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半导体行业如何受益?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半导体行业如何受益?,第1张

《科创板日报》(上海,编辑 宋子乔)讯, 2月17日,“东数西算”全面启动,成为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的又一大国家级超级工程。它被视作数字经济框架下的重点工程,是新基建的一部分,承载着建立健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愿景。

数据中心产业链既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还涉及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除了IDC、精密温控、设备商、光模块、电信运营商等赛道,半导体产业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可为数字产业提供底层算力支撑。

那么,哪些半导体板块与“东数西算”密切相关?

东数西算工程是新基建的范畴,“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将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为了提高西部地区的数据处理能力,亟待建立在当地更多的数据中心,而 数据中心需要很多高性能计算芯片,由此可衍生出三条投资主线:

计算芯片 :数据处理量提升势必反向刺激数据处理速度,CPU、GPU、FPGA、XPU等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存储芯片 :数据存储是数据传输、处理的基础,在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下,存储芯片的数量和性能需求大幅上升;

服务器芯片和接口芯片 :服务器芯片和内存接口芯片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内存数据访问的速度及稳定性,以匹配CPU日益提高的运行速度及性能。

中长期内 通信芯片、与数据产生有关的芯片等被看好

方正证券分析师谭珺、陈瑜熙今日发布研究报告,进一步梳理了中长期内的受益板块:

中期来看, 大量东部的数据需稳定地传输到西部存储、计算,而长距离的通信传输往往面临数据延迟的问题。因此, “东数西算”需进一步夯实网络通信基础建设,包括交换机、5G基站、路由器、服务器等传输设备和无线设备,将带动通信芯片需求高涨 。创耀 科技 、紫光股份、中兴通讯、星网锐捷、浪潮信息等公司有望受益。

长期来看,与数据产生有关的芯片保持高度景气。 该机构分析师表示,“东数西算”缓解了东部能源、土地紧张的情况,使得算力成本大幅下降,有利于下游应用领域大量的数据流量产生。 VR/AR/元宇宙、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将加速落地,相关的芯片需求保持高度景气,同时也驱动数据流量的爆发。

另有多家机构指出,光模块是数字新基建不可或缺的一大基础元器件,受益于东数西算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将拉动国内数通市场光模块放量。

而光模块产品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光器件、电路芯片、PCB以及结构件等,在高端光模块中,光芯片的成本占比高达50%。因此, 上游光芯片有望进一步迎来增量空间。 该板块A股核心标的包括光库 科技 、光迅 科技 、仕佳光子、中际旭创等。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1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记者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许多科技公司的商店都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起来。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项目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工程项目,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了下来,当新的公司又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成为被航空航天企业聚集区。

那个时候,此地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好的大学,可是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选择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斯坦福大学一个才华横溢的教授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事业。

在Terman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威廉·休利特和David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这车库现已经成为了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被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而成为重要的景点。

在1951年,Terman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成立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是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日,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可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最开始的几年里只有几家公司安家于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应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该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使斯坦福大学不断的兴旺发达。Terman在1950年代决定新的基础设施则应以“谷”为原则而建造。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特意从东部召来八位年青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戈登·摩尔、斯波克、雷蒙德。

威廉·肖克利打算设计一种能够替代晶体管的元器件(熟知的肖克利二极管)来占领市场。但在考虑设计得比“简单的”晶体管还要简单的这个问题时他却难住了。被困难难住的肖克利愈发变得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在1957年,那八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Sherman Fairchild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主要经营照相机。

由于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安放于一片单晶硅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而1965年戈登·摩尔总结了集成电路上面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的规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这一定律虽然只是由1960年代的数据总结而成的,但是直到21世纪最初的那几年却依然有效。

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1967年初,斯波克、雷蒙德等人决定离开仙童公司,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总部位于圣克拉拉。而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的出走,又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科技(AMD)这家公司。同年七月,诺宜斯、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又离开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今天的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

