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这张底牌,足以卡住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

俄罗斯的这张底牌,足以卡住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第1张

在中、美、俄三方的半导体贸易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关联。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市场。美国基本垄断了世界上的半导体技术,但俄罗斯却掌握了美国半导体制造的部分核心材料。

2021年,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进口额就超过了35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增长只有3%左右。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而且它的市场增速是全球的约2倍。

我们虽然经过被美国断供芯片的教训之后,已经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但根据国内的数据显示,在在闪存、内存、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微控制器、图像处理器等技术含量更高的半导体领域,我国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份额合计仍然不到全球市场的1%。

在全球半导体份额当中,美国占了全球一半以上,依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美国半导体的销售额达到了 2575亿美元,而且以每年约7%的速度在增长。

日本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当中约占了10%的份额,韩国大概是21%,台积电大概占了8%。

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美、日、韩联盟。

日本、韩国虽然也占据了一定的半导体市场,但在出口政策上深受美国的约束和影响。

简单地说,就是日本跟韩国的半导体出口到哪个国家,最终的自主权还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当中,氖气和钯金属是两种主要核心材料。

而美国半导体行业所需的氖气有约90%是要从乌克兰进口,有40%以上的钯金属要从俄罗斯采购。

如果缺乏氖气跟钯金属,那么美国的芯片、 汽车 、电脑、通讯终端、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的生产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厂商甚至会因此破产。

所以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的咽喉是掌握在俄乌两国手中的。

但遗憾的是,美国与俄罗斯目前的关系是水火不容,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俄罗斯进行了无孔不入的围剿,甚至不惜冻结了俄罗斯的外汇储备。

乌克兰目前的局势也不容乐观,俄罗斯基本上控制了乌克兰所有的贸易出海口。

如果俄罗斯切断氖气和钯金属对美国的供应,那美国能否能够迅速找到替代者?

答案是很难。

钯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它的储量是非常少的。

钯金在地壳中的储量大概只有2000万吨,而且世界上只有北美、俄罗斯和南非等少数国家才能产出。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钯金公司在2018年一共也只生产了230000盎司的钯金。

美国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曾发出警告,俄罗斯一旦对美国进行报复,那么这两种材料将可能对美国形成卡脖子,到时候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只成为受害者,芯片生产将会受到重大打击。

显然,对于美国发起的贸易制裁,俄罗斯还没有选择真正反击,手里还握有多张王牌。

荷兰。

阿斯麦(ASML Holding N.V.)是在荷兰费尔德霍芬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公司同时在欧洲和美国NASDAQ上市。有从业员工28,000多名。

阿斯麦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用于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光刻机。在世界同类产品中有90%的市占率,在14纳米制程以下有100%的市占率。

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芬(Eindhoven),欧洲人均科研经费排名第二的高科技公司。

ASML在欧洲、亚洲及美国的50多个地区拥有9245名员工,其中固定员工7184,男女比例为9:1。

据Bloomberg数据,2018年全球五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分别为应用材料(AMAT)、阿斯麦(ASML)、东京威力科创(TEL)、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科磊(KLA)。

现在市场上提供量产商用的光刻机厂商依照排名,首位阿斯麦、第二名尼康(Nikon)、以及佳能(Canon)共三家,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在中高端光刻机市场,阿斯麦公司约有60%的市场占有率。

而最高端市场(immersion),阿斯麦公司目前约有90%的市场占有率,在14纳米节点以下更获取100%市占率,同业竞争对手已无力追赶。

TWINSCAN系列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生产效率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端光刻机型。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半导体生产厂商,都向ASML采购TWINSCAN机型,例如英特尔、三星、海力士、台积电、联电、格罗方德及其它台湾十二英寸半导体厂。

除了目前致力于开发的TWINSCAN平台外,阿斯麦公司还在积极与IBM等半导体公司合作,继续研发光刻技术,用于关键尺度在22纳米甚至更低的集成电路制造。

历史发展

2008年,阿斯麦公司已超过日商东京威力科创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商。

2010年,以销售额计算阿斯麦公司高端光刻机市占率已达到将近90%。

2011年,阿斯麦公司已超过美商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商。

2012年7月10日英特尔斥资41亿美元收购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的15%股权,另出资10亿美元,支持阿斯麦公司加快开发成本高昂的芯片制造科技。

