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知识课堂:肖特基二极管

二极管知识课堂:肖特基二极管,第1张

      肖特基(Schottky)二极管(SchottkyBarrierDiode,缩写成SBD)简称SBD。SBD不是运用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触摸形成PN结原理制造的,而是运用金属与半导体触摸形成的金属-半导体结原理制造的。因而,SBD也称为金属-半导体(触摸)二极管或外表势垒二极管,它是一种热载流子二极管。

上图是在 电子元器材采购网 深铭易购买的肖特基二极管SS14 SMA(DO-214AC) 40V,1A,VF=0.55V 1A,肖特基二极管是近年来问世的低功耗、大电流、超高速半导体器材。其反向康复时间极短(能够小到几纳秒),正导游通压降仅0.4V左右,而整流电流却可达到几千毫安。这些优秀特性是快康复二极管所无法比拟的。中、小功率肖特基整流二极管大多选用封装办法。

      肖特基二极管分为有引线和外表安装(贴片式)两种封装办法,选用有引线式封装的肖特基二极管一般作为高频大电流整流二肖特基二极管是以其发明人肖特基博士(Schottky)命名的,SBD是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极管、续流二极管或维护二极管运用。它有单管式和对管(双二极管)式两种封装办法。

      肖特基对管又有共阴(两管的负极相连)、共阳(两管的正极相连)和串联(一只二极管的正极接另一只二极管的负极)三种管脚引出办法。

      选用外表封装的肖特基二极管有单管型、双管型和三管型等多种封装办法,有A~19种管脚引出办法。

      肖特基(Schottky)二极管,又称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简称 SBD),它属一种低功耗、超高速半导体器材。最明显的特点为反向康复时间极短(能够小到几纳秒),正导游通压降仅0.4V左右。其多用作高频、低压、大电流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维护二极管,也有用在微波通信等电路中作整流二极管、小信号检波二极管运用。在通信电源、变频器等中比较常见。

      一个典型的使用,是在双极型晶体管BJT 的开关电路里面, 通过在 BJT 上连接 Shockley 二极管来箝位,使得晶体管在导通状况时其实处于很接近截止状况,从而进步晶体管的开关速度。这种办法是 74LS,74ALS,74AS 等典型数字 IC 的 TTL内部电路中运用的技术。

      肖特基(Schottky)二极管的最大特点是正向压降 VF 比较小。在同样电流的情况下,它的正向压降要小许多。另外它的康复时间短。它也有一些缺陷:耐压比较低,漏电流稍大些。选用时要全面考虑。

      肖特基二极管一般用在电源次级输出整流上面。

      作用仍是整流,其优势是正向压降低,反向康复时间快,所以整体损耗会比其他的二极管低许多。

      B5819W为集电极电流1A 基极电压40V的贴片肖特基管,1N5819为参数相同的插件式肖特基管,两个管只是封装不同。简单来说便是一个是贴片的 一个是插接件式的。

SBD具有开关频率高和正向压降低一级长处,但其反向击穿电压比较低,大多不高于60V,最高仅约100V,以致于限制了其使用规模。像在开关电源(SMPS)和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功率开关器材的续流二极管、变压器次级用100V以上的高频整流二极管、RCD缓冲器电路中用600V~1.2kV的高速二极管以及PFC升压用600V二极管等,只有运用快速康复外延二极管(FRED)和超快速康复二极管(UFRD)。目前UFRD的反向康复时间Trr也在20ns以上,根本不能满足像空间站等范畴用1MHz~3MHz的SMPS需要。即使是硬开关为100kHz的SMPS,因为UFRD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均较大,壳温很高,需用较大的散热器,从而使SMPS体积和分量添加,不符合小型化和轻浮化的发展趋势。因而,发展100V以上的高压SBD,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和关注的热点。

SBD的主要长处包含两个方面:

