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唯一GPU,景嘉微

国产唯一GPU,景嘉微,第1张

GPU是什么?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即图形处理器,其核心优势在于解决 数据 并行计算问题。

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相比,GPU拥有更多的算数单元。CPU虽然有多核,但总数没有超过两位数,每个核都有足够大的缓存和足够多的数字及逻辑运算单元,并辅助很多加速分支判断甚至更复杂的逻辑判断硬件;GPU的核数远超CPU,被称为众核(NVIDIA Fermi有512个核),每个核拥有的缓存相对较小,数字逻辑运算单元少且简单。

GPU的分类具有两种维度:

一是根据与CPU的关系,GPU分为独立GPU和集成GPU。 按照是否呈独立的板卡存在,GPU可分为独立GPU和集成GPU。独立GPU(discrete GPU)使用了专用的显示存储器(显存),显存带宽决定了和GPU的连接速度。集成GPU(integrated GPU)与CPU集成于芯片组中,和CPU共享内存带宽。因此,独立GPU运算性能强但功耗和成本高,集成GPU则反之。

二是按应用终端分类,可分为PC GPU、服务器GPU、移动GPU。 其中,PC GPU应用于PC端,既有集成GPU,也有独立GPU;服务器GPU应用于服务器,可做专业可视化、计算加速、深度学习等应用;移动GPU受限于移动端功耗与体积的限制,一般都是集成GPU。

运算能力和功耗是评价GPU的两大重要指标。

显卡厂商将GPU芯片、显存、散热器、显卡接口等包装成完整的一个独立显卡,因此独立显卡可从运算性能和功耗散热两方面来评价,其中运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共同决定了独立显卡的运算性能,而功耗和散热可以从散热设计功耗(TDP)和散热设计两方面考察。

集成GPU的评价在独立显卡的基础上还要额外考虑内存带宽。集成GPU一般用在移动端,不配备独立显存,而是与CPU共用内存,因此内存带宽代替显存带宽成为集成GPU的重要指标。

从市场格局来看,

GPU竞争壁垒高,强者恒强。 GPU有着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壁垒,寡头垄断市场且集中度不断提升。PC时代,Intel 借CPU捆绑销售了大量集成GPU,占PC GPU市场份额第一。随着独立GPU份额不断扩大,NVIDIA和AMD逐渐崛起。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兴起,让移动GPU市场崛起了ARM 、Imagination等公司

①PC GPU市场格局:Intel占领集显市场,NVIDA和AMD分享独显份额。 目前全球PC GPU市场参与者主要为Intel、NVIDIA以及AMD。其中集成GPU由于其与CPU集合的特性,由Intel一家独大;独立显卡市场则由NVIDA(英伟达)和AMD(超威半导体)占据。根据JPR统计,2018年四季度个人电脑用独立GPU产品市场,NVDIA份额攀升至81.2%,AMD下滑到18.8%。对比2018年三季度,AMD份额为25.7%,2017年四季度更是占领33.0%的市场。AMD在独显领域,市场份额呈下滑趋势。

②移动GPU市场格局:五强抗衡,ARM第一。 移动端GPU的发展主要受智能手机发展推动。受限于芯片的面积、能耗以及成本,移动端GPU的性能较PC端GPU更低。2015年移动GPU领域市场份额前5的厂商分别是ARM、Imagination、Qualcomm、Vivante和NVIDIA。据Digitimes统计,2015年ARM全球移动GPU市占率达38.6%,中国市场市占率接近70%。

国内独立GPU市场空间达250亿元。

英伟达全年市占率约为75%。 JM7200相较初代产品JM5400性能已实现较大突破,能够满足基本办公和显示要求。作为国内唯一量产GPU的企业,随着国产GPU渗透率逐渐提升,公司业绩有望充分受益。

景嘉微在国产GPU领域的竞争对手包括三大派系:

①中船系:包括中船重工709所和中船重工716所。

716所自主研发的JARI G12 采用混合渲染架构,兼顾数据带宽和渲染延时需求,极大的增强了芯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该GPU不仅支持Windows、Linux、VxWorks等主流 *** 作系统,同时也支持中标麒麟、JARI-Works、道等国内 *** 作系统,

