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一响

三转一响,第1张

       谁还记得“三转一响”为何物吗?

       听说周村有个“三转一响”的博物馆,是私人所有,但向公众开放。里面的藏品,每一件都有一段故事,让人感慨万千——现在不少喜欢收藏的朋友,自己出资,出时间和精力,做博物收藏的工作,比方说四川的纪念汶川地震的建川博物馆,很有意义,善莫大焉——有朋友最近去参观周村这家博物馆,回来后跟我聊起这个话题,把我的思绪也拉回了那个值得回味的年代。

       所谓“三转一响,”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家庭能够配置的高档用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品。年轻人搞对象,对方——男方——的年龄、个头、长相、文化水平、工作、家庭成员等情况固然很重要,但真正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家里必须给买上“三转一响,”这才能让女方满意,才能和你扯证入洞房哩。

       所谓 “三转”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或者钟表:座钟挂钟都可以);“一响”指的是收音机(电视机就更牛啦)。这些东西,如果在结婚的时候当做彩礼,是要披红挂彩的,比新郎官还神气呢。

       和那个年代相比,现在年轻人天天都躺在蜜罐子里,不晓得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个家里有了“转”和“响”之后,家庭氛围是多么的快乐。

       小时候我家很穷,父亲早逝,母亲拉扯着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很不容易。土里刨食挣工分,一个女人家辛辛苦苦,当牛做马也不如一个男劳力干活多,但她还是咬牙硬撑着。改革开放之初,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可以做点小生意来补贴生活支出,供孩子们吃饭穿衣和上学。我们村子属于城郊,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接受新思想也比较快捷。在城里孝妇河(那是小清河支流,淄川人民的母亲河,但一段时间以来,不重视河流生态保护,所以呈干枯状态)桥下,有人用几块石头,上面搭上块水泥板子,做成一个小摊儿,摆放上自己加工的裤子售卖,生意很好。我们村的村民们也学会了这个,纷纷加入了卖裤子的队伍当中。我记得,母亲推着小独轮车,天天去桥下卖裤子。我不上学的时候,还跟着去过几回,也怯生生的吆喝过“来看看,这裤子质量可好”呢。

       裤子的来源,是从外地买来布料后,自己在家里裁剪加工,经过锁边、缝纫、熨烫等工序后再变成成品裤子。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设备是缝纫机。(包括锁边机。通常是锁边的不缝纫,缝纫的不锁边,想同时拥有缝纫机和锁边机,成本太高)当时买东西刚刚摆脱了用票,紧俏物资难买。我家还是托亲戚购才买来一台“蜜蜂”牌(后来又换了“蝴蝶”)——名牌产品,质量过硬,杠杠滴——的缝纫机,母亲和姐姐负责缝纫,我则在最后一道工序熨烫的时候搭把手,有时候也跑到邻居有锁边机的家去锁边。每天从早到晚,“小蜜蜂”“嗡嗡嗡”的响个不停。这一“转”,把家庭转出了困境,也转来了我们的一日三餐和学费。

       慢慢的,整个村子,几乎家家都做起了这门生意,我们村成了人们眼中的“服装专业村。”后来建成的闻名全国的“淄川服装城,”位列全国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其中,我们村的人,起到了打基础,充主力的作用。那个日子里,户户传出的“嗡嗡”声,就是一首时代变革的协奏曲,它是那么的充满希望和力量。协奏曲的奏响,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万元户”纷纷冒头,思想解放了,精神振奋起来了。不客气的说,这一“转,”转出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春天。

       作为养家糊口的需要,我们是把缝纫机作为改变命运的工具来使用,而那时的家庭,添置了缝纫机之后,即便不用来做生意,自己动手做衣服也是很方便。所以,缝纫机这一“转,”就成为了生活必需品的存在。

