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建议台湾半导体产能迁往大陆,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教授建议台湾半导体产能迁往大陆,背后都有哪些原因?,第1张

这是因为一方面台湾本身的资源缺乏,而芯片制造是高耗能产业。会影响其他的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大陆的市场布局以及水电资源都有非常充分的供应,可以满足芯片产业的能耗。

该教授会建议台湾半导体产能迁往大陆,也是根据台湾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考虑。由于台湾属于岛国,其本身的资源并没有大陆丰富。半导体产能制造和开销其实是非常之大的,就芯片制造的发展方向而言,前往大陆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台湾本土资源缺乏,芯片是高耗能产业。

作为台湾半导体技术代表的台积电企业,在芯片制造和销售方面都有着非常厚重的沉淀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本土的资源问题,许多的物资都需要通过海外运输来进行缓解。而由于芯片的制造和分析需要非常高精尖的机器,对于能源消耗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支出。台湾目前的情况很难跟上现有的半导体技术发展步伐。

大陆的市场布局和水电资源都有足够的供应,可以满足迁移企业的能耗。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以及诸多高新技术对于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台积电若想要扩充自己的产能规模,来应对不断增高的市场需求,那么就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大陆的市场不仅宽广,而且拥有足够的供应能源。完全可以帮助台湾的半导体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位教授的提议是一种可以值得考虑的想法。

希望台湾半导体产能能与大陆合作,共同为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虽然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台湾与大陆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关的隔阂,但我依旧希望,作为追求长远发展的半导体企业,能够不计前嫌的与大陆合作,共同的为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做出卓越的贡献。不要因为矛盾限制了互相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发展。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展与台湾产业发展前景有关。

台湾投资大陆的几个重要变化

1.投资层次不断提升,既有产业层次的提升,也有技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的提升。

台商投资大陆是从传统产业开始的。当时,传统产业在岛内遭遇生产、筹资、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经营成本升高,以及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困难。同时,也受到岛内科技产业的排挤和当局政策不平等的待遇,不得不西进大陆投资发展,以寻求产业发展的第二春。当传统产业投资大陆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投资有成,企业收获了较高的比较利益时,台湾的科技产业受此登陆效应的波及,以及大陆投资环境的吸引,1995年后也纷纷到大陆投资发展。

从去年开始,台湾的高科技产业也积极加入到投资大陆的大潮中来。这个从传统产业上升到科技产业,又发展到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大陆变化轨迹,充分表明了台湾投资大陆产业的层次提升。

第二个层次提升表现在台商投资大陆技术层次的升高。台商投资大陆,初期的生产都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到1998年后,当科技产业成为投资主流后,产业的生产技术就提升为生产电器、电脑配件等科技产品。后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又步步高升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光碟机、笔记本电脑、晶圆代工、手机等高科技产品。从这些生产的产品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出台商投资大陆技术层次的不断提升。

2.投资性质转变,由单纯的生产模式转向了生产、研发并举的模式。

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的增多和深入,他们发现,大陆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强于台湾。对于台湾产业研发能力不强的弱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非常希望和大陆的学术机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借助大陆的研发实力助其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鉴于此,近年来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发生了转变,由单纯的生产模式,转向了系统生产和研发并举的模式。也就是台商投资大陆的企业大举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以及企业的研发基地迅速向大陆转移。据台湾权威机构调查,投资大陆的台商企业已有70%以上在大陆设立了研发中心。台湾报纸还称,台商研发基地的大举西进风潮,不但快速蔓延开来,而且蔓延的速度比制造基地的西进风潮更快;厂商对研发基地的外移更无顾忌,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情,掀起一股大陆研发热。

3.由单一的产业投资大陆,转向上中下游关联产业的投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台湾科技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以来,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大陆投资。以相互支援、协调配合,接近大陆市场,并节约产业发展成本,获取更高利益。如去年开始的台湾半导体产业投资大陆,从上游的IC设计,到中游的IC制造,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再到IC的通路模组,都相继投资大陆,形成完整产业链,并逐渐把产业的重心移到大陆。台湾的八大电脑厂也都在大陆布建完整的准系统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4.台资企业人力重组大陆本土化加深。

台商投资大陆初期,大量雇用大陆廉价的劳动力,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使用,大都由台湾母厂派遣。但是,现在已逐步启用大陆当地人才,力行人才当地化。这种人力资源的重组和优化策略,已被台商视为提升其企业竞争力的利器,给予极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台商启用大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积极培养深具潜力的大陆干部,已是台商企业主在大陆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5.台商企业就地采购比重逐渐增加。

台商投资大陆初期,利用大陆廉价的土地、劳力、原料进行生产,而生产所需要的半成品、机械设备等,大部分是从台湾采购带来。随着台商企业投资的深入发展,现在,台商在大陆当地采购半成品、原物料和机械设备的比重,在逐年升高,现已高达60%。尤其是后期到大陆投资的台商企业,就地采购大陆原材料和半成品者,比早年到大陆投资的台商比例高出很多。这显示台商与岛内相关产业的关系在逐渐减弱中,而与大陆的合作在逐渐增强。

曹海涛表示,"由于半导体产业是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随着台湾地区高速发展,水电都成了稀缺资源,被半导体产业占用,对其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排挤效应。"台积电正式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与同行相比起步相当晚的现代公司,没有三星或英特尔等老牌厂商的深度,而且在晶圆制造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有理由分析,台积电在一个半导体蛋糕分得很干净的环境中会很难生存,但它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在2002年进入了半导体行业的前十名。

芯片禁令出现后,全球芯片市场出现了芯片短缺;要解决芯片供应短缺,就必须提高芯片产能;而在全球,台积电和三星是唯一能够生产7纳米以下工艺的芯片制造商;现在这两家芯片制造商的订单已经满了,而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台积电也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正在不断建设新的芯片生产设施。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的实力也是比较雄厚的;现在台积电拥有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大量EUV光刻机,这为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芯片制造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可以说现在只要拿下台积电,那么芯片短缺的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老美也一直不遗余力地邀请台积电在美国建厂。

据悉,台积电这次不打算购买新设备,所以要把工厂全部搬走,直接用集装箱运输设备到美国市场,而台积电已经租了5000多个集装箱来运输自己的设备,仅运费台积电就得支付数亿元人民币;此外,台积电还将在美国投资120亿美元的芯片工厂,可以说。此外,台积电还将在其位于美国的芯片工厂投资120亿美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350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