②学术系:以西邮微电为代表。 西邮微 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脱胎于西安邮电大学GPU团队,其团队技术指导李涛教授,2009年从 美国 返回受聘西安邮电大学工作,是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现任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西邮微电的代表GPU芯片为 “萤火虫1号”,该款芯片历经西安邮电大学GPU团队6年研发,于2015年12月通过了陕西省 科技 厅主持的成果鉴定。“萤火虫1号”主要包括leon3开源处理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的GPU firefly,其3D图形渲染引擎采用传统图形渲染管线技术,共包含14个渲染核以及若干硬件加速。该芯片运行频率最高为250MHz,峰值计算速度可达2.5-3GFlops,目前主要作为自主设计研发的GPU雏形芯片。

③引进系:以中科曙光为代表。 中科曙光在CPU领域与AMD进行深度合作,后者2018一季度AMD在PC GPU市占率为14.9%,在独显GPU领域市占率为34.9%。2018年6月,AMD在台北展出了全球首款采用7nm技术的GPU芯片,内部整合了四颗二代高带宽显存(4×HBM2),总容量达到了32GB。近年来AMD的GPU业务发展迅速,预计将对中科曙光的GPU业务发展起积极作用。与中科曙光类似的还包括收购了Imagination的凯桥资本以及收购美国图芯的芯原。

景嘉微

公司推出的JM5400芯片打破了外国芯片在我国高性能GPU领域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的市场空白。

2018年9月公司第二代GPU产品JM7200完成流片、 封装阶段工作,基本功能测试符合设计要求。但仅从显卡参数上,国内GPU与国外先进GPU仍存在较大差距, 保守估计技术水平落后6年时间,预计国产GPU短期内在民用市场较难取得突破。

公司的主要产品

公司在图像显控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产品:

图形显控模块: 是信息融合和显示处理的“大脑”,广泛应用于固定翼飞机、旋转翼飞机及其他特种军用飞机等各类机型,可应用于军用舰艇、坦克装甲车等舰载、车载领域。图形显控模块是公司研发最早、积淀最深、也是目前最核心的产品,在国内机载航电系统图形显控领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图形处理芯片 :是图形显控模块最核心的信息处理部件,决定着图形显控模块及整个图形显控系统性能的优劣。公司研发的以JM5400为代表的图形芯片打破外国芯片在我国军用GPU领域的垄断,率先实现军用GPU国产化。公司依托在芯片领域丰富的研发及应用经验,正在逐步 探索 向通用芯片领域延伸,目前已在音频芯片、蓝牙芯片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加固显示器: 主要作为军用飞机后舱任务系统的显示输出设备。同时采用了热学设计、力学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等技术,具有抗振、适应宽温工作环境和符合国军标电磁兼容要求的能力。

加固电子盘: 主要用于存储军用飞机航行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图形、态势信息数据。小容量的加固电子盘一般配套安装于图形显控模块,大容量的加固电子盘主要用作特种飞机上的独立存储设备。同时,加固电子盘具备加密、自毁等功能。

加固计算机: 主要应用于地面工作站对飞行器采集的图形、态势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公司利用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无人机地面站方舱车辆中加固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及服务,将航电领域的优势延伸至无人机地面显控、信息处理领域。公司先后承接了多个型号的加固计算机任务,已在无人机地面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公司开发的产品具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开发、模块化设计集成度高、可靠新高、 生命周期 长等特点,叠加我国军用飞机需求不断上升,民用航空市场广阔的时代机遇,公司将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先发优势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国产图显显控领域的龙头地位。

公司目前的客户和销售模式

公司资质齐全,已打入军工集团供应商体系。

公司产品绝大部分为定制化军用电子核心模块,客户主要是国有军工集团下属单位,包括中航工业集团、中国电子 科技 集团以及中船重工集团等,客户集中度高。 中航工业集团是我国负责军用飞机研发、生产的军工集团,公司紧跟中航工业集团,等于牢牢占据军机航空显控市场。 2017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占公司销售额为87.66%;中航工业其下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615所)是中航工业负责军用飞机显控系统的主要制造商。该所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系统总体与综合,航空电子核心处理与综合应用技术以及航空无线电通讯导航技术三大领域的研究和相关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目新一代GPU JM7200适配顺利,加速产业化应用

前公司JM7200芯片已完成与龙芯、飞腾、银河麒麟、中标麒麟、国心泰山、道、天脉等国内主要的CPU和 *** 作系统厂商的适配工作,与中国长城、超越电子等十余家国内主要计算机整机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产品测试 ,大力开展进一步适配与市场推广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JM7200芯片已经获得部分产品订单,将有利于JM7200的大力推广,加速批量订单落地速度。同时,公司下一代芯片研发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论证,正在进行前端设计和软件设计

