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的传说故事_关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

西王母的传说故事_关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第1张

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西王母的 传说故事 ,希望能帮到大家!

西王母的传说故事

西王母,还有一个名字是金母元君,又号为太灵九光龟台圣母,这个封号在中国的神仙谱系中还不算长。

山海经中的西山经中记载着,共工曾经在玉山中的一个洞穴中,见到一个长着豹子尾巴,老虎式的獠牙的人,号称自己叫金元圣母,手下有三只青鸟,是负责掌管刑罚和灾疫的天神。这个金元圣母,就是西王母了。那个时候的她估计修为不算很高,所以还没有修成完整的人形,保留着一些非人的痕迹。

玉山,就是天下山川之祖的昆仑山。民间传说,王母娘娘就住在昆仑山巅的瑶池旁。

西王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神仙传拾遗中的描述是,混沌初始,天地初分,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阴阳两气生成了两位大神,一位是由东华至阳之气化生的木公,又称为东王公,另一位是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的金母,又称西王母。东王公居于蓬莱仙岛,西王母居于昆仑瑶池,天上天下三届十方的男女仙人都由这两位大神管辖。西王母就是负责掌管天下女仙的大神。西王母与东王公定期开会,根据仙人们的修行程度和品行道行商定天下仙人的班位座次。可见,西王母在仙界的权力和势力是很大的。想想也知道,天下那么多的女仙人都归她管,那得多大的能量啊。

西王母还掌管一样神物,就是蟠桃,号称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水果。

于是,她在每年自己寿辰的时候在昆仑瑶池举办一场宴会,号称瑶池蟠桃会,邀请天下各路神仙来吃桃子顺便祝贺其寿辰,也算是笼络诸神的一种方式吧,吃人嘴短么,王母这个领导可见还是当的很称职,懂得御下之法,除了棒子还有萝卜。

后来估计随着修行的提高,西王母的外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码不应该再像是山海经中描述的豹子尾巴老虎獠牙一样了,于是才有了西王母和周穆公故事。

严格的说,周穆公算不上是一个负心汉,当了五十多年的人间帝王,富贵荣华估计也是享受的够了,于是开着豪华马车去泡女神,给西王母送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得以在瑶池的宫殿中过了三天,这三天,真的是抵死缠绵,羡煞旁人。估计西王母也看上了周穆公,所以才不断的诱惑周穆公放弃人间权位,修仙练道好与西王母做神仙眷侣,可惜的是,周穆公明显眷恋人间大于女神,而且拿着人间帝王的使命来搪塞西王母:我是人间帝王,我的任务是治理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到了那时候我才好和你相会,共修仙道。可怜的西王母在这种情况下和凡间陷入爱情的普通女子并无区别,答应了周穆公,等这个男子三年。

周穆公终究没有再去昆仑山,西王母却等不得了,你不来,我还不能去么。

为了再见这个负心男子,西王母抛下女神的自尊去了大周国,周穆公在宫廷中盛宴招待了西王母,可是却没有提起要和她一起修仙的事情。

自觉感情受到伤害的西王母率众女仙回到了昆仑,始终郁郁寡欢。

王母之女

在中国戏曲和小说中,涉及玉皇大帝家事的实在不少,其中《牛郎织女》是家喻户晓的,虽然织女只是玉皇大帝的外孙女,有外孙女自然是有女儿了。《宝莲灯》中的三圣母是又一个外孙女。

而三圣母的刁蛮亲兄长二郎神也曾在桃山救母,二郎神的母亲应该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了。那么玉皇大帝同王母娘娘合作到底有几个女儿?严凤英版的《天仙配》的答案是有七个女儿,其中迫不及待找对象而且见到董永就不松手的是最小的七仙女。 这是当代人对玉皇大帝家族的认识。

在古代,王母娘娘同玉皇大帝不是夫妻关系,当然也就没有共同的子女。尽管如此,不妨碍王母娘娘生女儿。晋代以后的典籍中,王母娘娘的正宗称呼是西王母,西王母有几十个女儿,这些女儿是否是一个父亲或有没有父亲都没有记载,这在父权已经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中,没有人研究也算是怪事一件。

