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

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第1张

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

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2月23日,欧拉汽车CEO董玉东对于欧拉黑、白猫停产一事作出回应称:是“停止接单,不是停产”,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

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1

欧拉汽车官方否认了黑猫、白猫车型“停产”消息。

2月23日晚,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在欧拉汽车用户App上发文称,“黑猫、白猫停止接单,不是停产,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

据悉,2月14日,欧拉品牌向终端传递了黑猫、白猫停止接单的通知,通知下发后,众多用户和媒体质疑欧拉黑猫、白猫两款车型将停产。

董玉东提到,欧拉品牌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董玉东表示,在缺芯少电的大环境下,黑、白猫待交付订单超2万台,按当前生产量计算,如继续接单,新订单的交付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同时他表示,随后会积极寻求原材料,快速实现已有订单的交付,黑、白猫所有的售后服务将继续保持。

车企正承受成本、交付双重压力

正如董玉东所说的欧拉品牌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因补贴退坡而涨价、原材料涨价,成本压力已经成为了当下众多新能源车企面临的考验。

2021年12月31日,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据平安证券测算,符合补贴标准的新能源车所获补贴将基于不同续航里程、不同动力类型,有2040元到5400元的降幅。

此前,澎湃新闻从经销商处获悉,因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欧拉汽车将于2月28日之后对旗下好猫车型进行提价,涨幅大约为三千到五千元。

除欧拉好猫之外,据澎湃新闻了解,特斯拉对Model 3后轮驱动版和Model Y后轮驱动版价格均上调了4752元;哪吒汽车对旗下全系车型进行提价,涨幅约2000-5000元不等;小鹏汽车对全系车型上调了补贴后售价,涨幅为4300-5400元不等;比亚迪汽车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上汽荣威亦于近日表示,受全球芯片短缺以及国补退坡等影响,迫于成本上涨压力,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对多款新能源车提价。

除了成本难题外,车企还面临着巨大的交付压力。

今年1月,有经销商对澎湃新闻表示,欧拉汽车交付周期最长达到3个月。而据董玉东介绍,目前黑、白猫待交付订单超2万台,按当前生产量计算,如继续接单,新订单的交付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也就是说,交付周期将超过3个月。

其它新能源车企也都面临着交付问题。在各汽车维权平台上,充斥着有关小鹏P5、极氪001等车型逾期未交付的投诉。据澎湃新闻了解,部分小鹏P5车主的等待周期已经超过了4个月。

交付遇阻,低价车型先被“开刀”?

同样是欧拉旗下的车型,黑猫、白猫车型被暂停接单,而好猫车型却仍在正常销售,欧拉对高价车型的资源倾斜明显。

据悉,欧拉汽车是长城汽车旗下主打女性市场的纯电汽车品牌,有黑猫、白猫、好猫三条主要产品线。其中,黑猫官方指导价为5.98-10.28万元;白猫官方指导价为7.18-10.68万;好猫售价最高,官方指导价为10.39-14.39万。

数据显示,2021年,欧拉汽车全年累计销量13.5万辆,其中,欧拉好猫全年累计销量5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37%;而2022年1月,欧拉销量为1.3万辆,其中欧拉好猫销量达9020辆,在总销量中占比上升至68%。

据欧拉汽车销售人员,黑猫、白猫虽然价格区间上至10万,但主要销量都集中在最低价位,“买黑猫、白猫主要看中性价比,愿意买高配的客户肯定直接买好猫了。反而是好猫里面,波塞冬这些高配的卖地很不错。”也就是说,好猫售出的均价要远高于黑猫和白猫两款车型。

此前有经销商对澎湃新闻表示,由于黑猫、白猫售价低,利润空间低,厂家资源明显倾向于好猫,“去年,厂家一直在保障好猫的生产和交付,好猫的提车周期明显比黑猫、白猫短很多,经销商也愿意卖好猫。”

同样,近日遭到众多车主多日维权的小鹏 P5 460 G+版车型,也是小鹏P5车型中的低价版本。

据悉,小鹏P5被小鹏汽车定位为主力车型,目前补贴后售价为16.27-22.93万,2022年1月,小鹏P5交付量为4029台。小鹏P5 2022款有4款车型,分别为460G+、460E+、510G、510E。近几个月来,有众多车主投诉小鹏P5入门级车型460 G+版本延迟交付。

