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科学的六大悬案是什么?

当今科学的六大悬案是什么?,第1张

第一悬案——宇宙生命何处觅

在宇宙中寻找地球外生命的根据是什么?一般来说,有这样一方面的理由:

第一,与生命产生相关的物质,如氨基酸、有机分子、甲烷......在陨石、慧星、太阳系以外的广阔空间都已有发现,尤其是宇宙空间有机分子的发现,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实际一些,而不是纯粹的猜想了。

第二,适合生命产生的环境——像原始地球那样的行星,在银河系里并非“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同样也是有许多许多的。

第三,一旦出现生命之后,也会按生物进化的规律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最终 也会产生像地球上的人类一样的高等文明生物。人们对科学家的大胆计划正拭目以待。

第二悬案——黑洞天体为何物

什么是黑洞?通俗地说,就是在宇宙中有那么一些点,在这些点上(例如一颗燃烧尽了的恒星)由于自身塌缩的重力作用而不断被除数压缩,它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变得无穷大,这样,围绕这些点的一定空间范围就形成了一个黑洞。黑洞的引力无比强大,任何东西靠近它的时候都会被它吞噬掉,就连光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厄运。

黑洞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黑能否找到呢?根据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的理论,黑洞中的一切都消失了,但它所具有的强大引力依然存在。而引力是可以控测到的,这股强大的引力会使邻近的一是颗恒星发生摆动。

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在银河系的一个星系中确实存在一个黑洞。这个所谓的黑洞在大麦哲伦星云系中,它是一个双得系统中的一颗亮度很微弱,另一颗则看不见,而又确实存在。根据计算,这个看不见的便是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8至12倍。这个黑洞已被命名为LMC-X。它到底是不是黑洞?也许还要有更直接的证据。

第三悬案——引力辐射待探测

1916年,爱因斯坦最早从理论上证明了引力是以波。可是,60多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在实验中测出引力波来。从50年代后半期起,物理学家魏伯开始构思检测来自宇宙天体的引力波的奇妙方法。1969年,魏伯宣布他发现了引力波,并成功地检测到了。消息一经传出,轰动了全世界。从70年代起,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引力波检测装置,然而遗憾得很,结果都否认了魏伯的结论。引力波问题仍然是一个悬而示决的科学奇案。为什么引力效应实在是微乎其微,它只有电磁效应的1040分之一,这就造成了检测技术的极大困难。

在魏伯首次实验大约10年后,终生圾人间接地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接检测出引力波仍是实验物理学留下的最大课题之一。

第四悬案——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

在我们的太阳系里,除了目前已知的九大行星外,是否还存在第十颗行星呢?这个问题像幽灵似地在天文学家的心中盘旋着。找到它,这便是今天天文台的一项紧张任务。

早在18世纪70年代,德国天文台的波德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行星平均轨道数列”,如果将行星的平均轨道半径用天文单位来表示,发现计算值和实测值对一些行星来说是很接近的,但从海王星和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来着,发现相差很大。

1977年,帕诺玛天文台的考瓦耳向全世界的天文台发了一个封电报,宣称他在10月18日发现了一颗低速移动的,光度为18等级的新天体。许多天文台根据考瓦耳的报告进行跟踪观察,并求出这颗新天体离开太阳的距离为13.7天文单位,它比土星遥远得多,但在天王星的内侧。

问题是在冥王星外侧是否存在另一颗行星呢?

如果用波德事实上律考虑在冥王星外侧存在新行星的话,那么在大型望远望的视野里是可以发现的。天文学家为了能圆满解释太阳系行星之迷,无疑将会在遥远的宇宙空间里继续搜索新的天体——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

第五悬案——新元素发现极限

德国科学家通过重离子加速,用人工方法制成第107和109号元素。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第110号或以后的元素,但却不能说无素发现到此结束了。既然没有到尽头,那么到底到哪里为止呢?

宇宙间的物质千差万别,多得不可胜数,但形成这些物质的元素种类,却还不到100种。因为,在自然界形成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只有92种,最重的元素就是铀了,而在这以后的重元素都是在实验中人工制得的。科学家对此并不罢休,他们像控宝似的,在某些地方寻找超重元素,至今虽然未取得成功,但终于找到了通过加速制造超重元素的途径。

周期表是探求未知元素的指南,应用周期表可以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以便确定研究它们的方法。

第六悬案——人类进化有缺环

还在上一个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研究了尼安德特人的头骨以后,认为是一个具有猿脸的头骨,但决不是人与猿之间的中间缺环。这就告诉我们,人与猿之间的亲缘关系,似乎还应该有一环。从19世纪末,这个缺环一直没有找到它的化石。

1891年荷兰的军医杜布瓦在爪哇发现直立猿人(爪哇猿人)的骨骼,全世界都为之轰动起来。爪哇猿人的发现,证明这个缺环确实是存在的。20世纪20年代,又在我国的周口店先后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牙齿和头盖骨。

可是,在本世纪中叶,日本的人类学家认为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尚不是真正的中间缺环,它更接近于人的一方。这样,刚发现了不久的中间一环,又被否定了。

于是人类学家又不得不去寻找介于猿和人之间的新的一环以取代直立猿人。这就把南方古猿作为缺环提出来了。可是遗憾得很,南方古猿从脑的大小上看,它跟黑猩猩和大猩猩几乎差不多。所以,设想中的缺环还是没有找到。

