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零部件涨价已成大势 更多企业或将加入

调查报告|零部件涨价已成大势 更多企业或将加入,第1张

受海外疫情的影响,汽车供应链上的企业大范围停工,产能下降,很多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供需失衡,为此近期部分零部件企业纷纷对旗下产品售价进行了上调,国内汽车零部件正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疫情致供需失衡 汽车零部件迎涨价潮

进入四月,国内车市进一步回暖,而海外市场因疫情的持续蔓延仍在不断恶化,众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不得不一再延长停工时间。工厂长时间关停,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产能大幅下降,供应不足,利润受损。

但另一方面企业各方面运营成本却仍需继续支出,如员工工资、疫情带来的额外经营费用等,此外还有上游原材料也存在涨价迹象,进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业的经营压力。综合考虑之下,一些供应商也开始对旗下产品实施涨价,以尽量降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盖世汽车近日发起的一份有近一千五百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半数参与者表示其所在企业近期遭遇过供应商涨价,27%的参与者表示其所在公司近期没有遇到供应商涨价情况。这些参与者分别来自整车制造商、Tier1、Tier2、原材料厂家等不同的汽车供应链层级,业务涵盖整车制造、内外饰、底盘、动力总成、三电系统、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这意味着目前在汽车供应链的多个环节都存在涨价的情况。

国内激光雷达初创公司镭神智能日前就表示,受国外疫情肆虐的影响,该公司已陆续收到了原材料供应减产、价格再度大幅激增20%-50%的通知。据镭神智能发布的(疑似)其供应商航天集团的一则内部消息显示,由于疫情持续蔓延,一些企业的海外工厂停产,部分产品配套压力大,除厂家涨价外,市场上甚至还存在用户自发提价争抢市场中现货的行为,包括渠道手中的货和工厂的现货,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在轮胎领域,包括住友橡胶、米其林、固特异、倍耐力等在内的多个轮胎品牌也已发布了涨价声明,以尽量扭转亏损。其中住友橡胶自3月1日起,将北美市场的轮胎价格上调5%;米其林宣布自3月16日起在美国市场涨价7%,在加拿大市场涨价5%;固特异则自4月1日起,将北美市场乘用车轮胎的售价上调5%。

上述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均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比如米其林继3月份宣布暂时关闭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的工厂,近日又在公司高层中实施了降薪,来应对疫情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固特异则暂停了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轮胎生产和轮胎翻新工厂的运营。

汽车电子元器件市场价格近期也出现了明显波动。据悉,目前汽车用的MCU等电子元器件已经普遍涨价2-3成,有的甚至涨价了2倍以上。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作为汽车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电子元件亦如此,该领域以日系厂商占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特别是日本村田,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25%,其次是韩国三星电机,在此次疫情中日本和韩国受影响也相对较严重,很多半导体企业被迫停产,相关元器件供应紧缺,由此加剧了涨价趋势。据悉,3月底国内MLCC龙头国巨已经对渠道进行了一轮提价,此外国内被动元件龙头风华高科此前亦有过提价举动。

为此,一些零部件企业迫于供应商涨价的压力,也选择对旗下产品进行涨价。如镭神智能已经从2020年4月1日起对旗下全线激光雷达产品价格正式上调20%,而对4月1日前签下的订单则继续按原价执行,并以同等品质进行供货。

32%的参与者表示尽管面临供应商涨价,其所在公司依旧会继续在原供应商处进行采购,并不会对旗下产品进行涨价,而是选择自我消化供应商涨价所带来的成本上升。还有部分零部件企业则选择更换供应商。

更换供应商其实是很多企业比较容易想到的,比如早期国内爆发疫情时,吉利就因部分供应商迟迟不能复工,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更换了一批供应商。但对于大部分零部件企业来说,由于目前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的主流汽车市场均已遭受冲击,另一方面更换供应商还面临验证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实际可 *** 作空间比较有限。

汽车零部件涨价为大势所趋 整车提价乏力

值此疫情特殊时期,镭神智能是少数公开宣布涨价的零部件企业之一,尽管如此,更大规模的涨价潮或在路上。

据此次调查,71%的参与者认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加入涨价行列。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疫情持续的时间长短。据此次调查,75%的参与者认为此次疫情还将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42%的参与者认为疫情还将持续3-6个月,33%的参与者认次疫情将持续6个月,甚至更长。

更长的疫情持续时间,对于零部件企业就意味着更长的停工时间,和更少的产能,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关键零部件“僧多粥少”的局面。例如MLCC领域,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海外的持续蔓延,多国采取“封城”手段,头部企业如村田、三星电机等多个本土及海外工厂面临停工或物流限制,短期供给受限,直接影响了被动元件的全球供应量,涨价已成大势。有分析机构预测,在电子元器件新一轮涨价潮中,MLCC、电阻、硅片、晶振、CCL、存储、面板、LED芯片等无一幸免。

