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首批科创板上会企业 平均排队58天

揭秘首批科创板上会企业 平均排队58天,第1张

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正式“开工”,首批上会企业深圳微芯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芯生物”)等3公司正式迎来大考。记者注意到,作为首批“赶考生”,由于企业规范性比较好等因素,科创板上市申请快速推进,3家企业平均排队时间为58天,且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15%的标准。

截图来自上交所官网

三大领域拔头筹

根据安排,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6月5日将审议微芯生物、安集微电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集 科技 ”)、苏州天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准 科技 ”)3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这意味着3家企业正式迎来科创板的上市大考。

而安集 科技 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安集 科技 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天准 科技 属于专业设备制造企业,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包括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

按照上市标准来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均选择标准一,而天准 科技 选择标准三,目前天准 科技 也是唯一一家申报科创板企业中选择第三套上市标准的企业。保荐机构来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天准 科技 分别由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

企业规模均较小

首批上会的3家企业,规模较小成为共性。

数据显示,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084.96万元、31920.12万元以及50828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63.59万元、5158.07万元以及9447.33万元。

此外,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也均保持增长态势。微芯生物2016年—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536.44万元、11050.34万元、14768.9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539.92万元、2590.54万元、3127.62万元。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663.92万元、23242.71万元、24784.87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709.85万元、3973.91万元、4496.24万元。

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6月4日申报科创板的117家公司中,中国通号、天合光能、传音控股在2016年—2018年的营业收入均在百亿元以上,中国通号在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更是超过400亿元,暂列目前申报科创板企业的榜首。天准 科技 2018年的营业收入在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位列第53名,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两公司2018年的营业收入则分别位列申报企业的96名、113名。

分析指出,规模越小,公司存在的问题一般越少,审核起来反而相对较快。不过,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推进速度快是因为公司的规范性比较好,包括持续经营能力、科创属性并不存在非常多的疑问。规模较小的企业,它的业务比较清晰,整个问询和回答的效率比较高。在之前交易所的审核中,这些企业的问题已经比较明确,因此科创板上市申请在快速推进。

天准 科技 排队时间最短

首批上会的3家企业,从排队时间上看,

4月2日,天准 科技 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5月27日该公司具体上会时间出炉,也就是说天准 科技 科创板上市申请从获得受理到获准上会共用了55天的时间。相比之下,微芯生物的时间稍长一点。微芯生物自3月27日拿到“准考证”到获准上会的时间间隔期为61天,安集 科技 则用了59天的时间。经前述数据计算,这3家企业平均排队时间为58天。

除了审核效率高,交易所也严格把关。首批上会的微芯生物,经过3轮问询后才获得上会的机会。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针对微芯生物提出41问,包括核心技术等问题。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实控人认定与控制权稳定、市场推广费等14个问题为第二轮问询的重点。到了第三轮问询环节,微芯生物的问题缩减至3个,上交所主要聚焦“实控人的认定”、“风险因素”以及“其他信披问题”。

天准 科技 也是在经过三轮问询后才获得上会资格。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给天准 科技 出了44道考题,包括发行人核心业务、公司治理与独立性等问题。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还设置一些“定制化”考题,对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对手、数据勾稽关系进行“刨根问底”式问询。而核心技术先进性问题在“三试”中仍被重点关注。

虽说安集 科技 仅获得两轮问询,不过问题的数量并不少,上交所对安集 科技 总共问询问题为60个。经计算,这三家企业被问询问题平均数量为60个。

研发占比均“达标”

科创板更加注重科创属性,研发投入等问题成为问询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单从研发指标来看,首批上会接受审核的3家企业均“达标”。

经统计计算,这3家企业研发占比最高的为微芯生物。数据显示,微芯生物在2016年—2018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166万元、6852.75万元、8248.2万元,分别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52%、62.01%以及55.85%,微芯生物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2.03亿元。微芯生物的研发费用率也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公司目前有多项在研发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及临床早期阶段,导致报告期内研发费用金额较大”,微芯生物在招股书中写道。

此外,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6.22%、18.66%、15.66%,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88%、21.77%、21.64%。

冲击科创板的企业6月5日将迎来上市大考,能否获通过答案也将揭晓。根据安排,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将于6月11日审议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华兴源创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6月3日晚间,澜起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的上会日期也正式敲定,定于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有望从中诞生。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曾致电天准 科技 等三家公司进行采访,但未有人接听。

1.长电科技(600584):半导体封测龙头股。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专利3,504项,其中发明专利2,743项(美国获得专利1,758项),覆盖中高端封装测试领域。

2.方静科技(603005):半导体封装测试龙头股。成立于苏州,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创新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可靠、小型化、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半导体封装量产服务商。

3.通富微电子(002156):半导体封装测试龙头股。公司具备MEMS传感器产品的封测能力,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其他半导体封测概念股包括:广利科技、格尔软件、太极实业、厉安德装备、华天科技、赛腾股份等。南方财富网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 *** 作需自担风险。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国半导体芯片龙头股排名前十的有:1、北方华创;2、中芯国际;3、兆易创新;4、卓胜微;5、紫光国微;6、韦尔股份;7、北京君正;8、华润微;9、扬杰科技;10、长电科技。

1、 北方华创。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华创,股票代码002371,是由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重组而成,是目前国内集成电路高端工艺装备的先进企业。北方华创主营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及精密元器件业务,为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公司现有四大产业制造基地,营销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2、 中芯国际。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芹圆限公司,港交所股票代码00981,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981。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

3、 兆易创新。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领先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存储器技术和IC解决方案。2016年8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3986。在中国市场,兆易创新的SPINORFLASH市庆敬场占有率为第一,同时也是全球排名前三的供应商之一。兆易创新的触控和指纹识别芯片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知名移动终端厂商,是国内仅有的两家的可量产供货的光学指纹芯片供应商。

4、 卓胜微。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10日,于2019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嫌差塌票简称卓胜微,股票代码300782。公司专注于射频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开发与销售,主要向市场提供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前端分立器件及各类模组产品,同时公司还对外提供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芯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116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