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下日本震后对本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请分析下日本震后对本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第1张

目前,当地政府虽然在竭力组织物资供应,但由于货源紧张,运输不畅,仙台市内的物资供应短期内无望改善。

未伤元气 财政状况恐进一步恶化

11日地震发生前,东京股市日经股指在10360点徘徊,较前一交易日小幅下跌70点。地震发生两三分钟后,日经股指快速下跌,收盘时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79点,收于10245 .43点。

日经股指6月期货夜间交易时段已暴跌至9950点。瑞穗证券公司股票分析师濑川刚认为,从电视画面上看,东京和北部地区受到严重破坏,这可能在周末过后引发恐慌性抛售。

汇率和债券市场也出现异动。11日东京时间14时50分,日元兑美元汇率由82迅速下跌至83.07,并在此后进一步跌至83.29。而债券市场在地震发生后买盘陡增,6月期货在14时49分左右由138.84点迅速涨至139.9点。震后,日本相互证券公司根据相关交易规则停止国债交易,这也是该公司自1973年营业以来首次停止国债交易。

地震及海啸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仍在持续发生,高盛董事局主席吉姆·奥尼尔说:“目前还很难判断损害范围和损失金额。”不过,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啸冲击的直接损失。与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地区并非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但该地区也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其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8%左右。目前,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

其次,地震将导致供应链危机。虽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厂商并未受到灾难性损害,但由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成品也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供应链危机将在数月内给日本厂商乃至全球厂商带来损失。

美国高频经济信息社经济学家卡尔·温伯格说:“日本经济将遭受余震。”

经济学家原本预期,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将会重拾增势。但许多人士指出,地震很可能改变这一趋势。由于日本国内众多工厂停工,电力短缺,加上消费信心受挫,短期内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德国商业银行日本问题专家沃尔夫冈·莱姆说:“日本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可能仍将出现小幅萎缩。”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认为,短期内日本经济存在滞涨风险。

大地震的发生正值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目前日本债务已占G D P的200%左右。由于日本的债务风险,国际评级机构标普1月下调了日本长期债务评级,穆迪2月也将其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下调为负。分析人士担心,大地震将加剧日本债务风险,并提高其政府融资成本,使日本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英国咨询机构资本经济公司经济学家朱利安·杰索普和戴维·雷撰写报告说,“日本政府正努力控制公共债务,而这次灾后重建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可能由地方政府、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公共财政状况可能恶化,不少民众将承受灾后(经济)影响。如果出现这些状况,政府更难推行可信的长期财政方案。”

吉姆·奥尼尔认为,由于日本目前的复苏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出口,因此避免日元升值将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但大地震发生之后,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大涨1.4%。分析人士指出,企业应对重建以及保险公司出售海外资产应对理赔等举措都会导致资金回流日本,推升日元汇率。

对于大震过后的日本经济,一些分析人士并不悲观。英国资本经济公司说,与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破坏规模小得多。那场地震致使超过6400人死亡、大约30万人无家可归和大约1000亿美元的损失。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经济半年内得以恢复。

回顾1995年阪神大地震,日本经济曾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而呈现“V”型反d。野村证券纽约首席经济学家大卫·雷斯勒说,来自政府、保险、私企、个人等多领域的资金将投入重建,这将创造就业,地震中受到重创的能源、建筑领域会得到极大提振。一些分析人士预计,日本未来三个季度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将回升至3%。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研室主任、中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季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落后地区,而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又是落后地区中的落后地区,因此对整个日本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他认为,灾后重建对需求的拉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而日本经济增长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作用则具有不确定性。

首当其冲 保险、电子、汽车等行业受损

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各个领域都造成了很大破坏,但就全球市场层面而言,从中长期看,地震的负面作用终究有限,从行业来看,对全球的电子信息业影响最大。

日本地震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不一。保险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可能将受到巨大损失。据日本《读卖新闻》13日报道,东日本巨大地震保险金赔付额将超过1995年阪神大震灾的783亿日元,可能创历史纪录。据日本损害保险协会统计数据表明,地震保险的家庭加入率到2010年3月末全国平均数值为23%,其中,宫城县为33%,青森县为15%,岩手县为12%,福岛县为14%,由于这次地震受灾范围广,因而保险金赔付数额十分巨大。

不过,从全球层面来看,西方国家保险业一些分析师认为,日本地震对保险和再保险机构的冲击也许不如最初想象得那么严重,但在连续承受先前澳大利亚洪灾和新西兰地震冲击,保险业今年基本可以“忘掉盈利目标”。

