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停产,供应商涨价,汽车芯片到底怎么了?

大众停产,供应商涨价,汽车芯片到底怎么了?,第1张

12月5日,央视新闻报道,“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上汽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本月初进入停产状态。而影响南北大众停产的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

因为芯片缺货而导致的工厂停产,这在汽车行业还是第一次。由于芯片处于贸易战的风口浪尖之处,此事也因此备受关注。

虽然大众汽车及时作出回应,声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但此事并未就此打住,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多家主流主机厂已经派出人员驻厂囤货。值得关注的是,越是销量大的车企,对囤货一事的态度就越积极。

而在主机厂囤货的背后,供应商则悄悄提高了芯片的价格。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RenesasElectronics)于11月30日向客户发送了一封产品提价通知,提价生效日期为2021年1月1日。而另一家芯片制造商恩智浦产品涨价幅度至少为5%起,部分产品还需要客户签一年的NCNR(不许取消,不许退货)协议。

这是“手机行业打架,汽车行业遭殃”,还是另有原因呢?

?

汽车芯片紧张的真正原

据悉,此次汽车制造业短缺的芯片将主要影响汽车的基本配备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即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而从国内的汽车生产规定来看,ESP是每一辆车强制安装的产品,而ECU相当于汽车的电脑,控制着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运行也是现代汽车必不可少的零部件。

目前ESP和ECU的供应商主要是大陆集团和博世两家,然而受芯片短缺影响这两家企业也面临停产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国内大部分自主品牌也将面临供货短缺的问题。

但这次汽车芯片危机却和华为芯片危机完全不同,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疫情而导致的全球芯片减产。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限制为7纳米及以下工艺的芯片,而车规级的芯片并不需要制造得像手机芯片那么小,生产工艺为14纳米及以上就够用了,汽车芯片并不在美国关于芯片禁令的范围内。

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包括恩智浦在内的全球主要汽车芯片供应商纷纷减产,甚至在11月还闹出了意法半导体行业罢工事件,这无疑会带来供应的不足。

同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复苏也是国际供应商们没有考虑到的。事实上,由于中国商用车最早迎来复苏,从今年3月开始,商用车开始报复性增长,潍柴汽车等商用车大户对ECU的需求量暴增,早在今年第二季度,商用车芯片紧张就开始出现苗头了。

随着国际供应商们后续产能增加,相信最快到2021年第一季度,此次汽车芯片危机就会很快度过。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汽车芯片供应紧张对我们国家汽车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是短期的,不会对汽车生产和销售节奏造成长期影响,情况会很快恢复。

?

国产汽车芯片能替代吗?

这次汽车芯片危机看似虚惊一场,但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在国产汽车芯片缺位的当前,任何来自国际层面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长久以来,内燃机一直是汽车工业价值和创新的源泉。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汽车时代,汽车正在朝着电气化、自动驾驶、车联网以及移动性即服务的方向迈进,汽车芯片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

今年9月,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车规级芯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重要战略。从目前国产芯片发展现状来看,总体上设计能力强于制造能力,有点类似于纸上谈兵的状态。

即使强如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 5G拥有目前业界最领先的5nm制程工艺和架构设计,最高集成150多亿晶体管,但却不能自己制造,只能寻找海外代工。在制造领域补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去积累经验。

不过华为在汽车行业已布局多年,其主要通过自研和外部投资两条腿走路。自研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对车载模块的开发。2019 年1月,华为发布 5G 基带芯片Balong 5000,据悉,Balong5000是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未来可用于汽车端的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

传统车企方面,比亚迪和中车也一直坚持自主开发芯片。比亚迪在2018年其推出的IGBT 4.0产品在电流输出、综合损耗及温度循环寿命等许多关键指标上超越了英飞凌等主流企业的产品,产能达5万片,比亚迪声称已经实现对外供应。相信比亚迪在此次芯片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

