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芯片为什么这么厉害

韩国芯片为什么这么厉害,第1张

韩国半导体有极强的巨头效应。

韩国半导体崛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正是抓住了日本半导体衰落的时机,由韩国政府主导,以三星为先锋,在当时全球存储器市场一片低迷的行业背景下,进行逆周期投资,奠定了产业基础,为迎来全球存储器这一具有庞大、永恒需求的市场复苏做好了准备,从而逐步发展,并兴盛到了今天。

韩国著名的半导体企业就两家,三星和海力士。其中,三星不仅规模惊人,在芯片代工领域更仅次于台积电,是公认的技术全球第二。

据路透社报道,韩国政府近日表示,其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半导体制造产业链中50%的原材料、部件和设备可以在本土采购,目前这一比例只有30%。

这是韩国尹锡悦政府芯片产业强化战略的一部分。拥有全球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的韩国,正寻求加强供应链的资源保障和稳定性,以打造成为该领域的“超级大国”。

韩国工业部称,将扩大对芯片产业的税收激励和支持措施。韩国芯片产业计划到2026年总计投资340万亿韩元。

其中,韩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将投资3000亿韩元用于小企业创新和芯片设计公司的兼并和收购,这项投资将于明年开始。韩国还将在2024年-2030年花费9500亿韩元用于开发电力和车用芯片的可行性研究,到2029年前花费1.25万亿韩元开发人工智能芯片。

此外,韩国政府将研究在作为扩大芯片生产中心的地区——包括平泽和龙仁,为电力和水供应等生产基础设施提供更多资金。韩国政府还将考虑扩大对大公司的基础设施投资予以税收减免。

根据该计划,韩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将共同努力,在10年内培训至少15万芯片行业人才,以增强劳动力储备。

2019年6月底,日本突然宣布对韩国暂停3种半导体核心原材料的供应,此举对于经济处于衰退边缘的韩国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大的打击。

虽然如今日本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美韩两国瓜分得所剩无几,但是在韩国进口的半导体材料中,32%来自日本。日本宣布停止供应的3种核心原材料——氟聚酰亚胺、光致抗蚀剂和高纯度氟化氢,韩国对其依赖程度分别达到93.7%、91.9%和43.9%。

即便日本之后恢复了对韩国部分半导体原材料出口,但是这一事件却让韩国半导体行业深刻意识到,对国外的依赖太严重了。随随便便的一次断供,就能扼住韩国半导体行业、甚至是整个韩国经济的咽喉。韩国工业部长宋允模也表示,尽管日本已经放松了对光刻胶的出口限制,但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

与日本相比,韩国半导体技术的基础本就非常薄弱,而在三星致力于争夺半导体市场之际,日本却默默将两国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这才有了日本轻易扼住韩国半导体"咽喉"的局面。对日本来说,这是本国半导体受到了韩国全面威胁后必要的战争,对韩国来讲,这是背靠大树“摸着日本过河”后必然的战争,这样的战争今后也有重燃的危险。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日数据,今年上半年韩国进口材料·关键零部件·技术装备为1300.67亿美元,其中从日本进口200.72亿美元,占比15.4%,创下开始相关统计的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

与10年前同期的24.2%相比,韩国对日依存度下降8.8个百分点。日本2019年7月限制对韩出口高纯度氟化氢、氟聚酰亚胺、光致抗蚀剂3种关键半导体材料,一个月后将韩国踢出日本的贸易优待白名单。此后韩国在材料·零件·装备方面的对日依存度不断下降。在从2019年上半年的16.9%小幅提高到2020年下半年的17.4%后,去年上半年大跌至15.9%,同年下半年再降至15.8%。

世界前两大芯片制造集群位于韩国的首尔以南和中国台湾西海岸。每一个都是数十年来通过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之间谨慎、持续的合作建立起来的。这种高瞻远瞩、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产业政策解释了各自集群的产业主导地位。

韩国还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凭借大力投放的资源和摆脱外国依赖的决心,想要发展其半导体产业。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可能会影响韩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就中国而言,他们在半导体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且在许多方面已经领先于韩国,”电子工程教授 Cho 说。有分析指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全 社会 的一致努力下,将快速发展,巨大的国内市场也为其提供了机会。

此外,美国、欧盟和日本也渴望通过在该领域投入数百亿美元来重新获得自己的芯片制造基地。

面对人口减少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韩国经济要继续增长和繁荣,全力培育其芯片产业势在必行。

2021年5月,韩国宣布了一项高达4500亿美元的芯片投资计划,被称为“K-Semiconductor Belt 战略”,旨在将国家芯片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当然,行业参与者已经宣布了大部分资本支出。

时任总统文在寅当时表示,韩国“将巩固其作为世界顶级存储半导体生产国的地位,并在逻辑半导体领域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实现成为韩国综合半导体强国的目标。”

这种巨额支出将不得不继续下去。韩国未来的三个战略产业(逻辑半导体、现代 汽车 和生物制药)中,半导体产业将吸收该国的大部分投资资本和人才。

韩国发展半导体产业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可能是韩国的监管机构。地方和国家层面的官僚作风、日益严格的环境监管、当地居民的抵制和房地产机会主义都让在韩国开展业务变得困难。

例如,三星宣布在平泽新建芯片制造厂后,该公司花了近五年时间才开始建设。

与行业内的竞争国家相比,宣布和建设之间的时间差距可能只有几个月。

很难说韩国能在芯片行业的顶峰地位保持多久。但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声望,它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竞争。

