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以前在美股市值及股价涨跌如何?

中芯国际以前在美股市值及股价涨跌如何?,第1张

中芯国际之前在美股的表现并不好,以至于直接从美股退市。

中芯国际自从今年6月1日在A股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后,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批文,刷新了A股IPO的审核速度。到了7月5日,中芯国际直接宣布发行价为27.46元/股,从融资规模上来看,中芯国际已经是当之无愧的A股规模第一。中芯国际此次初始发行股票数量为16.86亿股,时至今日,中芯国际已经飙升到了70元/股,其市值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的大关,堪称是A股科创板的第一股。由此可见,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那么,中芯国际此前在美股的表现如何?事实上,中芯国际在美股的表现非常不好,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中芯国际是从2004年3月登陆纽交所的,同时,它也在港交所上市,而在纽交所发行的是存托凭证。截至2019年,中芯国际在港股的市值为425亿港元,而在美股的市值只有区区5.55亿美元,差距非常大。可见,美股的股民对中芯国际是很不待见的,也是非常不看好的。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美股开盘后大跌,跌幅超过百分之四,在最近十天,中芯国际的日均成交量大约是28万股左右,相比之下,中芯国际在港股的交易量就要大得多,在最近十天,中芯国际的日均成交量达到了4330万股,而这一对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由此可见,中芯国际在美股中的表现实在是过于平平,没有任何闪光的地方,美股的股民对中芯国际是普遍不看好的。不过,就在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后,不仅创造了A股科创板的募资纪录,同时也拉高了它在港股市值,其市值几乎翻了一番,到了今年7月中旬,中芯国际在A股的市值持续大涨,甚至超过了6000亿元的大关,表现得非常好,可见,A股的股民对中芯国际是非常看好的。

那么,当年为何中芯国际要从美股退市?其实,中芯国际之所以会从美股退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中芯国际ADS交易量非常少。前面说了,与在港股的交易量相比,中芯国际在美股的交易量太少,而在维持AD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将带来较重的行政负担以及很高的成本,所以,从成本上考虑,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二是因为中芯国际在中国地区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根据中芯国际的年报显示,其在中国的销售占比扩张至百分十五十九,而在美国的销售占比却进一步萎缩至百分之三十二。

也正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中芯国际才会从美股退市。总而言之,中芯国际此前在美股的表现很不好。

8月9日,摩根士丹利将美国半导体产业股票评级从“与大盘同步”下调为该行的最低级别“谨慎”——意味着其分析师认为该板块在未来12至18个月将跑输大盘。同时该行指出,芯片厂商库存已逼近十年最高水平,半导体行业周期出现了过热迹象。

8月10日,高盛将芯片龙头股英特尔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高盛认为,英特尔的下一代芯片技术被一再推迟,说明其制造技术存在问题。

上周五,美股半导体股集体下跌,费城半导体指数跌2.47%。其中,英特尔、AMD、高通、英伟达和博通等主要芯片股跌幅分别为2.57%、0.21%、0.4%、0.65%和2.01%。设备和材料方面,应用材料和泛林跌幅分别为2.1%和3.46%。

华尔街投行纷纷担忧

年初至今,费城半导体指数ETF已增长12%,同期标普500为7%。在过去5年中,费城半导体指数已上涨近200%,同期市场整体则为70%。

“半导体产业周期已有过热的迹象。”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oseph Moore表示,“周期性指标已经亮红,任何交货期的收缩,以及或是需求放缓都会导致剧烈的存货调整。”

摩根士丹利表示,该产业的芯片库存已至10年高点。受此影响,该行给出的美国芯片股下半年EPS中位数较华尔街同行给出的平均预期低了2%,2019年更是低了4%。

“考虑到我们所见——半导体公司身处一个过热的产业周期的风险,我们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司采取了较为保守的预期。”个股方面,Moore及其团队将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应用材料公司评级从“高于平均”下调至“平均水平”,并对安森美半导体进行了相同 *** 作。

与摩根士丹利担忧整个芯片产业不同,高盛近日对芯片股评级的调整更多针对的是英特尔在先进制程升级上的不作为。“我们认为英特尔在其10纳米制程技术上的挣扎正在分流其在一系列产品上的竞争优势。”高盛分析师Toshiya Hari表示,英特尔在生产工艺上面临的问题可能远比目前所见的要严重,这可能会在市场占有率和支出层面对该公司产生持续影响,尤其是其正面临一个日趋壮大的台积电代工生态圈。

同时,由于认为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AMD将在未来2年显著侵蚀前者在服务器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高盛将AMD的评级由“卖出”上调至了“中性”。“英特尔在新产品上的延误将允许AMD不仅在客户端CPU市场(包括电脑、平板设备等),还将在高利润的服务器CPU市场获取更多的份额。”Hari表示。

近期,英特尔曾表示其10纳米芯片将在2019年假日购物季发布,相较之下,AMD将在今年下半年就推出其7纳米工艺产品。

行业协会表示乐观

华尔街投行的“唱空”和半导体产业的乐观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在今年6月发布的春季市场预测中表示,半导体市场将在2018年和2019年继续保持增势,市场规模分别增至4630亿美元和4840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2.4%和4.4%。

“这反映的是(半导体产业)所有类别的增长,其中最显著的是存储产业26.5%的增速,模拟集成电路以9.5%紧随其后。”WSTS表示,“在2018年,全球所有地区均预计将会增长。”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亦对WSTS的预测表示赞同。SIA表示,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18年4月达到了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已连续13个月实现超20%的同比增长率。

“尽管这其中有存储方面的显著增长的拉动,但非存储市场产品的销售额依然在4月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同时所有地区市场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SIA主席兼CEO John Neuffer表示。

半导体行业资讯机构IC Insights于8月9日公布的年中报告显示,WSTS定义的33种集成电路类别的销售额和出货量在今年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存储领域的DRAM和NAND Flash继续分列第一、第二。IC Insights预测DRAM销售额将在今年同比增长39%,达到1016亿美元,成为史上首个年销售突破100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单品。

集邦咨询拓璞产业研究院经理林建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包含手机在内的泛消费性产品的生产与通路情况来看,2018年半导体产业已有着“淡季不淡”的情况,而这主要可能是因为提前拉货。

“过往半导体产业下半年需求旺盛,但在预期供需紧张、有涨价和缺货可能的情况下,厂商上半年提前备货是可能的。”林建宏表示,“但‘淡季不淡’与备货需求实则互为因果,当前我们判断厂商很可能是在提前备货,但最终结果还是要看下半年的表现。”

不过林建宏认为,由于NB终端、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在上半年的出货量同样优于预期,半导体产品的实际库存量也就未必会偏高。

林建宏认为,摩根士丹利所指出的全球库存逼近十年最高水平,从数字上来看确实需要注意。在他看来,这主要有三方面的诱因:材料涨价,导致原料占比因此升高;IC制程复杂度提升,生产周期拉长,也会造成存货金额占比上升;IC涨价的预期,导致通路存货备货量可能上升。

不过他也指出,上述诱因中仅有最后一点可能造成较大的供需反转,前两点导致的存货金额上升对于供需而言仍在健康水平范围内。“设备销售额与扩厂速度关联较高,设备销售衰退可以是成长趋缓的支持,但不直接反映供需的反转。”林建宏表示,“我们预计,在不出现重大市场异变的情况下,半导体产业2019至2022年将稳健实现3%至4%的年复合增长率。”

推荐阅读>>>

国产芯片热火朝天 是不是也想搭上这班顺风车?

评级滑坡 英特尔败走芯片战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559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