       至于自行车和手表,在那个年代也是身份的象征。我学会骑自行车这门技术,还是蹭的发小的光。征得大人同意之后,把车子推到比较空旷、平坦的场院(农村用来打场晒粮的地方,农闲时候空着)里去练习。发小他爹当干部,做服装生意规模也比较大,家里有两辆自行车呢。有看过于谦主演的《老师好》这部电影的,就可以了解到当时自行车的模样。大骨架,上车需要把腿高高抬起,“翩(找不到合适的字,姑且用“翩”字代替这个动作,读“pian”,去声)”上去。我们年小个头小,腿短,“翩”不上去,只好从梁架中三角形的窟窿里把右腿伸过去,斜楞着身子,身体随着脚蹬子的运行而一上一下。姿势虽然奇怪,可我们乐此不疲。有时候失去了平衡,摔上一跤,心里也快快活活的呢。不像后来,有了二八女式的小巧玲珑,可以从前面把腿绕上去,然后出现了山地车、变速车、赛车等种种新花样。而现在自行车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改成式样新颖的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了。可在当时,自行车属于“大件。”于谦那辆自行车,是作为优秀教师的奖品授予的,现在不稀罕了,可于谦骑上“招摇过市,”到学校里那么一摆一放,甭提多有面子呢。

       手表嘛,一般人戴不起。可孩子们个个都有“手表,”您猜是咋回事?撸起袖口,在手腕上用钢笔或者圆珠笔给画上的。一个圆圈,十二个钟点,一根时针一根分针(秒针可以不画),然后一个环绕手腕的线就是表链子。小朋友戴这种“手表”都很高兴,能戴真手表的,脸上什么表情,可想而知了吧。

       至于一“响,”更是那个年代大伙儿娱乐活动的主力军。家里的收音机,一开始是体积比较大的那种(后来才出现了半导体,随身听),一本正经蹲在桌子上,颇有点“睥睨群雄”的意味。它被民间俗称为“戏匣子。”除了听新闻,最吸引人的是听评书。实事求是的说,那时候的评书演播家水平是真高。一边讲述故事情节,一边展开议论,口齿清楚,信马由缰,信息量大,跌宕起伏,悬念多,趣味强(不像现在,只是“播讲”,字正腔圆念稿子,毫无生动可言)。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就是能让人身临其境。我那时候,想听评书,可家里没收音机啊,只好一到时间,就跑到邻居三哥家的窗户底下,一站就是半个钟头。三哥三嫂也知道我在那里蹭听,招呼我进屋呢,我还不好意思。所以他们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得比较大,好让我能听清楚。记得当时比较著名的书,有刘兰芳说的《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说的《三国演义》,单田芳说的《大明英烈》、《三侠五义》等等,精彩纷呈棒极了。“上文书说到”的声音一响起,顿时万人空巷。后来有人分析:听评书的时间段里,除了评书的声音,千村万落安安静静,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狗也不叫唤,连小偷都不上班了。当时社会治安好的原因,“戏匣子”和评书联播,功不可没呢。

       之后,电视机登上了舞台,也是极少数家庭先有的。正好赶上香港拍摄的83版《射雕英雄传》在内地上映。小伙伴们约一块儿,到有电视机的人家去看。屋里坐不下,干脆就在院里开场:“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山比它高——嘿!哈!”小板凳自带,乌压压一个小院子坐的满满当当,就跟集体看电影那样,荧幕前全是人头。那时候的人真是淳朴,主人不嫌麻烦,也不跟人要电钱。或许,是小小的虚荣心起到了些作用吧,反正还有茶水伺候呢。

       再后来,还又出现了“三金一木”,结婚要金银首饰,小木兰摩托车。中间又经过发展,一直到现在,据说成了一套房,一辆车,一百万啥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不是人们要求高了,而是生活水平高了,水涨了,船当然也就高了呗。

