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为物理学带来的影响

计算机为物理学带来的影响,第1张

自计算机发明以来,就与物理学接下了不解之缘,两门学科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物理学的进步使计算机硬件得以发展,计算机的升级也帮助物理学前进。但是如果没有物理学在近代史上的飞速发展,就不会有近代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的诞生。 电子管的发明是革命性的,在此之前想要制造出电子数字计算机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这项发明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后“真空管”发明了“继电器(二进制)”与“电容(起滤波作用)”等物理元件的使用也更加推进了电子计算机的进步。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其体积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多、价格之贵大大制约了它的普及应用。直到另一种革命性物理元件的发明“晶体管”,它的发明使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ENIAC发明之后的时间里,计算机的发展是飞速的,这个飞速的发展历程到了今天依然在延续。这个历程中物理学的影响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会按照历史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关键词:物理学,计算机发展,晶体管,集成电路正文:在1900年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1906: 美国的Lee De Forest发明了“电子管”。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基本原理是借助电场的大小变化,来控制真空管内自由电子的运动。电子管计算机也称第一代计算机,它的特点是 *** 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确立了模拟量可变换成数字量进行计算;形成了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首创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字符显示器。由于电子管的种种缺陷(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电压源等缺点),第一代计算机很快就被新一代的计算机所取代,而这种替代正是由于物理技术的革新!“晶体管”晶体管 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开关,基于输入的电压,控制流出的电流,因此晶体管可做为电流的开关,和一般机械开关(如Relay、switch)不同处在于晶体管是利用电讯号来控制,而且开关速度可以非常之快,在实验室中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是“定点运算制”,参与运算数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而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同时,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寿命延长,价格降低,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晶体管的出现又是一个帮助计算机出现重大革新的发明!晶体管的发明晶体管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这种器件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这种晶体管无法制造出来。 由于电子管处理高频信号的效果不理想,人们就设法改进矿石收音机中所用的矿石触须式检波器。在这种检波器里,有一根与矿石(半导体)表面相接触的金属丝(像头发一样细且能形成检波接点),它既能让信号电流沿一个方向流动,又能阻止信号电流朝相反方向流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贝尔实验室在寻找比早期使用的方铅矿晶体性能更好的检波材料时,发现掺有某种极微量杂质的锗晶体的性能不仅优于矿石晶体,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电子管整流器还要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实验室在有关硅和锗材料的制造和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这就为晶体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为了克服电子管的局限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贝尔实验室加紧了对固体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肖克莱等人决定集中研究硅、锗等半导体材料,探讨用半导体材料制作放大器件的可能性。 1945年秋天,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以肖克莱为首的半导体研究小组,成员有布拉顿、巴丁等人。布拉顿早在1929年就开始在这个实验室工作,长期从事半导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逐步认识到半导体中电流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布拉顿发现,在锗片的底面接上电极,在另一面插上细针并通上电流,然后让另一根细针尽量靠近它,并通上微弱的电流,这样就会使原来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变化。微弱电流少量的变化,会对另外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放大”作用。 布拉顿等人,还想出有效的办法,来实现这种放大效应。他们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输入一个弱信号,在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输出端,就放大为一个强信号了。在现代电子产品中,上述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效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巴丁和布拉顿最初制成的固体器件的放大倍数为50左右。不久之后,他们利用两个靠得很近(相距0.05毫米)的触须接点,来代替金箔接点,制造了“点接触型晶体管”。1947年12月,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半导体器件终于问世了,在首次试验时,它能把音频信号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 在为这种器件命名时,布拉顿想到它的电阻变换特性,即它是靠一种从“低电阻输入”到“高电阻输出”的转移电流来工作的,于是取名为trans-resister(转换电阻),后来缩写为transister,中文译名就是晶体管。 由于点接触型晶体管制造工艺复杂,致使许多产品出现故障,它还存在噪声大、在功率大时难于控制、适用范围窄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肖克莱提出了用一种“整流结”来代替金属半导体接点的大胆设想。半导体研究小组又提出了这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1950年,第一只“面结型晶体管”问世了,它的性能与肖克莱原来设想的完全一致。今天的晶体管,大部分仍是这种面结型晶体管。计算机的又一次革新!集成电路出现了!!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电路发明者为杰克·基尔比(基于硅的集成电路)和罗伯特·诺伊思(基于锗的集成电路)。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它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讯、遥控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集成电路计算机60年代初期,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随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以每3-4年提高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增长。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1962年1月,IBM公司采用双极型集成电路,生产了IBM360系列计算机。一些小型计算机在程序设计技术方面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系统: *** 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总称为软件。值得一提的是, *** 作系统中"多道程序"和"分时系统"等概念的提出,结合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使用远程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集成电路的出现时革命性的集成电路,现代计算机插上腾飞的翅膀,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其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人们的要求仍差很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生产更能更强、更轻便、更便宜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而集成电路的发明正如“及时雨”,当春乃发生。其高度的集成性,不仅仅使体积得以减小,更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驶上了用硅铺就的高速公路。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2001年推出1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并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献可以原汁原味保存、并流芳百世。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继由于电子管的种种缺陷(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电压源等缺点),第一代计算机很快就被新一代的计算机所取代,而这种替代正是由于物理技术的革新!“晶体管”晶体管 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开关,基于输入的电压,控制流出的电流,因此晶体管可做为电流的开关,和一般机械开关(如Relay、switch)不同处在于晶体管是利用电讯号来控制,而且开关速度可以非常之快,在实验室中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是“定点运算制”,参与运算数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而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同时,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寿命延长,价格降低,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晶体管的出现又是一个帮助计算机出现重大革新的发明!晶体管的发明晶体管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这种器件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这种晶体管无法制造出来。

