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中国中车都在忙着把半导体业务资产分拆上市,意欲何为?

比亚迪、中国中车都在忙着把半导体业务资产分拆上市,意欲何为?,第1张

2020年的最后一天,比亚迪宣布,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半导体正式上市。同日,中车还公告称,其间接控股子公司中车电气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请并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并获受理。先是明星半导体和新捷能的IPO,现在又是分拆上市,这意味着电力半导体的春天来了,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解读,IGBT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我们来看看比亚迪半导体和中车电气的主营业务。

比亚迪汽车半导体材料关键业务流程遮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系统IC、传感器技术及光学半导体材料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有着包括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中下游运用以内的一体化运营产业链。历经十余年的产品研发累积和于新能源车行业的产业化运用,比亚迪汽车半导体材料已变成中国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领导干部生产商。株洲中车电气设备公布,企业关键从业城市轨道武器装备商品的产品研发、设计方案、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并出示相关服务,并积极主动合理布局轨道交通之外业务流程。

其中,在IGBT器件领域,公司建成了6英寸双极器件、8英寸IGBT、6英寸碳化硅产业基地,拥有芯片、模块、元器件、应用等全套自主技术,开发了1700v-6500v系列高压大电流密度IGBT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和电网领域。不难看出,比亚迪半导体和中车主营业务的关键词都是IGBT。IGBT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缩写。IGBT模块作为工业控制与自动化领域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节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家电、汽车电子、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IGBT的未来是什么?根据法国第三方机构yole的预测,2022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IGBT功率模块。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中IGBT的总收入将占整个IGBT市场的40%左右。在我国,相关数据显示,到2024年,我国IGBT产业产量将达到7820万台,需求将达到1.96亿台,需求仍将远远超过产量,产能严重不足。

特朗普(Trump)政府拟对每年最多达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模糊计划,使中国企业纷纷猜测自家产品是否将出现在华盛顿的清单之上。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关税背后隐藏着白宫一个更广泛的目标,即破坏中国一项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的高层战略,该战略旨在将一批中国企业打造为机器人、半导体、飞机制造、计算机应用等行业的世界领军者。

北京这一发展计划的一个要点是通过与外国公司合作或者获取海外技术,帮助中国企业崛起为各自所在行业的全球主导者。这些企业正是美国预计将采取的行动所要针对的目标。

牛津经济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亚洲经济部主任高路易(Louis Kuij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计划实施的关税和投资限制措施意在打击中国,以回应美国视为不公平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做法。”

“其中最重要的似乎是让技术更慢向中国转移。”标普全球(S&P Global)首席中国企业评级专家李国宜(Christopher Lee)表示。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械”列为将要征收关税的行业。预计4月初将公布更多细节,不过白宫已经在一份200页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些中国企业的名字,作为来自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如何使美国吃亏的例证。根据美方的报告,对美构成最大威胁的包括以下这些公司:

美的集团(Midea Group)

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虽然不是国有企业,但在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的计划中,美的具有重要地位。2016年,美的斥资42亿美元收购了德国顶尖机器人集团之一库卡(Kuka)。

美国政府认为美的是一个例子,它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集团,却似乎在执行北京上述发展政策的一些方面。美的从多家政策性银行获得了数亿美元计的贷款以支持其收购项目。

根据美国贸易办公室的说法,承贷机构之一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 Exim Bank)表示,“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优化中国机器人产业布局,推动多产业生产自动化进程,提升中国智造技术水平”。

中国化工(ChemChina)

2016年初,国有的中国化工宣布将斥资44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农药和种子集团之一瑞士先正达(Syngenta),此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宗交易契合北京方面关于控制一系列技术以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

美国贸易办公室已经注意到,这宗部分由国有银行支持的交易已将在美国的“4000名员工、33处研究基地以及31处生产和供应基地”置于了一家听命于北京的企业集团的控制之下。

这宗收购还使陶氏杜邦(DowDuPont)、孟山都(Monsanto)等美国农药生产商陷入与中国政府的直接竞争,使中国化工将形成的遍及全球的触手成为美国关税的一个主要目标。

中国中车(CRRC Corp)

中国中车及其他中国国有铁路集团是与庞巴迪(Bombardier)、西门子(Siemens)等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资公司的主要受益者。中国中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铁路车辆制造商。

除了供应中国快速扩张的高速铁路和地铁系统,中国中车近几年还进入了美国市场,拿下了为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费城供应地铁列车的合同。

中国中车迄今一直从中国出口产品,但该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的首家美国工厂很快将开始投产。中国中车称,该工厂是美中合作“双赢”的一个案例。

