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1988工人工资多少

日本东京1988工人工资多少,第1张

1988年,如果你有幸去过日本东京就会发现,在那里没有一万日元(当时折合约800元人民币)是叫不到出租车的,而且一万日元只是起步价,超过里程后还得加钱,路程稍微远点的地方,没有五六万日元是到不了的。

日本万元钞票

这就是八十年代日本的真实情况,日本人称这一时期为“最辉煌的10年”,但在学术界,它还有个专业的名称,叫“泡沫经济时代”。

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发达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只要能败光手里的钱,日本人什么都愿意买。

日本8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

在当时,日本最不值钱的东西应该就是钱了,每个人手里都有大把大把花不完的钱,熟人见面随便一件见面礼就是金表,玩累了找不到纸巾,顺手就拿起一沓现金擦汗。

很多公司因为招不到工人,索性放开对大学生的工作限制,不管有没有工作经验,只要肯来上班,公司直接预付半年工资,有时为了招一个零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企业领导甚至会低声下气的请人吃饭。

零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遭到企业的疯抢

由于经济过于“发达”,连日本人自己都说“卖掉一个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以今天日本的情况来看,这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在八十年代,日本真的有这个能力。

日本大妈们全球打卡,为的就是花钱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八十年代的日本,那就是“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泡沫经济给日本人带来的最直观的体验就是钱多的花不完,为了挥霍掉手里的现金,日本人每天都在绞尽脑汁。

比如让日本大妈到美国、欧洲与大洋洲的奢侈品店扫货,让日本妇女到美容院吸氧,三分钟就能花掉100日元,那个时代,日本无疑是地球上最火热的存在。

八十年代日本牛仔裤的风潮正盛,在女性之中十分流行

那么明明才战败投降30年,日本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呢?这样的好日子怎么现在又没了呢?

实际上,日本能体验一把这种好日子,还真得感谢美国。

泡泡袜在八十年代深受日本女学生的喜爱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本该割地赔款,过着缩衣紧食的生活,但美国却帮日本摆脱了这种战后惩处。

由于苏联的崛起,美国急需一枚棋子来牵制苏联在远东地区的进一步壮大,而日本就是美国最好的选择,为此美国对日本进行了非军事化的经济重建,并派遣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亲自前往指导日本的战后重建。

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合影

麦克阿瑟虽然只在日本待了7年,但却奠定了后来日本经济腾飞的基础,在这7年里,麦克阿瑟不仅帮助日本进行了土改,优化了日本的教育和工业体系,还帮日本从美国政府手里拿到了大量援助,这些美国援助让战后的日本避免了饿殍遍地,可以稳定的埋头发展。

二战后的日本

麦克阿瑟离开日本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将日本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出口工厂。

实际上二战之后日本政府就已经意识到光靠武力没有未来,只有经济的高度发达才是硬道理,于是从四十年代末开始,日本就开始大搞出口,鼓励私人创办公司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在这一时期日本有了索尼集团。

索尼集团

日本的幸运就在于,五十年代赶上了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下场干涉后,战争的消耗快速增加,为了填补战争的无底洞,美国政府开始将大量的军工订单砸向日本,由此,日本进入了“特需景气”时代。

日本虽然名义上没有参战,但实际上已经成了美国的军火后方基地,大量来自美国的热钱涌入日本市场,短短两年的时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

日夜为美国制造战争物资的日本女工

而当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又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日本又得到了一波工业大发展的机会,日本在战争期间培养的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全部被美国拉上了生产线,这些来自美国的订单让日本赚到了610多亿美金,这还不包括马歇尔计划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日本战后的加工厂

有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资本积累,进入了六十年代后,日本经济开始快速上升,仅1961年一年,日本的GDP就超过了55亿美金,而同时期韩国的GDP还不到22亿美金。

有了钱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实行减税和信贷宽松政策,对企业的开办予以大力支持,同时加速城市化建设。

1978年的日本GDP和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对比图

1958年日本耗时一年半建成了比埃菲尔铁塔高出8.6米的东京塔,1964年日本又打造出了全世界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新干线”,让地方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简单,缩小了城乡差别。

到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基本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并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从这以后日货就开始取代美国制造,成为国际硬通货。

东京塔,高332.6米,比埃菲尔铁塔高出8.6米

然而,日本的快速崛起却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日货的肆意横行让美国制造产业的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持续增加的贸易顺差让美国的贸易赤字年年翻倍,美国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二战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

砸日本车的美国汽车产业工人

整个七十年代美国的基本国情就是物价飞涨、失业率飙升、商品出口困难,而日本那边却是一片欣欣向荣,所以美国人脸也不要了,就变着法的想着整一下日本。

美国人先是给日本安上了一个“不公正贸易国”的大帽子,指责日本窃取了美国的高科技,引发美国社会强烈的敌日情绪,大批“老白男”走上街头呼吁抵制日货,更有甚至会当众砸烂日本车以示对日本人的不满。