粉色的一般都是含有生物波芯片的,一般国外的卫生巾用得多,中国内地品牌少。

绿色芯片一般都是冰片了,寒凉,对女性身体是非常不好的。

卫生巾是一种具有吸收力的物质,主要的材质为棉、不织布、纸浆或以上材质复合物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纸,侧边的设计主要用来防止侧漏,因为使用时会和卫生棉本体呈现某个角度,更容易和鼠蹊部流生摩擦,因此使用柔软材质的侧边的卫生巾较受女性青睐。

卫生棉的背胶是不透水材质,可将经血保留在卫生棉中,用来吸收女性月经来潮时,自阴道流出的经血。

卫生巾的用法:是一个长条形的,两边不带耳朵。这种卫生巾,只要撕开包装袋,取出卫生巾并展开,然后撕下卫生巾反面的那条纸带(这个纸带是防止卫生巾包装时粘连的,没有别的用处,撕下后可以扔掉),把卫生巾有胶的一面对准内裤裤裆处粘在内裤上,卫生巾就放置好了。

1、常用的电线、电缆按用途分有哪些种类?

答:按用途可分为裸导线、绝缘电线、耐热电线、屏蔽电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射频电缆等。

2、绝缘电线有哪几种?

答:常有的绝缘电线有以下几种:聚氯乙烯绝缘电线、聚氯乙烯绝缘软线、丁腈聚氯乙烯混合物绝缘软线、橡皮绝缘电线、农用地下直埋铝芯塑料绝缘电线、橡皮绝缘棉纱纺织软线、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电线、电力和照明用聚氯乙烯绝缘软线等。

3、电缆桥架适合于何种场合?

答:电缆桥架适用于一般工矿企业室内外架空敷设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亦可用于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室内外架设。

4、电缆附件有哪些?

答:常用的电附件有电缆终端接线盒、电缆中间接线盒、连接管及接线端子、钢板接线槽、电缆桥架等。

5、什么叫电缆中间接头?

答:连接电缆与电缆的导体、绝缘屏蔽层和保护层,以使电缆线路连接的装置,称为电缆中间接头。

6、什么叫电气主接线?

答: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中主要电气设备和母线的连接方式,包括主母线和厂用电系统按一定的功能要求的连接方式。

7、在选择电力电缆的截面时,应遵照哪些规定?

