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工艺龙头华虹半导体业绩创新高,称支持国产材料与设备替代

特色工艺龙头华虹半导体业绩创新高,称支持国产材料与设备替代,第1张

在中国大陆芯片代工制造领域,如果将中芯国际称为行业第一,那么华虹半导体可以排名第二。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这两家芯片代工厂商,应该说是“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双巨头”。只不过,与颇受外人注目的中芯国际比较起来,华虹半导体的“存在感”确实要低一些。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特色工艺制程芯片代工厂,也是最大的功率器件代工厂,华虹半导体同样被业界视为一家具市场风向标的厂商。

华虹半导体是由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在2011年合并而来。华虹NEC成立于1997年,曾经主要是为NEC(日本电气)开发、制造及销售DRAM晶圆。2003年,华虹集团从NEC收回华虹NEC合资厂经营管理权,逐步停止 DRAM生产,并开始从事芯片代工制造业务。而上海宏力半导体于2000年底成立,主要从事计算机芯片、独立NOR闪存、eFlash、 汽车 发动机控制器等产品制造。2011年12月,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合并,2013年10月,集团完成重组,构成了如今的华虹半导体。

简单来说,华虹半导体聚焦于半导体特色工艺制程,主要工艺技术包括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逻辑及射频、分立器件、模拟及电源管理、独立非易失性存储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品、通讯、计算机、工业及 汽车 市场。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芯片和存储芯片遵循摩尔定律,需要用到先进制程工艺,但是射频、功率、传感器、模拟等器件则通过特色工艺制程进行生产。与先进逻辑制程工艺相比,特色工艺制程具备非尺寸依赖,工艺相对成熟,所需资本支出低,产品研发投入低等特点,同时产品生命周期也更长,种类更多。

1,华虹半导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业绩,无锡厂表现出色

当前,全球芯片缺货涨价不断发酵,多家半导体大厂相继发布“创新高”的财务业绩。继中芯国际之后,华虹半导体也于8月12日交出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据公司发布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华虹半导体的营收达6.51亿美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52.0%;净利润7714万美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102.3%。其中,在2021年第一、第二季度,华虹的收入分别为3.05亿美元、3.46亿美元。同时,公司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指引,预计收入约4.10亿美元左右,有望再次创造单个季度收入新高。营收和净利润双双高增长,华虹可谓是迎来了半导体行业的“高光时刻”。

目前,在上海金桥和张江,华虹半导体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代工厂(上海一厂、二厂和三厂),总产能已达到18万片/月。其中,一厂和二厂的产能分别为6.5万片/月和6万片/月;三厂的产能为5.3万片/月,估计后续还能增加1~2万片/月的产能。值得补充的是,位于上海的一厂、二厂和三厂,由华虹半导体全资控股。一厂和二厂的工艺节点为1μm -95nm,主产智能卡、模拟器件、电源管理、功率器件和传感器等;三厂的工艺节点为0.25μm~90nm,主要产品包括微控制器、智能卡、消费电子产品和传感器等。至2021年第二季度,华虹半导体上海一厂、二厂和三厂的营收创出 历史 新高,为2.62亿美元,占该季度营收的75.7%。

华虹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表示:"对于三条8英寸生产线来说,本季度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8英寸平台营业收入创下2.62亿美元的 历史 最高。得益于平均销售价格的提高和生产线效能提升,8英寸毛利率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27.3%提高到31.6%。贡献净利润513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19.6%。我们将把握机遇,继续做优8英寸生产线的工艺平台,8英寸生产线效益前景仍然看好。"

此外,华虹半导体还在无锡设有一座12英寸晶圆代工厂,工艺节点90nm及以下,当前主要产品为闪存、功率器件和CIS图像传感器等。公开信息显示,无锡厂由华虹半导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无锡地方政府设立的投资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华虹半导体目前合计持股51%。而华虹无锡基地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占地约700亩。

截至2021年5月时,华虹无锡12英寸厂的产能已达4.8万片/月,预计2021年底可望扩充至6.5万片/月。 东方证券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无锡厂在2022年中有望扩产至8万片/月左右,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领先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东方证券称,如果按照12英寸片平均销售价格(ASP)1000~1200美元计算,那么当华虹无锡的产能达8万片/月后,可贡献9.6~11.5亿美元收入。从业务体量上而言,相当于再造一个华虹。报告还提到,在未来,当无锡基地项目完全建成后,华虹在无锡可望拥有三条12英寸生产线,总产能可能高达20万片/月。 而华虹无锡厂的产能迅速爬升,同样显见于公司此次发布的财报。2021年第二季度,华虹无锡七厂在营收中贡献占比24.3%。而2020年第二季度,该数字仅为4.2%。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唐均君称:"华虹无锡12英寸生产线第二季度营收达到8400万美元,同比增长786.8%,环比增加54.0%,息税折摊前利润2990万美元,较上季度增长208.3%。截至今年5月份,12英寸生产线月产能已达到4.8万片,产能利用满载。我们将稳步实现于今年年底达到6.5万片的月生产能力。公司还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产能,不断优化工艺布局,与产业链一起发展壮大。"