某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包括大众、丰田等在内的传统车企,在遇到供应链问题时,都是优先保障高端车的生产和供应,高端车型利润高,所以很多车企去年销量虽然下降,但是单车毛利反而升上来了。”

不过他也补充说,“对于造车新势力,未必应该像传统车企那样给高端车绝对的优先权。销量指标是车企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买车不像买衣服,消费者普遍认为销量大的车型更为可靠。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中低价位车型往往有着更大的市场,要把销量拉起来,还是要依靠中低价位车型。”

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2

2月23日,欧拉汽车CEO董玉东对于欧拉黑、白猫停产一事作出回应称:是“停止接单,不是停产”,并表示“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而就在不久之前,欧拉品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两款车型确实已经停产了”。如今,官方纠正了自己的说辞,称欧拉在向终端传递黑、白猫停止接单的通知时,引发用户对停产的质疑。

然而,从种种迹象看来,此时的回应也许只是过渡,距离黑、白猫真正停产的日子可能也不远了。

黑白猫早已成为拖累

2月14日,有欧拉车主陆续反应,接到销售通知,2月14日之前所有的黑白猫订单正常排产交车,从2月15日零点开始,停止接收黑白猫所有车型订单,所有黑白猫宣传全部下架,展车全部退出展厅,“已经订的做完就不再生产”。

黑猫白猫停止接单 图源:欧拉APP

2月15日,欧拉官方回应称,由于芯片短缺、零配件供应无法保证生产等诸多原因,导致黑白猫车型订单积压较多,不再接收新订单。

银柿财经注意到,目前欧拉官网及APP上仅可订购“好猫GT”和“好猫”。

突然的停售消息引发车主不满,有评论表示官方“回应了个寂寞”,对于“黑白猫车型订单积压较多”的说法,部分车主表示质疑。

数据显示,2022年1月,欧拉品牌共销售新车1.3万辆,其中欧拉好猫销量9020辆,占比67.8%,这就意味着,黑白猫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到品牌总销量的一半,按照常理,好猫的订单积压情况应该比黑白猫更严重。

对此疑问,或许能从部分车主的评论中找到答案。有黑白猫车主发现,“欧拉APP广场上提车的都是好猫,好猫半个月提车,黑猫白猫两三个月了还提不了车”,质疑欧拉官方对不同车型采取差别对待。其他车主也从销售处得到确认,“好猫的提车周期最快。”

在同样缺“芯”缺配件的情况下,黑白猫停售而好猫不受影响,有车主认为,“所谓的物料不足,其实就是把有限的芯片配给好猫赚更多的钱,便宜的黑白猫就没有多余的可用。”

事实上,欧拉官方可能也想趁此机会摆脱黑白猫这个利润低成本高的包袱。有欧拉销售在回答为何停售时透露,“黑白猫利润太低,以后好猫将成为欧拉最低档的车型。”

董玉东在2月23日的回应中也提到,尽管欧拉具备产业链优势,但这款小车仍为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官方最新回应表示,黑、白猫等待向用户交付的订单累计突破2万台,按当前生产量计算,如继续接单,新订单的交付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

欧拉CEO最新回应 图源:欧拉APP

银柿财经就此致电欧拉客服,对方表示,“关于黑猫、白猫是否会重新上市,目前还没有相关通知”。而当记者向杭州某家欧拉4S店询问时,该店销售告知,“目前没有确切的重新上市的时间,但过两天有一辆退订的‘黑猫’到店,但价格会稍微贵一点”。

欧拉转型迫在眉睫

欧拉选择在这时候放弃黑白猫,与站在其身后的母公司长城汽车(601633.SH)息息相关。

一方面,在长城汽车的`电气化转型下,欧拉作为其新能源子品牌,无疑被寄予厚望。按计划,长城汽车要在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400万辆的目标,其中八成为新能源车型,而欧拉的任务是,在2023年达成累计100万辆的销售目标。

要知道,长城新能源汽车2021年全年的累计销量才13.6万辆,欧拉品牌全年累计销量为13.5万辆;且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整个小型车市场的月销在6万辆左右。按照目前的进展,欧拉100万辆的销量目标将很难实现。

