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开始对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主要是哪些因素?

半导体开始对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主要是哪些因素?,第1张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的一个媒体发布消息,称半导体行业对于汽车行业的整体产业结构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引起了不少朋友们的关注,更是让很多人感觉到非常不解,因为在正常的想法之下半导体行业和汽车行业可以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行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知识上出现了重要的情况,和汽车产业的升级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就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产业,年初以来国内的很多厂家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所以半导体行业会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我们所使用的汽车也变得越来越高科技,所以随着应用的电子元件数量增多,那么对于半导体行业的依赖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只有依赖这些半导体行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够让我们的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也能够让我们在驾驶汽车的时候变得更加方便。

是在了解到了这个消息之后,让很多人都感觉到非常的担忧,因为由于受到了病毒的影响,半导体行业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产业不断下降。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会应用到半导体的方方面面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半导体的行业产生了一定产量下降的情况,那么不仅仅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影响,对于生活之中的多个方面都是会产生严重影响的。

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只能够等待,随着时间的流逝让半导体行业慢慢的发展起来,不过我们国家现在对于半导体的行业也开始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大力发展,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有着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度过这一个难关。

而在未来半导体行业一定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一个行业,因为随着现在我们使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对于半导体的需求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那么在未来半导体的公司也能够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半导体行业不仅仅会对汽车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对于其他行业所产生的冲击也是会比较大的。甚至会导致有很多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受到国际冲突的影响,俄罗斯将限制惰性气体的出口,这会对以下几种行业产生影响:

对人工智能行业产生特别严重的影响。惰性气体主要用于研究智能方向的一系列发展,在限制惰性气体出口以后,欧美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开始变得迟缓,也有美国或者英国等国家开始寻求其他国家的惰性气体,但俄罗斯的惰性气体占到全球的60%左右,也是全球的最大惰性气体出口国。国际冲突没有结束之前,人工智能的行业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例如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将会停滞不前。

汽车行业会受到影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汽车行业都已经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很多汽车厂家也推出了智能汽车或无人驾驶等智能 *** 作技术,在俄罗斯限制惰性气体出口以后,国内的人工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比较稳定,但是在欧美的其他国家的汽车行业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缺少这种气体就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去开展人工智能汽车的研究方向。汽车的产量开始下降,从而影响汽车的价格,从宏观角度来讲,也会影响到整个全球汽车销售的销量。

芯片行业将会受到影响。芯片的发展,的确还要数欧美国家的技术排行比较前列,但这样的发展离不开惰性气体的大量进口,当俄罗斯不允许出口欧美国家时,芯片发展将会变得短缺,数量减少,价格上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苹果手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欧美芯片发展变得缓慢之后,也会影响到我国的手机等市场的发展,例如华为手机受到国际影响,芯片开始短缺,也受到了欧美国家的一些制裁等。如果不及时寻找其他出路,手机的产量会下降,价格自然也会上升,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居民。

在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南京江北新区的展位上,停放着一辆崭新的 汽车 ——MARVEL R。该车是上汽R 汽车 旗下的一款5G智能电动SUV,是全球首款整舱交互5G量产车,也是集智设计理念在SUV产品上的首次量产演绎。据悉,同属R品牌下的智能网联纯电动 汽车 ER6,已在南汽江北新区基地量产。

一个半导体的展会上何以会高调展示一辆 汽车 呢?原因很简单,MARVEL R全车搭载了430多片车用半导体芯片,主要分布在智能感知、5G智能驾驶、智能驾舱、电池电机智能管控等方面。所用芯片均采用国内外主流品牌芯片,包括华为巴龙5000、NXP、英飞凌、瑞萨、博世、三星等。该车率先落地红绿灯信息推送、停车起步引导、弯道速度预警、交叉路口避免冲突等17个5G 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功能场景,实现了“人-车-路-云”的高度协同与无缝衔接。

半导体的展会上出现 汽车 其实并不奇怪,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近年举办的车展上,开始看到越来越多集成电路厂商的身影,比如AI芯片厂商地平线等。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在消费电子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汽车 芯片正在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量驱动主力。伴随着新能源驱动和智能驾驶渗透率迅速攀升, 汽车 所需要的芯片越来越多,智能新能源 汽车 用芯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收入为4203亿美元,全球 汽车 芯片市场销售收入为374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收入为5426亿美元,全球 汽车 芯片市场销售收入为656亿美元,份额占比由8.9%上升至12.1%。

2019年,单车 汽车 芯片成本均值为400美元;2022年,单车的 汽车 芯片成本均值大概是600美元。“预计2022年我国 汽车 市场规模为2500万辆,简单换算,整个 汽车 芯片市场大概有150亿美元的市场潜力,约占全球市场的22%甚至更高。”国家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在首届世界 汽车 半导体创新协作论坛上如是说。

对于 汽车 芯片市场的增长潜力,参加同一论坛的英飞凌大中华区 汽车 电子事业部高级总监仲小龙有着相同的感受,“ 汽车 用半导体的份额将会大大加快”。英飞凌去年是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之一,仲小龙表示,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智能 汽车 单车上用的英飞凌半导体产品的价值达6500元人民币,接近1000美元,“远远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而且明年这个数字将奔向1万元人民币,可能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测。之前我们都认为到2025年,整车半导体的价值会达到750美元,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是保守了。”他的语气中透露着兴奋。

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内新兴 汽车 制造商快速崛起, 汽车 日趋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在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创新峰会上,英飞凌 科技 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苏华打了一个比方,“ 汽车 实际上就是一个手机加了四个轮子,只是把手机做大一点”。

而英飞凌显然就是想“把手机做大一点”的厂商之一。据介绍,英飞凌全球业务超过四成是 汽车 电子,去年全球 汽车 电子市场英飞凌的占比为13.4%。其产品集中在传感器、微控制器、功率半导体和存储半导体四部分。

仲小龙认为,目前新能源 汽车 的成本相对较高,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 汽车 的竞争力,全产业链都在携手推动整车成本降低,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而这种变化,对 汽车 半导体显然既是挑战,更是巨大的机遇。

自动驾驶目前越来越火爆,大部分的车都做到L2+的水平,有预测到2025年能够实现L2+水平的整车将达到250万辆以上;到2030年,达到L4、L5水平的车将会逐渐量产。“在激光雷达和传感器上融合的器件,可能将会占半导体物料成本的的一半以上。网联化方面目前主要是基于蓝牙、WiFi技术实现车到车、车到终端或到云端等一系列连接技术,也有产品组合能实现远程的 娱乐 信息处理和车身处理,未来的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还会成为人们可信赖的第二生活起居室或者第二办公区域。”仲小龙说。

提到智能网联离不开4G、5G。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艾和志介绍,在4G元年时,全球只有一两家 汽车 厂商首先采用4G技术,但是在5G时代,全球有超过18家车厂采用高通的5G解决方案。在他看来, 汽车 是极致的移动性平台。“未来的 汽车 ,不仅仅是大号的带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而且是个极致的移动平台;不仅仅对生活和驾驶体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于 社会 也会带来全新的体验。”

截至目前,全球有超过1.5亿辆 汽车 采用高通平台化技术,全球领先的车厂超过22家采用高通数字化的数字座舱平台。艾和志说:“从芯片、技术提供商的角度讲,我们认为 汽车 需要各种各样的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数字算法、网联连接、安全及充电等一系列技术,不仅需求量大,而且要求也非常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495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