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56岁创业,70岁娶小13岁的秘书,张忠谋如今怎么样了?

大器晚成!56岁创业,70岁娶小13岁的秘书,张忠谋如今怎么样了?,第1张

半导体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能够说是牵动着全球的“经济走向”,但是在半导体产业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制造芯片的工艺本就非常艰难,要做到量产更是难上加难,因而我国芯片制造由于起步晚,往常仍旧略逊于其他国度。

但是,在芯片制造的道路上,我国却不断在探究。华为旗下投资工资入股北京科益虹源公司,开端投资光刻机范畴,这就意味着,在芯片研发范畴,华为再次发力。

实践上,在中国企业中,也有半导体产业的“佼佼者”,那就是台积电。就在2021年5月的论坛会上,台积电总裁表示,台积电估计在2022年下半年停止3纳米制程量产,这正代表着台积电技术上的打破,难怪可以成为半导体行业的抢先企业。

而台积电的胜利,和其开创人张忠谋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说起张忠谋,能够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企业家,比起40岁兴办联想的柳传志、44岁兴办娃哈哈的宗庆后,张忠谋还要更晚一些,年过半百,才正式兴办了台积电。

张忠谋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浙江,正是战乱的年代,但即使如此,张忠谋仍旧是个读书用功的孩子,并以优良的成果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后又取得了麻省理工的机械系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忠谋便进入了半导体行业,那时,英特尔开创人戈登摩尔也才刚刚踏入半导体行业,而与张忠谋共同入职德州仪器公司的,还有集成电路创造人杰克基尔,能够说张忠谋是半导体行业的第一批入局人。

经过20多年的打拼,张忠谋能够说是走上了“人生巅峰”,升职、加薪,一举成为公司副总裁,成为了整个公司的“三把手”,而德州仪器也成为了当时业界的第一,这样的人生轨迹能够说是近乎完美,但张忠谋似乎并不“满足”。

1987年,张忠谋56岁,在这个行将退休的年龄,张忠谋决然选择了辞职,回到了国内,在台湾兴办了台积电,而这个举措,正是促使张忠谋成为“半导体教父”的一个开端。

那时,张忠谋初创台积电,可是看好他的人并不多,不只仅是由于56岁的“高龄”,更是由于当时全球半导体行业中,优秀且成熟的企业曾经十分多了,没人置信张忠谋能够在半导体行业中做的绘声绘色。

不过,张忠谋有本人的想法,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各企业都是本人设计、消费,而张忠谋则走向“代工”道路,开启了晶圆代工形式,这一举措能够说是非常“大胆”。

毕竟在当时,全球以至没有一家独立半导体设计公司,而台积电就选择为半导体设计公司“代工”,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是一条“绝路”,但事实证明,张忠谋是有远见的,由于台积电接下来的开展越来越好。

之后,台积电不只上市,还拿下了苹果、高通等国际大企业的订单,到2017年时,台积电的市值以至一度超越当时的“行业大佬”英特尔,一举成为了半导体行业内的全球第一,更成为了我国台湾地域最赚钱的企业之一。

能够说,台积电有如此的成果,是张忠谋一手发明的,而台积电的胜利,也让张忠谋的职业生活更上一层楼,本以为年过半百做到副总裁曾经是人生巅峰,可张忠谋用事实证明其“宝刀未老”。

2020年4月,张忠谋以12亿美圆的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730位,而其自己更被称之为台湾“半导体教父”,在CNN的评价中,张忠谋这个人,就是台湾地域经济崛起的“意味”。

固然如此,但看张忠谋的人生轨迹,其行事作风也惹起了不少的“争议”,除了开启代工形式,还有其70岁时迎娶小13岁秘书的事迹,往常也被许多人拿来讨论,但是不可承认的是,张忠谋的终身,非常胜利。

截至2021年6月4日,台积电的市值曾经到达了6197.88亿美圆,折合钱约为4万亿,这个成果非常“优良”,能在年过半百后再将一个企业做到近4万亿的市值,真的是十分人所能及。

固然往常89岁的张忠谋曾经“功成身退”,但是台积电的传奇仍旧在继续,将来,台积电或许还将“再创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我国大陆半导体企业中,中芯国际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中国芯事业贡献了自己巨大的力量。而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虽然年逾古稀,但是在离开中芯国际的时候并没有就此离开我国的芯片事业。

最近,张汝京又做出了新动作,这次的目标是芯片制造设备。那么,当初张汝京入局芯片,揭开了中国芯崛起的序幕,如今入局芯片制造设备,又会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张汝京的这个举动,能否使国产半导体设备迎来转机呢?

12月26日,万业企业公开表示,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嘉芯半导体已经和嘉善县西塘镇人民政府签署了签署了有关于半导体设备的投资协议书。那么,这样的举动和张汝京又有什么关联呢?

据说,嘉芯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4月30日。主要的股东有上海万业和宁波芯恩,其中的宁波芯恩的法定代表人就是张汝京。这次和万业企业在芯片制造设备展开合作,想必背后也是张汝京的助力。

曾经,张汝京盯上了芯片,于是创办了中芯国际,那么这次张汝京又是为什么,会在全球缺芯的情况下,不去生产芯片迎合这样的时代红利,反而进军芯片制造设备呢?