1)因为肖特基势垒高度低于PN结势垒高度,故其正导游通门限电压和正向压降都比PN结二极管低(约低0.2V)。

2)因为SBD是一种大都载流子导电器材,不存在少数载流子寿命和反向康复问题。SBD的反向康复时间只是肖特基势垒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完全不同于PN结二极管的反向康复时间。因为SBD的反向康复电荷非常少,故开关速度非常快,开关损耗也特别小,尤其适合于高频使用。

      可是,因为SBD的反向势垒较薄,并且在其外表极易发生击穿,所以反向击穿电压比较低。因为SBD比PN结二极管更简单受热击穿,反向漏电流比PN结二极管大。

      以上便是肖特基二极管封装_肖特基二极管作用,期望对各位有协助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物理《电阻》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电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电阻》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电阻》第一节,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一样,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及单位

2、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

3、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几个量变化的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着的应用,开阔视野。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说教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 *** 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读书自学法等。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对电路和电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把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暗或比较电流表读数的大小从而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互相交流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形成电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电阻单位。学生已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及类比方法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实验,从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提出如何用一根电阻丝如何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加深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从探究得出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说教学流程

1、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导体和绝缘体,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围绕“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这个问题,展开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设疑问一:在电路电压相等的条件下,铜导线和铁导线的电流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灯的电流越大,则灯越亮。

设疑问二:想一想: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情景模拟: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受到沙石的阻碍作用,车流会慢下来。

教师讲述:将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致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3、合理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展示介绍科学家欧姆,展示各类电阻器的图片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展示常见电阻值,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安全教育。

4、运用类比方法引导猜想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举几个例子,把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

附:例子

(1)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车队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车流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路很宽,一条路很窄,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路的横截面积有关。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要求学生讲解下列问题,逐步概括出结论。

①换接不同电阻时,由电流表示数不同,可得出什么结论?

②你怎样分析得出的?

③我们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持哪些量不变?想一想结论该怎样叙述?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2、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3、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第二、三、四步的分析和第一步一样。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控制变量法

5、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强调控制变量实验方法。

6、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的方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巩固知识

7、播放半导体与超导体的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物理《电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重视探究方法培养,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4、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三、说学情

现在,学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 *** 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时,还是有困难的。结合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演示一,个小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1)、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说明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2)、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创设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看来导体之间是有着某种区别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区别到底在哪里?

实验前提示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后,教师及时点拨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灯的亮度不同?灯的亮度不同说明什么?那么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电阻”这一物理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另外,投影出示欧姆简介和电子产品中各种各样的电阻器,目的是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3、科学探究、突出重点

在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提出猜想: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体积、颜色等,要让学生懂得控制变量的意识。各小组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然后选代表讲解。在获得同学肯定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将所需导线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实验报告,通过比较得出探究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性质有关。并定性地指出有什么关,系。

最后补充: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外,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演示: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废灯管灯丝串联起来,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现象。

问: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课堂练习,深化知识

教师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1)家用电源线通常用铜丝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或银丝?

(2)一根电阻丝的阻值是10Ω,当它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怎么变?电阻怎么变?要想改变电阻,有什么办法?

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课堂上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也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物理《电阻》说课稿3

我是来自安县沙汀实验中学的薛和军,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是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是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两大电学基础知识之后的又一大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在本节中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本节知识。所以,不管是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很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这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的建立。从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类比法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为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学生动手进进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学生归纳,让学生突破重点

四、教法和学法

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五、教学程序

1,设疑导学,激发求知欲

问题:导线多用铜、铝,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银来做。铁是导体,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做导线呢?

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起兴趣,引发思维,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

演示实验后,通过学生观察到得实验现象,说明导体虽然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还能猜想出改变其他因素从而变灯泡的亮度么?,例如材料、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等,学生的有些猜想缺乏针对性,电流与水流对比,象河道的构成材料、河流的长度,河流的宽度都会影响水流的运动情况,进而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

先进行讨论结束后再老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将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电阻的大小可能与这几个因素有关,如果研究电阻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其它几个因素该怎么办呢?