另一方面,进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其中,续航里程在300km~400km之间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下降到了9100元;4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下降到了1.26万元。到2023年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根据官网,欧拉黑猫、白猫的长续航版本车型续航能力分别为401km、405km,最低续航版车型续航能力分别为301km、305km,售价均在9万以下。补贴退坡使得黑白猫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这种情况下,欧拉最好的选择就是,涨价提档,减少低端车型,冲击中高端。据欧拉规划,预计将在2022年3月上线芭蕾猫,第二季度上线朋克猫、闪电猫及樱桃猫等新车型,售价均定在15万~20万元以上。

欧拉转型中高端,不仅顺应了长城汽车的高端化趋势,同时,随着低端产品的迭代下线,也可消除负面舆论对欧拉品牌乃至对长城汽车的影响。此前,欧拉就曾因质量问题被调侃为“脆皮猫”,甚至在发生“换芯门”时被指欧拉团队会“自毁长城”。

不过,冲击中高端也意味着,在15万~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拉将直面小鹏、特斯拉等劲敌。对于欧拉而言,这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上述种种面前,黑猫、白猫停产,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欧拉官方回应黑白猫“停产”消息3

近日,在欧拉黑猫、白猫车型被曝出停产传闻后,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公开回应称黑猫、白猫只是停止接单不是停产,不过公司确实遇到了困难。

据了解,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虽然公司背后有产业链优势,但仍然面临着巨额亏损。

黑猫白猫被曝停产传闻

据悉,2月14日,欧拉品牌向终端传递了黑猫、白猫停止接单的通知,消息传出后,一些欧拉直销店相关销售人员表示,全国经销商都已收到了通知,店里将不会售卖黑猫于白猫,持续时间未知。

来源:欧拉汽车官网

媒体也纷纷报道了欧拉黑猫、白猫停售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欧拉品牌相关负责人曾回应:“这两款车型确实已经停产了。”

据第一电动网报道,在被问及原因时,相关人员表示,一是因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黑白猫本身售价不高,意义不大。二是因为相关零部件供应链短缺,另外就是产能方面,顶不上来。

品牌CEO回应:

不是停产,但亏损巨大

2月23日晚间,针对传闻,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在欧拉ORA App发文称,黑白猫停止接单,不是停产,但是公司确实遇到了困难。

董玉东表示,虽然欧拉品牌背后有产业链的优势,但是这款小车仍然给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董玉东表示,停止接单实属无奈之举,在缺芯少电的大环境下,黑白猫等待向用户交付的订单累计突破两万台,按当前生产量计算,如继续接单,新订单的交付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随后时间里,公司会积极寻求原材料,争取最大的资源,快速实现已有订单的交付。

此外,董玉东向车主承诺黑、白猫所有的售后服务将继续保持,不会受到停止接单的影响。

被疑为新产品让路

公开资料显示,欧拉是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欧拉旗下目前则拥有好猫GT、好猫、白猫和黑猫等车型。

从售价上来看,欧拉黑猫和白猫的价格较低,在综合补贴后的售价低于10万元,好猫则是欧拉旗下尺寸最大的车型,售价高于10万元。

来源:欧拉汽车官网

从销量来看,黑猫则是欧拉的主销车型,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欧拉汽车累计销量达13.5万辆,同比增长140%。其中黑猫累计销量达6.3万辆。

据悉,欧拉黑白猫上市后累计销售达17.3万台,在5万元以上A00市场多次获得单品销冠。

不过尽管是畅销车型,但亏本的买卖还是不能做,巨额亏损让公司最终选择按下了暂停键。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欧拉品牌高管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未来欧拉品牌主要聚焦在10万元~20万元的市场的产品,同时会向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进攻。因此欧拉黑、白猫停止接单的消息传出后,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为了给新产品让路,据悉2022年欧拉还将推出芭蕾猫、朋克猫、闪电猫等产品。

此外,另一款热销车型好猫,尽管去年11月曾因“换芯门”引发争议,但从目前销量来看,仍是公司热销产品。

根据欧拉汽车销量数据,1月份销售13229辆,同比增长29%;其中1月份好猫销售9020辆,同比增长333%。而在2021年全年欧拉好猫累计销量为50931辆。

车企纷纷减产减配

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不止欧拉一家品牌遇到。2022开年以来,全球缺芯局面也在继续蔓延。

