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化学过滤器国标标准

半导体化学过滤器国标标准,第1张

RU-60mu。

组合化学子d和机械过滤器呼吸器RU-60m和RU-60mu规范,是非强制性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半导体厂房对玻璃胶的要求:

密封嵌缝材料应选择不含刺激性挥发物、耐老化、抗腐蚀的中心材料,用于表面的应加入抑菌剂。有防霉要求的场合不应用玻璃胶、硅胶类密封胶,应用中性密封胶,并应在密封胶中加入抑菌剂,涉及半导体或有耐碱要求的场合不应用硅密封胶,应避免密封胶对高风险洁净室造成污染。

半导体厂房净化等级标准

半导体器件生产环境按单位体积中规定的尘埃粒子数标准分成洁净度的等级。一般分为:10级、100级、1000级、10000级、100000级,国际标准IOS14644-1、国标GB50073-2013。

美联邦标准中均有规定洁净室和洁净区内空气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粒径的粒子最大浓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半导体净化车间洁净度等级标准及要求半导体特性决定其制造过程必须有洁净度要求,环境中杂质对半导体的特性有着改变或破坏其性能的作用,而杂质各式各样,如金属离子会破坏半导体器件的导电性能等,所以在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中对什么都须严格控制

对应的国标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943--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工作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编著的《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应用指南(GB4943.1-2011)》以标准要求为基础,结合IECEE相关的CTL决议,从电击危险、过热危险、着火危险、辐射危险、化学危险、机械危险等几大类危险出发;

分别阐述了危险产生的原理以及相应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并进行了逐一解释。对于关键元器件,以独立的章节,从选用、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逐一进行了介绍。

扩展资料:

为了达到信息安全的目标,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1、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

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须(need协峨)的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

3、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应用指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989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