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美元投资,华为喜从天降,张召忠的预言果然是正确的,你怎么看?

1.4万亿美元投资,华为喜从天降,张召忠的预言果然是正确的,你怎么看?,第1张

芯片作为21世纪科技实力集大成者的产物,在各个电子产品当中都有它的身影,小到一个台灯、手机,大到一辆复兴号高铁,如果没有了芯片,不说远的,就说新时代的四大发明:移动支付、高铁、共享单车以及网购都得陷入停摆。但因为咱们起步晚的原因,许多高端芯片都需要靠进口,根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只有30%,而当年进口芯片就花费了3000亿美元之巨,比石油还要多出600亿美元左右。

有段时间华为遭到芯片断供的事情更是让国人认清了一个事实,中国虽然是一个消费大国,但很多顶尖技术却还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一旦有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这些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顶尖技术瞬间就会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弱点。

华为从去年受到来自美国的第一轮禁令开始,华为手机在全球的出货量就大大降低,根据余承东的说法是,因为制裁的原因,华为手机比预期少了6000万台,如果没有这一档子事情,华为在2019年可能就以为成为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品牌。

华为靠着自研的HMS服务勉强渡过了第一轮禁令,毕竟在软件方面,中国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华为也拥有足够的财力。但今年这份芯片断供的禁令,却直接让华为无处下手,甚至余承东都不得不亲自承认即将发布的麒麟9000很可能将成为近期最后一款手机芯片。华为自己只完成了麒麟芯片最初设计的那一步,而后面的制造和封装全部交给了台积电进行完成。

华为之所以选择台积电进行芯片制造,准确来讲不是选择,毕竟麒麟7nm制程和5nm制程的芯片在全球范围内只有台积电能完成制造,所以台积电一旦断掉合作,华为设计的手机芯片只能停留在草稿纸上,然后静待有能力生产芯片的公司出现。

而在国内还有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严峻事实:造不出顶级水准的光刻机。中国最牛的光刻机生产商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而就是这家中国最牛的公司目前生产的光刻机加工制程cheng也只是90nm,相当于2004年英特尔芯片的水准。

当然也不要小瞧了这个90nm的国产光刻机,毕竟它能在“所有进口光刻机都停止工作和进口芯片被断供”的极端情况下,让我们依旧有芯可用。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国家也开始正视这一困难的局面,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将准备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大力扶持半导体行业,并且投入高达1.4万亿美元的资金。

1.4万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近10万亿元,这对于华为而言简直是喜从天降。

而此事也证明张召忠的预言果然是正确的,因为早在前段时间张召忠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三年后美国芯片就没人要,因为中国满大街都是了。

之前还有人对张召忠的预言产生质疑,但现在随着国家1.4万亿美元投资的传出,

未来在资金、政策、人才以及行业凝聚力都聚齐的时候,何愁“中国芯”不成,只需要再等个几年,最终的结果就会像张召忠说的那样。

在我国的历史上,从来不少英雄,更不少巾帼英雄,一个个铿锵玫瑰,让中国的历史变得更加斑斓。83岁的黄令仪就是这样的一位女英雄,她为我国解决了一大难题,为国家省下了1.4万亿元的开销,此等英雄又怎能不令人钦佩。

什么才是英雄?

关于英雄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只有8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也许我们看过很多武侠小说,里面的英雄,或是飞檐走壁,或是武艺超群。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哪一个英雄真正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所拥有的就是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他们所坚持的就是让国家的脊梁真正的挺起来。

钱学森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的回到一贫如洗的祖国从事着导d研究工作,为我国的导d事业发展,呕心沥血。袁隆平也是这样的人,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研制出新型杂交水稻,为中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84岁的钟南山也是这样的英雄,为全国人民的健康呕心沥血,始终冲在最前线。

英雄即是侠,侠之大者在于大义存心间,而所谓的大义莫过于为国为民。凡是为国为民者皆可为英雄,不分男女。黄令仪毫无疑问配得上英雄的称号,她所做的贡献丝毫不亚于钱学森,袁隆平和钟南山。

黄令仪是何人?

