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射频电疗?

什麽是射频电疗?,第1张

射频治疗是应用大功率的短波或微波作用于人体,利用其电磁波的能量在体内产热,使体内离子及带电胶体震动产生传导电流,同时电容场中机体内的偶极子取向、旋转而产生位移电流,从而形成内生热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射频作用于生物体后可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酶活性提高,改善盆腔内环境。新陈代谢加速。增强白细胞、抗体和补体等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和杀灭某些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抗炎、消肿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性慢性软组织损伤,关节痛,神经痛,颈椎腰腿痛、肺炎、盆腔炎、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肌腱炎,膝韧带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

能。

一、激光医疗属于物理治疗中的光疗技术。

二、心血管科采用最多的是激光手术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用激光治疗心脏疾病和血管内斑块栓塞,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后的激光血管再通术也已经取得成功。

三、激光治疗仪采用波长为650nm、输出功率为1-5mW的低强度单色红光激光。其发出的低强度激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安全可靠的光源。

四、650nm波长的光,最容易被人踢血液中的血红细胞所吸收。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吸收了光量子的能量会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合反应,血红细胞中的酶类会被激活,血液的不正常状态会被改变,从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高频电流与直流电流、低频电流对机体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当高频电流施加于人体时,由于电流的频率高、方向变化快,使人体体液中的离子不会发生显著的位移,离子浓度的变化很小,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因磨擦而生热,所以高频电疗主要作用就是产生热效应。 由于高频电流引起人体组织内微粒的运动,在组织内就可产生热效应,其产生原理如下:

当高频电流通过人体中,机体中离子(A),带电胶体颗粒(B)在电场中产生快速沿电力线方向的来回移动或振动,以传导电流形式通过组织,机体中的电介质分子(C)(D)在高频电场中,无极分子产生电子位移极化,有极分子产生取向极化(图3-1-14),以电位移电流形式通过组织,随着频率的增高,传导电流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而位移电流所占比重逐渐增加。高频电流通过机体时,传导电流引起机体内的欧姆耗损,位移电流引起机体内的介质耗损,因而在各种组织中产生程度不同的热效应。(1)高频电流→导体部分→离子及带电胶体振动→传导电流(包括涡流)→欧姆耗损→热效应。(2)高频电流→电介质(包括电容)→偶极子取向及旋转→位移电流→介质耗损→热效应。 应用波长10~1米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常用电容电场治疗,亦称超高频电场疗法,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热效应及非热效应,它的热效应与短波不完全相同,因在超高频电场作用下,以位移电流点优势,介质损耗产热为主,产热分布比较均匀,但由于脂肪组织血管少,热量不易为血流带走,易产生脂肪过热,在实际治疗时可调整皮肤与电极距离使深部组织温度升高,皮及皮下脂肪温度降低。超短波在用低强度作用,且用目前一切方法不能测出温度升高时,其生物学效应仍非常明显,而同样外源热作用则无类似效应。如:当应用短时间无热量超短波作用人体时,对急性炎症的消退比长时间温热作用时的效果更明显,此外还可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反应,统称为非热效应。非热效应在低强度作用时表现明显,高强度作用时这种特殊作用就被热效应所掩盖。

超短波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作用,首先,是消炎作用,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超短波对炎症,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炎症有良好的作用。在治疗急性炎症时,小剂量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大剂量有时反可使病情恶化,这与它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病灶的pH向碱性移行,有脱水作用,使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凝集素和补体增加等有关;第二,对肾脏有扩张肾血管,解除肾血管痉挛,使尿量增加,尿蛋白降低;第三,可降低血管张力,使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组织细胞营养改善;第四,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应用小剂量的超短波,作用于颈交感神经节,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第五,加强结缔组织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因此临床上常用于(1)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一切炎症,对急性、亚急性效果更好,特别是对化脓性炎症疗效显著;(2)各种创伤,创口及溃疡;9(3)急性、亚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无尿疗效显著;(4)血管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症状性高血压(Ⅰ、Ⅱ期),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等;(5)疼痛性疾病:神经痛,灼性神经痛,肌痛等。 微波疗法是应用波长为1米~1毫米的特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与短波、超短波不同,是一种定向电磁波辐射疗法,根据波长不同可将微波分为分米波(波长100~10cm),厘米波(波长10~1cm),医用微波波长多为12.5cm(频率2,450Hz)。微波的波长介于长波红外线与超短波之间,因此某些物理性质类似光波,如呈波束状传播,具有弥漫性能,遇不同介质可引起反射、折射、绕射、吸收、聚集等;微波辐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另一部分能量则为皮肤及各层组织所反射,其中富于水分的组织较多地吸收微波能量,而脂肪及骨组织反射较多。因此微波的热效应应以富于水份的组织及界面多的器官(眼睛,盆腔)产热大。生殖系统如睾丸对微波特别敏感,加之睾丸血循环差,散热慢,当局部温度高于35°C时精子产生受抑制,曲细精管萎缩局灶性坏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眼睛及生殖系统的防护,对血循环和富于水分的组织应避免过量引起病情恶化。

微波具有镇痛、消炎、脱敏和改善组织和营养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关节及关节周围非化脓性炎症和损伤,如肌炎、腱鞘炎、肌腱周围炎、滑囊炎、肩周炎及关节和肌肉劳损等微波效果显著。 应用无线电波作用于人体产生高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射频疗法,又称高频加温治癌。高频,超高频及特高频(微波)电磁波都属于射频范围,但目前国内外多应用短波与微波波段,主要利用其产生的高温以治疗癌瘤。作用机理:由于癌瘤组织血管生长用短波与微波波段,主要利用其产生的高温以治疗癌瘤。作用机理:由于癌瘤组织血管生长畸形,血液仅为周围正常组织的2~15%。当射频电能为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而使组织温度升高时,正常组织可通过有效血循环散热,而癌瘤组织因循环差,不能及时将热带走,故癌瘤内的温度升高,可比正常组织温度高5~10.4°C,且持续较长时间。故可利用适量射频电能作用癌瘤局部,使癌周围健康组织达42°C~43.5°C(正常组织热损伤阈为45°C)时,可使癌组织强度升至47~55°C,从而达到杀来癌细胞目的,而周围正常组织不致受到损伤。高温作用下癌组织的氧代谢降低,乳酸增加,pH降低;同时使癌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此外癌细胞浆内的溶酶体活性增强,并有大量新的溶酶体产生,最后导致癌细胞溶解。另外射频电能使癌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血循环和供氧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化疗药物的输送,高温能使一些抗癌的化学药物作用增强。同时,抗拒放射线的S期细胞(DNA合成期细胞)对高温最敏感,易被杀灭,还能增强乏氧期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因此,射频高温疗法与放疗、化疗并用能显著提高灭癌效果,同时还可养活放射线和化疗药物用量,减轻副作用。常用的仪器有(1)大功率短波治癌机,治疗深部或浅部癌瘤;(2)微波治癌机,只能治疗表浅部位的癌瘤;(3)分米波治癌机作用较微波深,对皮下组织损伤少,而加热效果则优于微波治疗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942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