仅17%的参与者认为后期不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涨价潮。虽然目前很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产能紧张,但下游的Tier1、整车厂等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部分在重点疫区的企业甚至不得不继续延长停工时间,由此导致下游对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在供需两弱的情况下,市场缺乏涨价动力。“公司产品价格本质上是根据市场供需调整,而非由疫情决定。”一家MLCC公司的员工如是说。

那么零部件涨价会否导致后期整车价格也随之上涨?以MLCC为例,在普通汽车上,每辆车的MLCC使用量大约在3000~4000颗,在新能源汽车可达到10000颗,纯电动汽车所需数量更多,可达18000颗。如今MLCC有涨价的趋势,是否意味着整车的价格也将上涨?

据此次调查,仅18%的参与者认为存在这种可能,45%的参与者则认为接下来整车的价格不会上涨。近期有些消费者担心海外车企大规模停产会造成供应紧张,特别是进口车,比如雷克萨斯供应不足,因此车企会借机涨价,但笔者仔细观察下来发现目前市场上并未有涨价的迹象,也缺乏涨价的利好支撑,销量就是最好的说明。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3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140万辆,分别达到142.2万辆和143.0万辆,环比分别实现了399.2%和361.4%的增长,反d明显,然而相较于2019年同期还有较大的差距,下滑幅度分别达到44.5%和43.3%。1~3月新车总销量同样不容乐观,仅完成了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固然目前国内车市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在不断升温,车企断然不会在此时涨价,打击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受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近期消费者购车非但不会涨价,反而还会享受一定额度的优惠。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为进一步提振车市,促进地方汽车产业稳定增长,近两个月国内先后有山西、四川、广州、宁波、烟台、长春、南昌、长沙、湘潭等多个省市出台了购车补贴政策,补贴额度从一千元到2.3万元不等,详情请见《各地购车补贴政策密集出台 谁最大方》。因此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近期可以考虑出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台积电公布了截至3月31日,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收入129.2亿美元,同比大增25%,毛利率52.4%,同比微增0.6个百分点。

按照市场分类来看,智能手机、高性能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以及其他分别为台积电贡献了45%、35%、9%、4%、7%。

按照台积电预计,2021年公司业务增速约为20%,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为129亿美元至132亿美元。

先进制程成主力,失去华为致5nm出货下降

财报中显示,按照晶圆出货量计算,在第一季度,台积电5nm出货量占晶圆总收入的14%,7nm出货量占晶圆总收入的35%。总的来看,先进制程(包含7nm及更先进制程)营收达到全季晶圆销售金额的49%。

不难发现,5nm、7nm两大最新工艺已成为台积电总收入的主力军。但相比之下,5nm的占比从上季度的20%大幅跌至14%,7nm则从29%恢复增加到35%。

而出现这个变化的原因也很简单,由于华为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无法继续向台积电寻求生产5nm芯片,这一事件也导致台积电失去了华为这个大客户。相比之下,7nm工艺芯片原本就比较成熟,成本也比5nm更低,因此能吸引到更多订单。

相比于7nm及以上的先进制程,10nm、16nm、20nm、28nm、40/45nm、65nm、90nm 这些成熟工艺,因为市场需求持续存在,因此发展也较为稳定。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芯片短缺期或将持续到2023年

在台积电电话会议上,据台积电财务长黄仁昭透露,5G、HPC(高性能计算)等应用趋势推升,为了应对未来的高需求成长,继今年前三个月支出88亿美元后,台积电将投资约300亿美元用于产能扩张和升级,这一数额远超于原计划的250亿美元至280亿美元。黄仁昭还表示,未来投资计划的80%将用于3nm、5nm及7nm等先进制程,10%用于先进封装技术量产需求,10%用于特殊制程。

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总裁魏哲家也在会议室针对外界关心的市场需求和芯片缺货情况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整体半导体需求依旧强劲,产能短缺将至2022年;其中,成熟制程因为新产能要到2023年才会开出,短缺期间更将持续到2023年。

而具体涉及到 汽车 行业客户的芯片短缺问题,魏哲家表示将在下个季度开始缓解,“台积电正在努力提高生产率以提高产量,目前已在多个地方扩大产能,为解决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预计下个季度客户的 汽车 芯片短缺将大大减少。”

市场需求大涨系主因

就在前段时间,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拥有成熟制程产能的厂商,已连番调涨价格,台积电也对供应商释放出2022年将不会提供价格优惠或折让的信息,进一步表明当前半导体产业“量价齐升”的态势。

显然,芯片产能紧缺情况持续到2023年还只是保守估计,芯片一直都是易涨难跌,未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还很难说。