       有年轻的朋友对此可能不屑:你们这帮喜欢回忆的人,老掉牙了呗。没错,人上了年纪,喜欢回忆过去,这是规律。再说了,年轻人才活了多少天?想回忆也没素材不是?不过,回忆不是活在过去拔不出来,它的意义在于:第一,这是一种“继往”的情怀,是热爱生活的表现。热爱的,不光是流走的时光,更是一个年代,独具个性和特色的优秀传统和品质。好的东西无论在什么时间,质量都是“杠杠滴,”需要我们认真的继承,特别在物欲横流的浮躁风气中,尤其珍贵;第二,这是一种“开来”的精神。我们今天已经过上了老一辈人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但这个小康,不是喊一嗓子,扎一猛子,使一把子蛮力气就能实现,那是一代代人接力,一滴汗水摔八瓣干出来的。听一听过去的老物件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想想艰苦奋斗的日子,知道我们是从哪儿来的,更能够不忘初心,向往和建设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的名言里提到了“背叛,”似乎说的严重了点。但想想“三转一响,”回味一下那些艰苦和温馨,这话其中的道理,并不难明白。

       对了,还得缀上一句。有哥们提醒我:别忘了,还有一“咔嚓”哩。

       是的,您猜对了,这玩意叫做照相机。要是在“三转一响”的基础上,再有个“傻瓜,”就更洋洋得意啦。

                                                                                     2021 • 9 • 29

郭:来就来,还总花钱 于:是郭:特别不好意思。哈哈。。 。 于:真的吗 郭:嗯! 于:哈哈。 郭:你就当真的听就行。别花钱,真别花钱,来了你,就挺知足的了 于:是 郭:没那么大能耐,水平也一般,老买票弄 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于:嚯~ 郭:明天晚上我在张一元茶馆 于:嘿切,还做广告了 郭:刚才是岳云鹏和孙越 于:对 郭:这两个演员大家也熟悉 于:嗯 郭:岳云鹏是我徒弟 于:对 郭:孙越是我师弟 于:唉 郭:这大胖子啊 于:嗯 郭:你说人家怎么长成这样 于:怎么了 郭:相声世家这也是 于:对 郭:李文华先生的外孙 干了这行 于:嗯 郭:这个孙。 。嗯啊,这个孙越啊 于:啊 郭:也很可爱 于:是可爱 郭:当然了,每一个演员都有特点 于:嗯 郭:那我来说吧 于:你也有特点 郭:你看,你不了解我 于:是吗 郭: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于:哦 郭:请爱护地球 于:嗯 郭:地球上只有一个郭德纲,请爱护郭德纲于:这话这么说了 郭:谢谢各位吧 于:嗯 郭:大伙大老远的来听相声,这是您的爱好 于:喜欢 郭: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不一样的 于:对 郭: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喜欢一样的东西 于:嗯 郭:那样会很残忍 于:哦 郭:有的人喜欢三五知己坐在一起聊天 于:说话 郭:沏上一壶茶,哥们不错,聊聊天文地理,医卜星相,谈一谈世界的大事 于:嗯 郭:聊一聊,越聊越开心 于:对 郭:有的那好喝茶 于:哦 郭:一人坐那也泡杯茶,咋嘛这滋味 于:品茗嘛 郭:嗯,有的好赏花 于:哦,喜欢养花 郭:弄几盆花,跟那看,有的好数钱 于:哦,这也是爱好 郭:家没人了关上门,跟那数 于:嘿 郭:嘎嘎嘎乐,有的好撒钱 于:怎么撒钱呢 郭:剪点纸钱,咵 于:给别人撒 郭:嗯,有人好抽烟 于:哦,还有这瘾 郭:烟卷,他父亲好抽烟 于:我爸爸 郭:大水烟袋,四川演出买回来的大竹筒 于:恩 郭:里边装水为了过滤 于:水烟嘛 郭:抱着咕噜噜咕噜噜,抽这个 于:瘾大 郭:哎呀,不过瘾,抽完了把塞一拔 沌沌沌沌 于:连水都喝了啊 郭:好抽烟,于老师好喝酒于:嘿,我有点这瘾 郭:哎呀,好喝酒,啤酒、白酒、色酒、葡萄酒 于:掺一块 郭:真的假的都能喝 于:假酒也喝啊 郭:啊,假酒喝完酒有劲上头 于:哦 郭:痛快,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于:那倒是 郭:都明白,但是真改不容易 于:瘾呢 郭:经常这样,几个朋友坐在一块,谦哥,来来喝酒喝酒 于:小酌一杯 郭:没人让,自个喝 于:嚯 郭:喝完晃晃悠悠的 于:嗯 郭:出去方便一下 于:哦 郭:出饭馆那门一站,把这拉锁拉开,哗~ 于:哪啊这尿了 郭:喝多了嘛 