答:电力电缆的选择应遵照以下原则:

(1)电缆的额定电压要大于或等于安装点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

(2)电缆持续容许电流应等于或大于供电负载的最大持续电流;

(3)线芯截面要满足供电系统短路时的稳定性的要求;

(4)根据电缆长度验算电压降是否符合要求;

(5)线路末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能使保护装置可靠的动作。

8、交联聚乙烯电缆和油纸电缆比较有哪些优点?

答:(1)易安装,因为它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小、且重量轻;

(2)不受线路落差限制;

(3)热性能好,允许工作温度高、传输容量大;

(4)电缆附件简单,均为干式结构;

(5)运行维护简单,无漏油问题;

(6)价格较低;

(7)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8)制造工序少、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9、固定交流单芯电缆的夹具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夹具应无铁件构成闭合磁路,这是因为当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在其周围产生磁力线,磁力线与通过线芯的电流大小成正比,若使用铁件等导磁材料,根据电磁感应可知,将在铁件中产生涡流使电缆发热,甚至烧坏电缆。所以不可使用铁件作单芯交流电缆的固定夹具。

10、以下的热缩电缆头的附件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答:热缩附件的最大特点是用应力管代替传统的应力锥,它不仅简化了施工工艺,还缩小了接头的终端的尺寸,安装方便,省时省工,性能优越,节约金属。热缩电缆附件集灌注式和干包式为一体,集合了这两种附件的优点。

11、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哪些检查工作?

答:(1)支架应齐全、油漆完整。

(2)电缆型号、电压、规格符合设计。

(3)电缆绝缘良好,当对油纸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直埋电缆与小底电缆应经直流耐压试难合格;充油电缆的油样应试验合格。

(4)充油电缆的油压不宜低于1.47MPa。

12、对油纸绝缘电力电缆密封有怀疑时,如何用较简单的办法检查电缆绝缘纸是否受潮?

答:把电缆绝缘纸点燃或放入150℃左右的电缆油中检查,无“嘶嘶”声或白色泡沫出现,说明未受潮。

13、电缆标志牌应注明什么内容?编写有何要求?

答: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线路设计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始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要求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14、直埋电缆的方位标志应设置在哪些位置?

答:在电缆两端,电缆直线段50~100m处电缆接头几电缆改变方向的弯角处。

15、制作电缆接头用的黄腊绸带、黑玻璃漆带、无碱玻璃丝带等,施工前如何进行排潮处理?

答:(1)恒温干燥法:将绝缘带卷成直径为25~30mm小卷,放入110~120℃恒温干燥箱内烘4~5h,冷却干取出,放入干燥的密封筒内。

(2)油浸排潮法:将绝缘带小卷放入恒温在120~130℃的电缆油中,离锅底保持30mm距离,经一定时间后油面不再产生泡沫后取出,装入贮有电缆油的桶中,油位应超过所有装入的物体并将其密封。

16、电缆外护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护内护层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增强机械强度。

17、室外电缆沟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电缆沟上部应比地面稍高,加盖用混凝土制作的盖板,电缆应平敷在支架上,有良好的排水管。

18、电缆内护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绝缘层不会与水、空气或其他物体接触,防止绝缘受潮和绝缘层不受机械伤害。

19、使用钢丝钳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绝缘柄的绝缘是否完好无损,使用时不可用钢丝钳剪切超过规格所允许的金属线材,并禁止用钢丝钳代替锤子敲打工具,以免损坏。

20、什么叫绝缘强度?

答:绝缘物质在电场中,当电场强度增大到某一极限时就会被击穿,这个导致绝缘击穿的电场强度称为绝缘强度。

21、交联热收缩电缆附件有哪些优点?

答: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与现在其他类型附件比较具有电气性能优越、体积小、质量小、安装简便、材料配套等优点,另外还具有耐气候、抗污秽性、阻燃自熄等能力。

22、对电缆导体连接点的机械强度有何要求?

答:连接点的机械强度,一般低于电缆导体本身的抗拉强度,对于固定敷设的电力电缆,其连接点的抗拉强度要求不低于导体本身抗拉强度的60%。

23、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材料应具备哪些主要性能?

