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关系

半导体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关系,第1张

半导体是指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我们知道,电路之所以具有某种功能,主要是因为其内部有电流的各种变化,而之所以形成电流,主要是因为有电子在金属线路和电子元件之间流动(运动/迁移)。所以,电子在材料中运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其导电性能。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常温下电子就很容易获得能量发生运动,因此其导电性能好;绝缘体由于其材料本身特性,电子很难获得导电所需能量,其内部很少电子可以迁移,因此几乎不导电。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特性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并且可以通过掺入杂质来改变其导电性能,人为控制它导电或者不导电以及导电的容易程度。这一点称之为半导体的可掺杂特性。

前面说过,集成电路的基础是晶体管,发明了晶体管才有可能创造出集成电路,而晶体管的基础则是半导体,因此半导体也是集成电路的基础。半导体之于集成电路,如同土地之于城市。很明显,山地、丘陵多者不适合建造城市,沙化土壤、石灰岩多的地方也不适合建造城市。“建造”城市需要选一块好地,“集成”电路也需要一块合适的基础材料——就是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化合物),其中应用最广的、商用化最成功的当推“硅”。

那么半导体,特别是硅,为什么适合制造集成电路呢?有多方面的原因。硅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仅次于氧。自然界中的岩石、砂砾等存在大量硅酸盐或二氧化硅,这是原料成本方面的原因。硅的可掺杂特性容易控制,容易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晶体管,这是电路原理方面的原因。硅经过氧化所形成的二氧化硅性能稳定,能够作为半导体器件中所需的优良的绝缘膜使用,这是器件结构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集成电路的平面工艺,硅更容易实施氧化、光刻、扩散等工艺,更方便集成,其性能更容易得到控制。因此后续主要介绍的也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知识,对硅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工艺有了解后,会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

除了可掺杂性之外,半导体还具有热敏性、光敏性、负电阻率温度、可整流等几个特性,因此半导体材料除了用于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外,还可以用于功率器件、光电器件、压力传感器、热电制冷等用途;利用微电子的超微细加工技术,还可以制成MEMS(微机械电子系统),应用在电子、医疗领域。

1.余音缭绕。(打一物理名词) 回声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打一物理名词) 赫兹 3.四季如春。(打一物理名词) 恒温 4.风平浪细。(打一物理名词) 微波 5.云开日出。(打一物理名词) 可见光 6.晨鸡齐报晓。(打一物理名词) 共鸣 7.付。(打一物理名词) 半导体 8.迅雷不及掩耳。(打一物理名词) 音速 9.回光反照。(打一物理名词) 折射 10.歌无词。(打一物理名词) 光谱 11.汽笛扬澜。(打一物理名词) 声波 哈哈镜。(打一物理名词) 失真 12.归途。(打一物理名词) 回路 13.来无影,去无踪, 能传景,能传声。(打一物理名词) 电磁波 14.房间只有豆粒大, 万千兄弟住得下, 电子器件新一代, 生来追求小型化。(打一物理名词) 集成电路 15.优秀仓库管理员。 (卷帘格,打一物理学科名) 高能物理 16.手工作坊。(打一化学名词) 无机 17.一、三局见高底。(打一化学名词) 中和 18问小孩。(打一化学名词) 质子 19恢复本来面目。(打一化学名词) 还原 20返航之路。(打一地埋名词) 回归线 21泽国。(打一地埋名词) 水域 22孔子墓。(打一地埋名词) 丘陵 23扇子。(打一地埋名词) 热带 24高处不胜寒。(打一地质名词) 地下热 25陆相。(打一地质名词) 地貌 26.一唱雄鸡天下白。(打一地质名词) 宇宙光 27.空中图案。(打一医学名词) 天花 28.雪地挂彩。(打一医学名词) 伤寒 29.小蘑菇。(打一生物名词) 细菌 30.开付药先尝尝。(打一生物名词) 试剂 31叶公惊慌失措。(打一生物名词) 恐龙 32.小曲。(打一电学名词) 微调 33.一眼见底。(打一医学名词) 透视 34.囚。(打一穴位名) 谜语答案人中35.软似薄纸硬如钢, 工农商学都用上, 耐酸耐寒耐腐烂, 颜色鲜艳逗人赏。(打一化学制品) 塑料 36.象棉不是棉,名字蛮新鲜, 石油提练出,抽丝在车间。 (打一化学制品) 化学纤维 37.原料虽贱作用大, 千丝万缕织成它, 光泽夺目性能好, 制成服装赛棉纱。(打一化学制品) 化纤布 38.银白软又韧,胜似麻和棉, 既能织成网,又能把带编。 (打一化学制品) 尼龙线 39.细细身子站得最高, 尖尖脑袋钻营取巧, 管它什么是非黑白, 顺风倒是拿手一招。(打一气象仪器) 风向标

