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IPD

重新认识IPD,第1张

在进入现在公司之前,我只认识软件工程、PMBOK、CMMI,一直做项目、不知产品为何。2008年进入公司,才开始接触到IPD。真正对她有所认识,是因为搭上了2010年公司管理变革的顺风车,才有机会让我更靠近她。时至今日,恰好十年,对她仍处于懵懂时期。总结起来,就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借此机会、总结一翻,与大家一起学习,重新认识一下“IPD是什么”。

 IPD,英文叫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中文译作 集成 产品 开发。有时我会好奇,为什么不叫IDP,集成 开发 产品 ,将大家 集成在一处 开发 产品,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其实我更愿意将其译作“爱 辟 地”,喜爱开天辟地。无论怎样,核心就是 I P D 这三个关键词汇,下来我们将其分解开、逐一理解。

D,Development、地、开发。

这是一片地,蕴藏着无限可能,等待着你去开发(Development)。开发是什么?日常我们第一印象可能就理解为软件、硬件、结构的开发,这是一个很狭义的维度。开发是一项创新性活动,包括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为什么要开发?其目的是在企业有盈余(实现商业目标)的前提下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换个维度理解就是:如果我没有收益,我怎么也不会去种这块地。企业是通过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去实现商业目标的,如果无法实现商业目标的话,则不会去考虑满足客户需求了。商业目标的范畴也很大,有利润、赚钱是最常见的、最终的商业目标,亏本、先占领高地也是一种商业目标,纯粹送人情、拉关系也算是商业目标。老板说:先在地里全部种上沉香苗,等征收赔大钱,这也是商业目标。

总结:这有一块地待开发(D),需要你带上实现商业目标的理想去种上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农作物。其中蕴含着两大核心思想:1研发是投资行为。2基于需求的开发。

 P,Product、品/屁、产品。

这是大家希望地里能长出来的东西,长得好的我叫“品”、有品位,长得不好的我叫“屁”、什么都不是。英文叫Product(产品)。产品是什么?是满足客户所有需求的所有交付物的总和,包括有形部分和无形部分。它不是单一个体,其背后是一个“产品包”概念,只是为了朗朗上口,才叫“产品”。业界所说的产品开发,其实是产品包开发,它包括市场开发、技术开发、生产和服务开发(可生产、可制造、可验收、可安装、可维护性开发)、资料包开发(尤其是销售工具包开发)。举个简单例子,我在这块地里种上了“美人瓜”,“美人瓜”就是我们的产品。有形部分就是自然可见的瓜,同时还有为卖瓜自夸而准备宣传资料、口号(吃了美人瓜、心又甜又美)等。无形部分就是为卖瓜而建立的一系列服务,如送货上门、不甜保修(退换货)、不美赔偿(双倍,要的就是你把心交出来,晒图力证)。

 总结:地里长出的东西,和为了让它产生价值(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商业目标)而配套的东西,就是产品(P)。

 I,Integrated、爱、我的、集成。

这是一片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地(D),领导希望能够产出有品(P)的东西,怎么办呢?

首先你得有“爱”,充满爱心,用爱去耕种、呵护全过程,地才有可能长出好东西。“爱”是一种高尚的无形物质,怎样才能让它落到地上呢?那你就得将“P”视成是“我的”,视同己出、自己的东西,你能够不“爱”吗?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耕种未来,自然成“品”。但仅仅靠“我的”“爱”是不够的,这是一个协同的社会,更要靠大家的“爱”才能产出卓越的“P”,有市场、有研发、有生产、有采购、有服务等等,这就是“集成”。集成(I)各领域专家、大家主人翁心态(我的、I),一起爱护(爱、I)它,再将若干有效的工具、方法和流程集成起来,加以若干核心思想(价值观)的指导下,高大上“品”自然而成,客户需求也就满足了,商业目标则水到渠成。

总结:这是“我的”地,“集成”大家的“爱”去耕种,就能成“品”。核心就是“集成”“我的”、“爱”。“I”也是IPD的核心,因此其被排在了最前头。只有“I”起来,才能成功“P”“D”。“P”为什么排在第二位呢?这就是战略的重要性,如果你决定的方向是错的,再怎么“D”也是无效的。当然,把大家“I”起来了,“P”也定下来了,如果“D”没有做好,也是空话。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唯有“I”起来,才能规划正确的“P”,也才能成功“D”出正确的“P”,也就是那句话“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我的爱辟地、集成产品开发

最后,再用业界官方文字给大家解释一下IPD是什么,同时附上其7大核心思想及7大组成部分,一起学习、加深对其的认识。

IPD是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驱动的规划和开发管理体系。其核心是由市场、研发、制造、采购、服务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的跨部门团队共同管理整个规划和开发过程,即从客户需求、产品规划、任务书开发、概念形成、产品开发、上市,直至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过程。通过IPD管理体系,使产品开发更加关注客户需求(Q),加快市场响应速度(T),缩短产品开发周期(T),减少报废项目(C),降低开发成本(C),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生产性、可服务性(Q)等。

    IPD的英文含义是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也就是“集成产品开发”,随着华为的成功及其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升,本着向标杆企业学习的精神,很多企业到华为取经,做IPD咨询,形成在各自细分领域的IPD应用体系。那么IPD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讲,IPD 是为了研发出满⾜市场需求的成功产品,并且让这些产品善始善终的⼀套理念、流程和⽅法论的集合。

