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教授认为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基因是什么?

冯华教授认为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基因是什么?,第1张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哦!

硅谷是“创新者的摇篮”、“电子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王国”、“全球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地”。当我们聊起硅谷时,硅谷有太多的标签,那么是旧金山湾区怎样的自然、人文特征孕育了全球瞩目的创新高地。

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

旧金山湾区具有非常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天温暖潮湿,夏天凉爽干燥,拥有美丽绵长的海岸线、森林和3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阳光海滨、山水林木,给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宜居宜业的环境。硅谷优越的环境气候天然地吸引着创新人才的聚集。

“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也曾提到,“这块地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看上去都是最理想的开办晶体管工厂之地,是展开科技竞争的风水宝地。

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约1/3人口出生于美国以外地区,其中75%为华人和印度等亚洲移民,这里劳动力年轻,且受教育程度高,同时还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这里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使人的思维更易发散,以更多角度的方式来看问题,进而演化成一种包容的文化氛围。这种包容的文化包括鼓励创业与容忍失败的文化,鼓励明智的失败,不惧怕失败。

宽松的法律氛围

众所周知,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比较严格,存在竞业回避。但加州在这方面自由很多,雇用合同中存在竞业禁止条款,有关商业秘密和私有信息的法律等等在这里没有得到积极的执行。这就使得公司可以快速分裂,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跳槽的事情在硅谷不断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建立新公司。

竞业禁止条款:假如你在一家高科技企业工作,一旦跳槽,可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是不允许在同行业工作的。

1957年,肖克利利半导体实验室的8名优秀年轻人集体跳槽,成立仙童公司;斯波克和雷蒙德也在不久离开了仙童,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1968年仙童公司的行销经理桑德斯出走,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AMD)公司,同年诺宜斯、摩尔、葛洛夫又离开了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畅销书《硅谷热》写到:“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

风险投资的沃土

风险投资产生于纽约,成长于波士顿,成熟于硅谷。目前美国风险资本规模全球第一,是全球风险投资中心,其中硅谷是中心的“中心”。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合伙制。这套完善的创新体系贯穿学校、技术、风投、企业,硅谷发展壮大起来。

1960年代,四大风险投资公司相继成立,有戴维斯-洛克公司(科学数据、泰利达、英特尔、苹果),德雷珀-盖瑟-安德森投资公司(Hotmail、Skype、百度),萨特-希尔投资公司,梅菲尔德投资公司(3COM、Amgen、雅达利、康柏、基因泰克、闪迪),与此同时,美国风险投资中心由纽约和波士顿开始向硅谷转移,主要投资新兴半导体行业。

到了197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三大风险投资公司相继成立了:它们便是非常有名的凯鹏华盈(投资了基因泰克)、红杉资本(投资了苹果、思科、雅虎)、NEA(投资了Immunex、Juniper Networks、Powerpoint),这些风投公司发展起来了,在硅谷门罗公园市的沙丘路,形成了风险投资公司群,成为世界风险投资的中心,主要投资生物技术和个人计算机产业。

如今硅谷的硅谷的沙丘路则是风险投资和并购基金云集的地方。区区5.6英里长的沙丘路,密布着300多家风投机构

没有因为自己得了诺贝尔奖,有压力,然后自杀的

诺贝尔奖从普通人的角度看觉得不得了(其实只有中国才这么看重,从小对你宣传的结果,就像世博会,其实也没什么,宣传的厉害。每天看电视周围的人都说诺贝尔奖很牛,你就信了,当然诺贝尔奖确实是比较著名的奖项),那些大作家、大科学家都醉心于自己的事业,对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在乎,好几个,比如萨特这样的甚至拒绝领奖

这种东西不像三好学生,人人都争着得的。

得了诺贝尔奖之后自杀掉的,都是因为其他原因,跟得奖没任何关系。比如日本的川端康成,美国的海明威(当然海明威是不是自杀的还有争论)

我估计你是要写作文找论据吧,不必这样,写上去老师都会笑你的,你觉得可能的事情,其实根本不会发生

老外比中国人很多时候想的东西更理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40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