新产品的开发

2018年12月28日,公司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湖南高新纵横共两名特定对象增发的30,596,174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88亿元, 用于高性能GPU研发,以及MCU、低功耗蓝牙、Type-C&PD接口三类通用芯片项目

本次项目所研发的JM9231、JM9271产品是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两款中、高档系列产品,采用国际同类公司通用做法,根据业界主流的统一渲染架构,支持OpenGL4.5,在同一架构下,通过减少运算单元数量、渲染通道、显存带宽等手段,降低产品成本。

JM9231 是系公司正在研制的下一代GPU芯片的进一步升级,首先架构上采用了业界主流的统一渲染架构,支持OpenGL4.5,OpenCL1.2 API接口,可以无缝兼容市面上主流的CPU、 *** 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跟国际同类公司2016年中低端产品性能相当,主要针对国内办公电脑,便携式计算机、中低端的 游戏 机和高端嵌入式系统等消费电子领域,对图形生成和显示能力进行优化和进一步提高。

JM9271采用跟JM9231相同的 统一渲染架构,支持OpenGL4.5、OpenCL2.0API接口,通过增加运算单元数量,提高显存带宽,总线和输出接口速率,使得科学计算能 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可以达到国际同类公司2017年中高端产品的性能,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安防监控、语音识别、深度学习、云计算等对计算速度要求非常高的高端应用领域,在JM9231基础上对科学计算能力进行大幅度提高和改进,并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开发相关的运算库和高性能计算平台,满足客户不同应用需求。

2018年11月28日,景嘉微宣布与中国长城就多领域展开合作:

1)共同开展基于 CPU、GPU、DSP、网络交换芯片、 *** 作系统的计算机整机升级换代的研发工作,推动产业化;解决关键软硬件兼容性问题,完善芯片适配,尽快实现广泛应用;

2)在基于支持 OpenGL 标准的高性能图形处理芯片,视频信号采集转换、编解码压缩、处理传输等技术,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等显控模块研发上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完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及其应用生态;

3)在无线 通信 产品、微波射频和信号处理产品、存储记录数据处理产品等领域开展应用合作;

4)在核心技术引进、关键技术产业化方面,建立投资标的信息及资源共享、互通机制;

5)共同推进信息安全产业链的发展,在计算机装备和民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6)建立政府项目联合申报机制,共同申报国家级、省内外重大专项,支撑重大战略、项目落地。

携手核工业背景厂商KALRAY共同推进可编程通用芯片发展

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长沙景美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与KALRAYS.A.签署了《OEMANDDISTRIBUTORAGREEMENT》。景美与KALRAY公司将进行深度业务和技术合作,共同推进可编程通用计算芯片的发展。

KALRAY拥有核工业背景。 成立于2008年,获得法国可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员会(CEA)投资,公司同时也是CEA的供应商,它的极限运算技术最开始就是为CEA的核d实验模拟而定制开发的。除此之外,Kalray的主营项目还包括面向航空航天的重要内嵌系统开发及云计算业务。

KALRAY切入自动驾驶领域,打开新目标市场空间。 以超级计算芯片领域的优势,公司也加入了自动驾驶性能平台竞争的队伍中,推出了第一款面向自动驾驶 汽车 ,拥有288个VLIW内核的大规模并行处理器阵列芯片MPPA®处理器。

KALRAY拥有领先的多核处理器技术。 公司新一代芯片产品Bostan,内核处理器的数量达到了288个,它集成了16个计算集群,2MB的共享内存,每秒可处理数据量为80GB,拥有16个系统核。Bostan由于采用了片上网络NoC的通信方式,结合高速以太网接口(接口标准8GbE~10GbE),具有低延迟性的特点。

公司估值:

未来的发展空间

GPU性能在AI深度学习领域得以充分发挥。 GPU由于其在算法上的优化设计,成为目前深度学习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核心芯片。GPU含有大量的逻辑核心,不依赖缓存,可使用更多内核进行数据的并行运算。作为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芯片,具有易于开发、软件生态完善、算力强等诸多优势。

无人驾驶 汽车 是人工智能在 汽车 行业的重大应用,需要传感器收集数据以及处理器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运算作为支撑。 英伟达已经开发了两代DrivePX无人驾驶 汽车 平台,其中DRIVEPX2搭载两颗NVIDIATegra处理器(共8个A57核心和4个Denver核心,共计12颗CPU和两颗基于NVIDIAPascal架构的新一代GPU,采用16nmFinFET工艺,单精度计算能力达到8TFlops,功耗250瓦。

龙芯是我国第一款自主开发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于2002年研制成功。5年来,龙芯系列芯片将我国高性能通用CPU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缩短了15年。龙芯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为整个计算机产业关注的焦点。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曾经兼任曙光公司董事长和总裁,领衔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化。“每次开会,我都给大家打气:我们正在跑道上高速滑行,马上就要起飞了!到曙光真正起飞时,这话我差不多说了5年。后来终于有人憋不住问我:咱们在跑道上跑得也太久了吧?”