那么西王母到底有多少个女儿呢?在《太平广记》的女仙中只找到了西王母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太真王夫人,《神仙传》中说,她是“王母之小女儿也,年可十六七。名婉,字罗敷”,所嫁的丈夫叫玄都太真主,“有子为三天太上府司直”,虽然罗敷是老疙瘩,但由于没有排行,所以不能确认西王母有几个女儿。

好在《太平广记》中又找到了西王母的第二个女儿云华夫人,《集仙录》中说:“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这一段文字显然否定了太真王夫人是“王母之小女儿”,因为这位小女儿还有个妹妹,但排行第二十三是明确的。如果读者对“云华夫人”这名字比较陌生,对宋玉《神女赋》和《高唐赋》 中所描绘的巫山神女应该很熟悉,据《集仙录》记载,云华夫人就是巫山神女。在《高唐赋》中,楚襄王在梦中听到了神女的 自我介绍 :“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好了,现在可以有个小结了,古人认为王母有二十三个女儿,不知她们的父亲是谁,其中二十一个去向不明。当代人认为有七个女儿,但是始终不能解释是何由来。

西王母的故里

1999年亚细亚民俗研究学会、中国 民俗学 会在泾川举办了海内外西王母 民俗 文化 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对泾川西王母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科学定位,命名泾川为“中国西王母文化名城”,使西王母文化遗存成为泾川联系国内外的一个安全纽带。

2005年在泾川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又一次将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和西王母故里定位到泾川,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确定“台湾泾川西王母之旅·泾川回山西王母祖祠”为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考察基地,会长到会授了证书。这足以说明泾川是西王母故里,已成为联系海峡两岸儿女同根文化的重要纽带,成为华夏儿女不争的事实。2006年,论坛即将在台湾召开,并逐年在台、泾两地轮流举办。

西王母是我国三皇五帝时代之先的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也是中国西部的地域概念,《尔雅·释地》中有“ 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的记载,后来又成为西戎母系氏族部落女酋长的专用名,因此西王母确有其人。吴晗说:“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从《史记》、《汉书》等古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在秦汉以前,中国西部的泾、渭、洛三河的上游一带,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等一系列与“回”字有关的地名和建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鸡头山即今平凉崆峒山,泾川古称回中,王母宫之山因名回中山,简称回山。秦始皇所经过的“回中”,应是指今天的泾川一带。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诺记上》中写道:“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这句话,是地望在地名中的反映,可以说明为什么泾川称为回中,山也被称为回山。

《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穆王使造文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的地方,应该也是泾川回山。据《汉武帝年谱》统计,汉武帝刘彻从45岁到67岁的22年间,曾11次到泾川,其目的就是为了会见西王母。唐代诗人胡曾的《回中》诗中写道:“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向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这首诗不但指明了回中与泾州是一个地方,而且道出了汉武帝在泾川回山 拜访 王母的历史事实。

可见,至迟在唐代,泾川回中山已成为全国公认的西王母圣地。唐代诗人沈亻全 期、卢照邻、陈子良、李白、李贺及宋代诗人陆游、元代剧作家汤显祖等以《乐府诗集》铙歌十八曲之四《上之回》的名称为题,写了不少诗作,都提到了回中。当然,最为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开成三年落榜后游历泾川回山瑶池时所作的《瑶池》一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些足以说明唐代的人们认定泾川回山就是西王母的发祥地。除此之外,阮籍、陶渊明、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有咏西王母的诗句。至于清代,谭嗣同过泾川,留下了“为访瑶池歌舞地,飘零黄竹不堪听”的诗句。194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到泾川,为王母宫题写了一副 对联 :“千年气接文孙驾,万里云开王母宫。”以上史料都证明,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泾川始终称作为西王母故里的中心来对待,对西王母的向往和崇拜始终是和泾川联系在一起的,是其他任何地方难以超越的。

猜你喜欢:

1. 关于古代神鸟的传说故事

2. 西王母,月精嫦娥的传说

3.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的神话故事

4. 关于景点的传说故事

5. 三峡神女的故事传说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秋由来作文(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由来作文 篇1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之一。

