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必备液体”进口要被禁?英特尔急得跳脚:这将加剧缺芯危机

芯片制造“必备液体”进口要被禁?英特尔急得跳脚:这将加剧缺芯危机,第1张

财联社(上海,编辑 黄君芝)讯, 据报道,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正向监管部门强烈反对一项针对芯片制造一种关键原料的进口禁令,并称此举将加剧原本已“岌岌可危”的芯片短缺。

据悉,英特尔正试图劝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Optiplane研磨液的禁令。杜邦目前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生产该研磨液,不过杜邦这项产品被指控侵犯了美国CMC Materials Inc.的技术专利,ITC可能在12月16日宣布禁止Optiplane进口美国。

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表示,“在没有24个月过渡期的情况下,禁止美国半导体芯片生产线使用Optiplane研磨液,可能会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相冲突。”

CMC旗下的卡博特微电子(Cabot Microelectronics)称Optiplane使用Cabot的“尖端”技术,在抛光半导体层的浆料中提取二氧化硅颗粒,Cabot将这种成分用于其iDiel系列研磨液。

这些研磨液用于半导体制造过程的不同步骤,“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对制造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特尔说。

全球半导体短缺已经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仅 汽车 行业就将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的销售额,由于缺芯他们无法生产出足够多的 汽车 来满足需求。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禁令对英特尔的冲击可能超过一些竞争对手,因为英特尔更严重地依赖其美国工厂。据悉,在这起案件中代表公众利益充当第三方的ITC律师,支持英特尔将进口禁令推迟24个月的呼吁。

公司简介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之初是由3人组成的小作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世界著名的综合型的大型电子企业,并在世界各国开展着事业活动。

自创业以来,始终以“力图社会生活之改善和提高、为世界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作为社会使命和企业纲领。为了实现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及促进社会的发展,松下电器积极地进行从基础技术、商品技术到新生产技术等世界性的全方位的研究开发与经营活动。

松下公司是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50,000人。其中在中国有54,000多人。2001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61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位。

从事事业

数字AV网络化事业;节能环保事业;数字通信事业;系统工程设计事业;家用电器事业;住宅设施事业;空调设备事业;工业自动化设备事业及相关事业的元器件、零部件事业;网络、软件事业等。在这些领域,松下电器从事着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

全球史

1918年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创办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并开始生产灯泡

插座以及双灯泡用的旋转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兴建第一个总部工厂

1923年 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d头型灯具,采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国扩大销路

1927年 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方型灯具,由这一产品开始使用"National"的商标

1929年 将公司名称改为"松下电器制作所",并制定了纲领和信条 1931年 开始生产收音机和干电池

1932年 规定了创业纪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设立了贸易部(于1935年成为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1933年 采用事业部制度

将本部工厂迁至在门真市新建的工厂

作为松下电器应该奉献给社会的5种精神(1937年将其改为7中精神)

1934年 开办"店员(员工)培育学校"

1935年 成立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将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制,成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采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无线株式会社等9个公司)

1938年 通过松下电器贸易公司开始了进口业务

1940年 举办了第一届经营方针发表会

1946年 成立劳动工会组织

1952年 与中川机械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冷机)进行合作,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成立了松下电子株式会社

1953年 开设了中央研究所,开设了纽约办事处

1954年 与日本胜利公司(JVC)进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电器株式会社

1956年 成立大阪电气精器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国性的开始设立销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1959年 成立美国松下电器公司

1960年 开始推销彩色电视机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会长;松下正治就任社长

在泰国成立了"二战后"第一家国外生产工厂

1962年 与东方电机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电送系统株式会社)进行合作

1968年 松下电器历史馆正式开馆

1969年 成立松下寿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松下电器技术馆正式开馆

1970年 在大阪万国博览会设立"松下馆",展示"时代资料存放器"等产品

1971年 在分布于全国的展厅上开设了消费者咨询中心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顾问;高桥荒太郎就任会长

年销售额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电子部品株式会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会长;山下俊彦就任社长