答;应具备下列主要性能:

(1)高的击穿强度;

(2)低的介质损耗;

(3)相当高的绝缘电阻;

(4)优良的耐放电性能;

(5)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机械强度;

(6)绝缘性能长期稳定。

24、机械敷设电缆时,牵引强度有何规定?

答:对于铜芯电缆,当牵引头部时,允许牵引强度为70N/cm;对于铝芯电缆,当牵引头部时,允许牵引强度为40N/cm;若利用钢丝网套牵引时,铅护套电缆允许强度为10N/cm;

铅护套电缆为40N/cm。

25、对电缆保护管有何规定?

答:(1)电缆需要穿保护管敷设时,管子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的内径不应小于100mm;

(2)电缆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

(3)每根管子最多不应超过三个弯头,直角弯不应多于2个。

26、如何测量电缆护套的外径?

答:在护套圆周上均匀分布的五点处,测量护套外径和其平均值,其平均外径既为护套的外径。

27、不同截面的铜芯电缆如何连接?

答:不同截面的铜芯电缆连接,可采用开口弱背铜接管,以锡焊法连接,也可用纯铜棒按不同的截面要求连接成铜接管,以压接法连接。

28、简述10KV交联电缆热缩式制作户内终端头的过程?

答;(1)准备阶段:检查热缩电缆附件是否齐备,型号是否相配,检查并确认电缆有无潮气后,检查电缆。

(2)切除多余电缆,根据现场情况决定电缆长度。

(3)剥除护层。

(4)焊接接地线,将接地线焊接在钢带上。

(5)填充三叉口及绕包密封胶。

(6)安装三芯分支护套,将护套套入根部,从中部开始收缩,先往根部,再往指部。

(7)剥铜 带和外半导电层,剥切三芯分支套口20mm以上的铜带,严禁损伤主绝缘,清除干净半导电层。

(8)安装应力管,管口端部分支套对接后热缩。

(9)安装接线端子。

(10)安装绝缘管。

(11)安装密封管。

(12)核相后安装相色管。

29、户内、户外预制式终端安装步骤有哪些?

答:(1) 将电缆按预定位置就位、固定、清洁表面,参照说明书剥除外护套,如有特殊需要,外护套剥切长度可调整,分别由铜带、外护套铠装引出2组地线。

(2) 由外护套口向上量取需要尺寸,切除多余电缆,套入热缩三指套至三叉口根部由中间加热收缩,由指套上口向上量取规定尺寸(35kv为350~380mm)。去掉多余铜带(保留20mm),再保留半导体预定位置,压接出线端子密封。

30、在什么情况下,现场安装的电动机应进行抽芯检查?

答:电动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抽芯检查:

(1) 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者;

(2) 经外观检查或电气试验,质量有可疑时;

(3) 开启式电机经端部检查有可疑时;

(4) 试运转时有异常情况者。

31、发电机手动同期并列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发电机并列的三个条件是待并发电机的电压、频率、相位与运行系统的电压、频率、相位之差小于规定值。

32、母线装置施工完,应进行哪些检查?

答:应进行下列检查:

(1)金属构件的加工、配制、焊接螺接应符合规定;

(2)各部螺栓、垫圈、开口销等零部件应齐全可靠;

(3)母线配制及安装架应符合规定,相间及对地电气距离符合要求;

(4)瓷件、铁件及胶合处应完整,充油套管应无渗油,油位正常;

(5)油漆完整,相色正确,接地良好。

33、在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接头中,改善其护套断开处电场分布的方法有几种(请列出五种),并简述其方法。

答:(1)胀喇叭口:在铅包割断处把铅包边缘撬起,成喇叭状,其边缘应光滑、圆整、对称。

(2)预留统包绝缘:在铅包切口至电缆芯线分开点之间留有一段统包绝缘纸。

(3)切除半导电纸:将半导电纸切除到喇叭口以下。

(4)包绕应力锥:用绝缘包带和导电金属材料包成锥形,人为地将屏蔽层扩大,以改善电场分布。

(5)等电位法:对于干包型或交联聚乙烯电缆头,在各线芯概况绝缘表面上包一段金属带,并将其连接在一起。

(6)装设应力控制管:对于35kv及发下热缩管电缆头,首先从线芯铜屏蔽层末端方向经半导体带至线芯绝缘概况包绕2层半导体带,然后将相应规格折应力管,套在铜屏蔽的末端处,热缩成形。