于:这太多了这也 郭:喝多了嘛,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于:这是老话 郭:哎,有爱听相声的,上我们这来 于:对 郭:有爱听音乐会的 于:哦 郭:洗干干净净的,穿西装打领带 于:哦,那种感觉 郭:高雅音乐,往那一坐 于:嗯 郭:一看 于:高手 郭:咱也不懂,据说那也不让瞎叫好 于:是 郭:有规矩,有的好看戏 于:哦听戏 郭:京剧、评剧、河北梆子 于:嘿 郭:传统艺术,有的好看电影 于:那也好啊 郭:看看电影,三笑才子佳人于:您演的戏 郭:别别别 于:那有什么的啊 郭:就是随便,爱看什么看什么 于:哦 郭:不能强迫 于:那是 郭:今年一年就放这一个电影 于:唉,这好吗,电影院强迫了改 郭:看电影,有好看电视的 于:是啊 郭:电视剧,嘿,战争片 于:哦 郭:真好,打仗,哎呀轰炸现场跟真的一样 于:嚯 郭:片子拍的太激烈了 于:精彩 郭:片尾字幕每个人的名字都带一黑框 于:剧组人员都炸死了 郭:拍的太真实了 于:哦,真炸 郭:有的好看电视,有的好听广播 于:哦,收音机 郭:电台 于:那叫话匣子 郭:过去什么叫半导体 于:这对 郭:话匣子 于:也挺好的 郭:早年间是私人电台 于:哦,都自己办的 郭:以广告为主 于:哦 郭:请艺人来演唱 于:嚯 郭:有的时候放老唱片 于:对对对 郭:后来没有了 于:嗯 郭:各地都有广播电台 于:对 郭:挺好,有节目,有新闻 于:哦 郭:有交通于:是是 郭:有实事 于:还很精彩 郭:哎呀,广告也有,什么都有热热闹闹的 于:丰富 郭:有的时候你在外面不方便看电视 于:嗯 郭:有一个小收音机听听 于:哎,随身带 郭:看不见的电波 于:对了 郭:你说什么时候我要有一电台,我得给它弄的多热闹 于:哦,您喜欢电台 郭:是啊,但我知道我可能弄不了 于:怎么都可以自己办一个 郭:盼着吧,我要有一电台,啊 于:想一想 郭:嘿,德云社广播电台 于:哦,就叫德云社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于:哦 郭:您现在收听的是德云社广播电台 于:开张了 郭:调频 73/84 兆赫 于:电台建在坎上了郭:刚才收听的是我们第一套节目 于:哦 郭:现在收听是我们第二套节目 于:两套 郭:请您注意区分第一套和第二套的不同 于:有什么区别 郭:第一套带鸡蛋,第二套不带鸡蛋 于:两套煎饼果子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 于:嗯 郭:现在是我们的歌迷大世界节目 于:听歌 郭:在今天的节目里,为您介绍的刘德华 于:嚯 郭:刘德华,1961 年出生于香港新界 于:嗯 郭:人称太平绅士 于:哦 郭:从艺好几十年,创作了很多作品 于:嗯郭:电影拍过了一百部 于:是 郭:很多歌曲脍炙人口 于:也唱歌 郭:尤其他演唱的忘情水 风靡天下 于:真好听 郭: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给大家播放刘德华演唱西河大鼓忘情水 于:西河大鼓 郭:伴奏郭鹤鸣 于:哎,德云社调过去的 郭:铛的立个铛,咚个立个铛。。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行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 。 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伤悲啊得啦啷当咚地铛 于:什么玩意啊 郭:谢谢大家 于:别客气 郭:刚才播送的是刘德华演唱的西河大鼓忘 情水 于:没听出来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天气已经变暖 于:哦 郭:春天马上就走到我们面前来,我把棉裤一脱,春姑娘就来了 于:您看能是先看见的是春姑娘 郭:春天到了,欢迎选用于谦牌内裤 于:嗯 郭:于谦内裤,更干更爽更花心 于:嚯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是我们评剧大观园节目时间 于:哦,评戏 郭:今天我们为您约请的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憋不住先生 于:这怎么弄这是 郭:下面请欣赏憋先生为我们 于:憋先生 郭:不住先生演唱的评剧选段 于:挺亲热的 郭:哧,噬~,对不起,憋先生上厕所了 于:哎对 名如其人 郭:憋先生,真憋不住啊 于:谁让你这噬噬来的 郭:我代表电台祝他圆满成功 于:废话 郭:现在插播广告 于:电台还有互动呢 郭:请欣赏我们的广告节目,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提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好,回答正确 于:谁回答了郭:那么到底什么最痛苦呢 于:您说说 郭:孩子没奶吃是最痛苦的 于:那倒是 郭:请选用我们为您推荐的大手牌催奶灵 于:这有方法的 郭:听众少搭茬 于:哈 郭:使用大手牌催奶灵 于:啊 郭:奶水似长江流水一样,孩子连吃带洗澡两全其美 于:好嘛,主要是劲大 郭:好了,憋先生回来了 于:赶紧唱吧 郭:还往那边看呢都,在电台这,请欣赏憋 不住先生为大家演唱的评剧刘伶醉酒 于:好段子 郭:来了刘伶好酒的男阿。。