浦江县名胜古迹(一)

“诗人小镇”美景

“古来圣贤渊薮,今朝人杰郡望。可堪仰佩齐相敬,摩肩甘服就访”

(A) 神丽峡景区

地处浦江县浦南街道丽水村,总面积6平方千米,距义乌28千米、杭州120千米。景区属南山风景名胜区的东片景区。系横店集团投资开发,并成为横店影视城外景拍摄的影视基地。景区属典型的自然峡谷型景观,山峦起伏、巨石嵯峨、瀑布跌水层出不穷,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景区北部祠堂庙宇、明清建筑别具考究。南部群山峻峭、自然环境清幽。有香炉烟云、朱云瀑布、石笋冷泉、仙人长眠、猪头山、陈爷爷担石、百步幽谷、流星崖观鹰等多处山景。景区内长达3千米的古驿道,有一座古驿站“十里亭”。神丽峡自宋代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青睐之地,曾写过大量游记与诗歌。目前是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

(B) “江南第一家”

位于浦江县城东12千米的郑宅镇,以“一门尚义,九世同居”为特色,是以“郑氏宗祠”为中心的主建筑景观群,被誉为中国儒家“家族文化”典范。郑氏家族曾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三百六十余年,出仕一百七十三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因郑氏家族的孝义家风被历朝所推崇,许多感人的孝义事迹常被乡民传颂,也常被朝廷表彰,郑宅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郑宅秀色

(C) 上山遗址

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黄宅镇境内,面积两万余平方米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新时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 ,出土的文物约八十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还发现了夹炭红衣陶片,里面有稻谷的痕迹,为长江中下游以及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探索 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2006年5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 仙华山景区

位于浦江县城北9千米处,总面积18平方千米。又名仙姑山。仙华山以奇秀的山巅峰林为胜,在海拔六百米以上的仙华山巅,石峰耸峭壁立,拔地而起。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传说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景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山顶缓坡地发育良好。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山地植被覆盖率约90%。分为“仙华峰林”景区(北),“梅坞香雪”景区(南),“宝掌幽谷”景区(东),“仙湖碧水”景区(西)。共有二十四奇峰、十四“怪石异洞”等一百二十处景点。仙华山景区目前是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

仙华山

(E) 诗人小镇

位于大畈(音范)乡黄堂演山下、壶源江畔,因壶源江顺山势于村前拐了一个大弯,形似“杭州湾”,素有“小杭州”美誉。“诗人小镇”以诗歌创作为主体,以研讨诗作为核心,逐步形成“美丽乡村养眼,开心体验养身,诗修研学养心,绿色山林养肺”的 旅游 体系。

浦江县著名人物(三)

任正非 ,生于1944年。祖籍黄宅镇,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知名民营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兼总裁。 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并入重庆大学)。1974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成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87年,集资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2003年,任正非荣膺网民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11年,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排名第350位,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741位。2016胡润IT富豪榜,任正非以105亿元排名第35位。 2018年10月24日,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019年4月,上榜美国《时代》杂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以16亿美元排名第1425位。“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62位,入选“2019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排名第276位。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2020年2月,以2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03位。

任正非先生

第一任妻子孟军,生长女 孟晚舟 ,现任华为副董事长、CFO。子任平,现为华为下属的慧通公司董事长。第二任妻子姚凌,生次女姚安娜,人称“华为小公主”。

任正非、孟晚舟父女

戴梦熊 ,清代著名良吏。先在山西阳曲县任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上思州(今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知州。任上正视 社会 弊端,兴利除弊,勤政爱民,卓有成效。任知州的三年间,主持编修《上思州志》,是县内今存的第一部志书。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六月升任户部司员外郎。

施克辉,生于1961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历任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主任,广东省纪委书记等职。

吴士维 (1886年—1957年)近代著名书画家,出身于知名的吴氏“一门五代书画之家”。自幼随父吴申卿学习诗文,向舅父黄尚庆(曾为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老师)学书画,更得“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江苏省淮安籍)的笔墨传承。一生隐逸乡间,存世之作,都散落于民间。其中,年逾花甲之作《百蟹图》最为著名,画中百只大小螃蟹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三弟 吴茀(音符)之 见后欣然赋诗“ 攘攘胡为者,横行一代中,奇观今百出,草莽尽英雄 ”。