说起这段经历,李国杰也忍不住笑:“产业化的工作就是如此,漫长、艰难,没有点忍耐力不行。今天我们做龙芯,比曙光的产业化要难得多。你问我龙芯什么时候起飞?我还是那句话:我们随时准备着!”

对于焦急等待的龙芯铁杆“粉丝”们而言,这样的回答似乎不够解渴。跟龙芯芯片性能爆炸式的增长相比,龙芯的产业化进程如同深海中行驶的潜艇,低调得几乎悄无声息。

龙芯产业化的目标是什么?何时才能拿出漂亮的订单?到哪里去买龙芯装配的电脑?龙芯会成为中国的“奔腾”吗?近日,我们潜入龙芯产业化的“深海”,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问:中国人到底要不要做通用CPU?究竟有没有能力做?

答:假如将问答这两个问题看作两场战役,龙芯已经打赢了。

答案是做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

龙芯首席设计师胡伟武对此感触很深。

中国人到底要不要做通用CPU?这个问题的争论旷日持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战”的李国杰属于少数派。对方的理由看上去很充分:在英特尔、AMD等厂商已将通用CPU的河山瓜分殆尽的情况下,日本人不做,欧洲人不做,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有把握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吗?

“这些担心很有道理,在它的背后,是成熟的市场理论。这些理论,建立在对既有产业格局的分析之上。但你一旦决定做CPU,就是要打破既有的格局,是‘革命’。用认同甚至维持现状的理论去分析‘革命’,得出来的结论当然完全不一样。”从具体的争论中跳出来,李国杰的想法别开生面。

胡伟武和他的龙芯课题组,就是这样一群“闹革命”的人。

2001年3月,中科院计算所龙芯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2年6月,龙芯1号CPU研制成功。同年12月,“龙芯产业化联盟”成立。

2003年10月,龙芯2号流片成功。

2004年9月,多次改进后的龙芯2C流片成功,性能相当于高端奔腾II芯片。

2005年5月,龙芯课题组派出骨干成员赴江苏参与组建龙芯产业化基地。

2006年3月,龙芯2E增强型处理器流片成功,性能与中端奔腾IV芯片相当。

2006年10月,中法两国签署中科院与意法半导体公司合作研发龙芯多核处理器的框架协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出席协议签字仪式……

事实永远胜于雄辩。中国人到底要不要做CPU?究竟有没有能力做?“假如将问答这两个问题看作两场战役,龙芯已经打赢了。”2007年8月10日,龙芯课题组会议上,胡伟武的回答透着豪迈,“通用CPU芯片是计算机产业界的珠穆朗玛峰,既然事实证明我们有登顶的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登?”

问:自主开发的龙芯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答:“我心里给龙芯算账,常常是以‘亿’为单位的。”

然而,芯片领域的竞争,仅有芯片性能的登顶是不算数的。只有将100万、1000万芯片卖出去、用起来,才算真正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龙芯能继续证明自己吗?

到目前为止,龙芯的开发版卖给了50多家企业,卖了150多套。每一个版本,都可以生产成千上万颗芯片。每次龙芯升级,计算所的电话都会响个不停:“请问哪里能够买到龙芯?”

“坦率讲,在过去高速发展的几年当中,我们对响应市场的需求,并未完全做好准备。”胡伟武说,常常是用户的电话追过来,自己手里却只有200片样片,再一细看,用户手册做得不好,工具链不完善……精力不济,经验不足,让很多产业化的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即便如此,龙芯的追随者仍然络绎不绝:综艺、梦兰、海尔、神州天脉,江苏、重庆、北京,国内最大的瘦客户机公司、全国最大的工控企业……一天,一家企业找到李国杰,询问能否提供100万片龙芯,李国杰很奇怪:“你要这么大量打算卖到哪里?”“出口呀,国外市场比我们想象的大。”

在长三角、珠三角,龙芯与工控领域的许多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胡伟武发现,这里面的商机大得超乎想象。“在这些竞争激烈、成本敏感的地方,只要有一家企业用龙芯挣到了钱,几百家企业哗地一下就会扎过来,根本不用你去做宣传。”深圳一家著名的工控企业甚至表示,它打算在深圳竖一块特大的广告牌:“国内首家使用龙芯的工控系统”。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龙芯非常谨慎,“不经过中试,我们轻易不敢向外推批量。”胡伟武告诉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完善,龙芯正走进收获季节,“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再来,会看到更漂亮的数字。”

“这个数字会是多少?”