    和其他流⾏的新产品研发管理如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径管理(

Stage-Gate System)等相⽐,IPD 更侧重于保障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它的核⼼概念包括:

     把新产品研当做⼀项投资决策: 要从投资的⻆度看待新产品开发,强调⽤投资的理念和⽅法来管理新产品开发,主要包括对新产品开发进⾏投资组合分析和管理,以及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进⾏投资决策评审,做有价值的产品,投资市场⽬标成功的新产品。

     产品创新⼀定是基于真实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 IPD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步,围绕详尽的需求分析、市场分析,进⾏产品的战略决策与项⽬⽴项;

     可复⽤的平台和模块技术: 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开发实现分离,关键的技术和技术平台需要在新产品开发之前由专⻔的团队研发出来,并能够实现技术转化,实现“搭积木”式的新产品开发,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项⽬可控性;

     跨部⻔、跨领域的合作: 为了产品开发的成功,IPD 强调产品研发流程由联合团队共同合作达成的,通过将开发、设计、⽣产、采购、市场、财务、运营等职能部⻔的成员组织成虚拟产品团队, 确保⼤家⽬标⼀致的达成;

     结构化的并⾏研发流程: 建⽴结构合理、定义清楚的、端到端的跨部⻔的研发流程,新产品开发的各项技术活动和职能活动并⾏作业,⼀开始各⽅⾯的⼈员就参与进来,采⽤并⾏⼯程,以缩短研发周期,保证新产品质量,保证新产品业务⽬标成功;

     升级组织: 由原来职能模式下纵向的单⼀绩效管理模式,⾛向基于纵、横⽹络状绩效管理。

    IPD 产品管理体系包括了产品需求管理、市场管理、产品⽴项管理和产品开发管理四⼤核⼼模块:

    从需求管理到市场分析,到确定产品线的战略规划,到⽴项,到最后狭义的 IPD 研发流程,运⽤ IPD产品管理体系进⾏产品开发,也是⼀个不断重复 PDCA 过程的循环。

    如果单独分拆各个模块,每个模块在 IPD ⾥,都有⽐较完整的次⼀级的流程和⽅法论。 针对需求管理,引⼊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分配、需求执⾏和需求验证这⼏个关键步骤:

    在每个关键步骤⾥,⼜可能搭配⼀系列的⼦流程来⽀撑,⽐如单看需求分析,⼜是由需求解释、过滤、分类、排序等⼏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之下,还可能有对应的⼀系列⽅法论,⽐如对于需求分类,⼜可以按紧急程度、按涉及范围、按⽤⼾价值等多种分类⽅法对需求进⾏分类。

    再来看 IPD 中的市场管理,可以拆解成细分市场分析、组合分析、业务计划、IPMT 评估等步骤,每个步骤下⼜包含对应的⼦活动,以及相应的⽅法论:

    通过 市场管理进⾏战略定位后,企业会输出对应的产品路线图,并且根据路线图进⾏⽴项管理。 根据需求来源,⽴项可以分为⾃主项⽬和定制化项⽬两种,分别对应不同的⽴项管理流程。

    最后才会来到狭义的 IPD 产品开发管理环节,对应的是两个核⼼跨部⻔团队(IPMT、PDT),⼀⼤流程(概念设计、产品计划、产品开发、验证、发布、⽣命周期管理)和⼀系列关键决策点:

    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来,在 IPD 核⼼概念周围,是⼀个庞⼤的体系来⽀撑 IPD 在企业和组织内的运转,每个引⼊ IPD 研发管理⽅法的企业,都会对这些核⼼模块进⾏调整和裁剪,⽐如有些企业会引⼊ IPD 产品营销管理模块,或者 IPD 质量管理模块,因此,IPD 也是⼀个随着组织不停迭代的动态变化的体系,企业结合自身现状进行IPD产品管理实践,才能为企业的业务发展创造价值。

    最后,要提醒各位的是“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华为经过将近20年的消化、吸收以及优化迭代,才将其覆盖应用到全部产品线,使其成为最有竞争力和扩展力的企业。IPD的引入和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优化迭代才能见其成效。同样,对于企业家来说,需要建立宏观的体系概念,才能使整个IPD流程处于可控、可调用的状态,才能使流程体系成为企业使命和战略的“使能器”。

参考文献:

【1】IPD:华为研发之道,刘选鹏,2018.6月

【2】华为能,你也能:IPD产品管理实践/石晓庆,卢朝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0

PD是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的缩写,即“集成的产品开发”,是新产品开发管理的一种模式,它逐渐兴起于上个世纪的西方企业。蓝色巨人IBM公司的重新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IPD的推行,IPD使IBM的多项研发指标得到了重大改善,如:新产品上市周期的大幅度缩短、研发资源浪费比率的显著下降等。对于IT行业,IPD作为新产品开发管理模式堪称最佳实践的典范。

IPD的关键要素包括:跨部门的团队、结构化的流程、一流的子流程(如:项目计划与监控、数据管理、共用模块、技术管理、管道管理等)、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考核体系、IT支持等。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英文直译的意思是“能力成熟度模型”。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协会(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简称SEI) 提出并完善,目的是通过一个合理的体系模型来对软件组织开发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帮助软件组织在模型实施的过程中提高软件过程管理能力,降低软件系统开发风险,在预定的项目周期和预算内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CMM一共分为5级,1级最低,5级最高,3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界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4550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