据央视财经报道,由于汽车芯片持续短缺,原先几十元的芯片甚至被炒至数千元。但尽管这样,不确定仍然成了整个市场里最常出现的词汇。芯片的价格不确定,芯片的供应量不确定,订购后的发货时间也不确定。

面对缺芯问题,各大车企也纷纷采取了减产减配、停单涨价等措施来应对。如宝马部分车型宣布取消自动后备厢功能、奥迪只提供一把遥控钥匙直到产能恢复再补发、特斯拉部分车型也进行减配处理……而包括特斯拉在内,蔚来、小鹏、广汽埃安等车企,均在不同程度上调价格。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数据,截至2月2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57.79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仍保持不变,约为5.11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的9%。而大众汽车Wolfsburg工厂则是全球汽车减产量最大的工厂,几乎等同于亚洲其他地区的累计减产量。

虽然芯片短缺问题持续蔓延,但不少车企仍然相信今年下半年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如大众首席执行官Herbert Diess表示,大众已经引入了一个芯片预警系统,大众工程师已经确定了大约150种技术替代方案,以取代短缺的半导体。保时捷中国CEO严博禹也于近日表示,希望今年下半年能找到芯片短缺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随着近期“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以及国产替代的持续发力,业内人士也纷纷指出将给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并将推动芯片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欧拉R1买回来后,欧拉R1运行费用很低,用的频率很高,成为了我们家的主力车型。就像车友说的人闲着,不能车闲着。现冬天下班回家,需要开灯行车了。我买的是低配车型,原厂给欧拉R1配的是卤素大灯。老公笑称是蜡烛灯。有时候在路灯下都分不清自己是否开了车灯,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听老公说LED大灯亮度不错,于周末拿出时间来更换了。 1、温度。卤素灯的发光原理是电-热-光的能量转换,就是卤素灯它要发光,就是先电通过灯丝发热后,再产生光,这种发光方式,效率极低,因为大多数的能量都转换成热能散发掉了,所以,一般来说卤素灯的温度是最高的;LED大灯是冷光源,它直接是电-光的转换,能量损失小,发光效率高,灯珠最高温度为90多度,它属于低温灯;有个最好的检测方法,就是手放在大灯前面一会儿,卤素灯的话,先会发热,然后发烫,led灯基本没有什么温度变化! 2、色温亮度。素灯发出的光为暖黄光,色温大约为3200K,照度大约在1200·1300流明,颜色发黄,昏暗,在这样的环境下,时间一长,人容易发困,产生视觉疲劳。led大灯色温为6000K,照度大约在3600流明,颜色正白光,白色光线就像正午的太阳,光线反射强,照路清晰。 3、寿命。品质好的led大灯散热做得好,设计合理,有些led大灯产品使用寿命可以长达5万小时;而卤素大灯大约在1000小时后,光衰就非常严重了! 下面说一下重要的事情:大家要注意喽。 一是市面上很多劣质杂牌的led车灯,散光严重,不照路,散热设计不好,很容易坏,所以一定要选择有保障的产品。我是选择一个朋友的汽修厂弄的,一方面它不会坑我,钱可以赚,但不能坑我,以次充好。另一方面还得看重技术。我不想因为换个灯泡,把小车搞坏。这次拆下来一个55W的卤素灯,又换上一个55W的LED,比较安全。 二是建议大家晚上更换灯泡。白天看不出太大差距,晚上LED亮度是卤素灯的五倍。晚上看得清楚,方便调试灯具。

LED比卤素灯亮度高、寿命更长、更节能、抗震性更好。LED大灯即发光二极管。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灯最重要的还是照亮,这两种灯如果非要比一比亮度,肯定是LED灯在发光效率方面占有

换上之后就亮,还有五年年检。到五年后,这次换上的LED灯光衰也减得差不多了,年检通过应该没有问题。

白天的对比,左边的新换的LED大灯,右边的是老卤素灯。

灯内部的构件。

大灯内部

大灯的盖子

大家看图片的中间,这就换下来的灯泡。长城还是比实诚的,用的灯也是大牌的,至于什么牌我忘记了。

这就是换上的LED大灯,新旧交接一下吧。哈哈。

销售的小车有意思。哈哈。

两对比一下。短好多。

窄好多,别人过不过我能过去。

近光

远光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01年 J. H. 范特·霍夫(荷兰人)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

