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围观49999元AM玻璃基Mini LED+86吋电视,创维×京东方

定了!围观49999元AM玻璃基Mini LED+86吋电视,创维×京东方,第1张

Mini LED市场火爆,大量厂家涌入赛道

说起显示行业,近两年最热门的技术,Mini LED可谓风头强劲。

2021年,随着苹果、三星、TCL等终端龙头品牌开始在显示终端产品应用Mini LED背光技术,同时大量半导体显示厂商陆续跟进,Mini LED市场有望加速进入爆发期。Arizton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张至2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7.88%。在良好的市场前景预期下,传统的电视机厂商、面板厂商以及LED产业链的大量厂商涌入Mini LED市场。

芯闻交叉口曾在《iPad首次搭载Mini LED,显示行业又掀新技术风潮》这篇文章上,详细介绍过Mini LED技术。作为TFT-LCD与Micro LED过渡技术的Mini LED,在现有生产链、工艺、技术、装备基础下,无异于是最优的产品技术方向。

而在Mini LED技术发展方向上,Mini LED背光主流的技术方向有PCB和玻璃基两个方向。目前,大多数 MiniLED 背光源都采用印刷电路板(PCB)和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作为背板材料。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成本高、背板厚等,难以完美地满足有源矩阵(AM)驱动方案。

玻璃基技术是在玻璃基板上采用半导体及工艺打造主动式驱动背光技术,将Mini/Micro LED芯片直接键合在玻璃基板上,利用TFT驱动实现Mini/Micro LED显示。相比传统的被动式驱动,主动式恒流驱动能够使显示亮度与瞬时亮度快速保持一致,闪烁频率超出人眼可视范围,且屏幕无闪烁,更能保证人眼 健康 ,降低眼部疲劳。京东方采用的就是AM玻璃基Mini LED技术。

创维 京东方,发布全球首款AM玻璃基Mini LED产品

9月23日,在“致敬真实”创维电视2021秋季新品发布会,创维和京东方联手推出全球首台AM玻璃基MIniLED电视产品——创维鸣丽屏 Smart Mini LED电视Q72。

据介绍,创维Mini LED电视Q72共有两个版本,75英寸和86英寸。这两款电视,采用了京东方全新量产的AM玻璃基Mini LED显示屏,集合了高对比度、高亮度、高刷新率及低功耗等特点。背光集成了20736颗灯珠,分割成2304个物理分区,而每个分区能够实现4096级阶梯变化。1,000,000:1高对比度,1500nit高亮度,120Hz刷新率能够使画质表现更加优秀和稳定。

这款电视结合了京东方自主知识产品ADS pro技术(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和创维的星罗棋布AI控光和创维超级原彩技术,极大提升了电视画面的色彩变现力。两款电视分别定价29999元和49999元。

当然,这两年上市发布的Mini LED电视不止这一款。

2021年2月,创维自己就出过Q72的前身Q70,尺寸同样包括75英寸和86英寸。这是创维第一次正式发布Mini LED高端电视。

2021年的CES作为消费电子厂家的主战场,三星、LG纷纷发布了自家的Mini LED电视。

三星主打量子点技术,发布了搭载全新显示技术Neo QLED的8K(QN900A)与4K(QN90A)旗舰级QLED量子电视,通过量子矩阵技术(Quantum Matrix Technology)及Neo量子尖端智慧处理器(Neo Quantum Processor)精准控制Quantum Mini LED光源。而LG的新品QNED电视,也是LG旗下首款Mini LED电视。

小米2020年9份发布的两款82英寸Mini LED电视,包括8K小米电视大师至尊纪念版和4K小米电视大师,售价分别是49999元、9999元。

国内的老牌电视机厂家康佳也不甘落后,在2020年10月就发布了75英寸8K Mini LED电视。

不知道跟之前发布的产品相比,此次创维和京东方联手出品的创维鸣丽屏 Smart Mini LED电视Q72,是否让各位心动了呢?

 

液晶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是非常的有技术含量的,液晶玻璃基板的要求是要非常的平整的,这个是非常的考验技术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三种。不同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是有不同的优势以及特点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

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

生产平面显示器用玻璃基板有三种主要之制程技术,分别为浮式法(Float Technology)、流孔下引法(Slot Down Draw)及溢流熔融法(Overflow Fusion Technology)。“浮式法”因系水平引伸的关系,表面会产生伤痕及凹凸,需再经表面研磨加工,故投资金额较高,惟其具有可生产较宽之玻璃产品(宽幅可达2.5公尺)且产能较大(约达10万平方公尺/月)之优点“溢流熔融法”有表面特性较能控制、不用研磨、制程较简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产制厚度小于2mm的超薄平板玻璃,但生产之玻璃宽幅受限于1.5米以下,产能因而较小。浮式法可以生产适用于各种平面显示器使用之玻璃基板,而溢流熔融法目前则仅应用于生产TFT- LCD玻璃基板。以下仅就上述三种制程技术分别说明如下:

