细、内容繁帙。造芯为何如此之难?通俗来说,中国最缺的是高端芯片的生产能力。像芯片这样的高复杂系统能力的建设,通常投资周期长、投资成本巨大,而中国的短板——材料限制、器件物理限制、光刻工艺等,都掌握在其他国家手里。

造芯道路注定艰难,但必须走。好在国产芯片领域投资热情高涨。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1日,全国已新建半导体企业7021家,2019年新建半导体企业超过1万家。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20年1月~10月,中国VC/PE投资半导体的项目345个,比2019年同期少一成,但融资规模大增,前10月达711.3亿元,为2019年同期的2.5倍。

中国手机厂商同样在产业投资上有所动作。小米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募集总规模为120亿元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小米相关的制造业上游技术和核心元器件,目前已投资近80家企业。

弘信资本合伙人郑俊彦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我们看好未来三年,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升级。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政府很多大基金都在支持硬核 科技 和芯片行业,另外科创板的注册制,也体现了国家对高 科技 企业的支持力度,未来三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都将迎来较快发展,甚至出现一批IPO企业。”

尽管短期内芯片“断供”将带来负面影响,但只有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中国手机行业才会在华为事件的带动下进一步发展。手机厂商们或投资、或投入技术研发,期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破当下国家的芯片困境。

受芯片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国内手机行业格局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

疫情引发供应链危机,演变成全球的供给需求问题,连带断供事件影响,复杂形势之下,华为、小米、Ov在内的手机厂商纷纷做出调整,一场全国手机厂商争夺战就此拉开。

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华为在2020年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大跌17%之后,得益于库存储备,第二季度迎来反d,在全球市场夺冠。但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6%,闯进全球前三,OPPO、vivo也逐渐从疫情中缓过气来,中国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不过,华为市场份额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8%降至第三季度的14%。面对断供危机,华为全面收缩战线,有意识地控制出货量。在外界看来,华为此举意在能让芯片库存将华为手机支撑得更久一点,以期找到更多的自救方法,毕竟生存下来才是华为的第一要务。

另一边,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蓄势待发。小米频繁地调整组织架构,vivo围绕产品线、系统和芯片,OPPO同样从人事、产品线到其擅长的渠道运营策略上,做出了一系列主动的战前调整。上述三家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将2021年的出货预期调高了50%。

“高端树品牌,中低端走量”的玩法依然得到践行。Redmi牢牢掌握着小米出货量的基本盘,Ov旗下主打性价比的realme和IQOO的声量也逐渐有了起色。对国产手机品牌而言,高端市场成为树立品牌调性的必经之路。

2020年,一向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先后发布小米10系列、小米10至尊纪念版,高端旗舰机的价格一路上探至5000元大关。得高端者得天下,小米努力突破高端的极致 科技 ,再将技术下沉到Redmi系列,让千元机用户也能享受到技术突破带来的体验。反过来,千万级的Redmi用户,也因此能够体验高端 科技 ,慢慢成长出一批高端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线下渠道同样不断洗牌。由于华为手机因芯片断供持续缺货,Ov、小米对经销商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小米号称要将小米之家开到中国的每一个县城里去,Ov也重新梳理了渠道布局。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此前对《中国企业家》表示,OPPO的阵地是往人群集中的地方去的,对于一些条件有限的旧、小、偏远门店,重点是提升门店形象和效率。

如今,整个手机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共通的,例如人口红利的消失、市场持续萎缩、供应链缺货严重等等。2020年的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4G到5G的过渡,大家似乎没有感觉到3G到4G那样的巨大变化。

不过,疫情让供应链踩了一脚刹车,但疫情过去,需求量一下子起来了。包括芯片在内的很多电子元器件,在供应链端都出现了紧缺,供应链缺货成为行业最棘手的问题,而这个缺货可能会延续到2021年年初。

市场空间逼仄,激发厂商们开展更多的技术创新,留给二线手机品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在芯片领域,手机厂商们仍在焦灼地等待着,等待中国自研芯片的突破,带来更广袤的博弈空间。

其实我们都知道芯片对于一些产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如果没有芯片的话,也就意味着这些产品是不能够一个比较的质量的,而且也不能够运行芯片本来就是核心,如果不能够掌握芯片技术的话,也就意味着芯片技术不能够让很多人都拥有话语权,来自也不能够去影响到我们的未来。而芯片如果不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供应的话,也就意味着芯片的发展不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技术。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拥有芯片技术的话,也就是掌握了话语权,也就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多主动权。

在手机这类产品中,芯片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芯片也是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芯片的话,手机就不能够一个比较好的运行,还是也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功能。而如果拥有芯片的话,那么手机就能够更好的运行,因此芯片对于手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芯片就相当于手机报废。但是其实手机芯片的供应量是十分少的,而且也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手机作为半导体芯片用量最大的市场,如何看待手机芯片全面紧缺?我主要有三个看法:

一、我认为手机芯片全面紧缺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手机芯片全面紧缺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比较好地去解决的话,那么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的未来的,而且也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未来受到比较大的危害性,而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二、我认为这个问题反映了手机芯片的市场很广阔。

那我觉得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比较好的情况,那就是手机芯片的市场是很广阔的,因为现在的手机需求量是很大的,也就意味着芯片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需求量,而如果谁能够掌握制造芯片的技术的话,也就是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能够让自己掌握市场份额。

三、我认为这说明制造芯片的技术还有待提升。

当然我也觉得这是在说明制造芯片的技术还是有待提升的,因为如果制造芯片的技术增加了的话,就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供应量。而供应量提升了的话,也就是能够让手机芯片不那么紧缺,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需要在技术上有一个比较好的提升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62664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