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雷达方向信号处理的著名高校有哪几所

我国研究雷达方向信号处理的著名高校有哪几所,第1张

1、哈尔滨工业大学

据2016年7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快舟二号” “紫丁香二号”卫星,创下了中国国内高校研发小卫星五战五捷的纪录。

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研究、空间机械臂技术、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快舟星箭一体化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等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上海交大

在一百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交通大学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

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

3、清华大学

科研项目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清华大学科研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4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基础研究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校立项604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项目201项。

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基金项目87项,全年合同额近35亿元。文科院系新增课题812项,到款经费超过3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4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电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中国IT学科的先河。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0余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9位两院院士。

5、国防科技大学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着力攻克和掌握攸关国家安全利益和军队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一些尖端领域创造了中国国防科技史上许多第一,刷新了一项又一项记录,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1978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

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国“两d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交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

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力学所

5.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6.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8.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

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半导体所

23.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5.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6.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物研究所

29.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2.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4.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35.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6.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0.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9.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

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2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3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4 暴雨监测和预测 北京大学

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6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中山大学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

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邮电大学

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

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西安交通大学

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 清华大学

14 动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学

15 微生物技术 山东大学

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 中科院化学所 北京大学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学

18 高速水力学 四川大学

19 工业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

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2 固体微结构物理 南京大学

23 光学仪器 浙江大学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学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7 毫米波 东南大学

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

29 化工联合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清华大学 中科院生态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济大学

33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34 机械传动 重庆大学

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

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7 激光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38 集成光电子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中科院半导体所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46 理论化学计算 吉林大学

47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浙江大学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清华大学

49 煤燃烧 华中科技大学

50 摩擦学 清华大学

51 内燃机燃烧学 天津大学

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53 凝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54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55 配位化学 南京大学

56 汽车动态模拟 吉林大学

57 牵引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

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 北京大学

61 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

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三束材料改性 复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64 生物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学

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动物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 北京大学

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北京大学

71 土木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

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

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 北京大学

78 纤维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新金属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清华大学

82 信息安全 中国科技大学

83 医学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84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85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 东南大学

87 遗传工程 复旦大学

88 应用表面物理 复旦大学

89 应用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学院

91 元素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 东北大学

93 振动冲击噪音 上海交通大学

94 制浆造纸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95 智能技术与系统 清华大学

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复旦大学

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作物遗传改良 华中农业大学

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 湖南大学

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吉林大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

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学

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

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卫生部

1.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5.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筹建于1956年,坐落于河北省会、华北重镇石家庄,是我国从事半导体技术研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专业结构配套齐全的综合性工程类半导体骨干研究所之一。

十三所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全所现有员工2800多人,其中研究员46人,高级工程师300多人。工程师近千人,硕士、博士240多人。全所占地面积1500多亩,下属八个专业部、三个研究室,七条中试线和七个控股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设有砷化镓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半导体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十三所拥有先进完善的科研生产和质量检测手段,1999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863计划光电子器件产业化基地和MEMS工艺封装基地、大规模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工业性实验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及分立器件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及光电器件分会理事长单位、电子工业半导体情报网网长单位、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47技术对口单位。

十三所拥有多专业综合性优势,研发涉及微电子、光电子、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及支撑(材料、封装、设备仪器)四大领域。产品主要有12大类,1000多个品种,包括微波毫米波半导体器件、微波毫米波模拟集成电路和超高速数字集成电路、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集成模块和组件及小整机、光电子器件和光集成电路、微(纳)机械电子系统(MEMS和NEMS)、高功率脉冲器件及其组件、量子器件及其集成电路、特种高可靠半导体器件与电路、各种半导体材料、各种电子封装、半导体测试仪器与工艺设备等。其主要特点为高频率、高可靠、宽带大功率、集成化、小型化,涵盖信息发射、传输、接收全过程,工作频率从直流直至光波波段。自建所以来,十三所先后创造了包括我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第一只硅超高频晶体管、第一块硅集成电路、第一只砷化镓微波场效应晶体管、第一只长波长半导体激光器、第一块砷化镓集成电路在内的41项国内第一。截至2009年,先后取得了25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58项荣获国家级奖励、435项获部(省)级奖励。这些技术及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信息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3295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