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研究电路,以后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孩子喜欢研究电路,以后可以报考哪些专业?,第1张

现阶段你所看获得的,想要的,摸获得的电子设备,应当便是你所感触碰的电路设计,如果你对这种有兴趣建议报名自动化。可是如果你早已对黑糊糊的集成ic机壳下的神秘的宇宙拥有一定掌握(新闻媒体宣传策划下的中国芯片文章内容),建议你能先找一本微电子技术总论看一下,深层次了解一下。如果你对平常的二极管,mos管,简易的半导体物理有兴趣爱好,建议报名微电子技术专业,集成化电路设计。

现阶段电路设计技术工程师的月薪遍布大致从6k到30k不一。下边大家重点关注这种职位要求专业,专业关键包括:电子器件类,电气专业,自动化,供电系统,仪表设备等,也是有的会必须电子计算机,通讯类等专业。

因此,想学电路设计,能够参照之上提及的各种专业。充分考虑这种专业在不一样机构所相对应的实际专业名字很有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这儿列出好多个名字,例如有可能的名字有:电气专业,电气专业以及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子器件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设备专业,检测与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这些。

总体来说,这种专业在大学本科环节授课的专业知识大致同样,稍微有些不同的位置取决于有的侧重弱电,有的侧重弱电。弱电和弱电的差别,一般来说是用处的不一样,即弱电是一般作为照明电,弱电一般作为数据信号电(有的位置也会以工作电压来区别弱电弱电,这类区别方法我自己不太赞成),想学习强电或是弱电,以你的爱好而定。最终,提示你一点,学习培训这种专业知识是基本,但并不代表只是上完这种基本学科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工作中人物角色来大展鸿图,还必须在打好基础的条件下,尽量多的了解与具体工作岗位要求有关的专业知识。

1947年:巴丁(Bardeen)、布拉顿(Brattain)、萧克利(Shockley)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制造出第一个具有放大电流效果的固态三极体,并首先启用了『电晶体(transister)』此一名称。由於此三极体的结构特徵及电极的电流机制,因此取名为点接触电晶体。

1948年:萧克利再设计出结构上由两个PN接面紧紧相邻在一起的半导体元件─接面电晶体,,此结构的电晶体特性稳定,且不难以当时的半导体技术来制作生产,旋即成为众多电子元件中广受瞩目的焦点,其後来的发展更成为半导体元件的主流。

1960年:柯恩(D.Kahng)及阿塔拉(M.Atala)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常以金氧半表示)的闸极结构,设计出以目前来看更为实用的场效电晶体。由於金氧半场效电晶体可大量缩小其体积、耗电量低、稳定性高、容易大量生产,因此在微电子的应用上,後来居上,不论在产量或是用途方面,都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电子元件。

如果要你票选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你会选择什麼?以对人类影响至深至大而言,首推电晶体的发明。但你可知,五十年前,贝尔实验室首次发表了电晶体,所得到的反应竟是隔天纽约时报短短几行不起眼的文字,而几年後,电晶体的共同发明人萧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获颁诺贝尔物理奖。

第一个电晶体的发明过程。

贝尔实验室的创办人,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3.3-1922.8.2)终其一生的愿望,就是发明一个好用的助听器(贝尔的老婆是听障者),这个愿望在他死後多年,因他的实验室研究员的发明而得以实现。

1833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发现了半导体,他发现硫化银的电阻与普通的金属不同,它的电阻随著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而普通金属的电阻都是随著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的。在二次大战前,人们已开始进行半导体的研究,二次大战期间,贝尔实验室的人都被徵调去当兵。

萧克利 Schockley(William Schockley,

1910-1989)当兵期间是雷达军官,对真空管相当瞭解,对真空管体积大、耗电量多、易损坏的缺点也知之甚详。战争结束後,他亟想用当时正在发展中的半导体来取代真空管。

当时已知在半导体内移动的是自由电子与电洞,他想:「如果我在半导体内插入二个电极板,控制这二个电极板的电压,就可以影响半导体内自由电子与电洞的分布,我就可以改变电流,让电流通过外接的电阻,就可以使电压放大。」(当时应用中的真空管三极体主要功能就是放大、开关)

但是他一直无法在半导体内插入电极板,在他准备放弃前他找了布拉顿(Walter H. Brattain,

1902-1987)来帮忙,Brattain是农家小孩出身,手很灵巧,他依照Schockley的要求,将平行刀片插进半导体内,可是电流却没有如Schockley所预期般的放大。

前後尝试了三年,一直没有成功。巴丁(John Bardeen,

1908-1987)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与Brattain在同一个办公室,他觉得Schockley的构想不错,他也很疑惑,为何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预期经过电晶体後,电流应放大)

【巴丁得过二次的诺贝尔奖,一次是因制做出电晶体,一次是因建立了超导体的微观理论。】

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潜心研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当金属片存在半导体中时,会产生金属屏蔽效应,虽然在半导体二端加了电场,电场却无法穿越半导体。他认为如果要控制电流的话,不是控制晶体内部电子或电洞,是应该要控制表面,要从表面来想,不是从块状物来想。朝这个方向去研究,他们只用了一年多,就做出了第一个电晶体。

1947年12月23日三位科学家─巴丁、布莱坦、萧克利发明了如右图所示的电晶体但於次年六月才正式发表。

第一个电晶体依其结构又称为点接触电晶体,品质相当不稳定,难以控制。

电晶体的构想是Schockley提出,最後却是由Bardeen解决了理论的问题而得以成功,不服输的Schockley为此闭关苦思一个月,接著发明了接面型电晶体(BJT)。品质稳定,得以大量生产。Schockley後来离开了贝尔实验室,在加州湾区开创第一家半导体公司,引起了风起云涌的矽谷盛事。

第一个电晶体的结构简介

在图上可看到在有机玻璃的下方基座上有一小块平板形状的灰色锗晶体,晶体底面紧压著两片分隔仅约0.1mm的平行金薄片,晶体上面则顶著一箭头形的金属电极。如果在此电极和其中之一的金薄片施加顺向偏压,而在电极和另一金薄片之间加上逆向偏压,则此电路具有将小讯号放大的功能。这种结构称为点接触型电晶体。

几个星期後,肖克利将之改良为p-n接面型电晶体,并建构了相关的理论。由於他们三位在半导体研究的开创性贡献,1956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奖。

电晶体的体积不但比真空管小得多,而且耗电量很低,又反应迅速,因此在发明後短短数年之内,就取代了真空管,把电子工业的技术带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半导体、PN二极体

接面电晶体(BJT)

场效应电晶体(MOSFET)

微电子技术

可以的,鹿客最新发布的几款指纹锁在原有半导体指纹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升级为多维活体指纹识别技术,新一代的指纹识别模块对于残缺指纹或者是老人孩子等特殊人群的指纹,识别准确率更高。相比于前一代产品,鹿客智能锁的指纹识别率再次提升25.44%,达到99%以上,7-13岁年龄段指纹平均识别成功率达95.44%,48-62岁年龄段指纹平均识别成功率达98.95%。除此以外,鹿客智能锁还特别融入了人工智能算法,经过日常反复使用,可以不断进行优化,智能锁对指纹的识别速度就会越来越快,真正做到越用越好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904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