吴茀之先生赞吴士维画作《百蟹图》诗

朱位秋 ,生于1938年。著名力学专家。1964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非线性振动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朱位秋院士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振动、结构宽带随机振动、随机有限元及随机疲劳与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创了一个崭新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框架。

张效巡 (1883年—1971年)近代民主人士、辛亥功臣。1905年考进浙江弁(音遍)目学堂,经人介绍加入光复会。1907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第一期骑科。毕业后派充浙江新军步兵第八十二标一营右队排长。1911年11月5日,张效巡带队率先攻占城站、电报局、电灯公司、银行并控制上城、中城西区各交通要道,为光复杭州立下战功。随后率部驰赴镇江,充当前卫。于南京朝阳门外,抢夺山炮,轰击目标,配合联军攻克天保城。返浙即擢升上尉连长。1919年授骑兵少校衔,1946年授陆军少将衔。建国后加入民革。

陈德征 (1899年—1951年)民国时期新闻出版界名流。1923年与胡山源(江苏省无锡市江阴籍)等创办“弥洒社”,并出版《弥洒》月刊。1926年任上海《民国日报》的总编辑。1927后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局长等职。曾因“民意测验”事件成为旧上海红极一时的人物。当年《民国日报》发起“民意测验”,选举“中国的伟人”。揭晓时,蒋介石落得第二名,而第一名竟然是陈德征。蒋一怒之下派人将陈德征押至南京,关押几个月后,“御批”各机关,对其“永世不得录用”,但陈德征“民国第一伟人”称号不胫而走。不久,在上海滩风云一时的显赫人物,就此销声匿迹。子陈星弼,著名科学家。

陈德征先生

陈星弼 (音必。1931年—2019年)著名微电子学家。生于上海。1947年考取同济大学电机系,并获得奖学金。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大学电机系当助教,后转到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再被指定到新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 科技 大学)工作,又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进修半导体。1980年,被派往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做访问学者,后转加州大学伯克利点校,开始进行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究。1983年回国后被选为系主任,不久建立了微电子研究所。五十余年科学研究生涯里,硕果丰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著述,并申请许多发明专利。获国家发明奖及 科技 进步奖两项,省部级奖励十三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事研究项目、国家“八五” 科技 攻关项目多项。陈星弼院士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员,美国IEEE高级终身会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誉为“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星弼院士 

张新(1903年—1985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夏经胡宗南举荐,先后任陆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第一营营长、独立旅第一团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边区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后任第九十二师第五五二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历任军校第七分校第二总队大队长和总队长、第九十二师一三八旅副旅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受重伤。后任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一三八旅旅长,率部参加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后分任第七十六军二十四师副师长、第五十七军九十七师师长,参加豫中会战。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七十六师二十四旅旅长,率部在陕西与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10月在清涧被俘。

倪朴 ,南宋著名学者。因石陵村人,故号“石陵”。好谈兵舞剑,反对无用之学。认为用兵制胜,首先必须审明天下山川形势。遍考群书,著《舆地会元志》四十卷,记载全国山川险夷、户口虚实及经济物产等状况。又绘成纵横各丈余的地图,挂壁间昼夜研讨。绍兴年间,闻朝廷将遣将扫清河洛,喜不自胜,认为收复国土,建立功业在此一举。即上书高宗,陈说抗敌取胜的有利条件及战略部署、政治经济等方面措施,忠诚激切。其书虽未能达于朝廷,但读其文者莫不钦服。永康陈亮多次与之论辩,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晚年著《鉴辙录》五卷,痛责国家御侮用策之失。

印贞中(1898年—1937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黄岩、路桥、孝丰等县公安局局长及内河水上员警第七大队大队长、军委会南昌行营“围剿”军别动队南丰通信站主任、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登记处组织股股长、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中校副官、中统局军队党务处科长及副处长。因病去世后,军委会颁令追赠陆军少将衔。

石西民 (1912年—1987年)著名新闻工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共。1937年,在武汉参加《新华日报》的筹建,并工作长达九年。撰写了大量国内外政治评论、专论、通讯和新闻,并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石西民故居

陈志力,生于1907年。民国时期起义将领。早年先后毕业于孙传芳创办的金陵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军校第六期工兵队。1942年任通讯兵第四团少将团长。1949年12月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通讯总队长任上率部起义。编著有《闪光通讯勤务》等。

