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的事业历程

王东升的事业历程,第1张

力挽狂澜

1992年,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7年,濒临破产。同年9月,时年35岁的王东升推却了其他公司给予的高薪厚职,临危受命,毅然接下了年亏损数千万元、频临倒闭的北京电子管厂,担任该厂厂长。1993年4月,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

在王东升“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引导下,京东方迅速扭亏为盈,并于1997年6月,在深圳实现B股上市,2001年1月,又增发A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A、B股上市的企业。从濒临倒闭到涅槃重生,仅用了5年时间。

海外并购

1998年至2002年,在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尚在如火如荼之际,王东升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TFT-LCD)必然取代显像管技术(CRT),明确做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战略抉择。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获得了其全套知识产权和完整的研发团队,迅速切入TFT产业链核心环节。

王东升称,“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领域一般有三种方式:自主研发,合资合营,或者收购进入。用自主研发方式在中国发展TFT-LCD不太现实,因为TFT-LCD是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的门槛行业,我国企业欠缺在此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经验。而通过合资经营的方式,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投资风险却在中国企业自己身上。”权衡利弊,王东升决定“收购进入”,通过国际收购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并购完成后,京东方一举成为世界排名第九位的液晶面板厂商。

成长煎熬

液晶面板产业的进入者无一能逃避被誉为“魔鬼曲线”的产业规律。2005年至2006年,在产业下行周期,京东方连续亏损。王东升也一度深受质疑,压力倍增。但王东升凭借“产业强国”的信念和对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迎难而上,化市场低谷为企业成长机会。王东升回忆那段日子:“京东方闯入了当今世界的高精尖产业,成为追赶者,如果没有信念和毅力,我们不会成为闯入者,没有必要自讨苦吃。既然闯入了只有向前走,因为没有退路。我们面对的是万仭峭壁,每一步都是新高度,一失足则粉身碎骨。”

在行业低谷期,王东升带领京东方坚持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立了在国内TFT-LCD行业的领先地位。2006年,京东方在总投资上升约7.3%的情况下,实现产能扩张30%以上。2007年二季度,行业回暖,蓄势待发的京东方抓住机遇,每月赢利达1个亿以上。

超越梦想

2008年6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液晶面板行业再次进入低谷期,京东方面临全球经济危机与产业衰退的双重挑战。经历了上一轮行业低谷,王东升深知,在液晶显示产业,只有把规模做大,才能真正成为领导者,这是液晶显示产业的游戏规则和生存定律。王东升此时以“冰局破冰,变局求变”的战略思维,采取“反周期投资”的进取性策略,继续进行规模扩张。

在王东升的带领下,京东方现已拥有北京第5代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鄂尔多斯第5.5代AMOLOED生产线以及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等7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还有一条建设中的成都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成为中国唯一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和制造全系列半导体显示产品的企业,在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已与国际产业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产业强国

近年来,王东升带领京东方通过不断的技术与产线升级一次次为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奠定新的阶梯:2005年,京东方自主建设的北京5代线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自主液晶屏时代”;2010年,京东方合肥6代线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液晶电视屏时代”,扭转了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2011年,京东方北京8.5代线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大尺寸液晶电视屏时代”。

在成绩面前,王东升心存危机意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美好机遇和残酷挑战的未来。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只有坚持永不言败、永不言累、永不言难,永不满足的追求,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王东升和京东方人始终怀有“产业强国,企业报国”的远大理想,王东升指出:京东方的使命就是要率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壁垒,通过迅速产业化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缺屏之痛”。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没有了企业竞争力这个企业就很难生存发展想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得知道怎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1

抓住核心技术,创造“全球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京东方主要生产与彩色显像管(CRT)配套的精密零件与材料,尽管当时企业蒸蒸日上,但时刻关注全球行业走向的王东升已经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彩色显像管迟早要被新一代半导体显示技术淘汰,必须及早布局新的替代技术。

当时被业内看好的替代技术方向有三种:等离子显示(PDP)、场致发光显示(FED)和液晶显示(TFT―LCD)。经过反复深入的考察研究,京东方选择了液晶显示。王东升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有核心技术不一定能赢,但没有核心技术一定会输。京东方从踏入显示领域的那一天起,就咬定技术不放松,确定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战略。

跟跑阶段(2003―2007年)实施“扎根”战略,通过海外收购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在北京投资建设了中国大陆第一条5代TFT―LCD生产线,瞄准成为世界标杆的目标奋力追赶。

并跑阶段(2008―2012年)实施“钢剑”战略,立足自主创新,陆续自主设计、建设了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北京8.5代线、合肥8.5代线等新生产线,带领中国成为全球显示产业重要一极,实现了与领先企业并跑。