中秋由来作文 篇2

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日子。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那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强烈的太阳光把土地包括植物都给照枯了。有位叫后羿的男子把九个太阳给射了下来。留下了一个造福人类。事后他娶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妻子叫嫦娥。因为这件事,王母娘娘赐给他一颗神药。后来他的徒弟知道他有一颗神药,趁后羿不在去抢 。嫦娥为了保护仙丹就吞了下去。嫦娥的身体突然变得轻盈盈的,慢慢飞上了天,飞上了月球上。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和后羿,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八月节等。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圆月”、“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异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皎洁的月亮来寄托游子对家乡深深的思乡情意。正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一样思乡。

说到中秋节,这让我想到了蒙古族的中秋节习俗,追月节。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样画面:洁白的月亮下,蒙古族的男女老少个个都穿着鲜艳的服装,跨上高大的骏马。在银光闪闪的月光下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皎洁如玉的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于西方。他们则朝西骑马奔驰,紧紧追随于月亮淡淡的足迹。

中秋由来作文 篇3

全家吃着月饼,赏着明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吗?没错!就是中秋节,那你可知中秋节的来历吗?就由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九月十三,在中秋节,人们通常全家团聚在一起吃月饼、放孔明灯。那晚的月亮格外的圆,应为这代表着团团圆圆。而且中秋节还有个故事--嫦娥奔月。

之前因为后羿射日一事,王母娘娘赏给了后羿一粒仙丹。但王母娘娘没有告诉他这粒仙丹有什么用,只告诉他不到危机时刻不能用,后羿听了,每天都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粒仙丹。也告诉他的妻子:嫦娥,不到危机时刻不能用,嫦娥听后点点头。但是他们不动,但不代表其他人不动这粒仙丹。这不,得知后羿得到仙丹的人全都聚在一起,计划着怎样偷仙丹。于是几个大汉和一群人就闯进了嫦娥和后羿居住的地方,巧了,后羿正好出去了,嫦娥正在浇花。于是众人就偷偷溜进他们的屋子里,但是他们在搜索仙丹不小心碰了一下铃铛,嫦娥听见后就知道有人来偷仙丹,于是她就轻轻地挖起了藏在土里的仙丹盒,打开盒子吃掉了仙丹。那群人还浑然不知。于是吃了仙丹的嫦娥便飞上了月亮,当后羿回来时,发现了掉在地上的仙丹盒,于是后羿抱头痛哭。后来人们为了想念好心的嫦娥就定那天为中秋节。

中秋由来作文 篇4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沉浸在热闹的节日气氛里。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中秋节的由来又是什么?于是,我和妈妈一起翻阅书籍,搜索资料,原来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中秋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

中秋节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姐姐还有爷爷一起过中秋。妈妈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美味佳肴,有红宝石似的石榴有紫的发黑的大葡萄有红中带黄的水晶苹果有让人垂涎欲滴的蛋黄连蓉月饼还有可口的饭菜。说着关于中秋节美丽的神话故事。

中秋由来作文 篇5

八月十五晚上,后羿上网(蜘蛛网,现在不好考证古代蜘蛛网的功能)和河伯的老婆勾勾搭搭,嫦娥挺生气,她想不活了,把一颗药丸子吞下去,她感觉身体轻飘飘的飞起来,本来是两个人的药剂,能飞到瑶池,嫦娥服药过量,失去控制,在瑶池栏杆上碰了一下,像气球一样向月亮飘去。

月亮上只有一座冷冷清清的广寒宫,她也无心考证广寒宫建筑于何年何月,门外还有一个半死不活[注: 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的老头子,老头子一天到晚埋头砍桂花树,也不知道他从哪里领的采伐证。

后羿想嫦娥了,他上网说:“孩子他娘,快回来吧,孩子一年都没洗澡了。”嫦娥说:“那个小三不给孩子洗澡吗?”“小三自己一天洗八遍都不管孩子,我把她关进卫生间了,明天就把她扔到河里去。”嫦娥说:“你改正错误就好,接着我点……老公,坏了,西王母的药是半导体做的,有来无去……这里太寂寞,我真想你。”后羿无奈地说:“我也没办法了,你先在月亮上待着吧,不要和那个老头子勾三搭四,我给你送只兔子。”后羿对兔子说:“玉兔啊,抱紧我的箭杆,把你送到广寒宫去。”兔子不愿意去,后羿说:“你将要成为第一个坐火箭的动物,媒体都会炒作你。”“谁不害怕炒作啊,我还是离开人间吧。”

