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想要建一个小农场,AI人工智能的智慧农业劳动教育基地,可以推荐该怎么做吗?

我们学校想要建一个小农场,AI人工智能的智慧农业劳动教育基地,可以推荐该怎么做吗?,第1张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对“关于加大义务制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称,近年来,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劳动教育。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指导各地各校落实《意见》,加强指导各地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积极做好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小农场”建设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水平。

一、关于配备基地专兼职教师和临聘人员

2020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一方面,学校等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等法规政策规定,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招聘岗位职责要求和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招聘岗位条件,并在招聘公告中予以明确,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都可以报名应聘。另一方面,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02号)等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有关部门可以在上述政策框架下将校外劳动教育中属于政府职责范围、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

二、关于基地“小农场”用地

按照当前政策,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小农场”建设的用地主要还是农业用途,如需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对于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可仍按原用途管理。作为生产和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设施农业用地,可按《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办理相关手续,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设施农业用地被非农建设占用的,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哈工大作为首批985 211院校,为各行各业均培养了大量高精尖人才,从业领域涉及政界、商界、学术界等等。从工大走出的人才无论是在大的方面——奉献社会、报效国家,还是在小的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回报母校的栽培均做的较为出色。这里仅列举介绍两位优秀校友。

王兆力  现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书记1984-1987年期间,就读于工大管理学院,并取得管理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我曾听过王书记在工大的讲座,主要关于哈尔滨人才培养及相关优惠政策。列举了工大及市里如何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及管理,倡导学在工大,积极参与到美丽龙江建设中来。听过讲座之后,每个人都得到了精神鼓舞。

李继耐  工大为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航天员杨利伟曾在学校演讲时说过:“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就是其中的一员。李继耐教授毕业于工大工程力学专业,从普通士兵做起,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一路晋升,做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的位置。

这种不畏艰难,一路向前摸索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除了解放军管理方面,李继耐教授对载人航天工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使得我国向军事化强国的过渡期大大缩短。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国(合肥)智能语音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将“中国声谷”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产业现状

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通过辅助或替代人类劳动,能够更有效地完成现有工作,发展前景广阔。国外Nuance、微软、IBM、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国内以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为代表的IT企业均强力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我省科大讯飞公司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2012年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安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确定将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中国声谷”)建设成为全国语音产业发展示范区。2016年,“中国声谷”产值327亿元,增长44.1%,语音产品在国内主流语音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47.43亿元,增长27.3%,占全国核心产业总产值的9.6%,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面临形势

各国纷纷把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美、英等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加大产品研发应用。国际科技巨头不断发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要部署。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和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此次规划强调,综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智慧经济不仅是形势使然,也是我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战略之举。未来十年是我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构筑竞争新高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强统筹谋划,补上发展短板,突出“中国声谷”建设,加快发展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在智慧经济发展中抢先发力,着力打造智慧经济发展的高地。

发展目标

01、近期目标(2018—2020年):

到2020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达到12亿户,“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入驻企业总数超过400家,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培育2家以上20亿元级企业、5家以上10亿元级企业、30家以上亿元级企业,孵化企业超过100家。基本建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以行业应用和互联网应用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02、远期目标(2020—2025年):

到2025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达到15亿户,“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入驻企业总数超过800家,培育1家超500亿元级企业、2家100亿元级企业、10家10亿元级企业、50家以上亿元级企业,孵化企业达到500家。“中国声谷”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重点实施8大工程

1、技术领先工程:

加强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保持“中国声谷”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国际上的持续领先地位。

2、应用推广工程:

支持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至2020年,“中国声谷”实现3000万台(款、套)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推广应用目标。

3、智慧示范工程:

谋划打造全国首家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项目,形成智能语音技术应用轰动示范效应。至2020年,建成10个左右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产业小镇等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项目。

4、“感知声谷”工程:

建设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公共体验中心,促进消费者体验、互动和感知,激发消费。至2020年,在省内、省外建成50个中国声谷智能体验中心(馆、广场)。

5、数据开放工程:

加快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法院超脑、智能教育、智能家居等行业数据共享交易平台建设,提供行业经验与解决方案的共享与复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6、企业培育工程:

打造企业培育平台,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至2020年,培育2家以上20亿元级企业、5家以上10亿元级企业、30家以上亿元级企业,孵化企业超过100家。

7、创业创新工程:

持续汇聚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应用等中小微企业,推动创业创新,至2020年引进创业创新团队300家。

8、筑巢引凤工程: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产业支撑平台,着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项目,至2020年,通过招商引进国内国际龙头企业20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380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