浮式法:

为目前最著名的平板玻璃制造技术,该法系将熔炉中熔融之玻璃膏输送至液态锡床,因黏度较低,可利用档板或拉杆来控制玻璃的厚度,随着流过锡床距离的增加,玻璃膏便渐渐的固化成平板玻璃,再利用导轮将固化后的玻璃平板引出,再经退火、切割等后段加工程序而成。

以浮式法生产超薄平板玻璃时应控制较低之玻璃膏进料量,先将进入锡床的玻璃带(Ribbon)冷却至700℃左右,此时玻璃带的黏度约为108泊(Poise1泊= 1g/cm·sec ),再利用边缘滚轮拉住浮于液态锡上的玻璃膏,并向外展拉后,再将玻璃带加热到850℃,配合输送带滚轮施加外力拉引而成,以浮式法技术拉制超薄平板玻璃如图三所示。

浮式法技术系采用水平引出的方式,因此比较容易利用拉长水平方向的生产线来达到退火的要求。浮式法技术未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厚度小于2mm超薄平板玻璃之主要原因乃系其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经济规模。举例来说,浮式法技术的一日产量几乎可以满足目前台湾市场之月消耗量如果用浮式法技术生产超薄平板玻璃,一般多系以非连续式槽窑(DayTank)生产,因此该槽窑设计之最适化就显得相当重要。

流孔下引法:

就平面显示器所需的特殊超薄平板玻璃而言,有不少厂商是使用流孔下引法技术生产,该法系以低黏度的均质玻璃膏导入铂合金所制成的流孔漏板( Slot Bushing )槽中,利用重力和下拉的力量及模具开孔的大小来控制玻璃之厚度,其中温度和流孔开孔大小共同决定玻璃产量,而流孔开孔大小和下引速度则共同决定玻璃厚度,温度分布则决定玻璃之翘曲,以流孔下引法技术拉制超薄平板玻璃如图四所示。

流孔下引法制程每日能生产5 ~ 2 0公吨厚度0.0 3 ~ 1.1㎜的超薄平板玻璃,因铂金属无法承受较高的机械应力,因此一般大多采用铂合金所制成的模具,不过因其在承受外力时流孔常会变形,导致厚度不均匀及表面平坦度无法符合规格需求为其缺点。

流孔下引法必须要在垂直的方向上进行退火,如果将其转向水平方向则可能会增加玻璃表面与滚轮的接触及因水平输送所产生的翘曲,导致不良率大增。这样的顾虑使得熔炉的建造必须采用挑高的设计,同时必须精确的考虑退火所需要的高度,使得工程的难度大幅增加,同时也反映在建厂成本上。

溢流熔融法:

系采用一长条型的熔融帮浦(Fusion Pump),将熔融的玻璃膏输送到该熔融帮浦的中心,再利用溢流的方式,将两股向外溢流的玻璃膏于该帮浦的下方处再结合成超薄平板玻璃。

利用这种成型技术同样需要借重模具,因而熔融帮浦模具也面临因受机械应力变形、维持熔融帮浦水平度及如何将熔融玻璃膏稳定打入熔融帮浦中的问题。因为利用溢流熔融法的成型技术所作成的超平板玻璃,其厚度与玻璃表面的质量是取决于输送到熔融帮浦的玻璃膏量、稳定度、水平度、帮浦的表面性质及玻璃的引出量。

熔融溢流技术可以产出具有双原始玻璃表面的超薄玻璃基材,相较于浮式法(仅能产出的单原始玻璃表面)及流孔下拉法(无法产出原始玻璃表面),可免除研磨或抛光等后加工制程,同时在平面显示器制造过程中,也不需注意因同时具有原始及与液态锡有接触的不同玻璃表面,或和研磨介质有所接触而造成玻璃表面性质差异等,已成为超薄平板玻璃成型之主流。

由于无碱玻璃有特殊成分配方且在热稳定性、机械、电气、光学、化学等特性及外观尺寸、表面平整度等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标准规范,故其生产线调整、学习时间较长,新厂商欲加入该产业之技术门坎则较高。

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有哪些,以及液晶玻璃基板的这些生产工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这些小编都已经在上文中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了。液晶玻璃基板在国内的生产厂家有不少,这个是材料比较的经济的一种生产线,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液晶玻璃基板的好坏是会决定很多的东西的,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多的了解一下液晶玻璃基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1502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