根据学过的的知识学生将回答出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这时我将告诉他们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学生动手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经师生讨论后让学生采用合适的器材对所猜想的因素进行足一探究

探究一: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结论: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流强度与材料有关

探究二: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结论: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5.分析总结与归纳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本环节中学生介绍半导体,超导体以及他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为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6.反馈练习

落实基础,巩固了知识。

7.知识小结

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3.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

4.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板书如下:

五、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充分地利用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从学习物理知识到应用于实践,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处理:在讲解的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环节,对半导体、超导体的介绍,增添了现实科技的丰富,并设计动手探究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

物理《电阻》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电阻》一节课是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重要的物理量之一,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学生需要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换算;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从而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同时,在实验探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再次加深并熟练掌握物理研究方法之一。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3)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生活引入新课,咱们家里的电线、用电器的导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有些重要的电器设备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的导线。并(追问)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

课堂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学,小组间互相交流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电阻?电阻符号?

2.电阻单位是什么?单位符号?

3.电阻的单位还有有哪些?单位间换算关系是什么?

训练学生单位换算能力。

4.电路中电阻器符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课堂活动三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实验一:

1.如何判断电阻大小?

2.这个实验控制了什么?

3.这个实验同时还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与什么有关?

必须向学生讲述所提供的实验器材的导体,并启示学生寻找各导线之间的异同,并告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要求学生来观察:粗细相同,相同长度的锰铜和镍铬,粗细相同,不同长度的镍铬,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当把他们接入电路时他们对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的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用控制变量法去进行武力探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之间人人参与的合作精神,实现人人有收获的理想课堂效果。

关于温度这一因素进行演示实验:将灯泡钨丝接入电路中,用打火机给灯丝加热,要求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让学生直观的真正认识到电阻大小受温度的影响。

课堂活动四引导学生自学18页半导体和超导体,并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测

在进行完这些内容后,及时进行课堂小检测,题量不能多,但都要具有代表性,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从检测反馈形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完成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起到回顾的作用: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电流、电压大小及形状无关。

七、板书设计:

一、电阻(R)

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欧姆。符号Ω

1kΩ=1000Ω=103Ω1MΩ=1000000Ω=106Ω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2.长度3.横截面积4.温度

三、半导体和超导体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超导现象:某些物质温度很低时电阻变为0。

八、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1、定义: 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三维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①某些单质

如硼(B)、硅(Si)、锗(Ge)和锡(Sn)等

②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如碳化硅(SiC)、二氧化硅(SiO2)及氮化硅(Si3N4)等

③极少数金属氧化物,

如刚玉(ɑ-Al2O3)

3.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较高的熔点

共价晶体中,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要使物质熔化就要克服共价键,需要很高的能量

②硬度很大

③一般不导电,但晶体硅、锗是半导体

④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4.典型共价晶体的结构分析

金刚石

①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周围紧邻的碳原子有 4 个

②每个碳原子都采取___sp3杂化____

③所有的C—C键长相等,键角相等,键角为____109°28'_____.

④晶体中最小的碳环由 6 个碳组成,且 不在 __同一平面内;

⑤晶体中每个C参与了4条C—C键的形成,而在每条键中的贡献只有一半,

故C原子与C—C键数之比为:1 :(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0f3f5-1614754169436)] )= 1:2

⑥每个碳原子可形成12 个六元环,每个C-C键可以形成6 个六元环。

⑦在金刚石晶胞中占有的碳原子数___8____

8×1/8+6×1/2+4=8

⑧12g 金刚石含有_ NA 个C原子

含有_ 2NA 个C-C键

二氧化硅

① 在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 4 个氧原子结合;每个氧原子与 2个硅原子结合;在SiO2晶体中硅原子与氧原子个数之比是 1 :2

②在SiO2 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形成 2个共价键;