1902年 E. H. 费雪(德国人)合成了糖类以及嘌噙诱导体

1903年 S . A . 阿伦纽斯(瑞典人)提出电解质溶液理论

1904年 W . 拉姆赛(英国人)发现空气中的惰性气体

1905年 A .冯·贝耶尔(德国人)

从事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

1906年 H . 莫瓦桑(法国人)从事氟元素的研究

1907年 E .毕希纳(德国人)从事酵素和酶化学、生物学研究

1908年 E. 卢瑟福(英国人)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

1909年 W.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人)从事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度的研究

1910年 O. 瓦拉赫(德国人)

脂环式化合物的奠基人

1911年 M. 居里(法国人)发现镭和钋

1912年 V. 格林尼亚(法国人)发明了格林尼亚试剂 —— 有机镁试剂

P. 萨巴蒂(法国人)使用细金属粉末作催化剂,发明了一种制取氢化不饱和烃的有效方法

1913年 A. 维尔纳 (瑞士人)从事分子内原子化合价的研究

1914年 T.W. 理查兹(美国人)致力于原子量的研究,精确地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R. 威尔斯泰特(德国人)从事植物色素(叶绿素)的研究

1916---1917年 未颁奖

1918年F. 哈伯(德国人)发明固氮法

1919年 未颁奖

1920年 W.H. 能斯脱(德国人)从事电化学和热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1921年 F. 索迪(英国人)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首次命名“同位素”

1922年 F.W. 阿斯顿(英国人) 发现非放射性元素中的同位素并开发了质谱仪

1923年 F. 普雷格尔(奥地利人)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4年 未颁奖

1925年 R.A. 席格蒙迪(德国人)从事胶体溶液的研究并确立了胶体化学

1926年 T. 斯韦德贝里(瑞典人)从事胶体化学中分散系统的研究

1927年 H.O. 维兰德(德国人)

研究确定了胆酸及多种同类物质的化学结构

1928年 A. 温道斯(德国人)研究出一族甾醇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1929年 A. 哈登(英国人),冯·奥伊勒 – 歇尔平(瑞典人)阐明了糖发酵过程和酶的作用

1930年 H. 非舍尔(德国人)从事血红素和叶绿素的性质及结构方面的研究

1931年 C. 博施(德国人),F.贝吉乌斯(德国人)发明和开发了高压化学方法

1932年 I. 兰米尔 (美国人) 创立了表面化学

1933年 未颁奖

1934年 H.C. 尤里(美国人)发现重氢

1935年 J.F.J. 居里,I.J. 居里(法国人)发明了人工放射性元素

1936年 P.J.W. 德拜(美国人)提出分子磁耦极矩概念并且应用X射线衍射弄清分子结构

1937年 W. N.霍沃斯(英国人) 从事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结构研究

P. 卡雷(瑞士人) 从事类胡萝卜、核黄素以及维生素 A、B2的研究

1938年 R. 库恩(德国人) 从事类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类的研究

1939年 A. 布泰南特(德国人)从事性激素的研究

L. 鲁齐卡(瑞士人) 从事萜、聚甲烯结构方面的研究

1940年—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G. 海韦希(匈牙利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化学和物理变化过程

1944年 O. 哈恩(德国人) 发现重核裂变反应

1945年 A.I.魏尔塔南(芬兰人)研究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发明了饲料贮藏保养鲜法

1946年 J. B. 萨姆纳(美国人) 首次分离提纯了酶

J. H. 诺思罗普,W. M. 斯坦利(美国人) 分离提纯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7年 R. 鲁宾逊(英国人)从事生物碱的研究

1948年 A. W. K. 蒂塞留斯(瑞典人) 发现电泳技术和吸附色谱法

1949年 W.F. 吉奥克(美国人)