那么,在猿与人之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环呢?日本人类学家把它称为“类猿人”(注意:不是类人猿)。如果这一缺环确实是存在的话,那么,应该相信,类猿人将会被发现,或者正在发现之中。

富士康在西安建厂不是没考虑过,而是最终黄了!只能说被郑州和成都抢占了先机。 富士康确实遍布全球,中国的每个省几乎都有一个富士康,看重的是其创造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贡献进出口贸易产值的能力。 早在2012年,郭台铭曾指派自己的亲信大将,集团副总裁兼财务长黄秋莲到西安国际港务区考察。此次洽谈,也被西安方面视为一次继引进三星以外的招商重头戏,当时,甚至连富士康园区的一二期用地都规划了。后来为何不了了之,今日已成未解之谜,不过我认为,在引进富士康的日程和决心上,西安没有郑州和成都做的好,应该是主要原因。 以郑州和富士康的姻缘为例,在富士康2005年成为世界500强之后,河南这个劳务大省便对富士康青睐有加了。 零几年,在富士康的一次动员大会上,有一个河南商丘籍的员工,大声的质问郭台铭:富士康能不能去河南商丘建个厂?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了。郭说,等富士康做大了,我们每个省建一个富士康,让大家不必再跑到深圳打工。 河南真正感动富士康的是在2010年,那一年,富士康阴云密布、危机四伏,发生了震惊国内的14连跳。一时起,舆论届都在对富士康口诛笔伐,让这家刚冲进500强前100名的工厂头疼不已。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富士康迎来了河南这边的“雪中送炭”,河南派了一个工作组去深圳,其中有很多心理专家,慰问河南籍的员工、访谈、心理疏导、排忧解难,工作组一住就是几个月。除了这个工作组,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人员硬是把办公桌设在了深圳。之后,富士康在深圳工厂掀起全员涨薪,30%-60%的涨幅让同行业望尘莫及。 后来,富士康加速了产业向内地的转移,看了河南的招商环境之后,郭台铭振臂一呼,郑州、济源、鹤壁、白沙、兰考、周口6大厂区拔地而起。 西安痛失好局之后,工作更加务实,开始转变工作方向。这个时候,代工行业的另一个翘楚-比亚迪成为了西安的引进对象。据说,2017年比亚迪王传福生日当天,西安的一个团队专门跑去深圳,给王传福过生日,后来比亚迪的重量投资落地西安。 其实,西安错失了富士康,迎来了比亚迪,也不失为一个满意的结果。如果富士康和比亚迪都去了西安,以西安在中国西北部城市中的位置,现在的房价还会是这个价吗?想想三星吧,三星落户西安高新区,房价翻了三翻,这些大厂也太可怕了! 富士康高层和陕西省政府接触过几次,陕西对引进富士康的意愿也不大,陕西不是人口大省,但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主要引进的还是一些高 科技 尖端产业,像华为,三星半导体,隆基,阿里这些,事实证明也是这个样子的,西安软件园,软件新城,环普 科技 园,三星保税区等等,这些年的发展也是非常好 主要是陕西不是劳务输出大省,加上陕西地处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人们不愁吃穿,懒得进厂打工。 富士康选择郑州,无论是人文 社会 、地理位置、人口红利…各方面,西安没有可比性!更何况郑州举一省之力拿出了其他省望尘莫及的诚意!事实证明:富士康和河南是最完美的天作之合!河南为富士康解决后顾之忧,富士康只管往河南发订单!每一份完美的合作都是别人拿诚心诚意换来的必然性!我来为你揭秘为什么没去西安[呲牙]西安还在规划给富士康用哪块地皮用多大面积的时候,郑州已经把厂建好把人备好把茶沏好等着老郭拉上设备去签合同开工了!西安是纸上谈兵、郑州是背水一战!别说郭总裁那么精明的人,换个傻子都会做出明智之举[呲牙] 富士康现在的厂区已经够多了,订单已经不够吃的了,现在的现有的厂区能吃饱就不错了,在就是招工在西安的话难度较大,不像河南,郑州,山东烟台,比较好招工。 富士康是被比喻为血汗工厂,是靠人口廉价劳动力来赚钱的,中国河南人口最多,所以一般不会考虑内陆的西安。 西安的工业是以航空航天半导体芯片等高端制造业为主的,所以富士康这种打工型的企业千万别来西安,不然就拉低西安的档次了 富士康要的是劳动密集型,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文化素质不一定很高的简单劳动者,所以选择农村人口集中的人力成本低的地方!西安高校云集,是高 科技 企业发展的沃土,自然不可能有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了! 富士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富士康工厂布局主要考虑的还是当地的人力资源,像广东、河南、四川、山东、江苏都是人口大省,人口都是近亿或过亿。而且这些省份的周边地区,也都是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陕西人口不到4000万,和广东、河南、山东、四川这些人口大省相比,富士康可能更看重这些人口近亿的大省。陕西位于我国中西部,周边的甘肃、宁夏、内蒙也都是人口比较少的省份。可能综合考虑,河南这些人口大省更适合富士康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吧。 富士康做的是代工的,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全球布局策略为“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所以说主要看重中国劳动人民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工人的职业素养,这是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优势,从地理因素来说主要遍布在沿海城市主要是交通方便。从陕西不管到哪个国家都没有优势,也许就是地理条件限制了。也与当地的政策有关,还有就是老郭投资的地方一般都和自己有一些关系的,这个就不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51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