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工作原理

晶体管工作原理,第1张

mos晶体管,也就是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又叫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利用半导体的场效应,进行信号放大。就是利用栅极控制电压形成的电场,来控制沟道里感应电荷的多少,进而改变导电沟道的状态,达到控制漏极电流的效果。根据制作方法不同,有两种类型。一种在0控制电压下没有漏极电流,为增强型,一种0控制电压也会有较大的漏极电流,为耗散型。因为栅极是绝缘的,只用电压控制,没有电流,所以输入阻抗很高,有点象电子管。因此也就没有一般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有一个衡量放大能力的参数,电子管叫跨导,这里叫什么不记得了。不好意思。

以上是本人的理解和记忆,不知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但愿能有所帮助。

晶体管能够基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与普通机械开关(如Relay、switch)不同,晶体管利用电信号来控制自身的开合,所以开关速度可以非常快,实验室中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

由于其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晶体管可用于各种各样的数字和模拟功能,包括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振荡器。

扩展资料:

晶体管诞生历史

当时,市场的领导者们不太愿意接纳个人运算业务,原因很简单——投入产出比太低,而且软件缺乏标准化,且潜在用户又受限于专业技能,导致市场预期并不乐观。

但是,当8080处理器被广泛用于各种终端设备之后,Intel的工程师开始意识到个人运算的重要性,并试图说服公司高层尽快着手个人运算业务了。而且,当时还在HP供职的天才设计师斯蒂夫·伍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建议HP开展个人运算业务。

1947年12月,在迈克尔·法拉第、朱利叶斯·利林费尔德、鲍里斯·达威德夫、拉塞尔·奥尔、卡尔·L-霍罗维茨等半导体专家们的研究基础上,威廉·肖克利、沃尔特·布拉顿、约翰·巴丁、罗伯特·吉布以及杰拉尔德·皮尔森五位科学家在贝尔实验室联合开发了业界首款晶体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晶体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446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