“百万级应该不成问题。”

“我心里给龙芯算账,常常是以‘亿’为单位的。”李国杰的气魄比胡伟武更大。

问:是占领嵌入式的“两厢”,还是瞄准个人电脑的“大道”?

答:龙芯要走的,是一条别人没走过的道。

龙芯到底要不要攻个人电脑市场?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问过。

“避开与英特尔、AMD的正面竞争,放开个人电脑这条‘大道’,重点攻占机顶盒、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嵌入式芯片领域的‘两厢’。”很长时间里,龙芯都这样回答。

2005年4月,刚刚完成毕业论文的计算所博士生张福新,随导师胡伟武来到江苏常熟市一个叫“梦兰”的村子。他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这次旅行,会跟龙芯战略的调整那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回京不久,张福新被所长李国杰叫到办公室:“所里打算把你派到中科梦兰,去做龙芯产业化。”

“小伙子这么年轻,能行吗?”见到张福新,中科梦兰的当家人钱月宝有些吃惊。

“让他做,没问题!”胡伟武的回答简洁而坚定。

一次偶尔的闲谈中,张福新讲到的一个信息引起钱月宝的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近提出了100 美元笔记本电脑的概念。

“进军低价电脑!”钱月宝灵光一闪,随即组织人员开始调查分析、项目论证。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这期间,一个头发卷卷的中年人频频出现在梦兰村,他就是台湾一家著名笔记本电脑公司的驻京经理龚先进。8英寸液晶屏,2.5英寸硬盘,成本控制在300美元以内。这样的论证结果让该公司的老工程师们重新披挂上阵——他们要做的低价笔记本电脑,使用的大都是不再“流行”的元器件,但从性能、价格和功耗综合来看,却属于前所未有的新创造。

“每台电脑至少2G内存、数千元的价格,这就是跨国公司告诉我们的信息化。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算过一笔账,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要达到美国2000年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花费至少要几十万亿元。”李国杰到很多农村地区考察,看到国家投资兴建的很多电脑教室几乎不开机器。农民告诉他:“光电费我们就掏不起。”

2007年1月,1000台售价1599元、基于龙芯2E的福珑迷你计算机开始面向特定人群公测。2007年3月,经过测试定型的12英寸笔记本电脑被放到了饭桌中央。一边吃饭,一边欣赏,张福新和大家都很激动。

问:硬件上去了,软件怎么办?与微软不兼容,用户能接受吗?

答:不要把习惯的力量看得那么强大。

质疑还在继续。

“龙芯的MIPS架构,与微软的Windows *** 作系统不兼容。这意味着众多在Windows上开发的应用软件,暂时无法在龙芯上使用。”那些早已习惯了使用Windows平台的用户,能够接受龙芯电脑吗?

“常常有人问我,龙芯为什么不跟Windows兼容?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Windows为什么不支持龙芯?”在胡伟武看来,只要微软愿意做,这不是一件难事。

有一次,微软中国公司的负责人回美国向比尔·盖茨汇报,李国杰请他给盖茨捎口信,问微软愿不愿意将Windows移植到龙芯平台。没多久,微软回话了:我们对此很感兴趣,问题是龙芯的规模能做多大?

“人家的考虑是有道理的,投入很多精力移植一个软件,如果你卖不了太多机器,他不仅经济上不合算,还会得罪那些不愿意看到龙芯长大的芯片公司。”这样一想,李国杰决定还是选择Linux作为龙芯的 *** 作系统。

“其实也不要把习惯的力量看得那么强大,Windows每一次推出新版本,不也都要重新熟悉吗?最新推出的Office 2007就和Office 2003不兼容。再说了,低价电脑的很多用户从来就没用过Windows,根本不存在重新适应的问题。”更进一层看,实力是硬道理,龙芯电脑一旦真正卖火了,软件厂商是不会放弃这个市场的,到时候还不知道是谁选择谁呢。

李国杰真正不满意的,是目前的软件开发模式。“我一直讲,国产软件的开发一定要与硬件研制协调配合。否则你芯片做出来了,软件平台东一个西一个,让人家的应用软件往哪个平台上移?”