34、电缆支架的加工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剌;

(2)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蓍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3)金属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时,应根据设计作特殊的防腐处理。

35、列举出你熟悉的电缆架。

答:拼焊式E型架、装配式E型架、桥式电缆架、电缆托架、挂钩式支架、单根电缆支架等。

36、敷设电缆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安全运行方面,尽可能避免各种外来损坏,提高电缆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2)经济方面,从投资最省的方面考虑;

(3)施工方面,电缆线路的路径必须便于旋工和投运后的维修。

37、制作电缆终端头或中间接头的绝缘材料有哪些?

答:有绝缘胶、绝缘带、绝缘管、绝缘手套、绝缘树脂等。

38、简述电缆头制作的一般 *** 作程序。

答:(1)制作前的准备:包括○1阅读安装说明书;○2察看现场;○3备料;○4电缆试潮;○5制作前测试等。

(2)接头的制作过程:包括○1割断多余电缆;○2电缆保护层的剥切;○3导体连接;○4包绕绝缘(或收缩管材);○5安装接头外壳;○6灌注绝缘剂;○7进行密封处理等。

(3)制作后电气测试。

39、电缆保护管的加工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管口应无毛剌和尖锐楞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2)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金属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沥表,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

40、电缆的排列符合哪些要求?

答:(1)电力电缆和控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高、低压电缆,强、弱电控缆应按须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但在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引入柜盘时,为满足弯曲半径,可由下面上配置。

41、电缆沟内敷设电缆的方法是什么?

答:在电缆沟内敷设电缆的方法与直埋电缆的敷设方法相仿,一般可将滑轮放在沟内,施放完毕,将电缆放于沟底或支架上,并在电缆上绑扎电缆标牌。

42、电缆敷设的常用设备有哪些?

答:(1)空气压缩机,主要用来破坏路面,为以后敷设电缆作准备;

(2)电动卷扬机或电缆牵引机,主要用来拖电缆;

(3)电缆输送机,配合牵引机使用来克服巨大的摩擦力,减轻对电缆的损坏;

(4)电缆盘放线支架;

(5)滚轮装置;

(6)防捻 ,减钢丝绳出现的扭曲;

(7)电缆盘制动装置;

(8)张力计。

43、电缆沟中支架安装距离的要求如何?

答:电缆固定于电缆沟和隧道的墙上,水平装置时,当电缆外径等于或小于50mm时应每隔1m加一支撑;外径大于50mm的电缆每隔0.6m加一支撑;排成三角形的单电缆,每隔1m应用绑带扎牢,垂直装置时,每隔1~1.5m加以固定。

44、如何处理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在同一托架的安装?

答: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一般不应敷设在同一托架内,当电缆较少而将控缆与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托架内时,应用隔板隔开。

45、电缆隧道内如何装设接地线?

答:隧道和沟的全长应装设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应和所有的支架相连,两头和接地极连通。接地线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铅包和铠装除了有绝缘要求外,应全部相互连接并和接地线相连,电缆架和接地线均应涂防锈漆或镀锌。

46、对于电缆孔洞的防火封堵有何要求?

答:对于较大的电缆贯穿孔洞,如电缆贯穿楼板处等,采用防火堵料封堵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先在电缆表面涂四至六层防火涂料,长度自孔洞以下1.5m左右,再用耐火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板托防火堵料,保证封堵后牢固并便于更换电缆时拆装,封堵密实无孔隙以有效地堵烟堵火。

47、喷灯点火前应注意哪些检查?

答: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

(1)打气筒是否漏油或渗油,油桶及喷嘴处是否漏油、漏气;

(2)油桶内的油量是否超过油桶容量的3/4,加油的螺丝塞是否拧紧。

48、使用喷灯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喷灯最大注油量为油筒容积的3/4;

(2)开始打气压力不要太大,点燃后火焰由黄变蓝即可使用;

(3)周围不得有易燃物,空气要流通;

(4)停用时先关闭调节开关,火熄后,慢慢旋松油孔盖放气,空气放完后,要要旋松调节开关,完全冷却后再旋松孔盖;

(5)煤油喷灯与汽油喷灯要分开使用。

49、手动油压钳有何用途?如何 *** 作?