而针对近期半导体产业的涨价热潮,在近日举办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微容 科技 、倍捷等企业均表示,市场需求大增是造成半导体产业价格普遍上涨的主要原因,哪怕是上游材料成本提升,也是受益于产品订单量的增加;其次,就目前半导体产能来看,晶圆、芯片、MLCC电容、连接器等产品均出现交期延伸等情况,随著成熟制程需求涌进,订单远大于产能供给已成常态,产能紧张状况今年底前仍难以缓解,价格也自然节节攀升。

虽说大家都有扩产的想法,但扩产还需要经过建厂、设备进驻、验证到进入量产等一系列流程,平均时长超过2年,新产能也得到2023、2024年才能有所贡献。

2020年全球市场,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市场普遍大跌,A股曾一度跌至2646.8点,创年内新低。

随后,全球主要央行纷纷放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全球市场情绪逐渐修复,A股也不断震荡反d,创业板指、深成指、上证综指均刷新反d以来新高纪录。

目前尽管仍是寒冬时分,但站在新的一年,A股市场又有哪些机会?

新能源 汽车 :销量继续高增长

国内优质车型频出,海外强补贴刺激,国内外共振将带动电动车产业链景气向上。数据显示,新能源 汽车 产销两旺。据中汽协公布的11月新能源车销量情况显示,11月实现新能源车销量约20万,同比增长105%,其中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15.4万,同比增长137%,插电式混动乘用车月3.2万,同比增长138%。1-11月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110.9万辆,同比首次转正为1.9%。根据公司公告,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 汽车 11月新能源车销量继续高增长。

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四大主要方向,一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并加强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通信等产业融合,推动技术的协同发展;二是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鼓励加强国际合作;四是加大公共服务领域对新能源 汽车 的支持力度。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会议明确,政策目的是引导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新能源 汽车 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有分析指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是行业的顶层设计,从内容看表明新能源 汽车 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

对于板块机会,平安证券分析师朱栋建议投资者更多着眼于影响成长预期的主题事件催化,关注长城 汽车 、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当升 科技 、卧龙电驱、汇川技术、先导智能、华友钴业、盛新锂能等。

潜力股精选

长城 汽车 (601633)平台打开向上空间

宁德时代(300750)市占率有望提升

当升 科技 (300073)维持较高利润水平

卧龙电驱(600580)高压电机业务稳中有进

光伏:优选细分环节龙头

中电联数据显示,1-11月份,我国新增光伏装机25.9GW,较去年同期增加7.95GW,累计同比高达44.21%,其中当月新增4.02GW,同比增长390.24%,四季度抢装潮下行业持续高增长态势。

可以看到,我国提出2030年新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将达1200GW,国内“十四五”期间行业预期高增长。新时代证券分析师开文明指出,从全球能源节奏上看,全球主要国家纷纷设立碳中和目标,欧盟、日本、韩国2050年碳中和,中国2060年碳中和,将加大加速以光伏为首的低碳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未来光伏主体能源的地位有望确立。短期行业层面,组件企业订单继续维持饱满,玻璃、EVA的价格上涨亦从侧面映证。从需求来看,国内需求仍然乐观,拥有户用、特高压、平价等项目支撑,四季度平价与竞价项目共振,需求有望超预期。

国海证券分析师谭倩指出,光伏行业中长期需求无忧,优选格局好的细分环节龙头,继续维持光伏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一体化厂商隆基股份、晶澳 科技 ;推荐格局好的玻璃环节,福莱特、信义光能;推荐EVA的福斯特;另外关注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 科技 等;硅料环节,通威股份。

潜力股精选

隆基股份(601012)硅片产能行业第一

晶澳 科技 (002459)销量全球领先

福莱特(601865) 深耕光伏玻璃业务

通威股份(600438) 多晶硅成本下降

半导体:市场需求持续回升

从业绩表现来看,中国半导体行业2020年前三季度和单三季度业绩靓丽。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半导体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3%;第三季度行业收入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8%。

过去数十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一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重大技术变革是推动行业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受益于5G、AI、云计算、 汽车 电子IOT等新兴应用的崛起,当前半导体行业正进入上行周期。国海证券分析师吴吉森指出,当前受华为禁令等事件性影响,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不确定加大,但是发展趋势并不会改变,全面国产替代将是大势所趋,中国半导体市场广阔,加上政策资金的全面支持,我们非常看好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

银河证券分析师傅楚雄指出,据WSTS预测,在5G普及和 汽车 行业的复苏带动下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8.4%,达到4694亿美元,创下 历史 新高。受益于下游旺盛需求,预计晶圆代工环节涨价将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同时涨价会向功率芯片、存储、MLCC等蔓延,并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增长。建议关注国内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华润微,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功率半导体企业闻泰 科技 ,MLCC龙头风华高科、半导体存储龙头兆易创新等。

潜力股精选

中芯国际(688981)受益国产替代加速

北方华创(002371)增长动力充足

闻泰 科技 (600745)标准件世界级龙头

晶瑞股份(300655)半导体材料龙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03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