后羿坐在月下喝闷酒,他的粉丝聚拢过来一块喝酒,大家载歌载舞,于是开始了第一个中秋节。

中秋由来作文 篇6

我国的历史那绝对是历经苍桑,所以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四大节日,有人会说,我们国家不是有那么多的节日吧?随随便便就有10多个,怎么奕成了4个了呢?但是事实上就只有四个是我们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那就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一个就是了。

那么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看天像,猜测明天将要发生什么事,有一个人就日日夜夜看天像,结果发现在进入秋之后,月亮就越变越圆,越变越大,可是在十五时,便是最大的。古代人·、向来都,用圆来代表团圆。于是就说十五那一天是最平安的一天,不会发生任何事情。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那时候有没有手机、QQ、电子邮件。可以天天联系,使得远在他乡的人挂念家人是否平安,家人也是日日想念远出的人。都希望能够团团圆圆,便把这份心意向上天的月亮诉说,于是便有了。

可是月饼是哪里来的呢?于是人们就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拿点好点的东西给月亮上的仙子吃呢/于是就有人做了很像月亮的月饼。

快到了,希望世界能够和平,人人平安,快乐。

中秋由来作文 篇7

又到了中秋佳节,在这一天人们喜欢吃月饼点香、赏月。你知道中秋赏月的由来吗?

有的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寸草不生。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力大无穷,运足神力把9个太阳射了下来。后来,后羿娶了一个名为嫦娥的女人。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猎外,终日与妻子同在。人人都羡慕这对恩爱的夫妻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药,就能升仙。

后羿让嫦娥保管那包药,但不巧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让后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外去打猎,逄蒙假装生病没去。待后羿走后不久,篷蒙手持宝剑闯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对手,就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发生的事时,想杀了逄蒙时,可小人逄蒙早已逃之夭夭了。忽然,他看见月亮上面有一个影子,他就跟了上去,可是他怎么也跟不到那个影子,因为他前进三步,影子也跟着他前进三步。

后来后羿就放弃了,回到家,由于牵挂妻子,就在嫦娥平时最爱的花园那里点香、供水果等。

后来百姓知道这件事以后,就也学点香、供水果等后来就发展到了吃月饼。希望嫦娥能保佑他们。

中秋由来作文 篇8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候是一年中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中秋又称为仲秋。

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盘似的朗朗明月,就会期盼着家人一起团聚,所以中秋又称为“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有一位丑女,名叫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天子在月光下见到无盐,觉得她美丽出众,就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灯塔、舞龙灯等特殊风俗。中秋节习俗很多,形式也不一样,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听了我的介绍,你们都知道中秋的来历了吧?

中秋由来作文 篇9

相传嫦娥之夫后弈为神射手。上古时十日同现,庄稼枯死,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请缨一气射下九日,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英雄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而他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当时,后弈的追星族不少,自然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只是鱼龙混杂,一位叫作逄蒙的心术不正之徒也混了进来。

话说后弈成了知名人士后,还从昆仑王母处获赠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逄蒙趁机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仙药果然疗效惊人,嫦娥的身子即刻产生离心力,飘离地面,夺窗而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弈得知后已无可挽回,他悲痛万分之后。在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月宫。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效仿,一同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由来作文 篇10

传统的中秋到了,爷爷上街买了好多吃的,一直忙个不停。我和哥哥一边玩一边闻到爷爷做的饭菜香飘来了,口水直流。

不一会儿,爷爷就叫我们吃饭了,我和哥哥兴高采烈地跑着回家,一桌丰盛的晚餐。爷爷带着我们在院子里,边吃月饼边赏月亮,这时爷爷给我们讲“嫦娥本月的故事”:在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拉开神功,一气之下射下九个太阳,百姓才有了幸福的生活。后羿有个妻子叫嫦娥。一天嫦娥偷吃了王母得不死药,即可成仙。后羿十分伤心,为了思念妻子,在后花园里,摆上很多嫦娥爱吃的食鲜果。百姓们得知嫦娥本月后纷纷摆下香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听完爷爷的故事让我了解中秋的来历。

中秋由来作文 篇11

中秋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许多,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吃月饼的传说吧!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我今年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想:“月饼里头到底有没有信息呢?”我真希望月饼里头有信息,我还希望月饼里头有一份大礼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621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