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外延的基本原理

硅外延的基本原理,第1张

所有的“外延生长”大同小异。

在适合的晶体底层上的单个晶体半导体薄膜的生长就是外延生长。底层通常是由和沉积的半导体同种物质的晶体组成,但也不总是这样。高质量的单晶硅薄膜已经可以在合成蓝宝石或尖晶石wafer上生长了,因为这些物质都有像硅一样可以让晶核生长的晶体结构。合成蓝宝石或尖晶石的成本超过同尺寸的硅wafer太多了,所以大多数外延生长沉积还是在硅底层上生长硅薄膜。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生长外延(epi)层。一种比较粗糙的方法是把熔融的半导体物质注入底层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结晶,然后把多于的液体去除。然后wafer的表面可以重新研磨抛光形成外延层。很明显这个liquid-phase epitaxy的缺点是重新研磨的高成本和外延层厚度精确控制的难度。

大多数现代外延沉积使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外延生长。

将某一特定晶向的Si seed(种子,通常为一小的晶棒)棒插入熔融状态Si下,并慢慢向上拉起晶棒,一根和seed相同晶向的晶柱就被生产出来,晶柱的直径可以通过控制向上拉的速度等工艺变量来控制.将晶柱切割成很多的一小片,wafer就被制造出来了.晶柱两头无法切割成可用的wafer的部分可被称为头尾料.初步切割出来的wafer,表面通常比较粗糙,无法用作晶圆生产,因而通常都在后续工艺中进行抛光,抛光片的名词就由此而来.针对不同晶圆制造要求,通常需要向粗制晶圆内掺杂一些杂质,如P,B等,以改变其阻值,因而就有了低阻,高阻,重掺等名词.镀膜片可以理解为外延片Epi,是针对特定要求的半导体device而制定的wafer,通常是在高端IC和特殊IC上使用,如绝缘体上Si(SOI)等. 在晶圆IC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一些wafer来测试生产设备的工艺状态,如particle水平,蚀刻率,缺陷率等,这些wafer通常叫做控片,控片也用来随正常生产批一起工艺以测试某一工艺的质量状况,如CVD膜厚等.生产设备在维护或维修后,立即工艺生产批的wafer,容易造成报废,因而通常要用一些非常低成本的wafer来运行工艺以确定维护或修理工作的质量,这类wafer通常叫做dummy wafer,当然有的时候dummy wafer也会用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如某些机台必须要求一定数量的wafer才能工艺,不足的就用dummy wafer补足,而有的机台必须在工艺一定数量的wafer后进行某一形式的dummy run,否则工艺质量无法保证等等诸如此类的很多wafer都可以叫做dummy. 挡片基本上可以视为dummy wafer的一种. dummy wafer,控片,挡片等通常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硅片,是制作集成电路的重要材料,通过对硅片进行光刻、离子注入等手段,可以制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用硅片制成的芯片有着惊人的运算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半导体的发展。自动化和计算机等技术发展,使硅片(集成电路)这种高技术产品的造价已降到十分低廉的程度。这使得硅片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和国防,甚至悄悄进入每一个家庭。

具体来说:

扩散分为炉管、离子注入、快速退火,氧化,清洗,膜厚量测

光刻分为track(涂胶、显影),scanner(曝光),ADI,即显影后检查(目检、CD、OEVER LAY),需要在黄光环境下工作

薄膜分为:CVD(化学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CMP(化学机械研磨),EPI(外延)

刻蚀分为湿法刻蚀,干法刻蚀,AEI(刻蚀后检查),烘烤,清洗

位置在特斯拉旁边,目前来说属于比较偏的地方了,出去什么也没有。因为离海不到3km,所以晚上风比较大。

住宿的地方属于公租房,一个月250,不含水电费。因为好几个住宿地点,所以上下班有班车,到公司有二三十分钟左右吧,工程师住得近,最近的15分钟。制造部远一些,不过在泥城镇里面,相对繁华一些。

上班正常时间早上八点半开会到下午五点开会,五点半下班,中午11:30-1:00吃饭休息。当然到点就走的情况不多,有时候、有的部门开会时间会到6点,8点才下班。

工程部和制造部有夜班,频率看部门,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晚八点到早八点,上二休二,时长8天到1个月不等。制造部的话上班时间会非常早,7点40到无尘室里面,晚上8点出无尘室。

工作环境上,目前有两栋楼,分别为办公楼和fab(一楼是fa工作的地方),TD和PIE基本上有事必须进fab才会进,各个module的工程师是经常需要经进去的,制造部更是日常都在里面,只有中午会安排一间小会议室在里面休息。办公室基本上就是格子间,几十人最多一两百人在一起办公,领导会在小隔间。fab里面除了工作什么都不能干不能带,喝水上厕所是个问题,所以不能喝太多水,有时候长时间站立也不好受

人员方面,从班车和吃饭的时候周围的人的闲聊来看,不少人特别是小领导,都是中芯过来的,或者有在中芯工作经历,华虹也有,不过比较少。

工作当中基本上都是英文的,而且有大量缩写,汉语的很少,这点对于刚来的会比较难受

因为24小时不停,靠产量赚春节等节假日有可能会安排值班,出现异常就得去里面解决,不在公司甚至可能会叫你过去,时间长的有可能会错过午饭。为了确保达成某个阶段性目标,也可能需要早起,当然部门吧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

流动性上看,还是挺大的,一年时间进进出出700人左右吧,当然主要是制造部的。毕竟目前处于扩张期,人员设备制度上必然没有那么成熟,所以目前招聘要求也没什么,只要学历符合岗位,专业实际上绝大多数不做太严格要求,如果要求过高就更找不到人了。

关于设备工程师,不管在哪个半导体工厂,都是最辛苦的岗位之一,因为设备属于最重的资产,除了直接负责的本部门,全厂其他的不少部门也需要围着设备转,所以设备工程师越往上要求越高,既要懂设备,也要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对于低级别的人来说,基本上就是干活,所以女生几乎绝迹,当然工资也高些。每天的巡检管路、点检设备,处理设备报警,例行保养,装机、设备、零件、原材料的采购,盯厂商进度,沟通(吃饭),有时候也需要和厂务和Esh部门打交道(安全检查/应急演练),各种计划表的制定和调整。往上升的话,就是机台owner(负责人),一般有一主一辅,从辛苦程度和压力上来说并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大一些,比如有的机器半夜报警就必须得去至少一个人,即使可以不去,问题不解决,也别想睡安稳觉;周末和厂商预约好时间维修,周末必须得在旁边盯着。有付出就有回报,如果后面跳槽转到工艺的话,未来晋升优势会大一些;即使继续搞设备,日积月累的东西,后来者很难撵上的;也有跳厂商的。

其实上述不少东西并不是一家公司的特色,而是整个行业都会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8999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