2012年10月17日ASML Holding NV(ASML)与Cymer (CYMI)宣布签订合并协议,阿斯麦公司将以19.5亿欧元收购Cymer所有在外流通股票,收购Cymer目的在于加速开发Extreme Ultraviolet半导体蚀微影技术。

高新开发区开展国际合作 坚持开放带动

在2006年“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中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展会上,一个清晰漂亮的LED彩色大屏幕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大屏幕来自长春高新区希达公司,该公司研制生产的“点阵模块全彩色LED超高均匀度显示屏”为世界首台。希达公司是长春中俄科技园里的孵化企业,入驻长春中俄科技园仅一年时间,其销售收入就由原来的几百万元猛增到5000万元。

建区以来,长春高新区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坚持走引进、消化再吸收的创新道路,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最佳平台,目前已引进国际专利技术近200项。这些企业和项目相对集中在先进光电技术、新能源、农牧业深加工等领域,有力地拉动了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和要素集聚,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国际化方面,长春高新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长春高新区一直在中俄及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规划建设了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基地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重点围绕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医药三大领域,合作开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项目。目前,已孵化出吉大通源公司、吉林东亚夜视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与俄方签订合作项目52项,其中有4项被列入中俄政府间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在谈项目27项,成立科技合作企业近30户。2004年9月,长春高新区建设的中俄科技合作基地最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长春中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基地。

在建设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的基础上,长春高新区又积极建设了中俄科技园。2006年7月,长春中俄科技园在长春高新区破土动工。长春中俄科技园是中国科学院牵头兴办的成效最显著的国际科技合作园区。本着互利互惠的合作精神,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一些优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科技研发,在项目合作基础上建立联合研究机构,推进双方科技合作与成果产业化。中俄科技园也是第一个以企业形式运作、努力靠市场生存的国际性科技合作园区。目前,科技园承担着7项政府间合作,协助、组织各个研究所、大学、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科技合作。

目前,长春中俄科技园一期占地2万平方米的综合孵化大厦、激光加工基地主体框架已完工,首批入驻的5个产业化项目已开始运作。组建了中俄菌类联合实验室;孵化和吸引入驻园区企业5户;组织中俄科学家、企业家互访15次、80人次;协助科研单位与企业申报政府科技合作项目9项,在孵项目10余项。中俄、中白近期将就激光技术、粉末冶金、现代农业等领域进行合作。已入驻的吉林省科英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吉林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稀土塑料着色剂、全固态半导体大功率激光器、生物可降解“骨钉”等一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项目,也将在近期完成孵化,并注册公司入驻科技园。在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的带动下,近年来,区内企业利用自有专利技术,积极开展跨国合作研发,同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俄罗斯、古巴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企业间的科技合作关系,先后从国外引进专利技术175项,其中引进国外重大技术60多项,关键设备400余套,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引进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和二次开发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近百项。其中液态干扰素、干细胞、丙肝疫苗等项目都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长春高新区内的相当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已从过去单纯引进生产技术,转变为同时引进产品开发技术,引导外商联合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并开始与国外联合开发新产品,双方共有知识产权。一东离合器股份公司从1993年开始自主开发新产品,现已开发出50余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DKS228红旗、奥迪轿车离合器和DS350重型汽车离合器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企业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机构也被确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在汽车关键零部件中,如ABS总成、轿车动力转向器等,已通过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实现了国产化。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有力地促进了长春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成为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长春高新区出口创汇企业已发展到100余户,拥有了一批如q瞄镜、绿激光器、指纹锁等出口品种,累计获得省级重点新产品115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53项,有32项产品获得了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出口额约占全市的85%,被科技部和原外经贸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到554户,先后有21户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春高新区投资建厂。长春高新区已成为长春市开展国际合作的最佳平台、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6272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