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Q”黄酒到“绍芯”——一座千年古城的产业转型

从“小Q”黄酒到“绍芯”——一座千年古城的产业转型,第1张

工作人员在绍兴市柯桥区盛鑫印染有限公司 *** 作数码印花机进行印染。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强晓玲)1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从“小Q”黄酒到“绍芯”——一座千年古城的产业转型》的报道。

提起绍兴,很多人会想到鲁迅笔下“四文铜钱”的一大碗黄酒。

其实,梳理这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产业史”,除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经典产业黄酒、珍珠和被誉“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在柯桥”的纺织印染外,还有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更有面向全球竞争的新兴产业,其中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绍芯”无疑是最大亮点。

数字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绍兴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浙江“万亩千亿”产业逆势增长,其中数字经济产值增长27.5%、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增长7.5%。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这些年来,绍兴着力打造“3+2+4”的现代产业体系——3是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2是黄酒、珍珠两大 历史 经典产业;4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2019年,绍兴以全国万分之八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千分之六的生产总值。”马卫光说,作为浙江省“腾笼换鸟”工作考核“七连冠”的城市,绍兴是全国和浙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小标题)“祖宗饭”也要守正创新

源于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最享誉中外的无疑是绍兴黄酒。其中最富特色的花雕,又称“状元红”“女儿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寓意。

黄酒产业,某种意义上算是绍兴的“祖宗饭”。然而,黄酒在我国酒类市场份额一度有些尴尬:2016年,有调查显示,在“过去3个月喝过的酒类”中,红酒、啤酒分别以60.9%、58.0%占据第一梯队,白酒以38%占据第二梯队,黄酒则以19.6%排在第三梯队。

不能眼睁睁看着美誉千年的产业走向没落。怎么办?绍兴人认识到,“祖宗饭”要守正也要创新。

很快,绍兴黄酒集团与高校开展合作,建立“古越龙山创新实验室”,采样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数字化的酒体设计,提升黄酒品质。绍兴黄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柏宏介绍,公司推出不同包装、不同口味的 时尚 “小Q”黄酒系列产品,黄酒奶茶、黄酒冰棒、黄酒冰淇淋等,“吸引许多年轻人不惜排长队也要一试微醺诗意。”

“老瓶装了新酒”之后,绍兴通过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 旅游 ,建设黄酒小镇等,打造出“世界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都”的产业形象。

除了黄酒,珍珠也是绍兴的 历史 经典产业。绍兴市经信局局长何坚刚说,“不断提升珠宝设计、营销、展示等方面的发展能力,由‘珠’向‘宝’,绍兴正向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迈进。”

(小标题)一支纱上做出大文章

“我还是从一支纱讲起吧。”在位于绍兴国周针织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副总经理陶华冠手托一颗粉色的纱线团,演示企业是如何从劳动密集型向 科技 智能型升级的。

“以前,我们是直接对筒子纱进行染色。为了上色均匀,需要很多程序和人力将纱线打松,再通过一系列工艺上色,流程复杂,人工成本非常高。”陶华冠解释,后来通过流程再造管理,将纺纱原料先染色,再纺纱,仅这一项工艺改造,“原来10个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成立于1988年的国周,是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见证者。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印染、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红利过后,企业效益提升乏力。为保护环境,提升印染、化工产业效益,绍兴通过“整合集聚一批、退出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陆续完成了不同区域的集聚提升。

集聚的效应显而易见。2019年,绍兴印染、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7%、17.2%,远高于绍兴工业平均水平。何坚刚说,“今年1月至6月,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印染、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正增长。”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积极引导、推进,同时注重激发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国周在工艺技改、废气废水收集处理等方面每年投入超千万元,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改造,仅原料染色工艺流程就“减少了50%的人力和70%的工业用水。”2017年,国周被绍兴市列入第一批印染行业绿色标杆示范企业。

如今的柯桥,是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的中国轻纺城,每年有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在此交易,销售网络遍布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搬迁是伤筋动骨,亦是脱胎换骨。”陶华冠说,“一张白纸”重新创作,国周已是集印染技术、新材料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我们的纱线染色已不是普通的一支纱线染色了,通过把高 科技 原料加进这支纱,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面料的原材料。比如透气性的保暖内衣面料,比如具有轻薄排汗抗紫外线功能的运动服装面料等,我们已是优衣库、ZARA、H&M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面料供货商。”手里托着那颗纱线团,陶华冠眼里有光。

(小标题)“绍芯”异军突起

“这么讲吧,我们做的其实就是自主研发的‘中国芯’。”

在绍兴越城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园”里,入住不久的“绍兴韦豪”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是“豪威集团”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简洁、“符合 科技 气质的”办公室里,研发总监李宏亮说话也很简洁。

“这里符合我们的气质,上下游产业链非常齐全集中,办事效率高,服务到位,园区的产业文化氛围非常好,尤其适合我们初创公司的孵化发展。”李宏亮这样解释“豪威集团”为何落户绍兴。