答:两根导线的连接通常是将两导线端穿入相同材料制成的压管中,用压接钳挤压数个坑,使导线连接在一起,压接时,手柄向上抬起时,柱塞向外移动,进油阀下腔产生真空,油箱内的油进入柱塞腔。手柄下压时,柱塞向内移动,油受压后,使进油阀关闭,打开出油阀,使油压进入液压缸,推动活塞和阳模,阳、阴模之间放有压接管,当压接被挤压的坑深到一定值时,开启回油阀,活塞自动返回,压完一个坑后,移动压钳,再压下一个。

50、常用低压电力电缆按绝缘和保护层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哪几类?

答:(1)油浸纸绝缘铅包(或铝包)电力电缆;

(2)不滴流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

(3)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4)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5)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6)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51、常用绝缘材料的类别哪些?举例说明?

答:(1)无机绝缘材料:有云母、石棉、大理石、瓷器、玻璃等;

(2)有机绝缘材料:有树脂、橡胶、纸、麻、棉纱等;

(3)混合绝缘材料:用以上绝缘材料加工而成型的名种绝缘材料。

52、在哪种情况下采用排管敷设?有什么优点?

答:排管敷设一般用在与其他建筑物、公路或铁路相交叉的地方,有时也在建筑物密集区内采用。主要优点是占地少,能承受大的荷重,电缆相互间互不影响,比较安全。

53、何谓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

答: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是指在电缆内通过规定电流时,在热稳定后,电缆导体达到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时的电流数值。

54、决定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1)电缆的长期容许工作温度;

(2)电缆本身的散热性能;

(3)电缆装置情况及周围环境的散热条件。

55、电缆的敷设方式有几种?

答:有以下几种:

(1)直埋在地下;

(2)安装在电缆沟内;

(3)安装在地下隧道内;

(4)安装在建筑物内部墙上或天棚上;

(5)安装在桥架上;

(6)敷设在排管内;

(7)敷设在水底。

56、如何进行电缆管的连接工作?

答:电缆管连接时,必须用扣和管接头连接,如采用焊接时,不能直接对焊,连接处要套上一段粗管再进行焊接,以免焊渣掉入管内。

57、制作电缆头时,对上下扳弯电缆芯线有何要求?

答:扳弯线芯时,不得损伤纸绝缘,芯线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线芯的10倍。制作时要特别小心,应使线芯弯曲部分均匀受力,否则极易损伤绝缘纸。

58、简述塑料电缆的热收缩密封法。

答:热缩法适用于中、低压橡、塑电缆接头和终端头的密封,也可适用于不滴流和黏性浸渍绝缘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型和硅橡胶型两大类遇热后能均匀收缩的热收缩管。将这种管材套于预定的粘合密封部位,并在粘和部位涂上热熔胶,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热缩管将收缩,同时热熔胶熔化,待自然冷却后即形成一道良好的密封封层。

59、用电动弯管机弯制电缆保护管时应注意什么?

答:(1)弯管机应由了解其性能并熟悉 *** 作知识的人员 *** 作;

(2)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按钮、 *** 作把手、行程开关应完好,弯管机必须可靠接地;

(3)选用符合要求的模具,确定好所需要的弯曲半径;

(4)施工场地周围,应有充足的活动范围;

(5)使用时待空转正常后,方可带负荷工作,运行中,严禁用手脚接触其转动部分;

(6)工作完毕应及时停电,释放油压。

60、电缆清册的内容及电缆编号的含义是什么?

答:电缆清册是施放电缆和指导施工的依据,运行维护的档案资料。应列入每根电缆的编号、起始点、型号、规格、长度,并分类统计出总长度,控缆还应列出每根电缆的备用芯。

电缆编号是识别电缆的标志,故要求全厂编号不重复,并且有一定的含义和规律,能表达电缆的特征。

61、电缆目前采用的敷设方法可分为几类?