评剧播送完了 。 于:这好嘛,就这一句 郭:下面请听广告 于:又是广告 郭:唉,这不是于谦老师吗 于:哦 郭:唉,是我 于:什么味这 郭:你的嗓子怎么了 于:啊 郭:痔疮 于:哎,我都没听说过 郭:得了痔疮不要紧,请选用万能拖把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 郭:使用万能拖把,嘿,还真对的起这张脸 于:嗨,满都不挨着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于:啊 郭:自古常言说的不错 于:嗯 郭:先打八万是好汉,后打八万是笨蛋 于:什么呀这是 郭:俗话说千刀万剐不胡头一把 于:你要说什么 郭:请您欣赏每日相声节目 于:这都不挨着 这个 郭: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为您推荐的是传统相声中的贯口于:好 郭:贯口节目非常多,比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等,我们今天只节选贯口部分, 请您欣赏 于:嗯 郭:哧,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 烧子鹅,得了脚气怎么办 于:这嗨,又是广告 郭:请选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牌药膏 于:怎么那么长的名字啊 郭:使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牌药膏能有效的抑制各种脚病,欢迎选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牌药膏 于:嗯 郭:尖钻活鲤鱼板鸭筒子鸡 相声播送完了 于:哎好,整个一唐诗赏析 郭:以上节目是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牌药膏特约播出 于:还是广告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接下来请您收听曲苑大观园节目 于:这回听 郭:今天将为您播送京韵大鼓,演唱者阿普杜拉伊凡诺娃库尔勒斯基 于:都怎么学的啊这位是 郭:关夫子遇黄忠在疆场对刀,两员将未分胜负各逞英豪,黄忠收兵我且不表,夫子爷回营帐气难消,下征驹坐了中军 帐,他是一阵一阵发急躁,周仓与关平帐外观瞧,见父帅汗透扎巾通鬓角,气吹长髯乱摆摇,威凛凛虎面含沉带着恼怒, 雄赳赳丹凤眼瞪 紧皱着眉梢。 于:好 郭:咚隆咚个咚 哗啦 于:这怎么回事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请收听本台记者从事故现场发回的报道 于:哦现场 郭:欢迎收听我们的交通节目 全天无红灯 于:老开着呢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我现在处在事故多发路段,这里已经,嘣!啊~ 于:嚯,连记者都装死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信信号中断,我们回到演播间 于:这活没人干了 郭:现在是新闻点评节目时间 于:新闻 郭:前不久,某知名相声演员的弟子某某某,殴打记者一事 于:这得听听 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台记者到天津监狱采访了被押的天津籍相声艺术家 于:监狱 郭:请欣赏,哧!警察同志,我们来采访一 下,对不起,您稍等,带相声艺术家哗棱哗棱哗棱哗棱 于:趟这镣呢这艺术家 郭:报告政府,我来了,你要配合,是你老,我知道,我我不应该调戏妇女。去去于:嘿 郭:没问你这个啊,来您问吧。