在龙芯社区,有很多高手默默为龙芯的软件移植和开发做贡献。“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的能力让我惊讶。”李国杰说,“国家上千万元地投钱做软件开发,效果不见得都好。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思路,把社区里这些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把任务定下来之后,国家只管验收,谁的软件做得好就奖励几十万,他们的积极性保证高得不得了。”

问:怎样跨越知识产权的地雷阵?

答:自主创新的路子宽广得很,别被僵化的思维捆住手脚。

说到龙芯的软件平台,流传着一种说法:因为龙芯跟MIPS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争议,所以微软不敢支持龙芯。

“这完全是瞎说。”李国杰说,既然决定自主开发芯片,知识产权的雷区是绝对不能碰的。计算所曾经也想过做与X86兼容的芯片,但将它的专利翻了个遍之后,技术人员发现,推出586芯片以后英特尔增加了MMX多媒体指令,有关专利群将与X86兼容的必经之路围堵得水泄不通。

MIPS就不一样了。这个指令系统是斯坦福大学现任校长亨尼斯20多年前拿来做教学用的,只是到了商业化的阶段,为了保护知识产权,MIPS公司才添加了4条非常古怪的指令。这4条指令绕不过去,怎么办?买授权吧。李国杰给有关部门打报告,申请每个型号芯片20万美元左右的技术授权费。

没想到有人一听说龙芯要买技术授权,就不敢支持了。

“我们国家有一个常见的误区,许多人觉得讲自主创新就得百分之百,买一点点人家的专利授权就低人一等似的。其实,自主创新的路子宽广得很,千万别被僵化的思维捆住手脚。”在李国杰看来,做芯片这么大的一件事,如果这点开阔的胸襟都没有,无异于画地为牢。

今年3月,计算所跟意法半导体合作,MIPS指令的专利授权费,最终由意法交了。

低效益的力气,龙芯不想花;高效益的事情,龙芯不惜力。在龙芯3号的设计中,在MIPS指令的基础上计算所又增加了200多条指令,实现了在Linux *** 作系统上运行X86服务器软件的目标。这在全世界还从来没人做过,可以申请一个很有价值的专利群。

问:龙芯产业化,计算所将充当怎样的角色?

答:“我们的重点是育种,而不是遍地栽瓜种豆。”

专利创新,龙芯从不惧怕。市场开拓,要学的实在太多。

“客观地看,几十年了,我们还从未遇到过CPU芯片这么长、这么复杂的产业链。无论是两d一星、大飞机制造,还是医药产业、汽车工业,都无法跟它相比。”围绕着龙芯延伸出去的数百条产业链,让无所畏惧的胡伟武也有些挠头。

出于风险和既有利益的考虑,大公司很难一下子下决心跟龙芯合作。热心于跟龙芯合作的,大都是中小型企业或者从传统产业转型的技术公司,它们有勇气、有热情,但在整机制造方面往往缺乏经验,一旦决定上龙芯,就想让计算所入股、派人,形成利益共同体。

为这些企业的热忱所感动,计算所不得不从为数不多的科研人员中抽出一部分,去从事那些本应由高技术企业普通开发人员做的工作。派到后来,人手实在不够用了,“在龙芯课题组,张福新属于小王级的牌,连小王都打出去了,再打就该出大王了。”

“发展龙芯产业化,不是靠我们去建立一条又一条的产业链,而是要培育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我们的重点是育种,而不是遍地栽瓜种豆。我们正考虑成立一家服务性的公司,负责做IP核,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完整的商业解决方案。至于SoC、主板、整机集成,要靠下游的软硬件厂商发挥集群优势去做。”李国杰透露。

胡伟武设想,龙芯将来的产业化模式,也许会跟ARM公司比较接近。“就像‘攒电脑’一样,技术服务中心将来主要的工作是‘攒芯片’,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方案设计,收取一定的技术许可费。”在芯片开发战略上,龙芯会将性能紧逼高端,成本和功耗紧逼低端,在夹缝中开辟生存之道。

龙芯2F处理器将在今年10—11月份上市,价格比龙芯2E还要便宜。今年12月或明年1月,基于龙芯2F的龙芯盒子有望正式推出。“‘十一五’期间,国家一定会继续支持龙芯产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74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