另据《华尔街日报》13日消息,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清理相关的赔偿金最终将由日本政府承担,而不是私营保险公司。

有专家认为,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地震对全球电子信息业造成的冲击最大。地震发生后包括索尼、东芝、松下等多家知名日本电子企业先后关闭了相应工厂。专家认为,受此不利影响,预计短期内包括内存芯片、液晶面板配套组件等或将短暂缺货,这引发了外界对全球电子市场供货紧缺、产品涨价的担忧。3G中日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彦兵认为,地震造成的工厂破坏、设备损伤,可能会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需的闪存芯片或其他电子零配件因供应不足而价格上涨。

日本东芝公司是全球闪存芯片的主要提供商,受地震影响关闭了三重县四日市闪存芯片厂,同时,其岩手县的一座工厂也遭遇停电,或造成设备损伤,将可能导致交货中断。另外,公司物流体系瘫痪,将影响产品出货。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分析说,日本是电子产品生产大国,若日本东芝工厂停产一段时间,那么全球芯片价格肯定会涨。

张季风指出,由于半导体等相关电子产业受到破坏,相关零部件价格上涨将会对中国加工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电子信息业中,日本国内生产厂商提供的上游产品会相对多一些,因此日本电子信息业在此次地震中受到的影响可能会重一些,而对于汽车业等产业来说,其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其产业供应链不在日本国内。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从短期来看,地震对日本本国的汽车生产影响很大,未来2-3个月内,日本在全球车市中对欧美的汽车供应会受严重影响,比如一些在日本本国制造的出口欧美的特定车型(包括豪华车)。此外,日本14日开始按地区轮流停电以应对电力供应不足,汽车业界人士认为这对汽车行业影响很大,一旦停电,一些汽车企业又陷入停工的危险,生产计划遭到打乱。

有报道称,除了汽车业,钢铁业也是此次地震中遭受极大打击的产业。有专家认为全球铁矿石需求可能短期受挫,钢材特别是高附加值的钢材价格会维持高位甚至不断攀升。

日本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制造国和最主要的钢铁出口国之一,钢铁业主要布局于京滨、阪神、中京等太平洋沿岸区域。其中,京滨区域接近地震重灾区东北三县,这意味着日本钢铁业受地震影响不小。

而最新的停电计划也对这一行业带来压力,钢铁公司的高炉原则上是24小时工作,停电后靠备用的发电设备有一定限度,长时间影响将产生巨大影响。

不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盛志诚对媒体表示,日本地震对铁矿石市场的影响有限。因为日本钢厂本身在矿山有大量投资,铁矿石供应以长协为主,在现货市场采购很少。此外,对于已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日本来说,震后的重建工作会带来钢材的刚性需求,进而利好铁矿石市场。

1997:人均-28361美元(4)

2004:人均-36120美元(2)

2005:人均-46719美元

-.-|||

日本经济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中居第二位。1998年,日本创国内生产总值(GDP)481万亿日元(3.67万亿美元),1997年国民人均收入达28,361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日本在90年代初期,由于受"泡沫经济"的影响,GDP停滞增长;仅在1995和1996年有所好转,而1998年的GDP实际上是收缩的。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建立更有效经济的目标,在各个经济部门广泛推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措施。相关领域的主要举措包括:打破就业惯例,取消终身聘用制和按资历定制工资级别的制度,从而提高各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快速增长时代日本的战后经济是建立在二战损毁的产业结构废墟之上,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1952年,日本的人均消费量约占美国的五分之一,是盟军占领国中的"不完全发达国家"。其后二十年间,日本年均增长率达8%,成为战后第一个从"不完全发达国家"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包括:个人储蓄和私有财产投资的高增长率,高度敬业的劳动力,充足的低价石油能源,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和政府对私有企业的有效干预。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GATT)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50-1970年间,日本城市人口比例从38%增至72%,导致工业劳动力的增加。60年代,日本工业的竞争力稳步提高,其年均出口增长率达18.4%。1965年后,除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后的两年,日本的经常帐户资产平稳表的盈余项每年都能完成目标。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由于日本产业结构的明显调整而引发的私有财产投资热潮(基于高比率的个人储蓄)来支撑。日本的经济结构由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的结构转化。钢铁业、船舶制造业、机械工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设备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1960年12月,池田勇人首相宣布了一项收入翻番计划,该计划制定了在1961-197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8%的目标。政府以扩大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计划获得了巨大成功,截至1968年,国民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达到10%。