李宏亮说的是上下游产业链。无疑都是国内芯片领域的“大咖”公司。如今,“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除先后引进的集成电路设计头部企业豪威 科技 、国内晶圆代工头部企业中芯国际、封测头部企业长电 科技 等项目,还带动形成了全产业链项目集群落户,目前招引集成电路相关项目70余个、协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储备项目30余个、意向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原地处甘肃的871厂(后更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落户绍兴,使绍兴与集成电路产业结下不解之缘。何坚刚介绍,871厂原为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871厂的到来为绍兴营造了良好的产业氛围。随后,浙江华越芯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光大芯业微电子有限公司、绍兴芯谷 科技 有限公司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先后成立。”特别是2018年3月,中芯国际落户越城,绍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如虎添翼。

2019年5月,打造绍兴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同一时期,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不仅如此,通过引进张江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歌礼药业、德琪医药等一批创新药企,还有细胞及糖工程生物医药项目群等一批高端项目,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平台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完)

挺好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综合保税区围绕打造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发展目标,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面对这份全国“统考卷”,绍兴综合保税区拆题解义,以供应链“卡脖子”为切入点,连续做加法,吸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织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一张网。在后疫情时代,绍兴综保区1.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就出一幅以“供应链”为名的“丰收”图景。

垒起料件“粮仓”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上万个零部件;制造一颗芯片,涉及50多个行业、几千道生产工序……由此可见,供应链至关重要。

“这里向天可借宁波、杭州、上海机场之‘风’,入海可靠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之‘浪’,可以说身处一地却可通达四海。”科迪华显示技术(绍兴)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尔东用寥寥数语道明了绍兴综保区地理位置之优越。

在绍兴综保区擘画的发展蓝图中,一个强大的物流分拨中心不只体现在地理之便,还应有企业之便。

以前,中芯国际从上海采购货物,半天到货;如今,从绍兴采购货物,一小时到货。从“快运”到“闪送”,这得益于绍兴综保区引进的专注于半导体供应链物流的绍兴泓明供应链有限公司。泓明在全国12个主要城市建立了18个物流中心,“一方”缺货“八方”支援成为现实。

半导体制造厂需要24小时不停机,所需料件数以万计,品类多元,“寿命”最短的仅仅两三个月就要更换,而消耗最快的数十个小时就要补充。超高的时效要求叠加疫情的深度影响,对供应链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5月,泓明有一批价值24.7万元的激光干涉计急需送达企业,通过绍兴综保区的“分送集报”模式,实现了“24小时”通关。“一张出库单至少提前了一天出货时间,对半导体企业来说停工一天可能意味着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损失。”该公司负责人赵清亚说。

谈起刚刚起步的绍兴综保区,赵清亚坦言,这个“新”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是足够的物理空间,是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个想法与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琳不谋而合。

长三角一带的用铜企业大多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采购铜或者进口。在上海期货所,从开市、购买、签订合同、打款提货到最终送上生产线,至少需要间隔一天时间;从国外进口,则是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起步,交易体量大、物流成本高、资金占比高,在购销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选择在综保区布局进口铜原材料分拨中心,一方面满足公司生产基地的用铜需求,另一方面是看中了绍兴周边中小企业巨大的铜消费市场。”朱琳介绍道。

作为全球铜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海亮每年采购铜超90万吨,依靠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在价格方面掌握一定的议价权。“零售、即买、即提”,分拨中心在减轻中小企业资金负担和时间成本的同时,还将带动绍兴综保区大宗商品产业集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为绍兴跨境电商、物流分拨、供应链等企业提供保税业务,绍兴综保区物流分拨中心即将于年底前正式完工。绍兴综保区将充分发挥交通干线优势、综合税收成本优势,在简化进出区管理、便利货物流转等方面频频“出招”,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立起联通全球的贸易枢纽。

端稳制造“饭碗”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要时刻警惕被从供应链上“卡脖子”的风险,这对于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

但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这种风险陡然上升。机票价格从3千元涨到3万元;设备评估时间从2个月延长到4个月以上;设备交货时间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以上……从日本“飞”到中国的重重难关,成为压在龙云(绍兴)半导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前期筹备相关负责人李女士心头的“巨石”。

如何破解两头“卡”的生产难题?把工厂建到中国去,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也是政府的前瞻布局。去年7月,绍兴综保区引进龙云项目,这是龙云在中国建立的首个先进半导体工艺制程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基地。

龙云的到来,是带着制造高度本土化的雄心而来。但搬厂简单,想复制一个日本总部用五十年时间打造的产业链,谈何容易。

仅仅从每年花费上亿元从日本、美国、韩国等地购入化学材料与零部件来看,在中国实现完全替代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绍兴综保区有集成电路万亩千亿平台加成,集聚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占地91亩的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更是企业发展的天然土壤。我们有信心借力综保区发展优势,力争到2025年实现龙云绍兴中国零部件采购份额达50%。”李女士表示。

至于当下面临的困境,李女士认为答案也在绍兴综保区。为芯片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一台设备需要一万多种零部件,龙云绍兴前期80%-90%的零部件依赖于从日本进口,如果正常走完一整套报关流程,短则几天,长则一个月;而直接进口至绍兴综保区,享受综保区的保税加工功能,只需办理备案手续,即可从港口直达企业工厂,这中间节省的是时间,创造的是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12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