用什么称呼黄令仪才好,是龙芯中科的研究人员,还是一个英雄,或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这些名称来形容黄令仪都有些片面,真正给她的称谓应该是爱国者。

她是一个最朴实的爱国者,从来没想过成为英雄,但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一个英雄所应该做的,肩膀上担着的是国家大义,担着的是国家前途,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匍匐在地,为国家洗刷耻辱,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无私!

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那是一个炮火连天的岁月,那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13年后进入青春期的黄泥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她和国家一同成长,也立志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他选择了华中工学院作为她的大学。

当时的黄令仪已经认识到科技发展是中国强大的基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科技人才更是新中国所紧缺的。黄丽英选择报考华中工学院,就已经注定了她的一生要和国家命运前途挂钩。

从华中工学院毕业以后,黄令仪又进入清华大学主攻半导体,从此她的人生和微电子结下了了缘分。毕业以后的黄令仪一直从事着微电子方面的研究,1965年,黄令仪加入了国之重器即第一代微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之中。

肩负国家使命,一刻不敢松懈。在365个岁月之中,黄令仪几乎天天扑在工作上,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我国的第1台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于1966年诞生。这段时期我国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已经跟上了世界的步伐。黄令仪和她的同事们,也都因此而骄傲不已。

一次偶然的出差经历,使得黄令仪备受打击,在国际芯片的展览会上,居然没有一家是中国的。从那时起,黄令仪就下定决心要研制出中国的自己芯片,于是决定加入龙芯的研制计划。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3岁的黄令仪深受打击,回国之后就开始钻研起集成电路。凡是和集成电路相关的学科,相关的学问,以及世界的先进技术,都成了黄令仪学习的对象。因此,黄令仪在这方面也有所成就,终于使得自己的发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这并没有使黄令仪感到兴奋,因为中国芯片的研究,一直止步不前。

黄令仪不能看到中国在世界上的落后局面,于是她下决心加入中科院的计算机研究所,为中国的龙芯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时的黄令仪,已经76岁高龄,但她决心为中国研制芯片的心态没有改变,决心让中国跻身于芯片强国的愿望没有改变。

芯片的研究是一项精细而又长远的工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76岁的黄令仪自加入芯片计划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要将余生奉献在国家的芯片研究事业上。不管这条路要走多久,她都要见证,这样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凭借着这样的决心和这样的毅力黄令仪和她的团队,终将迎来改变。

经过数个昼夜的坚持,经过无数人的努力,黄令仪和她的团队,终于完成了龙芯的研究,在2019年12月24日那一天,龙芯在北京发布新一代通用处理器,自此以后国人再也不用看外国人的脸色,有了自己的“中国芯”!

芯片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手机电脑都需要以芯片作为核心,存储各项重要数据。如果芯片技术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中,那么国家的重要数据就可能被偷窃,数据安全就无法得以保证。

一个国家能否自主研发芯片,也是能否成为计算机大国的标志。中国历年来在各方面都有所成就,唯独在芯片事业上止步不前,一直要靠进口完成。国家每年在芯片上的投入就要花费1.41万亿元,如此天价购买芯片,却不能保证国家的数据安全,岂不令人气愤和失望。

龙芯的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芯片短缺的局面,也让中国的数据安全得以保证,已经83岁的黄令仪为中国省下了1.4万亿元。自此以后,凡是涉及到军事装备的芯片都已经用上了国产的,我国的高铁以及相关的电子制造行业,都因为龙芯的发明而完全走上了自主生产的道路。从此中国人彻底摆脱了芯片依靠进口的局面,实现了芯片自由。

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默默奉献的人,大国重器的出现更离不开坚守在背后的一个个科研工作者,黄令仪仅仅是其中的一位而已,并非是唯一的一位,从钱学森到袁隆平,到钟南山,再到黄令仪,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宝级的人物也应得到后代尊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56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