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怎样才能不受制于人?

中国芯怎样才能不受制于人?,第1张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面对人类越点越大的科技树,如果要问最顶端的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相同的答案:芯片!

半导体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你正在看这篇文章用的手机或电脑,你出行用到的汽车、高铁或飞机等交通工具,你家里的空调、冰箱和电视等,方方面面都有芯片技术的支撑。除此之外,通信、工业、国防等都属于芯片的终端用途。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芯片这样影响众多的下游产业,可以说没有芯片,你会突然之间寸步难行。

一、芯片法案,制裁华为

前不久,米国正式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法案的本意旨在提高欧盟芯片产能,计划从目前10%的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到2030年的20%。但是该法案具有严重的排他性,法案对米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而且要求任何接受米国政府资金的芯片企业必须在米国本土应用他们研发的技术。十年之内,获得补贴的公司禁止在我国大幅增产高端芯片制程,如有违规,企业可能被要求全额退还补助款。

这种做法令米国的英特尔、美光和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等半导体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因为上述企业均在我国设有芯片制造、封装或测试工厂。 这种说是发展实则限制的举动,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实际上米国一直在干预别国特别是我国企业的商业发展。

华为为例,早在2010年前后,华为就有多次的设备销售合同和并购要约遭到失败,背后就是因为米国政府干预。2018年时,米国对华为的打压骤然升级,各种政策出台不断,除了干预华为的商业合作以及销售订单之外,竟然还有米国政府出面呼吁西方不要购买华为设备。2019年特朗普直接出台了一项国家安全命令,禁止使用华为和中兴等我国公司的设备,理由是威胁米国国家安全。

二、台积电断供

昨天的文章我们聊过台湾前些年经济的辉煌,而台积电就是台湾经济的核心。台积电是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但是它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台积电一家就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韩国三星电子则只有17%的占比。而在28nm芯片领域,台积电的营收更是夸张,直接垄断了全球75%的市场份额。凭借先进芯片制程工艺、超高良品率垄断,台积电在全球芯片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独占全球70%以上高端芯片代工市场份额。很多科技企业都不得不仰台积电的鼻息。

当年米国对华为发布禁令之后,很多企业也终止了和华为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台积电,不再给华为代工芯片。华为是台积电的全球第二大客户,每年为台积电创造千亿级别的营收,停止代工可谓是双输的局面。很多人认为台积电是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因为台积电使用了大量的米国半导体技术,在米国政府的号召下很可能缺少话语权。但老太婆访台的前一天,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却放出狠话:明确表示没有人可以武器控制台积电,一旦台积电无法运转,我国企业可能无法获得高精尖零部件。此举彻底表明了停止为华为代工可能并不是被迫,而是顺势的主动行为。

其实对我们而言,停止代工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至于是主动还是被动于结果无异,刘德音跳出来表态只是让我们认清了他的真面目。事实证明跪舔的人一般也没什么好结果。芯片法案目的是吸引芯片企业到米国发展,试图集中全球芯片产业链放在米国,而台积电响应后立即投资了120亿美元到米国建厂,完了之后发现自己不在美财政补贴范围之内,白忙活一场。

三、自己拥有,才能不受制于人

国内对于芯片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庞大,但是国内的芯片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且在芯片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完全占不上优势,特别是在高端芯片方面,常年依赖于国外的几大巨头企业。虽然我们也在研发,但科技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受制于人也是没办法。世贸组织规定,为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贸易应当符合公开透明且非歧视原则。而实际上你看,米国这尿性总是在破坏规则。

突然的技术封锁,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扭曲,想买得买不到,搞生产的销量下滑,国际贸易形势混乱。不过这也提醒了我们必须加快芯片技术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核心技术没有国家会轻易转让,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米国的技术政策限制就不说了,台积电刘德音的话说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必须要加快自主研发,建立独立自主的芯片架构体系,早日实现芯片技术上的突破。自己拥有,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半导体和芯片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芯片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将电路小型化的方式。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2、特点不同。芯片是把电路制造在半导体芯片上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包括芯片制造技术与设计技术。

3、功能不同。芯片晶体管出现之后,各式的固态半导体组件大量使用取代了取代了真空管在电路中的功能与角色。半导体主要是用在收音机、电视机和测温上。

4、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是由大量的晶体管构成。各种的芯片都会有不同的规模,大到有几亿晶体管,小的话只有几十晶体管。芯片加电后,会先产生一个启动指令启动芯片,之后就一直接受新指令和数据来完成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77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