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3显示ic是哪家的

小米13显示ic是哪家的,第1张

小米13显示ic是东莞新能源的。

查询小米官网显示,小米13系列的触控IC均是ST意法半导体,制造商是东莞新能源。

小米指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

小米芯片投资了芯片公司,实行自主研发芯片。

这是中国政府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新迹象,此类举措还包括为获得技术而收购海外芯片公司。小米公司是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之后能够自主研发芯片的第二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

雷军在描述新的松果澎湃S1芯片研发过程时透露了中国政府资金的支持。小米公司新的中低端机小米5C手机将搭载松果澎湃S1芯片。

扩展资料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前不久刚投资了一家芯片公司——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原微电子”),目前持股比例6.25%,为第四大股东。

芯原微电子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上海,是一家提供芯片系统和封装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此外,芯原微电子在移动互联网设备、数据中心、物联网、汽车、工业和医疗电子等领域拥有一系列核心IP。

公开资料显示,芯原微电子与华为、微软、晶圆等都有合作,目前正处于科创板上市进程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媒:小米自主研发芯片获中国政府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米继续“造芯”,连投两家芯片公司

近日,雷军发布了一条微博:“创业,是不是都是一胜九败”,热评第一是“芯片也是九死一生”。出乎意料的是,雷军并没有像此前一样删除这类评论。

换言之,对于小米而言,大家对其印象标签是:性价比、互联网营销、小米生态。而这些核心竞争力里并没有“技术”。

迈不出芯片这一步,小米似乎很难翻越手机产业的屏障。

事实上,作为局中人,小米早已在芯片领域“熬”了许久。

距小米自研的松果芯片发布——“我心澎湃”发布会已时隔三年有余。在这三年中,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芯片产业环境都波诡云涌,而影响最为广泛且最深的莫过于中美贸易战。

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掀起的新一轮贸易战中,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核心技术上存在很多短板,尤其是芯片领域。为了尽快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近年来我国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鼓励相关技术产业发展。

在此环境下,小米的澎湃芯片却格外的低调,有人说失败了,也有人站出来辟谣说小米的芯片仍然在研发中,长期以来变成了网友调侃雷军的一个梗。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小米松果成立于2014年10月,成立以来首次成为媒体的聚焦点是在2017年2月澎湃S1芯片(松果芯片)的发布。

小米澎湃S1芯片的出现,可以说是小米 历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继三星、苹果、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可同时研发设计芯片和手机的企业。

小米的的澎湃S1处理器并不是从零开始。

2014年11月,松果 科技 成立的一个月之后,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 科技 签署《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以1.03亿元的价格得到了联芯 科技 开发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再加上小米内部的高度支持,才有了澎湃S1在短短28个月内就完成了立项到量产。

尽管首次量产后就在小米5c上进行了搭载,但由于澎湃S1实际表现很一般,根据用户反应来看,还存在耗电速度太快、手机发热严重、卡顿等问题,因此在上市不久便被下架。

而小米是一家极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因此在未来的澎湃S2芯片的发布,自然是慎之又慎,这也可能是小米在之后的时间在芯片领域的格外低调的原因之一。

据网友透露的内部消息,在澎湃S1发布后一个月,小米实际上就已经委托台积电开始了澎湃S2的流片(即小批量试产,上样机测试)。这意味着小米在两年内不仅完成了澎湃S1的立项到量产,同时也完成了澎湃S2的仿真优化测试。

亿欧对此信息求证了小米相关负责人,对网传澎湃S2流片结果相关信息并未反馈。

单从网传澎湃S2的流片结果来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从近期动态表现看来,“生”应该不远了。

据公开资料查询,每次流片费用在300~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00~3400万人民币,高昂的费用成本可能并没有换来澎湃S2的成功。

2018年9月,沉寂许久的松果电子宣布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消息公布后,市场一度猜测小米已经放弃了自研芯片之路。

但在2019年1月,时任小米产品总监王腾(现小米Redmi产品总监)在与网友的一次微博互动上,在一众米粉的追问下,王腾回应澎湃S2仍然在做,但和手机不是一个部门。

随着2019年小米“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的启动,带来的影响也辐射到了小米的芯片研发部门。

2019年4月,一则雷军发送的内部邮件被曝光,小米的澎湃芯片时隔两年再次成为了焦点。邮件里称, 小米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将进行拆组,成立南京大鱼 科技 ,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IoT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而松果将继续专注于手机SoC芯片的研发。

有人认为小米已经放弃了松果,选择物联网芯片领域作为战略重点,但也有人说是为了缓解芯片的资金需求,通过lot赚来的钱继续熬芯片。虽然争论不断,但市场对小米此次变动颇为认可,隔日小米股价涨幅达6.05%。

芯片行业的专利交叉授权极其复杂,且一个专利的出现往往在权利要求书上覆盖的毫无死角,因此各家芯片公司互相制约的同时又互相利用,最后形成了芯片领域门槛很高的局面,没有几年的专利沉淀就没有资格和别人做专利互授,而不做互授会付出高额的专利使用成本。

当前,全球5G基带的芯片厂商中苹果、华为、三星主要是自用,独立的5G基带芯片供应商只有中国的紫光展锐、高通和联发科三家。而在当前的手机市场,5G技术还处于初始积累阶段,此时授权其他企业无异于将发展机会拱手让人。

因此不仅仅是对小米,对任何业内有竞争的企业来说,都会对5G技术严防死守。小米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很难。这应该也是雷军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了。

既然无法和现有5G基带厂商完成合理的专利互授,那只能靠自己了。但仅靠小米一家企业来研发5G基带相关技术,显然不现实。

小米自然意识到问题严峻。2019年年底至今,小米通过旗下长江小米基金投资了一批搞射频的公司,应该就是为了解决5G基带专利问题,投资的这些企业无不是以专利产权为行业壁垒。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6月开始,短短十一个月长江小米基金就在芯片领域完成14家企业的投资入股。

正当小米在投资领域奋起直追时,却损失芯片领域的一员大将。

2020年4月,松果电子创始合伙人、大鱼半导体创始合伙人宓晓珑离职,加盟了国内芯片巨头紫光展锐,担任泛连接业务管理部负责人。

紧接着在当月30日,松果电子被小米重新全资买了回去,更名为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由小米通讯有限公司100%持股,法定代表人变为了林斌。

时间线拉到6月初,也就是2020年6月4日,林斌卸任了北京小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由王川接任。在此之前,林斌已相继卸任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小米关联公司有品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小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两家公司均由王川接任。

现在小米创始人团队相继谢幕,10年前与雷军共饮一碗小米粥的6人,如今仅剩林斌、洪峰与刘德傍其左右。

2010年4月4日,小米开工第一天,初创团队喝了一碗小米粥正式开工,雷军、林斌分别为左七、左六

而林斌作为小米一路走来的灵魂人物,在卸任的同时开始担任松果电子的法人,此中蕴含的信息耐人寻味,澎湃S2是否真的即将出世?小米是否能迎来继澎湃S1发布后的第二个高光时刻?脚步已经很近了。

雷军在发了文章开头“一胜九败”微博后的半小时,又发了一条微博,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或许澎湃S2也正处于第二境,又或者是第三境。

恰逢中美贸易战在芯片领域的逆势竞争,华为在受到美国无底线制裁的同时,无论是小米还是国内的手机厂商们,只要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都会给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层面增加话语权。

或许有一天,作为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厂商不需要再受制于高通、苹果、三星等掌握手机硬件核心技术的厂家,那个时候也是中国不再受制于人的时候,国内厂商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友商,也才能实现雷军所信奉的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弄的多多的” 美好愿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41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