2013年起,在产业规模、技术实力、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京东方,开始实施“铁剑”战略,向着行业领导者快速迈进。同时,京东方提出“颠覆性创新”,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实现全球领跑。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京东方连续14个季度新增专利申请量全球业内第一,2017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8678件;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 TOP50榜中,京东方连续两年增速第一,2017年排名第二十一位;首发新产品覆盖率达到40%,高居业内榜首。

同时,京东方建设了中国大陆第一条柔性AMOLED 6代线和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10.5代线等生产线,独有的ADSDS显示技术已成为全球显示领域三大技术标准之一;同时,首次推出超大尺寸98英寸/110英寸8K超高清显示产品和多款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的柔性AMOLED显示产品,引领创新潮流。

短短十余年,在全球显示领域,京东方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由显示屏制造商向物联网公司转型

2013年,在京东方的显示屏做得顺风顺水时,王东升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推动公司由显示屏制造商转向“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

王东升认为,以人工智能与生命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来临,只有瞄准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把京东方此前积累的显示技术、传感技术等与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健康技术等进行跨界融合、集成创新,才能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基于此,京东方制定了“DSH”战略――

D是显示和传感器件。不断提升TFT―LCD、AMOLED和新一代显示技术实力,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增强/虚拟现实等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在基因测序、理化检测、分子天线、光电传感和安防等传感器领域提供整合的信息交互端口解决方案。

S是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发展智造服务、数字艺术、智慧零售、智慧车联、智慧能源等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新零售、交通、金融、教育、艺术、能源等领域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场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H是智慧健康。将显示、传感两大核心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跨界创新,发展信息医学、移动医学和再生医学,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体系和大数据系统,让老百姓都能享受高品质的智慧健康服务。

经过几年的持续创新,京东方的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在物联网智慧系统的数字艺术领域,京东方与艺术家、美术馆等合作,把显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推出数字艺术物联网产品――BOE画屏,让艺术爱好者在家里就可以欣赏到世界艺术名作;在智慧健康领域,打造移动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检测数据,可将相关数据直接连接到用户的手机上,智能医学助理可以预测健康风险、出具治疗建议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方案。

“自2003年至今,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左右,最多的时候达到10%。即便是在企业经营亏损的艰难时刻,京东方的研发投入比例都没有低于7%。”王东升说,“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坚持研发投入、争当世界第一,企业才能活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

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推进

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京东方同步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王东升看来,技术创新是核心、模式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频共振、一体推进。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介绍,随着“DSH”战略的实施,企业提供的不光是硬件产品,而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我们改变过去‘一卖了之’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制造、金融、医疗、艺术、销售等行业客户紧密联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荣共生’的伙伴式商业模式,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提高了创新效率。”

“人才是第一资源,管理创新的真谛就是把优秀人才吸引来、利用好、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接力,把创业创新的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据王东升介绍,在个人职业成长方面,京东方制定了“五阶段接力”计划:明确岗位、获取信任、建立战功、成就他人、受人尊敬;在团队建设方面,部门负责人需“过三关”:冲在一线带领团队创业成功,过创业关;培养各方面人才、授权定责,过授权关;在适当的时候把领导权交给继任者,过交班关。

在京东方,原来是“50后”带着“60后”“70后”干,现在是“60后”“70后”带着“80后”“90后”干。从开发、销售、生产到战略企划、财务、人事管理,京东方管理层的平均年龄比同行企业年轻10岁左右,形成了自我修复、自我造血、自我纠错、自我发展的人才队伍梯队,为企业永葆青春奠定了基础。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2

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 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内部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结合,也是企业本身内在综合实力,更是企业处于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偷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静态的 , 而是动态生长的。在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力 , 创造竞争优势。因为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求得生存 , 只有不断创新 , 才能不断超越竞争对手 , 创造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人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里有四个基本点:第一,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是资源,也不能只是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二,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但独具性还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第三,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但资源不能是零散的而应是有效整合起来的。没有对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更难以持续维持下去。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系列复杂技能的集合,也是建立在企业内外职能互动基础上的集合。第四,动态实现的过程。竞争力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和培育。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附加值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通过质量创新,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优良的品质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打造服务品牌,就是要将品牌战略作为优质服务的一种理念和一种追求,按照“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超越客户期望”的工作标准,不断从观念上和管理上力求突破;打造优秀的服务品牌,就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涵。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用户满意度,使用户信赖于自身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第三,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

第四,通过文化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第五,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维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 ,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公司始终专注于专业化生产或服务 , 那么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就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 , 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适当的多元化拓展 , 是维持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 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 , 另一方面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 并且具有极强的发散性 , 只有通过适当的多元化经营 , 才能有效发挥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最大效益。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有企业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努力。一个企业,想要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到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寻找自己的长处,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识、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锻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04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