成熟的经济田中角荣首相倡导的基本经济和社会计划(1973年2月)预示着1973-1977年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然而,截至1973年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使房地产和国内商品市场出现了很多投机行为,日本也出现了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1973年10月爆发的中东战争导致了全球的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消费急剧增加,一向没有反映其真实水平的日元汇率转化为浮动汇率。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降低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期望值,直接减少了私人投资。1974-1979年,经济增长率由过去的10%降至3.6%,到了80年代,维持在4.4%的水平。尽管石油危机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日本的主要出口产业削减支出,保持了其竞争力,得到了持续发展。由于汽车市场对于降低能源消耗的呼声越来越高,日本发展了轻型和经济型轿车,扩大了在世界市场所占的份额。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迫使日本的产业结构从重工业转向例如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的新领域。70年代末期,计算机、半导体和其他技术、信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70和8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出口在日本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伴随不断增长的国际收支盈余带来的贸易摩擦,日本必须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并且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泡沫经济1985年后,日元迅速升值,到1988年1美元兑换120日元,是1971年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期的3倍。

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而政府的财政措施拉动了内需。1988和1989年的公司投资激增。股票价格居高不下,新股市值攀升,成为各公司固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与此同时,银行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寻求出路。而公司方面以其所拥有的房地产作为投入股市的间接投机资本,从而使地价翻番,日经指数上升180%。1989年5月,日本政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抑制了地价等资产价格的上扬,而高利率导致了股市价格螺旋形下滑。到1990年底,东京股市下跌38%,损失300万亿日元(2.07万亿美元),地价也从其投机的峰值一路狂跌,这就是所谓"泡沫经济"的"破裂"。

1995年以后的经济泡沫经济的衰退期持续贯穿了90年代后半期。短暂的经济复苏只发生在1995和1996年,部分原因一是日元贬值,二是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发生了大地震,震后的重建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然而在1997年,消费税的上涨,政府投资力度的减弱,主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加速了经济的衰退。持续下跌的地产价格增加了各大金融机构坏帐的数量,他们决定采取收缩贷款政策,迫使公司减少其厂房和设备投资。加上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减少,几乎所有的产业均降低了收益。员工工资减少,消费需求下降,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1998年,日本政府建立了一项60万亿日元的基金框架,为公众基金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经济复苏,同时分配额外的40万亿日元作为应对金融机构压缩贷款而采取的紧急措施。1999年的国家财政预算中,公共事业工程项目投资大幅增加。最有效的例子是加强了购买新住宅的税收抵免力度,从而减少了税收。1999年2月,日本银行实行短期的0%利率政策降低头寸,3月,政府为15家主要银行发放了公众基金的7.5万亿日元。1999年底-2000年初,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股票价格上扬,一些产业的利润开始增加。除了上述政府政策外,亚洲经济复苏期对于日本产品需求量的上升和工厂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样使日本经济前景更加乐观。虽然某些产业得到发展,但是大多数公司仍然为机构臃肿所累。多余的员工和过多的债务使新千年的日本出现空前、大规模的归并重组,包括一些主要机构的合并,与外国公司的联合等举措。为了生存而重组的公司不得不取消员工的终身聘用制,使日本的失业率从1990年的2.1%增至1999年3月的4.8%。除了需要应对诸如反常规和全球化的经济趋势,日本也需要面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对其产业造成的巨大影响。1998年,日本仅有16.2%的65岁以上老人,而这个数字将在2025年扩大至27%。届时,产业工人将背负由税收和维持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沉重负担,个人储蓄的减少将影响到资本积累,劳动力的短缺将制约日本经济的发展。产业部门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的缓慢增长使很多人对日本产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怀疑。事实上,如今的美国公司已经站在了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前沿,美国的汽车产业也出现了强劲的回升势头。但是日本凭借其创新的科技在大规模机器制造业中占了很大优势,同时在半导体和汽车产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 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元的迅速升值,从1990年1美元兑换145日元涨至1995年4月的1美元兑换79.75日元。尽管日元升值,日本的很多关键性出口行业却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海外的电子和汽车产业。例如在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国家建厂,利用当地的优秀廉价劳动力来生产电视机、录像机、冰箱等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产品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同类的国内产品。 这样的产业和市场全球化行为使日本无论在出口零部件和提供资金方面,还是在进口成品方面均有所增长。具有强势的汽车产业已将其产品销往欧洲和北美市场。日本为海外市场制造的产品在1998年的全部产品中占13.8%,但与美国的30%相比,仍然占较小的比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40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