1981年对仙童公司来说就是恶梦的开始。这一年,设在圣何赛的芯片厂发生有毒溶液的泄漏,于是公司不得不花费1200万美元来更换土壤和监测水质。从此,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销声匿迹。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在硅谷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对于开发单晶硅片的丰功伟绩,由仙童雇员所创建的公司在硅谷乃至全美国已超过百家。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2

美国硅谷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硅谷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因为它最早是研究、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而得名,到现在,硅谷已经成为美国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王国,尽管近些年来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无法超过硅谷。

硅谷的主要部分位于旧金山半岛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县,主要包括该县下属的从帕罗奥多市到县府圣何塞市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而硅谷的总范围一般还包含旧金山湾区西南部圣马特奥县的部分城市(比如门洛帕克),以及旧金山湾区东部阿拉米达县的部分城市(比如费利蒙)。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还包括加州大学系统的其它几所大学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结构上,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美国和世界其它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一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但自从英特尔 、苹果公司、谷歌、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在此落户之后,出现了众多繁华的市镇。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硅谷走出了大批科技富翁。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记者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USA)”。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从事与由高纯度的硅制造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产业活动,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当时的硅谷就是旧金山湾区南端沿着101公路,从帕罗奥多市(Palo Alto)经山景城(Moutain View)、森尼韦尔(Sunnyvale),再经坎贝尔(Campbell)延伸到硅谷中心、圣塔克拉拉县的县府圣何塞市(San Jose)的这条狭长地带。后来,位于旧金山湾两岸地区包括费利蒙市(Fremont)等地的`加入使硅谷迅猛地发展起来。在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都被误称为“硅胶谷”,因为硅谷这个词语还没有融合到美国文化中(硅胶是一种广泛用于隆胸和堵漏等作用的物质)。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3

1939年1月1日,两位大学毕业生在一间简陋的汽车库里,以掷硬币的办法确定创办公司的名称;50年后,这间车库被确认为美国加里福利亚洲历史文物——硅谷诞生地,它极大地影响了电脑发展的进程。

硅谷的诞生必须从斯坦福大学讲起。这所已有10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当瑞典国王1984年访问该校时,竟有10位仍健在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他合影。它是美国铁路大王斯坦福为纪念他早逝的独子,斥巨资创办的私立大学。

30年代末,受人尊敬的特曼教授出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他大胆的作出决策:批租土地,吸引投资,转让技术,开发成果。他满怀信心的幻想着:这里将萌生出一个高科技的“斯坦福工业圆”。

在大学区创办企业,第一个“吃螃蟹”者是需要胆识的。特曼想到了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休利特和帕卡得,他支援他们538元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开在了一间小小的车库里,公司名称的英文缩写,是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HP”(惠普)。惠普公司制造的第一个产品——用电子管制作的音频震荡器,恰好碰到迪斯尼公司拍摄动画片急等着使用这种仪器,一下就卖出8台。此后,他们又研制出电子计算器和其他产品,一发而不可收。

特曼教授显得比学生还要高兴,他逢人便讲惠普崛起的“神话”,向人们宣传靠近大学办企业的种种优势。“去找休利特或者帕卡得谈谈吧,”特曼由衷的说,“以惠普为榜样,你们一定能迅速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特曼精心播下的种子,不断的发芽,开花,结果。到了80年代,这里竟云集了近3000家电子电脑企业,像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斯坦福大学。如果把诸如营销,咨询,公关,投资等行业算在内,这条狭长地带的公司总数超过8000多个。

新闻记者兴奋地写道:“这里的人远远不只是把沙子变成黄金,他们是在把沙子变成智能。”这里(圣克拉拉谷)成了举世瞩目的神奇土地,成了电脑发展的基地。由于这里的企业,大都与硅晶体管和硅芯片关系密切,自1971年开始,人们为圣克拉拉谷换了一个响彻云霄的美名——“硅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375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