“老白男”们认为是日货抢走了市场,因此当众砸烂日货

有了这波民族情绪的Buff加持,1985年美国又联合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和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会上美国提出让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从而拉动美国的商品出口,减少其贸易赤字。

五国“广场协议”

对于美国提出的这个要求,日本政府普遍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当时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核电技术以及汽车制造技术在全球遥遥领先,有技术基础做保证,日本政府预判,日元升值不仅不会对已经成型的日本经济造成大的影响,反而还会增强日元的购买力。

如果时机成熟,日本反向收购欧美企业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日本政府很配合地签下了《广场协议》,并在日后多次主动要求提高升值幅度,到1988年,1美元就只能兑换到120日元。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日元的购买力翻了一倍有余,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开始疯狂增长,大量热钱涌入日本,让日本人恍如生活在梦中,工薪阶级吃一顿饭,通常要花几百甚至上千美元,女人购买奢侈品比去菜市场买菜还简单,就连日本大妈们也是满世界的打卡。

日本社员吃的便当,比美国中产阶级吃得还好

那时候东京的地价平均一平米是1000万日元,地段稍微好点的地方,比如银座,均价就有可能被炒到一亿两千万日元一平米,什么神户牛肉、高尔夫、法国红酒全部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有了花不完的钱,日本人开始夜夜笙歌,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

只不过日本的这种经济高度发达底子非常虚,炒起来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很大,而日本却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实体经济做支撑,一旦泡沫破了,没有传统制造业兜底,日本整个国家会立刻崩盘,这一天来的很快,就在1990年。

成为平民运动的高尔夫球

1990年1月12日,这是日本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日本人称这一天为“股市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日本的股市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拉都拉不住,短短几个小时内,股票暴跌70%,而股市的崩塌还只是日本绝望的第一步,紧接着日本的房价也开始一泻千里。

股市崩盘,大多数日本人一夜变穷

很多日本人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从身家百亿变成连贷款都还不起的底层平民,大别墅没了、神户牛肉也没了,为了还清债务,无数日本人挤进只有几平米的小屋,过着节衣缩食的穷日子,那一天整个日本陷入了混乱与绝望之中。

无处安身的日本穷人

从那以后,日本的经济就开始衰退,整整20年的时间,日本的经济没有增长,市场也没有活力,日本称这20年为“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人的消费和投资观念在这20年内发生根本性逆转,从原先的挥霍无度变成现在的“极简主义”和“断舍离”,对大房子和奢侈品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或个人以购买股票的形式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转让、出售股票取得款项高于股票帐面实际成本的差额,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x0d\x0a 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资本利得和公积金转增收益。\x0d\x0a 股票升值是股票市价的升值部分,他根据企业资产增加的程度和经营状况股票收益而定,具体体现为股票价格所带来的收益。\x0d\x0a 股息指股票持有人定期从股份公司中取得的一定利润。利润分配的标准以股票的票面资本为依据。公司发放股息的原则是:必须依法进行必要的扣除后才能将税后利润用于分配股息。其具体的扣除项目和数额比例要视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x0d\x0a 红利是超过股息的另一部分收益,一般是普通股享有的收益,优先股是不能参加红利分配的。\x0d\x0a收益率\x0d\x0a股票收益率是反映股票收益水平的指标\x0d\x0a1,是反映投资者以现行价格购买股票的预期收益股票收益水平。它是年现金股利与现行市价之比率。本期股利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100%\x0d\x0a2,股票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有长有短,股票在持有期间获得的收益率为持有期收益率。\x0d\x0a持有期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持有年限+现金股利]/购买价格*100%\x0d\x0a3,公司进行拆股必然导致股份增加和股价下降,正是由于拆股后股票价格要进行调整,因而拆股后的持有期收益率也随之发生变化。\x0d\x0a拆股后持有期收益率=(调整后的资本所得/持有期限+调整后的现金股利)/调整后的购买价格*100%

美国金融业十大财团

第十名. 美国十大财团 - 芝加哥财团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九名. 美国十大财团 - 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谨慎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障公司等。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八名. 美国十大财团 - 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d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获利甚巨。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七名. 美国十大财团 - 洛克菲勒财团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原译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六名. 美国十大财团 - 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

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五名. 美国十大财团 - 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基安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银行(全称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只是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四名. 美国十大财团 -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d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和联合飞机公司,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d、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三名. 美国十大财团 - 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d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杜邦财团的银行资本较其他财团薄弱,缺少一个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作为核心,长期来,其金融业务不得不依附于摩根财团和其他财团提供资金。

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二名. 美国十大财团 - 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译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d)。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获利甚厚,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该公司生意兴隆,营业额大增。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收藏本页

--------------------------------------------------------------------------------

第一名. 美国十大财团 - 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也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d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格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人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69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