③ 在SiO2 晶体中,最小环为 12 元环。

④每个十二元环中平均含有硅原子 =6×1/12=1/2

每个十二元环中平均含有Si-O键=12×1/6=2

硅原子个数与Si-O 共价键个数之是 1:4

氧原子个数与Si-O 共价键个数之比是 1:2

⑤60g 二氧化硅含有 NA _个Si原子

含有 2NA _个O原子

含有 4NA _ 个Si-O键

5.判断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方法

①依据组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力判断

组成共价晶体的粒子是原子,粒子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粒子间的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②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共价晶体的熔沸点高,常在1000℃以上;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在数百摄氏度以下。

③依据物质的状态判断

一般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或液态的单质与化合物,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

④依据物质的挥发性判断

一般易挥发的物质呈固态时都属于分子晶体。

6.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不同类型的晶体熔、沸点:共价晶体>分子晶体

同一类型的晶体熔、沸点:

分子晶体:

共价晶体:

①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②若没有告知键长或键能数据时,可比较原子半径的大小。一般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就越高。

1、金属晶体

金属(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晶体,称其为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中,除了纯金属,还有大量的__合金_____。

大多数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主要组成,

如以铁为主要成分的碳钢、锰钢、不锈钢等,

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黄铜、青铜、白铜等。

在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以_____金属键___相互结合

2、金属键

描述金属键的理论:

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有,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能带理论:不作介绍

金属键的特征:

①自由电子不是专属于某个特定的金属阳离子,

而是在整块固态金属中自由移动。

②金属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

③金属键的成键粒子是_____金属阳离子_____和____自由电子________。

金属晶体与共价晶体一样是一种“巨分子”

3.金属键的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数越少,

金属键越弱,反之,金属键越强

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5.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延展性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而且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

导热性

自由电子在运动时与金属阳离子碰撞,引起两者能量的交换。当金属某部分受热时,那个区域里的自由电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加快,通过碰撞,把能量传递给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频繁碰撞,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金属光泽

由于金属内部原子以最紧密堆积状态排列,且存在自由电子,所以当光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自由电子可以吸收所有频率的光并很快放出,使金属不透明且具有金属光泽。而金属在粉末状态时,晶格排列不规则,吸收可见光后反射不出去,所以金属粉末常呈暗灰色或黑色。

导电性

在金属晶体中,存在许多自由电子,这些电子移动是没有方向的,但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金属表现出导电性。

①金属晶体具有导电性,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属于非金属。

还有一大类能导电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炔),也不属于金属。

③金属导电的粒子是自由电子,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

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粒子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电过程是化学变化

1.离子晶体

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

常见的离子晶体:强碱、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大多数盐

离子晶体的性质: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难挥发难压缩,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导电。

2.离子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一般说来,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3.常见离子晶体的结构

NaCl晶胞

(1)每个晶胞含钠离子、氯离子的个数:

(2)配位数:一种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数目

每个Na+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6 个。

它们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是 正八面体 。

(3)每个Na+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6 个,Na+有 12 个。

每个Cl-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Na+有 6 个,Cl-有__ 12 个。

CsCl晶胞

(1)每个晶胞含铯离子、氯离子的个数:

(2)配位数

每个Cs+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8 个。

它们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是 正六面体

(3)每个Cs+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8 个,Cs+有 6 个。

每个Cl-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s+有 8 __个,Cl-有 6 个。

(3)CaF2型晶胞

①Ca2+的配位数:8

②F-的配位数:4

③一个CaF2晶胞中含:

4个Ca2+和8个F-

(4)ZnS型晶胞

①Zn2+的配位数:4

②S2-的配位数:4

③一个ZnS晶胞中含:

4个Zn2+和4个S2-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物质的熔点与晶体类型的关系

1、若晶体类型不同:

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若晶体类型相同,则有:

⑴离子晶体:结构相似,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 晶格能越大,离子键就越强,熔点就越高。

⑵原子晶体:结构相似,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

⑶分子晶体(不含氢键时):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就越强,熔点就越高。

⑷金属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金属键就越强,熔点就越高。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941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