三星2021 Q2 财报显示设备解决方案业务已经成为了营业额(160亿人民币)和利润(45亿人民币)最高的业务,而半导体业务占设备解决方案整体营收(120亿人民币)的77.2%,利润(38亿人民币)的84.2%。第二季度,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实现了25%的同比增长,也因此超过intel成为Q2季度销售额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其实这并不是三星第一次在营收上超过intel,在2017年和2018年三星都力压intel成为当年营收第一的半导体厂商。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储厂商,而存储产品则是集成电路产品占比份额最大的品类(约32%),其中DRAM和NAND则是存储产品中最重要的两种产品,而这两种产品正是支撑三星半导体业务的最主要的两大产品。DRAM占存储品类约60%。

因为电子行业的几乎所有产品都会需要存储产品,出货量极大的内存芯片与原油一样属于大宗商品。内存芯片的行价可以精准地反应供需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即便是1%的供给量变化,都可以极大程度地影响整个市场。所以这也就造就了三星在半导体市场上极大的话语权。

目前存储行业势头良好,第二季度行业实现了24%的环比增长;同为内存供应商的SK海力士和美光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分别增长了21%和16%。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在未来会保持增长的趋势。因此属于存储市场的周期,在短时间还不会过去。

众所周知的是,三星在各个产业都有布局。三星电子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消费电子类、IT及手机通讯类、设备解决方案;其中设备解决方案包含半导体和显示屏幕两个业务单元组成。同时,因为华为被美国制裁让出了极大份额的手机市场,三星的手机市场也在疯狂扩张,而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可以极大地刺激内存市场的需求,这让三星形成了良好的商业循环。

三星集团旗下共有多达85家子公司,除了三星电子,三星电机,三星物产等公司都是三星半导体事业的可靠后盾。2019年三星年收入1.9万亿,这一数字超过了韩国当年的GDP1.647万亿。半导体行业是对资金要求极高的行业,9月初消息称三星将会在美国耗资170亿美元建立位于美国的第二家代工厂,三星集团的强大财力对太多半导体厂商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高度依赖闪存市场的周期,2017年和2018年三星成为市场第一,两次销售额分别增长了48.8%和19.2%。这种高度增长反映了三星半导体业务的不稳定性,这也使得三星在闪存市场不景气的2019年销售额出现了19.7%的大幅度下降。

为了巩固自己半导体产业三星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代工厂,财大气粗的三星在代工业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在代工领域,三星没有存储产品那样的绝对实力。从技术角度来看,三星的技术显然是落后于台积电的。三星曾经和台积电都在2015年为苹果代工A9处理器,由三星代工采用14nmFinFET技术的A9芯片功耗明显高于台积电用16nmFinFET技术代工的A9处理器。此后,三星为高通代工了以发热闻名的骁龙888,更是再一次暴露三星技术的短板。

可以看到,三星在代工市场营收是呈下降趋势的,赶不上台积电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来自联电,中芯国际的追赶。虽然在技术方面上还是领先于中芯国际等,但三星并不领先正在进军代工市场的intel。根据intel公布的技术路线图,intel将于2024年达到2nm制程,而早前有消息称,三星预计2024年量产的3nm产线,在开发3nm GAA技术的研究进程受阻。而且就已经实现的技术来说,同为10nm制程,intel的晶体管密度是三星的两倍。

在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如此紧张的情势下,韩国政府会倾一切力量去保护本国的半导体企业,更何况三星所掌握的是在整个集成电路里都举足轻重的产品。作为韩国最大的财团,三星可以说把握着韩国的经济命脉,三星乃至整个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也正是因为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在日美竞争中突出重围。

今年四月拜登政府在白宫就半导体供应链安全问题召集20多家半导体企业参与听证,其中三星与台积电是唯二两家非美国本土企业的半导体厂商,足以看出三星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重要性。韩国与美国的关系不言而喻,但韩国出口的芯片中有三分之一销往中国。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芯片如何选择成了关键点。

在外界纷纷猜测韩国会倾向哪一边时,韩国政府似乎选择领走一条路,不依托任何力量,成为半导体强国。今年文在寅政府发布的K半导体战略,对半导体领域的税收优惠提高到原有水平的六倍,对于研发投资,政府将免去50%的税收。三星在京畿道的半导体代工厂,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基地。

这场看似厂商之间的竞争,早已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韩国没有选择美国,更不会选择中国。这一点,不难理解。

三星乃至整个韩国半导体的崛起,都与“逆周期投资”这一个关键词息息相关。在以intel为首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与东芝为代表的日本半导体企业血雨腥风的斗争中。韩国半导体不计成本地在半导体行业投入,终于迎来了行业的回暖。

从整个产业链结构上来说,由于存储芯片标准化程度较高,只有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才能赢得市占率。对于周期行业,产业链的一体化是提高抗周期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存储芯片厂的设计和制造最好可以紧密结合。这一点在国内的存储厂商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得到印证。没有自己的制造线的紫光国微最终放弃了存储器业务,而采用IDM的合肥长鑫的19nm DDR4内存芯片良率已经达到75%,2020年第12英寸晶圆厂已经达到4万片/月产能。

逆周期并不意味着违背市场规律,从1984年到1987年,三星承受着接近1200亿韩元的亏损发展半导体业务,事实证明了三星的坚持是正确的。

而因为DRAM市场后来者太多,选择停止研发并退出DRAM市场的intel,在看到当下的三星时,心中又作何感想,或许也只有摩尔本人知道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676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