答:(1)人工敷设,即采用人海战术,在一人或多人协调指挥下,按规定进行敷设;

(2)机械化敷设,即采用滚轮、牵引器、输送机,通过一同步电源进行控制,比较安全;

(3)人工和机械相结合,有些现场由于转弯较多,施工难度大,全用机械较困难,所以采用此法。

62、控制二次回路接线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导线的电气连接应牢固可靠;

(3)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4)电缆芯线端部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5)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

(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一根,最多不得超过两根。

63、电缆排管有何要求?

答:(1)排管顶部至地面距离,在厂房内为0.2m,人行道下为0.5m,一般地区为0.7m;

(2)在变更方向及分支处均应装置排管井坑,长度超过30mm时也应加设井坑;

(3)井坑深度不小于0.8m,人孔直径不小于0.7mm;

(4)排管应有倾向井坑0.5%~1%的排水坡度。

64、对于电缆导体连接点的电阻有何要求?

答:要求连接点的电阻小而且稳定,连接点的电阻与相同长度、相同截面的导体之比值,对于新安装的终端头和中间头,应不大于1;对于运行中的终端头和中间头这个比值不应大于1.2。

65、电缆接头和中间头的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应满足的要求有:

(1)耐压强度高,导体连接好;

(2)机械强度大,介质损失小;

(3)结构简单,密封性强。

66、什么是电缆故障?有几种常见的类型?

答:电缆故障是指电缆在预防性试验时发生绝缘击穿或在运行中,因绝缘击穿、导线烧断等而迫使电缆线路停电的故障。常见的故障有接地故障、短路故障、断线故障、闪络性故障和混合型故障等。

67、如何处理电缆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

答:电缆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一般来说,电缆导体的损伤只是局部的,如果属于机械损伤,而故障点附近的土壤又较干燥时,一般可进行局部修理,加添一只假接头,即不将电缆芯锯断,仅将故障点绝缘加强后密封即可。

68、电力电缆在敷设前应进行哪些试验和检查?

答:敷设前应检查电缆的型号、规格及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外力损伤,低压电缆用1000V兆欧表遥测绝缘电阻,阻值一般不低于10MΩ,高压电缆用2500V兆欧表摇测阻值一般不抵于400MΩ。

69、主厂房内敷设电缆时一般应注意什么?

答:在主厂房内敷设电缆时一般应注意:

(1)凡引至集控室的控制电缆宜架空敷设;

(2)6KV电缆宜用隧道或排管敷设,地下水位高处亦可架空或用排管敷设;

(3)380V电缆当两端电缆在零米时宜用隧道、沟或排管,当一端设备在上、一端在下时,可部分架空敷设,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架空。

70、电力电缆的内屏蔽层与外屏蔽层各在什么部位?采用什么材料?有何作用?

答:为了使绝缘层和电缆导体有较好的接触,消除导体表面的不光滑引起的导体表面电场强度的增加,一般在导体表面包有金属化纸或半导体纸带的内屏蔽层。为了使绝缘层和金属护套有较好的接触,一般在绝缘层外表面包有外层屏蔽层。外屏层与内屏层的材料相同,有时还外扎铜带或编织铜丝带。

71、简述环氧树脂复合物的构成及性能。

答:环氧树脂复合物由环氧树脂加入硬化剂、填充剂增韧剂和稀释剂组成。具有以下性能:

(1)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电气性能优良;

(3)电气性能稳定;

(4)与有色金属有足够的黏附力;

(5)耐腐蚀性好;

(6)户外使用时,耐雨、耐光、耐湿热。

72、单芯电缆护套一端接地方式中为什么必须安装一条沿电缆平行敷设的回流线?

答:在金属护套一端接地的电缆线路中,为确保护套中的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标准,必须安装一条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的导体,且导体的两端接地,这种导体称为回流线。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短路电流可以通过回流线流回系统中心点,由于通过回流线的接地电流产生的磁通抵消了一部分电缆导线接地电流所产生的磁通,因而可降低短路故障时护套的感应电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509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