蒋兴俦 (音绸),明末清初高僧。八岁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十三岁起漫游江浙,寻师访道,参究禅法,后归隐杭州永福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应避乱于日本的高僧澄一之邀,乘商船东渡,于十二月抵日本九州,次年正月到长崎,谒澄一于兴福寺。说法之余,吟诗作画皆臻神妙。日本道俗闻之与之交往,求教古琴及绘画、治印之艺。曾为长崎延命寺撰《法华三昧塔铭》,名声由是广扬。时日本水户藩主德川光圀(音国)雅重中国文化,闻其名,差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迎至江户小石川别邸,尊为上宾。后幕府准其入水户。德川光圀先在府内设别馆招待,一面依明代寺院式样改筑已废之天德寺,修竣以后,改名为寿昌山祗园寺,延请其做住持和尚,为曹洞宗寿昌派开山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圆寂。日本僧俗闻丧,莫不沉痛哀悼。德川光圀立碑,题曰“寿昌开山心大和尚之塔”,墓地至今保存完好。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有《自刻印谱集》、《东皋琴谱》遗世。当时在东瀛名气超然,被奉为“ 日本篆刻之父 ”。《日本琴史》也称“中国琴学盛于日本,实师之功”。

彭政纲 ,生于1969年。优秀企业家。高级经济师,先后在江苏工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任职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世纪恒生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南京恒生软件有限公司董事、常州恒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上海恒康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恒生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监事等。2005年获首届“浙江青年创业奖”。

陈玉辉(1903年—1990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1926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海上警察局营长,后担任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青浦特训班上校大队长、中央警官学校训练处处长、教育班队长兼总队长等职。去台后,任“国防部”中将高参等职。

张同光 (1896年—1971年) 著名教育家、画家。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与同学楚图南(云南省文山籍)、盛叙功(金华籍)等相契,加入柳亚子先生组织的文学团体“新南社”。毕业后,在多所中学和学院执教。1933年8月为上海开明书店撰稿,著《戊戌政变》、《作文概说》(代叶圣陶作)。1934年8月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译所活页文选部主任,开国内出版活页文选之先河。1945年11月应邀,赴台湾筹办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大前身),兼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次年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7 年应潘天寿之邀,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1954 年高校院系调整,执教于浙江师范学院。后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师。擅诗画,能篆刻,晚年精于鉴赏。长期从事 历史 研究和语言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楼胜利(1900年—1960年)民国时期地方官吏。出生于农民家庭,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历任开化县警察局长、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和东山县县长。1942年2月,楼胜利召集东山县各界人士,编纂一本23万字的《东山县志》(初稿)。1948年4月调任浦江县县长。1949年去台。

钟道隆 ,生于1934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通讯工程专家、发明家。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有线系学习。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防通信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先后任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总参通信部 科技 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少将副院长(教授)、国家 科技 进步奖与发明奖电子组副组长等职。通过自学英语,总结创造出了“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并用此法坚持刻苦学习。后来研发出智能复读机,并申请了专利,成为国内最先发明复读机的人。

钟道隆先生

张咸宜(1903年—1951年)民国时期军事将领。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第三战区将校团将官班第一期。历任浙江保安第一总队指挥部参谋主任、浙江全省防空司令部参谋长、浙江省防空指挥部副司令、浙江省政府防空处处长。陆军少将军衔。曾当选“国大”代表。1951年9月去世。

朱维翰 (1882年—1935年)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时期将领。1903年入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初署浙军第八十一标一营副军校,旋充浙江弁(音变)目学堂教官。受革命党人影响,服膺孙中山民族主义学说。1911年11月参加光复杭州之役,升任浙军第一师第一团二营营长。1917年7月随援闽浙军护法南下,历任第一师第一团中校团附、第二团团长、混成旅第二支队支队长。1919年授陆军步兵上校加少将衔。1921年任陆军部少将谘议。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少将参议。1935年8月病逝。

张世简 (1926年—2009年)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9年调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国画系副教授。1995年由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在浦江县成立了“张世简国画院”。2000年应美国画廊邀请,参加了美国世博会画展,两幅作品被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收藏。作品曾布置和收藏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纪念堂和各大博物馆及多国大使馆。北京电视台曾多次播映张世简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也多次向全国播出了《张世简写意花鸟画技法讲座》十二讲,并出版了一整套录像带和光盘。曾在国内举办过三次大型画展。主要书籍作品有《写意花鸟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构图浅说》、《荷花画谱》、《国画辅导》、《花鸟技法》等。

张世简先生画作《报春图》

“书描秀水波澜状,画绘丽山挺拔姿。圣手超脱挥洒意,艺乡留客不肯辞”。

“景观人物大事件, 美食 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17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