白宫把中国铁路产品列为关税征收对象,不过美国贸易办公室的报告中倒是没有提到中国中车的名字。

中国商飞(Comac)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

这两家中国国有飞机制造集团正试图打破波音(Boeing)和空客(Airbus)在客机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并把中国变成一个航空制造业强国。

中国商飞意在与波音737、空客A320竞争的C919客机,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还需数年时间才能投入量产。但分析人士认为,C919最终将能从这两家主导者手中夺走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国。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持有中国商飞的股份。两家公司通过对美国飞机和航电设备公司的一系列收购推动了自身发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对中国不公平贸易做法的调查中强调了上述收购。两家公司都考虑过部分或整体收购加拿大喷气式飞机制造商庞巴迪。

中国商飞依靠与包括通用电气(GE)、霍尼韦尔(Honeywell)、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在内的美国公司建立的合作和合资公司,为C919供应包括发动机、机轮和航电设备在内的关键部件。

清华紫光(Tsinghua Unigroup)

在中国政府支持的投资者中,少有像清华紫光集团如此激进地在全球四处追逐半导体资产的。这个由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控股的集团的成立使命就是通过收购把国外的半导体技术带到中国。美国贸易办公室的报告指出,清华紫光已经从由中国工信部直接控制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National IC Fund)获得了资金。

清华紫光曾多次尝试直接收购优质美国资产。例如,2015年,该集团提出以38亿美元收购美国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15%的股份。但在美国监管机构发起调查后,清华紫光撤销了这笔交易。

但清华紫光支持的集团还发起了一些规模较小、旨在进行类似收购交易的基金。另一家出现在美国贸易办公室报告中的实体——华创投资(Hua Capital),利用来自清华紫光的资金收购了美国数字成像公司OmniVision。

华大基因(BGI)

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吸引了一轮又一轮愿意出高价的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是华大基因的主要投资者之一。

2013年,华大基因收购了总部位于美国的基因组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后者已经对逾2万个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华盛顿担心中国政府和共产党对华大基因的兴趣。上述报告指出,华大基因已经从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获得了大笔贷款,并表示,虽然股权结构为私人所有,但华大基因“与政府有明显关联”。

中国中车株机公司领导班子分别为丁荣军、李东林、杨首一、冯江华、曾鸿平、刘志平、杨军、李略、刘可安、彭华文、陈剑、王卫安、申宇翔。

1、丁荣军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所科学家,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1961年1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任本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李东林先生,1967年12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先后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别获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3、杨首一先生,196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牵引电气与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4、冯江华先生,1964年1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5、曾鸿平先生,196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6、刘志平先生,1964年1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

7、杨军先生,1972年5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党委成员,同时担任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职务。

8、李略先生,1969年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硕士学位,高级会计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9、刘可安先生,1971年9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先后就读于同济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和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同时担任中车时代电气执行董事、总经理。

10、彭华文先生,1976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1、陈剑先生,1972年9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先后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和中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2、王卫安先生,1975年9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3、申宇翔先生,1963年10月出生,中国国籍,高级工程师,华中工学院水电站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华中理工大学发电厂工程研究生毕业。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同时兼任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扩展资料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介绍

1、机车电气系统及部件产品

主要提供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及网络控制系统等产品;同时具有提升机车运用技术水平、节能环保的系列技改升级产品,如机车简统化微机柜、逻辑控制单元装置、列车供电装置、机务信息化系统(6A、CMD)、重载无线重联同步 *** 纵控制装置等。

2、动车、客车电气系统及部件产品:

主要提供动车组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及网络控制系统等;同时还研制出了适合于动车组用的换气装置、车地无线通讯装置、轴温监测装置、乘客信息显示器、给水卫生系统、速度传感器、转向架失稳检测装置、配电盘和司机 *** 纵台等产品。

3、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及部件产品

提供成熟、优质的城轨设备,是城轨牵引系统及设备国产化及自主化的先行者与领导者。公司掌握“牵引系统、信号系统、制动系统”三大关键系统核心技术,成为国内城轨地铁市场产品型谱最完备,研发制造能力最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4、轨道工程机械整车及电气系统产品

公司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提供高效的轨道工程机械整车及测控系统产品。整车产品涵盖重型轨道车系列、接触网作业车系列、起重轨道车系列、大型养路机械系列、检测车系列、城轨地铁车辆系列等20余种车型。

5、通信信号产品

公司主要在轨道交通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领域开展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开发,目前主导的研究方向和主流产品是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城际铁路信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

参考资料来源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领导团队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487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