长期从事化学热力学的研究,物别是对超温状态下的物理反应的研究

1950年 O.P.H. 狄尔斯、K.阿尔德(德国人)发现狄尔斯 – 阿尔德反应及其应用

1951年 G.T. 西博格、E.M. 麦克米伦(美国人) 发现超铀元素

1952年 A.J.P. 马丁、R.L.M. 辛格(英国人)开发并应用了分配色谱法

1953年 H. 施陶丁格(德国人)从事环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

1954年 L.C.鲍林(美国人)阐明化学结合的本性,解释了复杂的分子结构

1955年 V. 维格诺德 (美国人)

确定并合成了含硫的生物体物质(特别是后叶催产素和增压素)

1956年 C.N. 欣谢尔伍德(英国人)

N.N. 谢苗诺夫(俄国人)提出气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理论(特别是支链反应)

1957年 A.R. 托德(英国人)从事核酸酶以及核酸辅酶的研究

1958年 F. 桑格(英国人)从事胰岛素结构的研究

1959年 J. 海洛夫斯基(捷克人)提出极普学理论并发现“极普法”

1960年 W.F. 利时(美国人)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

1961年 M. 卡尔文(美国人)

提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机理

1962年 M.F. 佩鲁茨、J.C. 肯德鲁(英国人)

测定了蛋白质的精细结构

1963年 K. 齐格勒(德国人)、G. 纳塔(意大利人)

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4年 D.M.C. 霍金英(英国人)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复杂晶体和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1965年 R.B. 伍德沃德(美国人)

因对有机合成法的贡献

1966年 R.S. 马利肯(美国人)

用量子力学创立了化学结构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结构

1967年 R.G.W.诺里会、G. 波特(英国人)

M. 艾根(德国人)

发明了测定快速 化学反应的技术

1968年 L. 翁萨格(美国人)从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础研究

1969年 O. 哈塞尔(挪威人)、K.H.R. 巴顿(英国人)

为发展立体化学理论作出贡献

1970年 L.F. 莱洛伊尔(阿根廷人)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糖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1971年 G. 赫兹伯格(加拿大人)从事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学结构的研究

1972年 C.B. 安芬森(美国人)确定了核糖核苷酸酶的活性区位研究

1973年 E.O. 菲舍尔(德国人)、G. 威尔金森(英国人)从事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 P.J. 弗洛里(美国人)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实验两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5年 J.W. 康福思(澳大利亚人)研究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

V.普雷洛格(瑞士人)从事有机分子以及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研究

1976年 W.N. 利普斯科姆(美国人)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1977年 I. 普里戈金(比利时人)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1978年 P.D. 米切尔(英国人)从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转换研究

1979年 H.C. 布朗(美国人)、G. 维蒂希(德国人)研制了新的有机合成法

1980年 P. 伯格(美国人)从事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W.吉尔伯特(美国人)、F. 桑格(英国人)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1年 福井谦一(日本人)、R. 霍夫曼(英国人) 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2年 A. 克卢格(英国人)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1983年 H.陶布(美国人)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1984年 R.B. 梅里菲尔德(美国人)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 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法

1986年 D.R. 赫希巴奇、李远哲(中国台湾人)、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1987年 C.J.佩德森、D.J. 克拉姆(美国人)

J.M. 莱恩(法国人)合成冠醚化合物

1988年 J. 戴森霍弗、R. 胡伯尔、H. 米歇尔(德国人)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

1989年 S. 奥尔特曼, T.R. 切赫(美国人)发现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0年 E.J. 科里(美国人)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1991年 R.R. 恩斯特(瑞士人)发明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1992年 R.A. 马库斯(美国人)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作了贡献

1993年 K.B. 穆利斯(美国人)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人)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

1994年 G.A. 欧拉(美国人)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1995年 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人)

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1996年 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R.E.斯莫利(美国人)

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称布基球)C60

1997年 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1998年 W.科恩(奥地利)J.波普(英国)提出密度泛函理论

1999年 艾哈迈德-泽维尔(美籍埃及人)将毫微微秒光谱学应用于化学反应的转变状态研究

2000年 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有功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国人)、野依良治(日本人)

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巴里·夏普莱斯(美国人)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

2002年约翰-B-芬恩(美国人)、田中耕一(日本人)在生物高分子大规模光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

库特-乌特里希(瑞士人)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结构。

2003年 阿格里(美国人)和麦克农(美国人)研究细胞隔膜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年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45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