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C.真空中,电磁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C.真空中,电磁波,第1张

A、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所以A错误;

B、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B正确;

C、根据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知,波速=波长×频率.由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所以,当电磁波的波长越大时,其频率就会越低,所以C错误;

D、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所以D正确.

故选BD.

公元前 624-546 希腊 哲学家达尔斯(Thales),发现摩擦琥珀会吸引细线,有如磁石吸引铁块。 1603 英国 吉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指出地球为一大磁铁。并以希腊语定义「electron」(电子)一词。 1660 德国 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制造摩擦起电机。 1703 荷兰商人从塞伦岛将加热后能产生电的石头带到日本。 1729 英国 格雷(Gray,-1736)认为物质可分导体与绝缘体。 1732 美国 富兰克林主张电为一流体说。 1733 法国 迪非(Deffe, 1698-1739)发现正负电并提出电为二流体说。 1744 荷兰 莫欣普克(Pieter von Musschenbroek)发明来顿瓶。 1752 美国 富兰克林(Franklin,1706-1790)用风筝实验,证明雷和摩擦电性质相同,因而发明避雷针。 1753 英国 约翰(John Canton,1718-1772)发现静感应装置,向皇家协会报告静电感应。 1772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提出带电体间的平方反比定律、介电常数概念。 1775 意大利 伏特设计起电盘。 1779 法国 库仑提出摩擦定律。 1780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发现两种不同金属相碰会产生,并称为动物电。 1785 法国 库仑(Columb,1736-1806)发现带电体相互间之静电平方反比定律及磁极间之磁力,是为所谓之库仑定律。 1799 意大利 伏特(Volta,1745-1827)发明电堆及电池。 1800 意大利 伏特在英国皇家协会发表关於伏打电池的论文。 1805 德国 古鲁特(Teodol Grotous,1785-1822)发表电分解理论。 1820 法国 安培(Andre Marrie Ampere,1775-1836)发现电流与所生磁场强度定律,并提出右手螺旋定则。 1820 德国 苏维加(John Shuwaiga,1779-1857)发明检流计。 1820 奥斯特发表(关於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实验)。 1820 比奥、萨瓦尔发表关於电磁作用的比奥-萨伐尔定律。 1821 美国 戴维(Davy,1778-1829)发明电弧灯。 1821 塞贝克发现塞贝克效应。 1821 英国 法拉第应用水银与磁石发现电磁旋转。 1823 法国 安培发表有关电流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 1824 法国 阿雷葛(Arago,1786-1853)制作涡流回转圆盘。 1825 英国 史达约翰(William Star John,1783-1850)研制成功电磁铁。 1827 德国 欧姆(Geory Simon Ohm, 1787-1854)发现欧姆定律。 1830 美国 亨利(Joseph Henry,1797-1878)发现电磁感应及自感等现象。 1831 英国 法拉第(Farady,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2 法国 必柯锡(Picosi,1808-1835)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 1834 德国 楞次(Hiinli lenz,1804-1865)发现有关电磁感应之楞次定律。 1834 德国 赫里蒙(Helimon,1801-1874)制成马达。 1836 英国 丹尼尔(Daniel,1790-1845)发明丹尼尔电池。 1837 美国 摩斯(Morse,1791-1872)发明有线电信机,并编摩斯电讯码。 1837 美国 惠斯通、柯克在休士顿与卡姆登之间做有线通讯。 1838 德国 卡凤(Card Phone,1801-1870)发现地面是良导体,并应用於电讯方面。 1840 英国 焦耳(Joule,1818-1889)发现焦耳之热定律。 1842 克卜勒提出克卜勒效应。 1843 欧姆发现2倍振荡音、3倍振荡音。 1844 冷次提出金属电阻随温度上升按比例增加。 1855 法国 雷昂(Leon,1819-1869)发现涡电流。 1858 德国 布鲁加(Bluca,1801-1868)发明阴极射线。 1860 法国 普兰第(Wass Tolu Plande,1834-1889)发明铅蓄电池。 1861 德国 李斯(John Lies, 1834-1874)制造电话机。 1863 赫兹著(音响感觉的理论)。 1864 德国 麦斯威尔(Maxwell,1831-1879)发表电波理论。 1866 德国 吉米斯(Weiluna Fone Gemeis,1816-1892)发明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1868 法国 洛鲁阑氏(Geroluge Luglulanse,1839-1882)发明以锌与碳为电极之锰乾电池。 1874 克鲁斯将放电效应定为"第四状态"。 1874 威廉西蒙斯制成应用电阻的温度计。 1876 戈阑茨坦将真空放电时从负极发出的放射线命名"阴极线"。 1876 美国 贝尔(Bell,1847-1922)发明磁铁式电话。 1877 美国 爱迪生(Tomas Edison,1847-1931)发明机械式留声机。 1877 英国 休斯(Lebedo Huse,1831-1900)制成碳式麦克风。 1881 美国 爱迪生在纽约建造火力发电厂,开始供应电灯用电。 1883 美国 爱迪生发现金属的热电子放射。 1884 波尔兹曼从理论上证明史蒂芬、波兹曼定律。 1885 美国 史达林(William Starlin,1858-1916)改良双压器使其可供应用。 1886 美国 威斯金豪斯(George Wisgenhouse,1846-1914)使用变压器作交流输配电成功。 1887 德国 赫兹(Hertz,1857-1894)发现紫外线对放电的影响、经实验确定电波存在。 1889 哈尔瓦克斯发现充电效应。 1891 斯托尼提义用"电子"的名称。 1892 第一座水力直流式发电厂在琵琶湖建造。 1895 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装置在英国获得专利。 1897 德国 汤姆生发表阴极线是电子流。 布朗(Phlude Nludo Brown,1850-1918)发明影像管。 1901 无线电电波横渡大西洋。 1904 英国 佛来铭(Anbrowz Flamin,1849-1945)发明二极真空管。 1907 美国 胡来德(Le Do Flesdo,1873-1961)发明三极真空管。 1910 美国 克利基(Lebugdo Crige,1873-)发明钨灯炮。 1910 法国 克路德(Geolugeo Cludo,1870-1960)发明霓虹灯。 1913 范登.布鲁克研究原子序数与核电荷的关系。 1925 英国 贝尔度(John Beardo,1888-1966)制成机械式电视机。 1926 布什提出电子几何光学。 1931 威尔逊提出关於半导体电子能极的威尔逊模型。 1932 安德生发现正电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在德国首次制成电子显微镜。 1950 使用"电子学"一词。

记得采纳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25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