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专家梁骏吾院士逝世,他都取得过哪些成就?

半导体材料专家梁骏吾院士逝世,他都取得过哪些成就?,第1张

发布讣告

根据媒体的报道来看,在2022年6月23日的时候,中科院半导体所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学家梁骏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消息一出,梁骏吾院士生前的同事朋友以及一众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哀悼,说为我国曾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半导体材料专家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为他的离开而感到遗憾。

科研成就

梁骏吾于1955年从武汉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前往前苏联留学并获得了副博士的学位后,回国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室主任,后一直在为高纯硅研制工作而努力,并获得了1964年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由他研制的硅无坩埚区熔提纯设备获了1964年国家科委全国新产品二等奖。在1965年的时候他首次研制成功了中国国内第一只室温脉冲相干激光器用的砷化镓外延材料,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首创了掺氮中子嬗变区熔硅单晶,获得了198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了硅中杂质以及外延中气体动力学与热力学耦合计算及微机控制光加热外延炉。

多项荣誉

纵观梁骏吾院士的一生,可以看到他为我国的半导体材料的研制和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他从事半导体材料科学研究工作这六十多年里面,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如1992年的时候获得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在1997年的时候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新产品二等奖各1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中科院重大成果和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等各种科技奖共20余次。

褚君浩(1945年3月20日—),男,出生于江苏宜兴,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1]。

1966年,褚君浩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物理系从事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研究。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2]

中文名

褚君浩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

1945年3月20日

人物关系

褚绍唐

父亲

褚绍唐(1912-2004),原华东师大地理系教授,191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我国著名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是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学科发展的奠基人,是中华地学会五位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

1、郭永怀

郭永怀是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专家,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两d一星”的元勋。郭永怀为国防工业做出巨大贡献,可惜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早早殉国。1968年12月,郭永怀发现了一项重要数据,赶忙乘飞机回北京汇报工作,没想打飞机在降落时突然出现故障。

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全部牺牲。当人们找到飞机残骸中郭永怀的遗体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紧紧拥抱在一起,一份文件被夹在两人的遗体中,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2、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d和氢d,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黄昆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奠基人。

1977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复苏发挥重要作用。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闵乃本

闵乃本院士于上世纪 60年代初开始从事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研究;提出了“介电体超晶格”的概念,建立了“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他和合作者研究发现了介电体超晶格中准相位匹配d性散射和非d性散射的增强效应。

发现了微波与超晶格振动强烈耦合所引起的极化激元新机制;揭示超声波在介电体超晶格中的传播规律;还将Frank 螺位错机制与理论推广为更为普遍的缺陷机制与理论,成为经典晶体生长理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5、卓仁禧

著名化学家、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卓仁禧院士毕生从事有机硅化学和生物医学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屡担国家重任,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彩色录像磁带粘合剂和助剂等,不断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049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