有专家表示,汽车芯片目前要实现完全自主替代还有些难,但车规级芯片制造难度小于手机芯片,汽车芯片比手机芯片更早实现自主替代是必然的。

这样看来,这次的汽车芯片危机,机会更大于危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半导体腔体制造车间规章制度如下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确定生产秩序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企业的发展,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相关全体员工。第二章 员工管理第三条 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普通话,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有省籍观念或行为区分。第四条 全体员工须按要求佩戴厂牌(应正面向上佩戴于胸前),穿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第五条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小时,晚上如加班依生产需要临时通知。每天上午8:30前各班组的出勤情况报给人事部门,若晚上需加班,在下午17:30前填写加班人员申请表,报经理批准并送人事部门作考勤依据。第六条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早会须提前5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如遇赶货,上下班时间按照车间安排执行),有事要请假,上下班须排队依次打卡。严禁代打卡及无上班、加班打卡。违者依考勤管理制度处理。第七条 工作时间内,除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组长申请并佩戴离岗证方能离岗。第八条 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须离岗者,须经事先申请经批准登记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每5次请假离岗按旷工1天处理。第九条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组长以上干部应起立适当问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集体进入车间要相互礼让,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第十条禁止在车间聊天、嘻戏打闹,吵口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注:脱岗指打卡后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窜岗指上班时间上班时间窜至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违者依员工奖惩制度处理。第十一条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进入车间前,须换好防静电服(鞋),将钥匙、手机等物品放进与厂牌编号一致的保险柜,确保产品质量。第十二条未经厂办允许或与公事无关,员工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室。非上班时间员工不得私自进入车间,车间内划分的特殊区域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第十三条任何人不得携带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私人用品放在流水线上,违者依员工奖惩制度处理。

问题还没解决?快来咨询专业答主~

半导体腔体制造车间规章制度

在线

4624位答主在线答

服务保障

专业

响应快

马上提问

抢首赞

分享评论

大型帐篷厂家-丽日篷房价格实惠-遮阳挡雨

值得一看的帐篷相关信息推荐

跨度可达80米,各类大型帐篷厂家任君选择,模块化设计。大型帐篷厂家外形美观,安全稳定,拆装方便。

丽日建筑科技广告

【经验分享】降压吃什么好-教你方法-解决问题

降压吃什么好,现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吃的东西越来越好,身体上的问题越来越多,降压吃什么好,想要有效解决问题,这个的方法不能错过

厦门澜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半导体封装工艺品质要求

答题王者Au

响应及时

半导体封装工艺品质要求:1.晶圆制造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主材料2.氧化工艺晶圆表面形成硅氧化膜3.光刻工艺在晶圆上刻画半导体电路4.刻蚀工艺制造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模式的过程5.离子注入工艺使半导体带有电性质的过程6.金属化工艺为了半导体电路中的电信号顺利传输,连接电路的过程7.EOS工艺通过检测电特性,确认芯片质量是否达标8.封装工艺形成可以与半导体芯片外部交换信号的通道,并且可以安全地保护其不受各种外部环境影响的过程

国产芯片之所以能够做到逆势增长,是因为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芯片行业的研究力度,再加上所有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芯片产业的增长。

芯片是非常重要的科技产品,尤其是对于一个大国家而言。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都需要向国外进口大量的芯片,但是国内芯片的发展进度曾经一度受到了限制。因此这也成为了我们为数不多的短板,欧美国家正是因为把握住了这一短板,对我们展开了各方面的围堵工作。

美国视中国半导体为对手,围追堵截数年。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军事以及各个方面,在全世界当中都有着主导位置。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因此美国总是将中国视为对手,尤其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展开了围追堵截,时间长达数年之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围剿,我们也可以发现国内的芯片制造水平居然有所上升。

因为国家加大了研发的力度。

之所以在西方欧美国家的围剿之下,我国的芯片产业链能够呈现大幅度的增加。归根结底,因为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芯片的研发力度。在很早之前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因此总是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芯片的研究以及技术,但是很可惜的是。芯片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有所提升,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我们也并没有就此放弃,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每年都会在芯片方面的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除此之外,在这背后也离不开很多科技人员以及科技公司的努力。无论是个人或者公司,都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932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