“无锡厂爬产非常快,大部分增长都是来自无锡。”唐均君表示,华虹无锡12英寸晶圆厂和上海三家8英寸晶圆厂的ASP均有所提升,并且预计ASP将继续提升。“每个季度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的ASP都会有3~5%的提升,有望每年带来超10%的ASP增长,且还会持续增加。”也正因此,华虹表示持续看好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预估收入可达4.10亿美元左右,毛利率将介于25~27%。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也表示,因产能扩建以及交货速度慢,供不应求的状况至少将持续到年底或者2022年上半年,并预告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的价格仍可能继续往上走。华虹此次在业绩说明会上,唐均君同样表示,2021年下半年单价每季预计将增长3~5%,8英寸和12英寸单价情况保持乐观。在此之前,包括三星电子、联电在内的芯片代工厂商也已预告2021年下半年涨价的动作,业界预期接下来的第三季度晶圆代工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

2,产能扩产加速,设备更需先行,华虹称愿意支持并导入国产半导体设备

芯片厂代工的价格季季涨,是因为整个半导体市场供需失衡不断发酵。据市场分析机构海纳国际集团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芯片交货期较前一个月增加了8天以上,达到20.2周,是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最长的等待时间。 若以此来看,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正在持续恶化。

因而,各家晶圆代工厂纷纷下场抛出产能扩充计划。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已经宣布,公司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美元,今年资本开支提升至300亿美元;联电公布35.8亿美元投资案,扩充南科12英寸厂;三星将在2030年前增加对System LSI和Foundry业务领域的投资,投资总额扩大至约1516亿美元;英特尔宣布多项扩产项目,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约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中芯国际计划,今年12英寸产线的月产能扩产1万片,8英寸产线的月产能扩产不少于4.5万片;安世半导体称未来12~15个月内投资7亿美元,扩大欧洲和亚洲产能;格芯宣布在新加坡园区建设新晶圆厂,扩大全球制造规模。

而华虹也于本次业绩说明会上也已透露,无锡12英寸晶圆厂在今年底达成6.5万片的月产能目标后,下一步的规划是将整个一期的清洁室填满,月产能达到9~9.5万片,预计在明年年底进行设备导入。 “这部分产能一旦形成,产能利用率将很快填满。” 唐均君还称,华虹在无锡有一大块土地,可能会在无锡建造三家类似的晶圆厂,如果需求持续会继续扩建厂房。唐均君表示,无锡12英寸厂在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产能将比今年有两位数增长,不过扩产进程还要受到半导体设备影响,“目前市场上扩产项目很多,设备交期较长,扩产进度主要是设备交期问题,如果设备交期短一点,扩产进度会更快一些。”

事实上,在各大晶圆厂来势汹汹的扩产动作下,作为扩产计划中最大一笔支出,半导体设备俨然成为了“香饽饽”,众厂追抢,但跟随整个产业链缺货脚步,上游设备厂商同样陷入缺料困境。 举例来说,全球芯片检测设备龙头爱德万(Advantest)测试设备所需的芯片采购愈发困难,平常设备交期为3~4个月,现在已延长至约6个月时间。此前国内半导体设备商芯源微也公告,公司“高端晶圆处理设备研发中心项目”所需的部分进口设备和材料无法正常、及时供应,该项目的设备采购以及安装调试工作有所延缓,研发项目开展情况不及预期,公司拟将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调整至2022年3月31日。 再则,上游材料也同样告急。 例如,此前市场消息称,由于KrF光刻胶产能受限以及全球晶圆厂积极扩产等,占据全球光刻胶市场份额超两成的日本供应商信越化学已经向国内多家一线晶圆厂限制供货KrF光刻胶,且已通知更小规模晶圆厂停止供货KrF光刻胶。

(我为 科技 狂整理)

上海宏力半导体和华虹NEC到底是真合并还是假合并啊?

员工不知道,人家是产业整合,自己还没完全搞定还管你员工怎么样啊?

