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技术如此难搞如此复杂,韩国人是怎么会的?

芯片技术如此难搞如此复杂,韩国人是怎么会的?,第1张

本来是路过,但看了前面的回答有许多错误,我就不请自来凑凑热闹了。我们熟知的芯片主要分为两大类:处理器和存储,处理器是美国人为王,存储则是韩国人称霸,代表有三星和海力士,这两家主要是做DRAM(用作手机的运存和电脑的内存)和闪存(用作手机的内存和电脑的固定硬盘),其中三星最能代表韩国的半导体存储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三星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三星商会,主要做鱼干和水果出口的买卖,典型的小本买卖。下面就讲讲三星如何在半导体存储领域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李秉喆感受到污辱很多人以为,三星半导体起步于李健熙时代,其实最早是从他爹李秉喆(三星创始人)开始的。

三星最早是卖鱼干的杂货铺,不过到1970年,李秉喆已经把三星变成一家家电公司,生产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电产品,看起来上档次了。但三年后,三星这种上档次的买卖不好做了。由于三星家电产品需要的半导体采购自日本企业,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日本人对三星吝啬起来,不供应半导体。结果,三星的电视、冰箱不得不停产。

三星介入半导体最早是从李秉喆开始,而NEC的闭门羹让李坚定进入半导体的决心好好的家电买卖就因为半导体停摆,而且给钱日本人也不卖。李秉喆感觉受到了污辱(个人认为没赚到钱心情不好也是原因之一)。不过,将杂货铺干成正规大公司,李秉喆也是有两刷子的,他发现当时日本开始举国调整产业政策,从钢铁、水泥、造船这种傻大粗的重工业,调整到半导体、电脑、新材料等高科技新兴产业。

嗅觉灵敏的李秉喆同志立即闻到了金钱的味道,本着“你能赚钱我也能赚钱”的原则,决定三星也要做高大上的半导体。李秉喆再次感受到污辱李秉喆找到好哥们NEC会长,提出要学习半导体技术。李同志这么做有他的道理:交友千日,用友一时,现在考验友谊的时候到了。他忘了“在商言商”和“亲兄弟明算账”的古训,和NEC会长的友谊小船说翻,马上就翻了。

NEC会长说:李大兄弟,借钱可以,借技术的不行!于是,李秉喆再次感到污辱,而且是一生受到的污辱中最大的一次。回去后,他给三星经营层下了死命令:“必须超越NEC!”但决心归决心,怎么把决心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三星在1982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经过6个月搜集、分析信息,最关键的是找到在美国半导体企业和大学中工作的韩裔工程师和科学家帮助研究市场、甄别技术供应商,成功地找到陷在亏损泥潭愿意出售技术的美光科技,购买了64K

DRAM芯片设计技术许可。

三星从此进入半导体朋友圈,不过,在这个圈里,三星当了差不多10年小跟班。到1992年,三星当小跟班当腻了,想挑战生产256MB容量的DRAM。当时全世界还没有生产这么大容量的设备,三星投入1700亿韩元,花了两年时间研发出设备,同时开发出相应的设计和工艺生产技术。1994年8月,三星全球首发256MB

DRAM,领先日本、美国。

三星半导体在李健熙手里完成超越对手的目标后来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三星在前面跑,陆续超越对手,日本半导体企业逐渐从老大位置退居吃土专业户,一大波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走上变卖家产的没落生活。简单总结一下,三星在半导体领域麻雀变凤凰的秘诀:

向行业第一名持续不断发起挑战,同时制定配套的落地措施,包括组织调整、业务分工以及详细实施计划,并设定超出员工现有能力的目标,迫使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产生危机意识,带动工作积极性和效率;逆周期战法,在行业不景气对手缩头过冬时,三星逆势加大投资于设备和工艺研发,当行业复苏时,三星可以领先对手早早投入新品抢占市场;为学到技术,不在乎路子野不野。

典型的做法是,想办法(各种姿势都有,能学到就行)把供应商的技术经验学到手,消化吸收改良后变成自己的技术,然后想办法申请专利;产品开发有自己的一套,通常的做法是购入对手产品,仔细分析三星产品和对手产品的差距,找出差距产生的原因、背景,制定解决差距的方案,确定超越的方法,然后推出产品超越对手。

修改了2018年的个别用词,现在虽然国际环境大变,没太多时间修改,先这样了。。。

我是韩国半导体博士,回国985高校教师,个人认为,说半导体几年内干掉韩国纯粹是给自己人希望而已,当然也要看怎么说。下面我简单的分析几点,详细的内容只有上我的课才会说^_^:

半导体产业做的好,最重要的是防震的实验室、高端设备、人才。韩国历史上没有自然灾害,也没地震,自称“上帝是韩国的”,国内难以找到这种地方;就算找到了,高端设备国外对中国禁运,中国能自己研发的话,那国产发动机早比国外牛了;国外的半导体人才都是学生亲自上手做实验,国内因为设备少且质量差,学生还多,所以干脆都是聘的工程师,硕士博士生很难亲自动手,设计的芯片很多都是纸上谈兵,也就搞个理论,真用的话没法用。还有个问题,韩国各大半导体公司基本免费给高校的学生代工,政府按照代工量给他们降税,这样,学生们设计的很复杂的芯片,不想自己动手的(有时一个工序自己做要10个月,最后可能还发现设计失误了),可以拿到与设计高度吻合的便宜芯片(2013年,0.18um工艺,5000元人民币左右),当然,这个政府支持在日本、中国台湾、欧洲都有,但大陆没有。

半导体产业如果真要大力发展,国家要做好既费钱又没成效的阶段,有好的团队且运气好的话,这个阶段大概十年,也就是找到了国外做的并不很好而且自己还有很巧妙可用的idea才行,半导体行业,在产品领域,一种产品基本只有一个公司是挣钱的,剩下的是怀着希望投钱干,但是,十年的过程中,领导2个任期都过了,这个工作没给他产生任何政绩,领导会大力支持么?

个人认为有一个解释方法是可以说马上超过韩国的,那就是中国台湾。韩国半导体卧薪尝胆20多年,终于在2000年后干死了日本,原因是日本地震厉害,实验室的造价是韩国的四倍(韩国的实验室价钱基本与所有设备之和持平),所以日本芯片成本高,被韩国的价格战干死了,临死前,日本首席经济大臣跟韩国进行了谈判,希望保留不到10分之一的半导体芯片公司,让韩国给个生路,因为他们希望技术能够延续下去。韩国答应了,结果日本随手就卖给了台湾,让台湾去报仇,正好赶上在2012年12月,韩国半导体领域发生了一件事,在济州岛开了个半导体全国会议(我也去了,我其实每年都去),这次会议成了一个里程碑,因为这次会上半导体相关的公司、高校、研究所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10nm以下半导体工艺还继续研究不?”,主要是因为这个尺度量子效应渐渐明显,经典物理基础上的仿真计算都不能保证芯片可靠性了,需要从头研发的内容太多,造价太高,讨论结果是不干了。结果2015年,台积电10nm芯片一出,打了韩国棒子一个响亮的耳光,弯道超车了。当然,这只是工艺部分,在拓扑结构,存储,IC等设计领域,棒子依旧坚挺。

总的来说,希望不能丢,差距还是客观对待。很多科研大佬肯定要这么说,不然国家对这个绝望了的话,怎么给科研经费?反过来讲,科研经费不足,就更不可能追上了,最后芯片成为棒子的暴利产品。所以这些大佬这么说,也是为了国家发展不得已,我们还是要理解、谅解、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649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