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第1张

半导体设备,即在芯片制造和封测流程中应用到的设备,广义上也包括生产半导体原材料所需的机器设备。在整个芯片制造和封测过程中,会经过上千道加工工序,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大体有九大类,细分又可以划出百种不同的机台,占比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有: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测试机、分选机等。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带来新动能

从全球半导体发展情况来看,受宏观经济变化及技术革新影响,半导体行业存在周期性。2017-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来到了下滑周期。2019年,全球固态存储及智能手机、PC需求增长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升温,导致全球半导体需求市场下滑,全年销售额为4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入2020年,有5G商用化、数据中心、物联网、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等一系列新技术及市场需求做驱动,将给予半导体行业新的动能。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600亿美元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呈波动态势,2019年为597.5亿美元,比2018年的645.3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下降了7.4%。2020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55.7亿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13%,但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13%。半导体设备总市值虽仅几百亿美元,但其是半导体制造的基石,支撑着全球上万亿的电子软硬件大生态,设备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有着放大和支撑作用,确立了整个半导体产业可达到的硬性尺寸标准边际值。

前道设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从半导体的制造流程来看,前道流程较多,涉及的设备种类也较多。在一个新晶圆投资建设中,设备投资一般占70-80%。而按工艺流程分类,在新晶圆的设备投资中,晶圆加工的前道设备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约80%封测设备占据约18%的比重。

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及大陆地区

近些年,在全球半导体设备消费市场中,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这三大市场一直排在前三位。其中,中国大陆最具发展潜力,从前些年的第三,到最近一年的第二,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具体来看,2019年,中国台湾是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销售额增长了68%,达到171.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为28.65%。中国大陆则以134.5亿美元的销售额保持其第二大设备市场的地位,占比为22.51%。排名第三的是韩国,销售额为99.7亿美元,同比下降44%,占比为16.69%。

2020年一季度,排名前三的仍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韩国,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5.82%、22.48%、21.58%。

日美荷品牌占领前位

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TOP10企业垄断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90%以上的份额。美国著名设备公司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泰瑞达、科天半导体合计占据整个设备市场40%以上份额,而且均处于薄膜、刻蚀、前后道检测三大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地位。技术领先和近半的市场占有率,任何半导体制造企业都很难完全脱离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体系。

未来规模预计超千亿

从整体来看,尽管受疫情的影响,半导体行业及半导体设备行业依然逆势增长。存储器支出回升、先进制程投资及中国大陆积极推动半导体投资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3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21年预计达到700亿美元2025年将超千亿美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半导体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任何时候,任何领域,美国都是以“美国领先”为原则。尤其在芯片领域,不管在GPU,还是在CPU方面,美国早已取得了领先的优势;在通讯领域,美国也掌握着大量通信专利。但当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5G、芯片技术正在对美国形成反超之际,美为维护本国在 科技 领域 “领先”的优势,开始以“安全隐患”为由,对华为等中企频频出手,一系列的“禁令”,确实给华为的芯片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然而在“芯片禁令”落地之前, 华为高管徐直军就曾公开表示,美国对芯片的出口管制,必然将打开潘多拉,全球没有哪一家芯片企业能够幸免。

限制华为后,许多长期与华为合作的半导体企业,由于失去了华为这一大客户,导致半导体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比如镁光每年的营收将下滑10%左右,高通也因为失去华为将巨额芯片订单拱手让给了联发科,给别人做了嫁衣。

据消息人士透漏,因受到“禁令”的影响,美半导体产业收到的损失高达1700亿美元,合计人民币1.1万亿。也正是因为美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干扰,外加上疫情的推波助澜,芯片供应链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 汽车 行业,各大媒体频频报道,不管是大众、丰田还是福特,全球各地的 汽车 企业纷纷传来减产的消息,以便应对芯片危机。

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许多企业早已意识到打破全球芯片产业平衡发展的禁令,再也不能继续下去。前段时间,在一次美国举办的在线论坛会上,282家美国跨国企业“联名上奏”向美国提出了申请,希望美国的政策能减少对企业的干扰。简而言之,就是让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继续合作,让供应链回归正轨。

近日,半导体协会首席执行官Ajit Manocha也正式发声,表示应该纠正此前对中国企业的错误做法,减少供货许可的积压,同时也指出半导体协会支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和投资研发目标。

在美国重振经济的背景下,对于华为而言,很可能将迎来转机,为什么这样说呢?

虽然美国在半导体领域一直世界领先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想要继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用到美国的技术。就比如说光刻机,虽然ASML垄断着高端市场,但日本的佳能、尼康等光学巨头也掌握着大量光刻机制造技术;欧洲的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和恩智浦在半导体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半导体材料方面,日本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重要的是,国产半导体正在全面崛起,不管是传统的硅基芯片,还是量子芯片,其先进的技术正在与半导体商业化进行对接。如果拒绝或推迟美国企业对华为的供货许可,对以第三方产业为主的美国,对华为等企业来说,这都是损失。

关于此事,大家怎么看?

3月19日,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位于茨城县的那珂工厂发生火灾,部分设备严重受损。受此影响,该工厂300毫米晶圆生产线已进入停产阶段,控制 汽车 行驶的微控制器供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据悉,当前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 汽车 厂商正忙于评估瑞萨电子火灾对芯片供应造成的影响。数据显示,瑞萨电子在全球 汽车 微控制器芯片市场占据大约30%份额,火灾影响还很有可能波及到欧美 汽车 厂商。

可以说,在全球芯片荒的背景下, 汽车 产业很有可能因日企的火灾事件进一步减产。“缺芯门”愈演愈烈,手机、电脑和 汽车 等企业都想要抢占到更多的芯片资源,可芯片产能的“蛋糕”就那么大,并非每个需求者都能分得一杯羹。

在此背景下,日本欲出手投资芯片业的研发。 据日经新闻3月23日最新消息, 日本经济产业省 METI 将斥资 420亿日元(约合 人民币 25亿 为该国的芯片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需要提及的是,自去年9月美国实施芯片新规后,日韩等国企业由于全球芯片供应链受到干扰已经蒙受了较大的损失,而美国本土企业也没有“幸免于难”——2月11日,英特尔、高通和美光等在内的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就致信该国总统,要求其提供资金以帮助半导体产业渡过“缺芯”的难关。

据国际 半导体协会(SEMI)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半导体企业的芯片制造只占市场份额的12%,大部分的芯片生产都依赖于亚洲芯片代工厂。 可以说,在全球芯片供应收紧的情况下,美国提高芯片制造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文|林妙琼 题|徐晓冰 图|饶建宁 审|陆烁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413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