看下面的新闻:

华虹NEC、宏力合并 春节前拍板

【经济日报╱记者陈碧珠/台北报导】2008.11.30 02:42 am

大陆第二大的上海华虹NEC重新与上海宏力合并有谱,明年春节前可拍板。业界再传出,大陆可能动用 *** 力量,主导中芯收购合并后的华虹NEC与宏力,变成「三合一」;但业界担心,此一合并恐对晶圆代工8吋成熟制程市场价格有直接冲击。

大陆媒体指出,上海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守雷证实,上海华虹NEC和上海宏力整合,已得到上海市 *** 支持。蒋守雷更表示,新整合计画已在两三个月前启动,如果进展顺利,明年春节前能够敲定。他指出,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并购概念,晶片业需要规模效应,更多是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角度来考虑决策。

一旦华虹NEC与宏力整并,不但是晶圆代工界第一桩合并,也比DRAM界先整并,业界更传出,刚获得北京大唐电讯入股的中芯国际,可能是大陆下一波整合的对象,大陆希望透过 *** 力量,进行内地有史以来的最大三合一案,最后可能以中芯为主体。

华虹NEC和宏力均为上海较早的晶片代工厂。华虹NEC拥有两座8吋晶圆厂,月产能约6万片;宏力目前月产能约为3.5万片;中芯国际成立后,一度在8吋晶圆厂扩大投资,使两家竞争力减弱,中芯后来往12吋投资研发,还与四川、武汉、深圳等 *** 合作,透过代管模式投资12吋厂房,但中芯、华虹、宏力三家至今仍亏损。

业界认为,拥有北京 *** 出资的大唐电讯入股中芯,加深中芯的中资色彩后,华虹NEC与宏力一旦合并,三家公司透过当地 *** 力量推动整合,并非不可能。分析师认为,中芯是大陆在半导体的样板企业,也拥有最先进的12吋晶圆厂,若将华虹NEC与宏力整并,产能的市占率可能超过特许,但要怎么发挥一加二大于三的效益,才是整并重点。

【记者陈秀兰/台北报导】宏力半导体本周二(25日)召开董事会,通过与华虹NEC整并,全球半导体不景气,这是大陆首宗晶圆代工厂的整并案例。有关人士透露,整并后,上海联合投资仍是最大的股东,宏力董事长将由华虹NEC董事长张文义出任。

上海华虹半导体和宏力半导体哪个好

差不多吧,都是国企,福利待遇都不错的,14个月工资外加奖金,奖金看效益。

上海宏力半导体面试

有高中或三校生。面试有英语、数学和智力题。薪资一线的话有基本工资+全勤+奖金+翻班费+房帖组成。

没有英文的,让你画些2 3极管(工艺方面),设备方面会让你看图纸,应该不算难,基本面试就要了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离上海市中心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6.6公里

起点: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哈雷路行驶70米,左转进入郭守敬路

2.沿郭守敬路行驶370米,右转进入金科路

3.沿金科路行驶610米,过右侧的信源张江广场约150米后,朝科苑路方向,左转进入龙东大道

4.沿龙东大道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龙阳路

5.沿龙阳路行驶290米,直行进入内环高架路

6.沿内环高架路行驶90米,直行进入内环高架路

7.沿内环高架路行驶7.9公里,过南浦大桥,在陆家浜路出口,直行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290米,过右侧的三角大楼约320米后,直行进入陆家浜路

9.沿陆家浜路行驶1.2公里,过右侧的中国东方航空陆家浜路售票处,朝复兴东路方向,右转进入西藏南路

10.沿西藏南路行驶1.8公里,过右侧的商悦青年会大酒店-商务中心约190米后,直行进入西藏中路

11.沿西藏中路行驶370米,左转进入人民大道

12.沿人民大道行驶180米,右转

13.行驶30米,到达终点

终点:上海市

上海宏力半导体现在招人不?

招的,你可以去51job上找到他们的·邮箱投下简历。

上海交通路线506与113线路合并,此消息到底是真还是假?

是真的!

巴士四汽506路定于3月27日头班车起暂停营运,113路同步按原506路走向延伸至静安新城!

上海宏力半导体成功面试的方法~!

首先,你要对这个公司做深入的了解,让对方认为你很有诚意,然后就是介绍自己的特长,如何能适应应聘的岗位,还有就是你的工作思路,你应聘上以后将如何为企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何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当然也要表表决心,你将努力完成工作,不怕吃苦受累,还有,你要表现的不卑不亢。祝你成功!

威宇,日月光,宏力,华虹半导体到底哪个比较的好呢

威宇被日月光收购了,日月光ASE是封装厂。是世界上最大的。

宏力和华虹NEC是做晶园的。

相比这下宏力和华虹好一点了。

上海宏力半导体公司是什么性质的

台湾和大陆合资的,主要做wafer代工,背景很好,生意不错。最近和华虹又合资了一个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667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