成立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和松下产业机器株式会社

1979年 成立松下电池工业株式会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长;山下俊彦就任会长

开始在日本国内使用"Panasonic"的商标

1987年 将松下集团所属各公司的财务年度决算统一定为3月底

1988年 合并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1989年 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顾问逝世(享年94岁)

1990年 收购美国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环境管理基本方针(松下环境宪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长;谷井昭雄就任会长

获得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100%的股权

1995年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合并

转让出美国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开始销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进公司内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创业80年

1999年 引进CCM(资本成本重视经营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誉会长;森下洋一就任会长;松下正幸就任副会长;中村邦夫就任社长

2001年 “创生21计划”的起步(正式投入面向“超·制造业”的“破坏与创造”活动)

2002年 新成立Panasonic Center

获得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100%的股权

2003年 将全球品牌和全球品牌标示语分别统一为“Panasonic ”和“Panasonic ideas for life ”在“通过加强资本关系,构架新的综合性业务连带关系”方面,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达成共识并签约了相关协议。

标识故事

松下电器将全球的品牌统一成为Panasonic,并以“Panasonic ideas for life”为品牌口号,以实现“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和“与地球环境共存”为理想,继续为提高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松下电器面向世界推出了“Panasonic ideas for life”的品牌标识语。“ideasfor life”的含义就是“通过遍布全球的员工们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创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先进美好的社会,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创意”。

通过产品和服务,提供“站在顾客角度上的ideas(创意)、“有实际用处的ideas”、“带来惊喜和发现的ideas、“使人们感到快乐的ideas”、“崭新的ideas”、 “有趣的ideas”等等,陪伴顾客一生的各种富有价值的“ideas”。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富有革新性、尖端性、有价值的“ideas”,力求使全世界每一位顾客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为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全世界的顾客及商务伙伴不断地提供“ideas for life”,成为永远可造福于人类的松下集团。

松下电器-中国

自从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把松下在中国的事业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融为一体。从电子材料到零部件,从部品到整机,从家用电器到工业机器,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技术合作项目160多项,建立合资独资企业53家(上海7家公司),总投资近15亿美元。

松下电器与中国的合作始于1978年,从技术引进、投资创办合资、独资企业,到创办研发基地,松下在中国的事业规模日益扩大。截止到目前,包括4家研究开发中心在内,松下在中国已投资建立了60家合资、独资企业,职工人数达到6万余人。

 上图为充电器原理图,下面介绍工作原理。

1.恒流、限压、充电电路。该部分由02、R6、R8、ZD2、R9、R10和R13等元件组成。当接通市电叫,开关变压器T1次级感应出交流电压。经D4、C4整流滤波后提供约12.5V直流电压。一路通过R6、R1l、R14、LED3(FuL饱和指示灯)和R15形成回路,LED3点亮,表示待充状态:另一路电压通过R8限流,ZD2(5V1)稳压,再由并联的R9、R10和R13分压为Q2b极提供偏置,使Q2处于导通预充状态。恒流源机构由Q2与其基极分压电阻和ZD2等元件组成。当装入被充电池时12.5V电压即通过R6限流,经Q2的c—e极对电池恒流充电。这时由于Ul(Ul为软封装IC型号不详)与R6并联。R6两端的电压降使其①脚电位高于③脚,②脚就输出每秒约两个负脉冲。

使LED2(CH充电指示灯)频频闪烁点亮,表示正在正常充电。随着被充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即Q2 e极电位升高,升至设定的限压值(4.25V)时,由于Q2的b极电位不变,使Q2转入截止,充电结束。这时Q2c极悬空,Ul的③脚呈高电位,U1的②脚输出高电平,LED2熄灭。这时电流就通过R6、R11、R14限流对电池涓流充电,并点亮LED3。LED3作待充、饱和、涓流充电三重指示。

2.极性识别电路。此部分由R12和LEDl(TEST红色极性指示灯)构成。保护电路由Q3和R7等元件构成。假设被充电池极性接反了。

LED1就正偏点亮,警告应切换开关K,才能正常充电。如果电池一旦接反,Q3的I)极经R7获得正偏置,Q3导通,Q2的b极电位被下拉短路而截止,阻断了电流输出(否则电池就会被反充而报废),从而保护了电池和充电器两者的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717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