啊我们来问一下那个某某某弟子打人那事我肆你妈这么认为的啊于:嗨,口头语 郭:介个事啊,对不起时间到,哗棱哗棱 于:又带回去了 竟听镣子响了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是我们的网友大家唱节目时间 于:哦这回呢 郭:今天两位网友为大家演唱评剧选段,这两位一位叫谁来弄死我, 于:嗯 郭:一位叫我来弄死谁 于:俩嘬死来上这 郭:一位的唱腔非常的高亢有力,一位的唱腔韵味低沉,好,请欣赏,哧!在河南有位大人杨啊杨兵部 那是我父二品官 于:怎么这么低啊 郭:问一声你的爹娘他老人家好?我爹娘不幸染黄泉 于:行行行,我都听出神经病来了,再唱弄死他们俩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是大家盼望已久的广告节目时间 于:谁盼着这个 郭:王姐,我意外怀孕了怎么办 于:嗨 郭:别怕,到大铁棍子医院 于:哎哟 郭:微管可视无痛人疗,只需 200 元 于:哦 郭:耽误上班吗?不耽误 于:哦 郭:今天所手术,明天就上班 于:这是广告语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是我们的曲艺欣赏节目时间 于:听曲艺了 郭:在今天的节目里面,我们将为您介绍的是唐山乐亭大鼓 于:好 郭:我们首先请欣赏一段老艺术家的讲话录音,哧!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唐山乐亭县的人 于:这是唐山味嘛这个 郭:我从出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乐亭县 于:你就没去过 郭:我是非常热爱这片土地 于:哦 郭:我十分喜爱我们的唐山乐亭大鼓 于:嚯 郭:大家听听我唱的要得要不得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这位得串多少地方 郭:请欣赏唐山乐亭大鼓:红娘下书东山墙挂着一张工笔画,画的是:女娲庙内纣王来降香,上边倒有诗八句,笔走龙 蛇写得强,写的是:“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 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红娘看罢频回首,瞧了瞧八尺的横批挂在西墙。于:嘿,唱的还是真不错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又到了广告时间了 于:哎,他都烦了 郭:王姐,我刚当上经理就意外怀孕了 于:唉 郭:你看怎么办 于:老问王姐 郭:不是告诉过你吗?大铁棍子医院 于:啊 郭:微管可视手术,只需 200 元,会耽误我的工作吗?不会的,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于:两个版本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接下来请您欣赏河 北梆子选段 于:哦 郭:哧!沦沌嗒嗒嘞嘚咿嘚苍嗒噗嘚苍并非是。。 。。梆子播送完了 于:哎这完了 就一高腔啊 郭:王姐,我有意外怀孕了 于:哎呀,太快了吧你们这个 郭:怎么办?不是告诉你三回了吗 于:啊 郭:大铁棍子医院,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于:记吃不记打的玩意 郭:少说话啊,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接下来为您播送古城会选段,在今天的节目里将为您介绍的是京剧关公戏的吹腔 于:哎,这可好,老爷戏就听吹腔,前面唱都没关系,就这最后一句:马童,抬刀备马,就这一句,听的是铿锵有力, 就值票钱 郭: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于:唱的也好 郭:马童 于:来了啊 郭:抬刀配马 于:配马啊,撂下吧,这听不听两可这个 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又是我们的事实点评节目 于:听听事实吧 郭:请问各位有没有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的朋友 于:嗯 郭:如果您还没有找到工作,本台推荐到大铁棍子医院去做一个手术 于:嗨,那管什么用啊 郭:管用 于:啊 郭: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于:没听说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910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