首先,芯片制造设备领域市场广阔

目前,在当今国际 社会 中,由于 科技 的进步,加上全球缺芯的影响,导致芯片制造设备的市场十分广阔。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样广阔的市场之下,偏偏还没有多少的入局者,基本上都还是阿斯麦尔一家独大的局面。

消费市场广阔,入局者少,这样的局面很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张汝京会盯上这个领域其实也并不奇怪。

其次,摆脱“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一直以来,张汝京为“中国芯”的崛起不断努力,但是,中国芯目前依旧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那就是芯片制造设备。没有这台设备,差不多就等于“有d没q”。我国在芯片方面之所以还会被外国“卡脖子”,没有制造设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张汝京或许真的想要为中国芯的崛起出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通过芯片制造设备的投资和研发,帮助我国从核心上摆脱对外国的依赖。促进中国芯未来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当初,张汝京盯上了芯片,促进了中国芯的崛起,如今张汝京盯上了芯片制造设备,又会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

放眼如今全球,能够成熟生产芯片制造设备的只有阿斯麦尔。如果张汝京这次能成功,那么必将又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成绩,这样一来,就能向世界再一次证明我国强劲的科研实力,在 科技 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今天,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而言,也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满足我国芯片需求,促进我国 科技 发展

这次,张汝京进军芯片制造设备领域,要是真能取得成功,那么将很有可能会极大地提升我国的芯片产能,极大地满足我国的芯片需求,在芯片的用途日益广泛的今天,但我国有了充足芯片之后,甚至还有可能会促进我国 科技 扥发展和进步。

可能有人会认为,张汝京的芯片制造设备就算成功了,不是也只能生产中低端芯片吗?确实,但是目前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低端芯片很有可能都会是主角。

最后,增加我国经济收益

目前全球缺芯,缺少的正好就是中低端芯片,这样一来,如果张汝京的芯片制造设备真的能够成功的话,虽然未必能超过阿斯麦尔,但是在芯片国际消费市场这么广阔的前景下,我国还是很有可能可以凭借这台芯片制造设备,增加我国自己的经济利益。随着我国经济利益的增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我国 科技 的发展。

张汝京进军芯片制造设备,作为一个曾经帮助中国芯崛起的芯片界大佬,在张汝京做下这样一番大动作之后,国产半导体是否能迎来转机呢?

其实,国产半导体要想迎来转机也还是很有可能的,毕竟一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芯片上面的百分百自主,减轻了对外国的强烈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我国国产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来,如果张汝京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布局能成功,那么,那就等于我国在芯片研发生产上完全实现了独立自主,那么一些西方别有用心的国家对我国“卡脖子”的威胁也就减轻了,这样一来,就能够为我国芯片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国产半导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转机性的发展其实也不是不可能。

张汝京再度出手,这次的方向就是芯片制造设备。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张汝京的布局真的能够成功的话,对于我国的半导体事业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未来,红色的中国芯也一定能闪耀全球,让全球再次见证,震惊世界的中国力量!

互联网技术更迭和智能终端普及,让半导体市场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而 半导体技术发展主导权却被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若是不作出改变, 未来半导体产业或将被部分国家实现垄断。

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我国一直在提升对半导体企业的帮扶力度。

目前,虽然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水准落后国际,但在几个细分领域已经成功突围。当然,总体来看,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绝大多数芯片都需要进口 。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无论是产能还是技术深度,都不如海外公司。

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 核心原因在于国内缺少半导体人才。

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白皮书》显示,到2022年,芯片专业人才缺口预计超过20万。 而且,未来我国半导体人才缺口将随着市场增长而扩大。预计到2025年,缺口会达到30万。 人才荒,才是阻碍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不过,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已经开始解决这一问题。 2020年10月,南京建成了全国第一座集成电路大学;2021年4月,清华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座集成电路学院。 而在今年6月,深圳大学和中芯国际联合打造的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此外,还有复旦、浙大等八所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可以看出,国内正在积极培养高素质半导体人才。

另外,不少企业都在今年进行扩产,海外企业也通过合作的方式入驻中国。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给出的数据, 今明两年,全球共会建立29座芯片厂,其中16座都是在中国 。这些芯片工厂将为诸多半导体人才提供工作场所,避免人才外流的事情发生。

虽说半导体产业的追赶并非一朝一夕,但按此趋势发展下去,可以预见我国半导体产业必然可以追上国际水准。事实上,不少 科技 领域大佬,也曾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2020年9月,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就直言, 不卖芯片给中国,意味着美国将失去一批高薪工作,这种行为只会促使中国加快芯片自给自足速度

如今来看,比尔盖茨的预言正在逐步实现。 芯片工厂落户中国,的确让美国半导体人才失去了工作,而中国半导体技术迅速突破,正是芯片加速自给自足的表现。

之前相关部门曾制定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70%芯片自给自足。若是目标达成,那么再过十年,中国很有希望彻底实现芯片自由。

中国半导体产业落后于国际,并不是近几年才发生,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半导体企业放弃自主研发,转型为买办企业时,这一结果就已经注定。

但也要知道,我国半导体产业追赶国际领先企业,同样是很早就开始。龙芯科研小组在2000年就成立,尹志尧2002年就回国制造用于生产芯片的刻蚀机, 在技术全面封锁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都和中微半导体一样,通过自研由落后变为领先。

由此可见,在国内企业决定走自研道路,追赶海外企业时,打破垄断的结果就已经注定。

目前,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大批半导体人才即将走出校门。在笔者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可期。

文/JING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65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